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可持续发展探析

时间:2022-06-14 09:19:37

导语: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可持续发展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可持续发展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各地相关应用型大学都在努力尝试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对校企合作模式也做出了诸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但由于国家国情的关系以及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了出现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为实现对人才需求、企业需求以及社会需求的终极服务对象,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人才培养模式在逐步趋于合理化,高等教育也正由学校本位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型大学进行过渡。各地在努力推进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对校企合作模式做出了诸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成果,以促进应用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产业通过合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各自潜能的过程。校企合作模式则是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方法化的研究。校企合作模式的主体包括高校、企业、行业、学生、政府、社会等方面;合作的内容包括技术与资源、课程设置与专业配置、岗前培训与实习实践、师资交流与科学研究、文化育人与就业等。

二、现阶段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分类

1.以校为本模式。“以校为本模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立在学校内的实习工厂。实习工厂一般这是学校的产业之一,它帮助学校学生完成相关的校内实习工作,既要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又要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实习基地。2.以企业为本模式。“以企业为本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专业所需,在于学校协调的情况下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企业派出领导直接担任荣誉顾问或校长来参与该专业的建设之中,培养直接面向企业的人才。3.校企共同参与模式。第一,“订单式”模式。往往企业与学校首先建立实习基地,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定数量学生参与实习基地的实习,根据用人需要,选拔学生并录用学生。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由校企双方共同,企业着重于对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考察考核、录用上岗的办学模式。第二,企业“冠名班”模式。企业在学校通过一些途径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企业贫困助学等方式参与学校某一领域的事务。企业在这一领域内有一定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第三,“企业引入”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或平台,把企业吸引进校园内,形成一个模拟环境。一方面企业派出技术骨干,配合学校老师教学,充实学校实训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师能将自己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经验的质的飞跃,提高教学效果。

三、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存在问题

1.缺乏完备的制度法规。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缺乏一个“紧箍咒”。由于学校与企业有着某种意义上的“情分”,所以双方往往忽略必要的法规制度来规范校企合作中的双方的责、权、利,从而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得不到这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细则的指导、帮助和解决,容易使校企合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发展。2.合作范围局限,利益目标考虑的不一致。在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中主体的利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但也存在分歧。从主体合作的范围来看,高校希望企业在录用学生、科研经费等能给予物质支持;企业希望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实习问题等给予智力支持。由于合作主体的合作目标和利益的不同,其是企业方面会更多地站在自身的立场考虑,从而导致合作范围的局限以及其自身努力的减弱。所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寻求统一和谐的目标更为重要,真正为社会解决各类问题。3.合作反馈迟缓,后续发展空间动力不足。由于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中缺乏必要的规范制度和评估体系等,导致在合作中当某一方面合作中止或终止后反馈信息迟缓或遗落,不利于审视和总结校企合作的价值。如高校在对校企合作中的成果反馈、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学分的认定等方面尚有困难。高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对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践成果等方面更层次的研究比较缺乏,影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后续开展。

四、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理念上,尚处于转型发展期。学校和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也并不明确顾客导向意识,偏重于自身的利益得失,在合作的诸多方面对服务的对象目的不清,合作很难深入,细节环节做的不尽如人意,导致很多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并很难产生满足人才需求、社会需求的真正的现实意义。2.管理模式方面,尚还不够成熟。应用型大学不能用企业的模式来管理,企业也不能用跟学校的模式来管理。所以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还未形成的时候,寻找双方管理的切入点很重要,是以一方为主体还是委托第三方参与管理等管理模式研究对校企合作模式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模式中的管理首先有管理者,管理者应该更加关注人而不是关注职务。有些时候出现校企合作权责利不清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管理者。3.运作体制方面,还未能合理。高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校企合作不能简单的以追求利益为主。所以,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方面,首先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而且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其次要形成反馈机制,不是你研究你的,我操作我的,最后只是一个数字的统计而已。此外,还要遵循以人为本一的原则,校企合作的目的与利益薪酬相比应该更加关注发展,物质与精神两手抓,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五、建立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议

1.加强重视并设立专项经费。转变政府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单一的政策制定者的角色,一方面,从法律法规上进行规范,并建立相关的机构予以引导和帮助,如传媒如何做好宣传服务、相关机构做好策划沟通等工作值。政府要充分把握“顾客导向”理论,全盘考虑校企合作中应该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设立专项拨款,虽然有财政压力,但专项基金的投入使校企合作各方更有信心,也能吸引企业的参与。2.改革高校教师评估体制。应用型大学一直很重视对教师的考核评估,但它的评估指标还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播、学生的教育以及科学的研究,没有延伸到社会服务体系这块内容。所以今后对教师的评估内容是否可以考虑教师对企业、社会提供的咨询服务等,充分体现校企合作模式中所强调的宗旨即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改革高校教师的评估体系也为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新的途径,例如教师成为企业的独立董事等,势必会激发教师积极性,对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能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推动合作的进一步发展。3.提高企业的长期合作意识。既然是开展校企合租模式,就需要遵循一定的现代企业的方式进行科学管理。企业和高校合作模式的开展也要考量公共管理理论中的由经济、效率、效能和公平的评价指标。企业通常会以所投入的资金、设备等与最终的收益做比较,来决定校企合作的后续问题或模式的选择问题。因此,如何长期开展校企合作吸引企业增加投入程度选择现代化的模式管理是重要的课题内容。

六、对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1.双考核评定制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往往企业和学校分工和动机上的不明确,致使学生在培训和实践中没有明确要求,或者有要求但没有合理的考核评定机制,致使服务对象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需求。使校企合作的初衷减弱,效率降低,这个时候在学校和企业双方均设立考核评定制度,加大管理和激励手段,以此达到合作的要求。2.中学外工的涉外校企模式。对于部分高新技术的产业,国内并不具备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要求。要切实从顾客导向出发,寻求国外的合作企业,采取中方学习——外方实践——中方学习的交替性的合作模式,使人才得到更好的锻炼。3.引进企业的后勤服务合作模式。应用型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我们也会接触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切实的服务好学生这个重要的顾客,校企之间需建立长期的连动合作关系,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服务好学生为目的。校企双方建立良好的后勤服务体系。

作者:马芸娜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作铁,李平.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2):127-130.

[2]苗艳华,戴冬冰,董保莲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4):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