如何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时间:2022-11-04 02:35:18
导语:如何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进而做到以史鉴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蓄奋进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近代以来,没有任何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用百年时间就团结带领人民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弱国,建设成为独立自主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成就之一:发展生产保障革命战争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经济建设为辅,革命战争为主”的指导方针,既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又注重发展经济。例如,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把劳动生产与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结合开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物质保障。成就之二:建立起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在“一穷二白”的发展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与技术水平的现代化工业体系。2011年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全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都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也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的产量增速都超过16%。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了20万家。成就之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极度落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成功试制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成功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从无到有。改革开放初期,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引领下,全国上下稳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新型领域不断实现科研突破。成就之四:对外开放主动有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局。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9位;2013年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0年全球经济受肺炎疫情影响普遍低迷,但我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货物进出口总额不降反增,达到32.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我国外贸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引进外资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资极为缺乏,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以对外借款为主,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达1160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到第二位。202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近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成就之五:经济总量大突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极为落后,1952年GDP仅有679亿元,但1956年就突破1000亿元。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长期保持较快增长,20世纪80年代末GDP超过印度,90年代初超过俄罗斯。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更是飞速发展,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超6万亿元。如此长时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堪称世界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更平稳有力。2020年面对逆全球化浪潮冲击和肺炎疫情肆虐的“双重挤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奋力夺取“双胜利”,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实施的重大经济举措
中国共产党不断在实践中摸索,与时俱进更新发展理念,注重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切合我国实际的经济发展举措。举措之一:坚持不懈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及时稳固了新生人民政权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后,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几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推动原有经济体制不断创新,特别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此后,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举措之二:精准有效深化财政制度改革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财政工作,经历了从保障革命战争供给与给养,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再到以城市为重心开展财政工作的历史演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实行“统收统支”和“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制度。这一时期我国财政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大致可以实现收支平衡,有力支撑起各项重大事业建设,取得难能可贵的成绩。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想方设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既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又加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1994—2019年,中央财政年平均增幅超过10%。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既有力防范化解了重大风险,又激发了财政及其他领域的改革活力,为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财政制度奠定了基础。举措之三:稳中有进推动金融赋能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业,既为经济建设提供支撑,又为军事斗争提供后勤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严厉打击金融投机,建立了为新生人民政权服务的金融机构,助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稳定。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深入把握金融发展规律,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立法、维护金融秩序等举措,有效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入新时代,我国金融改革全面推进,持续打造多样化金融产品,不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监管得到全面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举措之四: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国有经济中国共产党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公营工商业和金融业。抗日战争时期,为保障战争供给,通过统一领导与分散经营相结合、推动企业改革等灵活举措,公营经济得以发展壮大。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不断从农村延伸到城市,逐步把官僚资本收归国有,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围绕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着力调整政策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生产经营积极性。新时代,党全面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制定了“1+N”政策体系,为国有企业改革奠定政策支撑,并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去产能的关键,通过国企混改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举措,推动国有企业朝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举措之五: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立足实际保护私营工商业,并与公营经济形成互补。抗日战争期间,创造性制定了公营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灵活经济发展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私营工商业进行赎买,以和平方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这是对私营经济发展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认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给予政策支持,积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
在百年辉煌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成功经验。经验之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领导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和保证。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我国基本和根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有效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领导,保障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经验之二: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2020年面对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能迅速集中物力、财力、人力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今后,无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都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经验之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与革命斗争一样,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和平时期,经济建设就是守江山,就是要守住人民的心。要时刻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在供给两端精准发力,通过供给带动消费升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同时,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更加注重覆盖一些特殊群体,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精准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验之四: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国共产党以往发展理念的传承、发扬与创新。我们要辩证地、整体地、有重点地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做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牢牢掌握创新这第一动力,围绕体制机制革故鼎新,为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核心支撑。要积极处理协调好公平与效益、城市和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关系。要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严格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经验之五: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追求更高层次的优势互补是必然之举。要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在国际分工中掌握关键技术。对广西来说,当前要充分利用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的历史机遇,更加主动与外部对接,建设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合作机制,推动广西加快形成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作者:杨丛
- 上一篇: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政策探讨
- 下一篇: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