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01-16 09:48:46

导语: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大学生志愿支教服务是一项旨在扶持偏远地区基础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将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志愿精神辐射到广大偏远贫困地区,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大学生支教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再有针对性地从管理者、志愿者、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最后构建一套创新解决方案———“智慧支教”续开乡村振兴新良方,旨在实现支教形式由单一向多样转化,由人力、物资输送向智力、技术输送发展,由寒暑期支教向构建持续支教关系网络迈进。在传统支教的基础上,“智慧支教”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志愿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大学生支教的可持续发展,让支教搭上智慧时代的快车。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可持续发展;智慧支教;乡村振兴

1研究背景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将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列入“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而高校大学生通过志愿性支教服务等实践活动在我国教育扶贫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以来,高校支教团进一步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时代特色,在扶持偏远地区基础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普遍存在可持续发展有待提高的问题。

2支教现状及分析

2.1政府和高校支教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学生支教缺乏完善的政策管制以及健全的激励机制。一方面,由于对支教队伍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加之高校社团很难对大学生形成实际的约束力,且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来监督激励支教的大学生,导致在对支教队伍的管理中,经常出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情况。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支教过程很少能得到支教组织方和高校持续的物质与精神支持,大多数支教大学生都处于“单兵作战”、“缺钱少粮”的尴尬境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持续性支教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召力。激励措施的缺乏,导致难以调动支教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2支教地村委、校方、家长阻碍。由于占用假期休息时间、占用地点和物资等原因,支教点校方以及当地村委并不支持大学生前往支教,其认为支教带去的风险比帮助更多。而部分教育程度不高的学生家长则认为,学生接受教育没有其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的效用大。另有部分支持学生读书的家长倾向于志愿者对学生进行文化课上的辅导,而不是培养兴趣。但是,大学生支教目前多属于第二课堂,与部分家长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大学生支教经常出现校方或当地村委单方面违约的情况,有时会造成支教项目的中断或支教组织的解散。2.3志愿者动机多利己。通过对大学生支教者的随机抽样调查,有11.1%的大学生,参与支教是为了回馈社会,其中多为贵州当地人;有5.6%的大学生,参与支教是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这一群体实现了从受教者到支教者的转变;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参与支教是出于利己主义,其中或是单纯体验生活,锻炼自己,或是师范专业,为将来的职业生涯积累经验。2.4缺乏社会宣传。社会网络、新媒体等对大学生支教的正能量宣传报道相对较少,导致大学生支教缺乏传播渠道。前往偏远落后地区进行义务支教,社会各界对支教大学生的角色定位有一种理想型的期待。人们期待支教大学生能够让山村孩子们更多地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能力。支教大学生同样地对社会各界存在着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社会可以提高他们的认可度,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

3对策建议

3.1管理者层面。加强大学生志愿性支教的可持续性,政府和高校应当健全激励机制,例如给予相关学生保研、选调生、入党推优资格、鼓励荣誉等。这有利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政府和高校应当构建支教长效机制,保障支教项目的长期运转,加强后续跟进工作,提供安全、物资保障,针对人员流动性大这一特点多创造新老志愿者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建立长效考核机制。3.2志愿者层面。参与支教服务的志愿者分为活动组织者和活动参与者。组织者往往是一个团队的联络人,应当坚持强化关系网络,利用各大关系渠道,寻找对接有需求的学校,招聘选拔培训动机积极、有情怀、有能力的志愿者。同时利用关系网络扩大宣传,提升团队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支教,有利于提升团队成员的角色认同感,加强团队成员参与支教的持续性意愿,也有助于支教项目的后期持续性发展。而活动参与者则应当通过自我激励,给自己强化正向的支教动机,当利他动机相较于利己动机占上风时,会产生更强烈的参与支教的持续性意愿。3.3社会层面。促进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还需社会大众的参与。媒体应当多关注大学生支教活动,将相关感人事迹传播于网络报道上,加强社会宣传,这对大学生感知角色认同有不可忽视的正向作用。此外,有能力的企业应当对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给予适当的赞助,为支教的持续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这也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信誉,同时又为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4创新解决方案

本文设计出一套针对大学生支教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智慧支教”续开乡村振兴新良方。“智慧支教”这一全新的概念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意念实现大学生支教的可持续发展,让支教搭上智慧时代的快车。目前从支教形式、成本输出、时间维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构想,旨在在传统支教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支教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智慧支教”里有许多新增举措:学院定向支教是指各学院依据自身禀赋资源和专业特色进行定向支教,比如医学院可以定向到医疗设施显著落后的贫困地区,为当地的孩子带去更好的医疗药物以及开设一些医疗健康课程传授他们一些必要的医疗技能,从而让孩子们产生一个较为强烈的健康意识。“智慧支教”希望将传统支教的人力、物资输送新增一些智力、技术输送,比如高校激励大学生将志愿服务与科创相结合,鼓励有志愿精神的大学生去思考更优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支教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从参与志愿服务到主动地去创造支教攻略。“智慧支教”还希望构建一个持续的支教关系网络,比如高校支教网、校友会支教关系网络、远程公益支教等等,将传统的寒暑期短期支教延伸为一个持续的支教关系网。

总之,“智慧支教”的初步构想相较于传统支教,具备一定的前沿性和先进性,但由于现阶段还未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可行性仍有待考察,也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罗婧,王天夫.何以肩负使命:志愿行为的持续性研究———以大学生支教项目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2,27(05):94-118+243-244.

[2]江玉莲.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以厦门医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395-396.

[3]吴雨纤.关于构建持续性大学生支教组织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8(04):24-27.

作者:陆仁静 甘婷婷 李逸然 张宇 金淑文 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