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
时间:2022-07-06 08:27:52
导语:可持续发展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新时期人类为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提出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平衡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前提。生态的可持续明确了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让人类主动参与到自然生态恢复的建设中来。人类是整个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不该凌驾于自然之上,只有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才是人类要走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落脚点。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人;自然
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观为人类生态建设指明道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点,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生态关系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本文通过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强调人是自然生态关系系统中的一部分,在生态关系系统创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一个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人与自然关系良性发展的模式,既能满足人对物质、能量的需求,又能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正常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及内涵
“可持续发展”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野生动物基金会共同在1980年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提出[1]。美国学者布朗在1981年出版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是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不能超越现有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利用现有资源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求需要的能力构成妨害的发展,凸显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新认知,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内在发展关系转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下的人与自然
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关系系统。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关系系统组成的。广泛地说,地球是一个大的内在有机生态系统,涵盖了全部自然生物群体,而每个生物群体都由系统性的关系组成,是多个内在子系统关系组成的有机自然生物整体。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僵持的路径,贯通式发展推动多样化、复杂化人类和自然生态循环发展的规律。在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时,必然会牵扯到两个路径问题,一个是自然生态环境,另一个是人类。在一段时期内,人类为追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忽视了能量守恒定律原则,过度地开发和生产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环境聚变问题也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塑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强化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二元关系,创造性地全面深化了人这个主体的思维认识和客体自然生态的整体关系。自然生态环境制约着人类的发展,而人类发展又依赖自然生态环境,这让人类意识到人与自然生态是一个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脱离整体单独发展。经济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实践,以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为总基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纽带[3]。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潜意识思维里,人类从懵动接受自然环境到主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界中一切资源都是为人类社会演进发展而准备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我们当前社会所倡导的文明发展道路,也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自然生态环境、人同属于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属性关系,如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稳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是完善绿色发展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商品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社会与人联系的主要要素;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一切物质活动的保障。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首先,在教育上要肯定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一批批懂得保护和爱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人;其次,加大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宣传,让人们时刻谨记自然生态环境的警钟;最后,拟定法律条文,对于敢踏出破坏自然环境红线的人给予处罚。虽然这些只是防范措施,但可以让人类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对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方位。进一步讲,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就是在启示我们,在物质生产的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需兼顾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和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关系,人类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消除人与人之间发展关系不公平的基石。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分布区域的广泛性,加重了各自地区主要矛盾的爆发点,从而导致出现了一系列因资源不均衡而引发的不可预估的事件。资源危机、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生态危机,需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历史上,我们为了优先发展,忽略了环境的自然承载力,造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生态危机。基于这些困难,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目前,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深耕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唯一选择,是解决从自然界摄取资源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此,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建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环境,使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让人类可以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生存下去,并且消除了人类为占有资源问题所触发的矛盾,最终形成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三、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定位
人类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依靠自然,自然生态环境关乎着人类的生存发展[4]。早期受限于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与人类思维意识形态,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地位,进入新时代,随着技术的革新,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愈演愈烈,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之前的不对等变为新时期的不对等。生态学告诉我们,每个生物都有其各自的生态位,人类也不能例外。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其的发展必然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过去人类的中心主义思想把人当成整个世界的主体,利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让自然界围着人类运转。似乎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资源都是无偿提供着人来使用的。但是,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走可持续的绿色循环发展道路,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开始反思自身的过错。《瓦尔登湖》曾提出,万事万物的自然流露,它本身就是一种标准[5]。所以,人在自身发展的时候,不要忽略客体的承受力,如果超出客体标准,倒霉的仍是人类自己。从长远来看,我们只有对自然抱着敬畏和尊敬,摒弃那些不好的,与自然共同发展和前进,并时刻警惕我们自己的行为,改正过失,未来才会越来越美好和光明。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代,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呼喊声一直不断。环境问题的覆盖面越广,问题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就越复杂。人类对大自然的改变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加快了速度,在不同利益的相互作用下,单纯的剥削自然资源能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任何事物让其随意发展必然导致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不稳定,且人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稳定会越来越偏离轨道,逐渐造成难以弥补的过错。人类在自我中心主义的世界观里,在自己领域世界里是主体,但是不能忽视主体世界运行也必须遵循客体的发展规律,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把主体和客体联系在一起,共同创造新的整体关系。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客体在自己的世界领域也是主体,因为有人的这层关系,人类主观思维会把其他一切生物当成客体,从而忽视了其他生物的主体世界思维关系。人类站在主体观点上看待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客体生物之间发展的系统规律,否则对人的生存将起到反作用。毫无疑问,人类应站在客体角度思考问题,正如赛佛特主张公路应以弯曲起伏的走向与原野相互映衬一样[6],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应运用最好的技术对待自然,而这最好的技术就是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认识自然生态发展的规律。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是促进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整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是传承和延续生态文明建设的桥梁;人类作为整个地球有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自身的文明延续依靠着整个自然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人类的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但自然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久不断的供给人类。在认识的整体层面上,孤立的个体发展是行不通的,只有摆正自身的位置,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生态系统整体关系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一旦被打破,最终的结局将会走向对立,逐渐演变成人类的生存危机。当前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在高密度的空间下,任何个体不能获得充足的资源生活,可能会造成种群崩溃,形成内部种族之间的争夺竞争,个体与个体之间不能友好相处,导致彼此关系阻隔,不能明确定位各自的生态位,无法形成有效的循环机制。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秩序,打通那些被阻断的关系,明确各自的生态位所处的位置,使各个子系统在各自生态位上健康有序地运行下去,保持整体关系的有机发展。
四、人与自然是生态环境关系建设的直接路径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在追寻生态经济一体化,即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的无限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浪费。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可持续发展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另一种表述,在自然资源、人的整个系统内,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工业方式转变为生态循环来发展。然而,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使工业经济像生物圈一样,具有突出特色,使它输入或输出很少,达到封闭系统一样重复利用?我们的现代工业体系应该向生物圈学习,创建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在资源废物处理上节约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整体成本。由于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生存息息相关,它是物质基础,所以能源的生态路径是发展的核心,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十四五”时期,补齐民生短板,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是统筹贯彻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是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五、结束语
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关乎着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要达到新水平。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伟大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总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问题,改变人类原有思维就是解决自然生态问题的关键。虽然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只要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互惠互利,社会的全面发展目的最终会达到。
参考文献:
[1]潘厉.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经济丛刊,2016(3):40.
[2]俞博文.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当代经济,2016(4):63.
[3]田艳宾.共享经济的生态哲学解析[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9:10.
[4]赵亚东.绿色中国战略的内涵解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14.
[5](美)亨利·梭罗.瓦尔登湖[M].王燕珍,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14.
[6](德)约阿希姆·拉德卡.自然与权力[M].王国豫,付天海,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299.
作者:袁继翠 田艳宾 任仲旺 单位:山东省曹县县委党校
-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路径
- 下一篇: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可持续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