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及影响因素探索
时间:2022-12-05 03:40:51
导语: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及影响因素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日渐成熟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舒适度为目标,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社会认同度较低、前期研发成本高及人才缺乏成为短期内绿色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
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发展的目的是节约成本,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空间,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绿色建筑主要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2-3]。我国绿色建筑地理位置分布不均,多数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以苏浙沪最为集中。绿色建筑的目的之一是节约成本,由于目前绿色建筑技术成熟度仍需提高,随着碳排放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开发成本也会逐渐增长。因此,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存在重重阻力。
2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2.1节约土地,提高居住舒适度。节约土地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发展之一。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线城市土地资源供给有限,这也是导致房产价格居高不下的因素。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化率,合理设计便捷的公共服务道路,是节约土地、提高居住舒适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合理降低公共面积,增加建筑面积的实用性,达到节约社会土地和能源的目的。2.2节能措施的不断完善。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加。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面积也水涨船高,由于城市下垫面改变了土地热力属性,使地表温度明显高于气温;为降低过高的气温,空调的不间断使用加剧了气温的升高;除此以外,锅炉、机动车等各种人工热源每天排放大量热能,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绿色建筑要求提高建筑绿化面积,减小城市下垫面面积,同时,提高建筑物隔热效果,降低人工热源。在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通过对建筑施工需求、不同建材隔热性能及成本等进行预分析,选择高性能、低成本、易维护的高性价比节材节能措施,以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2.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个性装修的追求、建筑材料的种类不断增加、绿色建筑不断推广的趋势,更多新型的建筑环保材料成为设计人员的首选。目前,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试行住宅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或者根据业主装修风格需求定制装修方案,避免居民拆墙装修,浪费大量人力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建材。另外,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建材,不同地区的建材在建筑性能上会有一定的区别,需求量大的建材适合就近选用地方建材,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材料。2.4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装配式建筑是对建筑部件进行拆分,细化设计,在预制工厂预制,再运输至施工场地进行组装,装配成建筑物实体。传统建筑施工方法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且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内生产、现场快速组装、易于拆除及再利用等优点,促进了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虽然装配式在我国属于新生代,但自2015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计划在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新建建筑物面积的20%,2025年达到30%。这为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3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
3.1前期研发成本高,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目前,市场上基于绿色建筑研究开发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运维设施等不够完善。而有意在绿色建筑行业有所发展的企业或个人,在前期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大量的资金,研究降低建筑物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材料、工艺或设施,导致绿色建筑工艺消耗成本高,销售价格也高,这也使绿色建筑在市场推广上存在严重的经济阻力。3.2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够。虽然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成本低于普通建筑,但绿色建筑概念并未深入人心,多数人对绿色建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绿色建筑的了解,甚至认为带有绿色植物或喷泉等设施即绿色建筑。3.3缺乏绿色建筑人才。绿色建筑起步较晚,专业人才较少。在本科教育系列中,2019年度有几所高校在申请绿色建筑专业,在此之前,只有研究生教育系列中有可持续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研究。同时,社会对绿色建筑认知度较低,绿色建筑研究的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创新和变革的中坚力量,目前,绿色建筑相关人才对绿色建筑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成为目前绿色建筑发展的阻力。
4结语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使城市更加宜居。
参考文献:
[1]智慧.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8.
[2]张伟.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3]刘思青.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纵向对比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7):197-198.
作者:王浩 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上一篇: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
- 下一篇: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