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29 09:11:49
导语: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对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影响,引入CDIO教育理念,重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环境建设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培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策略,以期实现新型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CDIO理念;本科生创新型人才
“十三五”开局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战略部署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及提升其发展水平奠定了长远的战略基础。“双一流”建设要求我国高校致力于培育高质量本科生创新型人才。但现有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因此,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本科生教育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一、“双一流”建设对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双一流”建设战略引领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发展在。建设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制定长远战略目标与规划和可行性强的具体人才培养实施计划,并协调诸多因素支持配合,以指导高校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发展。其共性特征聚焦于“使命”、“价值”、“卓越”、“研究”和“质量”等关键议题上。[1]因此,高校在统筹构建新型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还要把握其总体目标,最终科学地落实到新型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中。(二)“双一流”建设资源配置影响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针对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区别于其他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最根本的能力。涉及教育培养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组织优化等相关问题,高校应慎重加以研究和处理。因此,高校需要做到相应的物质方面的保障。“双一流”建设影响了教育资源的流向与配置,对学科组织的运行、学科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的必然选择是整合现有学科发展现状,集中资源投入到最具有潜力实现一流标准的高水平学科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平台上。(三)“双一流”建设推动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出了高校培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以高校基础学科建设为根本,强化高校自身特色学科,确定“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本科生培养战略目标,为本科生人才培养个性化,解决院校、院系与学科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奠定基础。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高校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调整和内涵转变的前提下推动其转型建设,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2]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CDIO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强调让本科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项目过程中来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各种能力的教育理念。在分析了其在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适用性的基础上,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CDIO课程体系根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度结合高校现有课程资源,对本科生课程计划和标准进行修订,进而对课程结构与课程安排顺序进行设计,基于此,优化现有本科生课程内容,引入CDIO理念设立以强化创新实践科研能力的校企合作项目课程和现有课程形成互补,进而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最后根据本科生学习效果反馈,对课程计划和标准不断完善。将分散、孤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项目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完善,让其有一个完整的经历,从构思开始,到最终运行,都参与其中。课程体系主要根据CDIO理念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将本科生创新型人才课程细分为七个模块,分别为构思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计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实施阶段的创新拓展训练模块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训模块,以及运行阶段的毕业顶岗实习模块。这七个模块完整地反映了根据CDIO理念构建的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本科生初期学习阶段重在“构思”,该阶段的两个模块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对于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使其能够学习了解到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创新点、时事热点及创新方向,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创新方向的前瞻性。基础专业学习之后,本科生进入“设计”阶段,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扩展能力模块将专业的核心技能和前期的基础专业知识通过项目的方式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集教学、专业领域研究、创新能力开发为一体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专业核心内容以及应用方向。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能力培养后,本科生进入“实施”阶段,创新拓展训练模块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训模块促使本科生具备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综合创新能力,并通过实训不断强化。后期学习,本科生进入“运行”阶段,对前三个阶段的创新能力学习进行实践和展示,不同于本科生的要求,本科生重点针对毕业顶岗实习模块的实践学习。通过校企合作设计的项目课程,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通过毕业顶岗实习模块,尽早进入实际工作中,应用自身创新实践能力。(二)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遵循CDIO理念的两大核心理论,即“做中学”理论和“基于项目教学”思想,突出本科生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强调本科生在校学习课程与实际工作以及科研方面所需的一致性。1.做中学教学模式。针对行业和岗位的特点,设计创新核心课程的学习实践情境与专业教学内容,明确学习行动领域,尽可能多地让本科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参与其中,达到真正的“做中学”,设立助教岗位,优秀的本科生担任,不仅可以使处于助教岗位上的本科生锻炼和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反馈能力,也可以让不同年级不同领域的本科生互相促进产生新的创新视角和想法。除此之外,一定程度上缓解的教师的压力,增强了本科生与授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因材施教。2.企业项目导向模式。教师通过基于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一方面将关联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资源并且对知识结构有整体的把握,同时对核心技能有综合性的训练;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课程项目和多种辅助手段,有效构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情境教学模式,引导本科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使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与项目开发的能力,更能提高本科生的实践水平,使其综合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以学院承接的横向项目或学院设计的模拟企业项目为载体,采用引导或指导本科生的形式,以本科生自主实践为主,利用课程体系中的毕业顶岗实习模块,从具体的项目和工作过程入手,系统性地培养和检验本科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3.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模式。通过由校内构建的基于CDIO理念四个阶段的七个模块课程体系,创新课堂与本科生实践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境浓缩进课堂,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深化培养本科生在实践过程中迸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该模式有利于帮助本科生更加敏锐地了解到国际学科的发展态势,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与该学科相关的企业实际难题,紧密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提高自身创新全局意识。(三)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环境建设。1.硬件环境。硬件环境需要学校更多物质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投入创新项目经费、完善基础教学设施以及建立创新实训、竞赛类基地。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运行重点硬件环境需要进行有实力的校企合作并建立创新实训基地,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实施。2.软件环境。软件环境主要从营造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创新学习氛围、完善的创新组织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四个方面进行建设。随着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深入展开,主要依赖于完善的组织机构。目前,我国大部分创新型人才培养还没有建立正式的专门机构,导致其管理过于分散,因此就不能形成全面且深入的发展局面。所以,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较高层次的专门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部门机构,加强高校本科生创新教育的统一规范化管理。以此为中心,在学校提供政策支持,舆论导向,设施保障的条件下,发挥其职能,形成一个由高校、企业、社会、政府四方结合的良性互动式的本科生创新教育生态网络。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学制度能够保障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参考文献:
[1]蔡文伯,高睿.“双一流”建设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27(1):41-47.
[2]张英杰,吴静,陈佳,等.基于AHT•CDIO理念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2.
作者:杨增煜 刘 铁 冯诗瑶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上一篇: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研究
- 下一篇:复合型经贸类人才一体化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