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建设的技术经济探索

时间:2022-11-26 05:04:38

导语:林道建设的技术经济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道建设的技术经济探索

本文作者:陈福昌工作单位: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一、未开发林区的林道建设

过去的观念和做法是,’修路只是为开发,一不开发就不修路。这里所说的开发,内函很窄,也只是指生产木材,为形成木材生产新增能力而修路。国家投资目标也很明确,给多少投资,修多少路,要多少木材,这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道建设方针及相应的技术经济政策,显然与以营林为基础、全面经营森林的总方针及保护、利用、培育和发展森林的根本任务是不相符的。多少年来,在这方面吃了很多苦头,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教训是沉痛而深刻的。1987年大兴安岭林区的特大森林火灾,延续时间之长,受灾面积之大,损失之严重,举世瞩目。这场大火以酿成大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路网密度低,林道少。有的着火点不通路,致使扑火人员到达不了火场。当然,更谈不上打早打小打了,汲取这一教训,就不能不改变过去那种修路为了生产木材,不生产木材就不修路的旧观念。未开发林区,包括今后要开发的利用经营区和防护林区以及自然保护区,一也要修一定数量的林道,主要是用于护林防火。同时,也为在防护林区开展必要的经营活动和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科研活动、旅游活动创造条件。这种护林防火公路的数量,即要基木满足护林防火工作的需要,又要从国家当前的实际经济状况出发。在这点上,不能从过去根本不修或很少修路的一个极端走向不顾国家财力的实际情况大量修路的另一个极端。为此,应分轻重缓急,做好统一规划,分期逐年实施。对一个未开发的规划局来说,首要的是把规划局址到主要规划的林场址的道路,也就是从局址到主要大的沟系道路打通,再与相邻的已开发局的现有道路做必要可能的衔接。就能基本满足护林防火工作的需要。至少要比现在的路无一米,桥无一座的闭塞局面能有根本改变。根据本人的调研资料〔‘〕,这部分道路数量用总面积计算的路网密度表示,其大小与林场的面积和个数有关。林场面积小,个数多,这部分道路密度就大;林场面积大,个数少,这部分道路密度就小。在大兴安岭林区,林场面积较大,都在3万公顷甚至在5一01万公顷左右,经调查统计,综合分析,相应的密度值一般为0.4一o.6m/ha。在线路布局上,应考虑以后开发时与运材线路相结合,根据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斯内采运设备和作业方式,还是以沿沟系布置的沿谷线为宜。为适应护林防火的需要,长大沟系的后堵之间、或与以岭为界的邻局之间,应越岭衔接,使其环状贯通。在技术标准上,本着远近结合的原则,对现在用以防火以后用于运材的线路,既不能一次把标准搞得太高,投资过多,又要考虑尽量减少今后运材时改建的工程量。一般情况下,限制坡度、路基宽度、大中型桥梁等主要技术标准可按相应等级的运材路标准一次建成,而路面宽度、厚度,强度等能满足护林防火的需要即可。在小兴安岭林区,因没有未开发的规划局,防火公路问题不显得突出。已开发的林场,其运材线路的数量,一般地说可以基本满足防火需要。对少数未开发的后期林场,一般情况下,也只是沿已开发林场的现有道路继续延伸。为适俞防火需要,在大的沟系后堵之间,特别是邻局之间做些必要的衔接贯通就可以了。关于防火公路的建设资金。防火路作为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可以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在没有实行林价制度以前,防火路的建设,只能由国家拨给专项资金,而不能用还本付息的贷款资金。

二、新林区的林道建设

这里所说的新林区,是指从开发建设时起至按国家规定的建成标准建成时为止的建设期间的林区。对林业局来说,习惯土称为在建局。其建设资金渠,道,过去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即国投;现在已改革成为国家预算内的投改贷资金。处于建设时期的林区,在道路建设上的关键是数量和速度问题。也就是要在尽短的时间内,至少在批准规定的介理工期内,把按建成标准规定的道路数量都建成。既能尽快的形成设计生产能力,发挥投资效益,又能为全面铺开、合理经营创造条件。回顾几十年林业建设的历程,在新林区的林道建设_贬是有教训的。在以木材生产为f和心的经营思想指导下,往往是修很少的路,建很少的几个林场,就急于达到全局的设计生产能力。结果是在仅有道路的可及吸引范围内,在少数已建的几个林场里,拼资源,搞集中过量采伐。常常是林业局还没建成,有的林场资源就光了。铺开面小,布局不合理,不能全面合理经营,营林工作跟不上,造成采育失调,林场资源采完搬家,有的道路、房舍闲置不用,再同时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建设期道路数量少,欠帐多,生产期里维持再生产的更改资金不足,.给企业增加经济负担;在建设布局和开发顺序上,先近后远,先好后次,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萝企业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吸取历史教训,新林区的林道建设,应本着“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满足全面铺开,合理经营的要求,林业局在林道建设上的建成标准应该是把局址通往各林场址的常年通车的道路全部建成,林场址通往林场内部的常年路应满足三年以上木材生产的需要。据大量的调查资料和实际布线的统计分析,这部份道路数量按总面积计算,一般在0.9一1.sm/ha,约占全部路网数量的30%以上,.为能在较短的几年里,修建这样多的林道,就必需提高机械化筑路水平,在桥梁建设上,应积极应用推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标准化设计,预制化、装配化运土。应该指出的是用整个经营总面积计算的这样一个林道密度值,是衡量铺开面、升发穆度的指)标,不是生产中在道路可及吸引面积范围内的实际密度值。实际上,东北内蒙林区,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按道路可及吸引面积计算,常年路的林道密度一般都在‘3一硒腼鹿左右,在此基础上,为把拖拉机集材距离缩短至400一500m左右,尚需修建相当数量的冻板道和夏季晴天通车的简易路,包括这部份道路在内,伐区作业的林道密度实际上是10山/ha左右。在新林区的林道网的布局上,根据采运设备类型、生产士艺、作业方式,经营强度等因素,应以树枝状的河谷线为主。(由于非逆坡集材,经营强度又不高,不宜采用门帘型或涡流型。既便考虑护林防火以及营林工作的需要,做局部的必要的环状贯通也就可以了。:。-在技术标准上,、应以运量为基本依据,应固本减未,强千弱支,充分利用林区地产材料丰富的优势,修建过渡式砂石路面。重视路基路面的共同作用,不能本末例置,不能搞弱基厚面。在重沼泽的过潮湿路段,可试验应用土工织物,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三、老林区的林道建设

这里所说的老林区,是指除极少数的后期林场外,都已全面铺开,以干线和主要支线为主的整体路网已基本形成的林业局。小兴安岭、完达山林区,除了东方红、沾河等尚属在建局外,都属于这一类型林区。这样的老林区的林道建设,有的尽管为开发个别少数的后期林场或开发已建成林场的新的沟系,_尚需修一定数量的支岔线,随伐区的不断延伸,逐年加大林道密度。但其林道建设上的主要矛盾已由数量的增加转到质量的提高上来。这些老林区的林道现状,大多是质量差,路况不良,车速低,运材效率不高,车辆磨损大,维修费用高,运输成本降不下来。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应加强养路,搞好路面路况升级外,从林道建设角度,道路的改造,路面等级的提高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林区现在只修车,不重养路、不修好路的状况已到了应改变的时候了。本着强干弱支的原则,应该逐步把那些运量大、路基条件好的主干线的砂石路面改建成为高级或次高级的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一般莱说,千线其长度应仅占同时使用道路总长度的20写左右,但却承担着儿乎全局的全部运量,而目.,在干线丘的运材距离一般都占整个平均运材距离的60一70%。修建占林道网总长度的20%高级路面的干线,却能分担整个平均运材距离的60一70%,应该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难想象,如果把干线改造成为高级路面,使木材的整个平均运距的60一70%在高级路面上通过。那么,林道建设及木材运输的现状将会有很大的改观。由于道路养护款和车辆维修费的减少,油耗降低,车速加快,效率提高,设备使用量减少等等,运输成木自然会降低。修建高级路面的林道,这是林道建设发展的总趋势,事在必行。洲欧国家早就这样做了。笔者曾参观考察过法国林区。在相比之下,林业还不算发达的法国,铺设沥青路面的林道都已伸人林区腹部。有的就在这样的林道上直接装汽车,就是从这样的林道上岔出的砂石路,其长度一般也不超过1一2km。当然,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国情,有我们的一定困难,立即大面积推广,遍地开花是不现实的。但在看准趋势,看准方向的基础上,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政策总该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这一问题的提出,不算为时过早。应注意的是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搞好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试点时的资金渠道,可考虑在预算内资金中安排一部份,再在伐区延伸费调增部分里挤占一点,这不是不能做到的。我省老林区(原为林业部直属的大兴安岭林区除外)常年路路网密度平均已达2.18m/ha。除在建局和森铁局以外的单一公路局,其路网密度一般都接近3m/ha,个别的如带岭局早已超过4m/ha以上。根据包括笔者在内的多数林道工作者的研究结果,认为东北内蒙林区公路运材林道网合理密度为3一sm/ha。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开发少数后期林场或新的较长的沟系,需修少量的常年路外,一般三公里以下的沟系,尽量不修或少修常年路。为缩短集材距离,降低生产成本,应充分利用冬季冰雪期长的自然条件,多修冻板道和少量的夏季晴天通车的简易路。为使常年运输比重适当,贮木场生产均衡,要统筹安排、合理搭配冬夏伐区。必要时可在常年路旁增设中楞,用以衔接季节与常年运输。致于营林工作,参照笔者撰写的《关于营林路网密度的初步探讨》一文,其合理密度为3m/ha左右。达到这一密度时,其营林工作平均建设一般为1km左右。按当前的经营强度和营林生产的技术水平,营林土人手持简单工具或携带轻便设备行走和工作,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当前,对这样的老林区来说,不是道路密度满足不了营林的需要,而是营林工作量太小,养不起路面造成弃养。据调查了解,有的局弃养道路占已建道路总长的1/3左右。因此,在这样的老林区,无论从木材生产还是营林工作角度,都应尽量不修或少修常年路。如果有钱,倒不如用在改造干线,铺设高级路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