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政治经济分析

时间:2022-03-09 10:11:06

导语:自由贸易区政治经济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由贸易区政治经济分析

【摘要】从近几十年的经济情况来看,各国的经济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全球的经济已经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主体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前提下,我国想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脱颖而出,就要有正确的经济战略,文章拟从政治经济学分析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区战略;政治经济

一、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过程

自从WTO成立以后,各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越来越多。在1973年时全球自由贸易区开始形成,形成初期发展十分缓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逐渐加速,自WTO成立后,世界各国自由贸易区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这个时候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受当时中国本身的基本经济状况和基本国情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较缓。直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状况才得到改善,我国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慢慢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区。经过二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终于成为WTO中的一员,并且在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但是由于中国的国情以及经济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中国自由贸易区在21世纪初才算是真正开始形成。自21世纪初开始,我国对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努力,包括建立经济贸易区、与他国签约合作共同发展等等,这些举措促使我国自由贸易区经济快速发展。由于中国一直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非经济方面的影响,特别是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影响。比如要保持中国经济大国的国际地位,要在保护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外交政策。总之,概括地说就是既要发展我国的经济,又要保护我国的自身权益,保护我国的环境不受破坏,人民利益不受侵犯,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心。

二、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上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和国际认知程度上却有一些不足。所以在这个时候,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建设自由贸易区战略,和别的国家共同发展合作经济,让别的国家更直接的见识到中国当前的经济水平,更加直接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经济效应,同时也加大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戒,西方国家开始阻碍中国的发展,而且美国也意识到中国的威胁,开始采取一些行动,这个时候中国要保护自己的国土、主权安全就必须采取相对应的行动,与美国在联合其他国家的各个领域进行良性竞争,在提升自身经济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逐渐巩固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所以,在政治、经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合作,加强了自己与别的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近些年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地压力。如果在这个时候,中国还不调整自己的经济策略,就面临着失去亚太地区大国经济主导地位的危险。所以这个时候中国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是非常有必要的。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建设自由贸易区战略。比如说美国、日本、东盟等等。美国虽然不是最早开始开展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国家,但却后来居上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现在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经济大国。日本则是在21世纪初开始调整本国的经济格局,并且从那时候起开始重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更加频繁的与亚洲地区及世界其他地区,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进行合作。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有效实施,使得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大大提高,这对中国的地位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东盟国家如新加坡等也采取了类似的开放性政策,针对海运和陆运分别建立了多个自由贸易区,为过港货物提供免费储存及集中物流服务,2012年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净利上扬10.7%,证明在进行自由贸易区之后,新加坡的的经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中国一直是以大国的姿态存在于亚太地区,所以与其他亚太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合作就更加容易方便。自从1997年召开的第一次东亚地区领导人会议以后,中国与东亚地区交流合作的形式已经成为定局。在中国与东亚地区各国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各国逐渐见识到中国的实力,中国在亚太地区合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也参考了各国在建设自贸区方面的成功经验,各国在合作中不断的融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贸易整体。中国从执政方针来看,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方向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和指引。以为领导的这一届政府,明显认识到了加快对外开放进程是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巩固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领先地位的重要手段。以往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净出口,对外,出口所代表的外需规模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逐渐萎缩;对内,国内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受政策和融资等方面限制,三驾马车的影响渐弱。为了顺应人们的消费需求结构转变,我国开始推进供给侧改革。自贸区的设立导致了中国对外投资额呈飞速增长态势,与2000年相比增长40倍。正是因为设立自贸区这种提纲挈领的战略性思维,缓冲了我国因为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得以平稳较快增长。自中国加入WTO后,与很多国家签署了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中国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更好的与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往来关系,与大国建立稳定的自由贸易发展体系,是我国自党的十七大以来确立的重要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加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自由贸易区经济进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扩大,与我国国策中提到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改革开放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等相辅相成,是划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联系日趋紧密,此消彼长,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同时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期以来,我国开展自由贸易的对象主要为东南亚、南非、澳洲、印度等,趋势为以亚洲为轴心,逐步辐射至非洲和欧洲,合作范围逐步扩大。中国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更好的与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往来关系,与大国建立稳定的自由贸易发展体系,是我国自党的十七大以来确立的重要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加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自由贸易区经济进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扩大,与我国国策中提到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改革开放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等相辅相成,是划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联系日趋紧密,此消彼长,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同时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期以来,我国开展自由贸易的对象主要为东南亚、南非、澳洲、印度等,趋势为以亚洲为轴心,逐步辐射至非洲、澳洲以及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从发展模式来看,发展自贸区的中国正在以这种方式,搭配一带一路策略,快速建立起自己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在亚洲保持自己的核心经济地位。这种发展是有策略指导而又层层递进的,从单纯的以货易货的实物交换,发展到以服务、劳务等以人员流动为主的交换,再过渡到以金融投资,科技交流,文化交流为主的虚拟交换。而从对象选择来看,中国并未局限于同周边国家发展合作关系,而是采用辐射方式,以自身为中心,周边国家为连接点,呈射线状远距离辐射。首先中国以香港和澳门为基础,建立了港澳与中国内地的贸易互通。通过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的身份,进而向周边发展中国家开展贸易。与发展中国家开展贸易的好处是,首先中国也处在发展中阶段,其次周边发展中国家相对中国来说,政策传导更快,人口红利的效应更强,可以与中国间互相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互补。在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联系后,通过以这些发展中国家为纽带,进而与这些发展中国家周边的小型发达国家建立联系,如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于这些发达国家来说,中国代表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而且中国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提升的消费结构给小型发达国家带来了新的商机。小型发达国家相比大国来说,更容易在谈判中与中国达成平衡,且小型发达国家通常为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这与中国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相辅相成,中国也可以学习到贸易伙伴在经济发展上的先进经验[1]。在这样层层递进,有序进行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就这样一步步建立了自己的自贸区网络体系。中国的发展,不应该是孤立的独奏,应该是全世界人民共谱的凯歌,中国乐于与周围的伙伴共享发展的成果。自提出成立自贸区,实施自贸区战略以来,中国一直对单个自贸区建设以及自贸区网络的规划严格要求,力图建立高标准,能直接与国际接轨的先进自贸区。不仅对自身严格要求,中国还对形成自贸区的对手方提供一切技术以及资源上的必要支持,力求在自贸区建设的同时,提高贸易质量,促进贸易多样化,开展贸易之上的更多交流。中国甚至在很多高新热点领域,如5G技术、碳排放交易等方面达成了新层次的合作。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中国在极力争取早日形成全球化的自贸区网络,为全世界范围的经济交流修桥铺路。经过一轮经济危机的洗礼,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和经济结构都在重新洗牌。在此阶段,中国更要以积极的态度,迅猛的手段争取新经济结构中的领先地位。在以往的贸易结构中,中国主要充当的是世界工厂的角色,在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基础上分一杯羹,很少拥有国际贸易之中的主动权。但现如今,中国已经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参与者,正在向新经济环境下的引领者转变,甚至可以为别国创造经济发展机会,引领周边国家走上开放经济的轨道上来。中国应该努力地传播自己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取得的重要成就,这样可以给其他国家起到示范作用,发挥其他国家开展自贸区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共同摘取经济发展的胜利果实。在发展自贸区的同时,中国要发挥自己的大国风范和引领作用,保持公正公平的处理对外贸易事务,建立合理有效的自贸区贸易规则,致力于维护全球贸易的公平有效性。这也对中国的服务业和科技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巩固代工方面传统技术优势的同时,开拓新的贸易空间。当前中国在IT科技,金融支付业,网络购物业等方面处于高速增长期,正是将先进技术和服务推向世界范围,巩固市场地位的时刻。我国的贸易地位也可以相应转变,改善贸易结构,与自贸区合作伙伴间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在中国的国际事务处理和外交发展进程中,一直离不开非洲贫困地区国家和东南亚邻国的帮助与支持。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刻,这些国家经常由于国内军事动乱,基础设施不足以及政治体制落后等原因,导致其国内贸易发展速度及其缓慢。通过在这些国家设立自贸区,可以有效的帮助这些国家的人民脱贫甚至走上致富道路。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通过维护贸易伙伴关系,邀其携手共同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可以拓展新的经济模式,如在外国输出劳务和技术,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强化与新兴经济体,次发达经济体间的贸易关联,积极发展区域一体化及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输出产品和劳务的同时,扩大的外部需求也能适当缓解国内的经济发展压力,中国制造价廉物美的印象终究会深入人心,并起到极大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地位。诚然,中国并不是最先提倡发展自贸区的国家,美国已经率先提出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应该及时应对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部署,不能失去先机。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传承最久的国家,具有其他经济体无法比拟的深刻底蕴。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更多的弘扬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参与到世界分工、世界贸易和世界发展中来。

三、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模型

经济学界对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有一套特定的研究模型,这个模型主要讨论的是企业对国家是否参加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决定的影响。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大国与大国之间,可以是大国与小国之间,可以是两个国家,也可以是三个国家或者是更多的国家,主要内容是企业对政府建立自由经济区贸易进行说服,说服政府同意建立自由贸易区经济。经过大量的研究,经济学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小国同盟模型中,即两个小国同意建立自由贸易区,要想说服政府推动两国之间建设自由经济贸易区,一般如果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条件是建立自由贸易区后能对自贸区当地的基层民众或选民团体带来极大的利益;第二条件是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出口效益大于本国进口带来的亏损。总的来说就是要让两个小国的利益分别达到最大化。在大国同盟模型中,即在两个或更多的大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笔者拟针对这一情况举例说明。拿两个国家举例,一般情况下,两国之间会对两国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各国之间应该完成的政治安排做出具体的要求,在这种前提下,两国之间能否很好地坚持完成各国应该遵守的约定,直接关系到两国能否建立自由贸易区,两国之间相互遵守约定则可以提高两国之间的信任度,并带来之后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分享[2]。在两个国家的古诺寡头模型中,首先要对两国之间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因为,在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两国的经济会相互发展,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转变,两国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政治利益及经济利益通过自贸区的发展相连接,只要有一个国家亏损,另一个国家也会跟着亏损,一个国家从中受益,另一个国家也会受益。在多国的垄断竞争模型中,经济学界得出的结论是,当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之后,出口企业缴纳的关税数量降低,而政府所得到的资金会减少,所以政府答应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如果想要政府的同意,就要答应政府的额外要求,比如,政府会选择对社会福利有更大提升的自由贸易区协定,而提升的幅度也要与政府资金减少的幅度相匹配,甚至大于政府资金减少的幅度。从政治角度来说,可能政府会选择能更多提高国际影响力,更能拉动国内经济的方式去选择签订自由贸易区的时间,地点及其他细则。

四、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影响概述

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的经济特色与经济实力,还要积极地与外国联系,吸取它们的经济特点,根据本国的国情再加以修改,得到适合中国发展的经济政策,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他国的帮助发展我国的基本产业。虽然,我国为了建立自由经济贸易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想要把自由贸易区的好处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该时刻关注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得出一套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经济策略。在2013年时,我国作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也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定,建立了上海自由经济贸易实验区,这个决定说明我国在全球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又大大的提高了,长三角自由经济贸易区积极与各国经济贸易区相互合作,向他们学习,不断求索,改进,从成立到现在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长三角经济贸易区的成功表明了我国在自由经济贸易区战略方面的取得的伟大进展。中国在建立自由经济贸易区时,主要的经济战略是,对自由经济贸易区所生产的产品,服务进行拓展,中国自由贸易区所遵守的战略原则是要遵守产品的标准,要加强生产产品的装配资源,在标准体系的体系下控制产品的生产。这一切都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民谋福利的主旨是分不开的。

五、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政治经济分析

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格局的全面展开。其实,在各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往来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两国之间的信任危机,两国之间对经济的政治态度的不同,两国之间对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利益或亏损之间的分配问题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两国之间经济贸易区的建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国之间建立自由经济贸易区,并不是简简单单关系到两个国家的经济方面,还将牵扯到两国之间的政治问题。所以,从我国决定建设自由经济贸易区的时候起,我国的政治方针就发生了一些调整和改变,国家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方面采取了大力支持的态度,并与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仅在中国的经济格局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更是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让全球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认可,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大步[3]。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世界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关系着世界经济发展命脉,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关系着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的进出口贸易大国,中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一大经济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当中国加入经济全球一体化之后,更是大大加大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力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了适应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地位,中国实施了中国地区经济一体化,为建设经济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目前为止,中国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已经建设成功,而且,中国正在考虑建立大连、天津等地的自由贸易区。那中国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建设自贸区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呢?首先,应该巩固现阶段已取得的成就。中国需要不断深化贸易协定的内容,调整合作的结构。同时,更应该在现在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按照已经成功的自贸区建设经验和模式,分批分块推进自贸区建设。中国的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都给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金融高速发展,资金储备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正在逐步实现真正的“走出去”。可以给还未建立自贸区联系的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或优惠贷款的方式,建立新的自贸区伙伴关系。贸易是具有集聚效应的。中国员工、中国企业的进驻,会给当地带来新的商机,这样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也变得水到渠成。同时,中国在实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标杆效应和经验总结。贸易伙伴的增加为中国经济的新一轮腾飞提供了契机,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尽量避免国际争端,尽量建立统一适用的标准,储备大量的专业贸易人才。同时,其他先进经济体如美国、日本也是我们借鉴的对象,学习的对象,更是我们长期攻关的目标。中国应该跟上全球发展的脚步,并根据经济态势及时调整自身行动,在自贸区建设的大潮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4]。从目前中国的经济贸易区的建立情况来看,中国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协议,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比如“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等等,自从这些协议签订以后,中国与各国联合建立自由贸易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利益,而且,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各国的生产力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当初中国决定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时,是为了通过这种经济战略的建立,来给中国带(下转第32页)率与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这也说明在现阶段CAPM模型在我国中小板市场的适用性较好。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1.中小板市场的股票期望收益率与其承担的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单个股票所承担的系统性风险越大,其相应所得的期望收益率也越大,反之,单个股票所承担的系统性风险越小,其相应的期望收益率也越小。2.非系统性风险影响股票投资收益率。在我国中小板市场中,股票的收益不仅受系统性风险影响,而且其他非系统性风险也对股票收益有一定影响。对于非系统性风险,大多数投资者应通过增加投资组合的多样性来降低其对组合收益的影响。3.理论与实际的差异。CAPM模型的假设条件大多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鉴于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异,本文通过模型简化再结合中小板市场样本股票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把理想的CAPM模型置于实际应用当中,简化了许多严苛的研究条件,因此本文运用CAPM模型进行分析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4.优化投资结构。我国股票个人投资者数量远大于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调整投资群体的比例,使投资机构占投资的主体地位,减少个人投资者非理性因素造成的投机风险。5.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中,投资者都是理性人,并且严格按照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进行投资组合选择。而在我国现阶段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群体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非理性行为。投资者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总结投资经验,增强防范投资风险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虎,邹媛媛,2016.基于CAPM模型的上海股票市场适应性检验[J].统计与决策(14):164-166.

[2]薛风薪.偏度制约条件下CAPM在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3]张中华.投资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8-123.

[4]张蕾,银璐,2004.CAPM模型在股票价格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13):99-103.

[5]李红霞,邸鸿喜,2014.CAPM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有效性检验[J].统计与决策(14):169-172.

作者:刘宸希 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