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产业的商贸发展探索
时间:2022-12-20 03:26:17
导语:高新产业的商贸发展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傅晓明袁声莉戴化勇杨申燕工作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从2000年第二期和之后的第三期高新区规划设计开始才一考虑到商贸业的相应配套建设,世纪金花作为首家大型购物中心开始进驻;到2003年开始逐步形成了以横向4.2公里的科技路和纵向1公里的高新路的“小T型”商业网点聚集区,原来的一、二期区域的制造业和工业企业一律迁入新扩地区,腾出来的区域全部作为商贸服务区;之后随着高新区建设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原有的商业网点布局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为此,高新区又规划了以横向科技路和纵向3.6公里的唐延路构成的“大T型”商贸业聚集区。2004年,当时的西安市商业贸易局了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4一2020),全面规划了西安市总体商业网点布局,高新区商贸业的总体布局随着西安市总体商业规划的也进一步明确,目前,已经形成以传统的科技路和高新路为主发展商业街、以唐延路为主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中央商务区、并发展以锦业路和西台路为主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商贸业格局。同时,2012年三星电子正式进驻高新区,据估算,三星公司的存储芯片项目总的投资规模在70亿元人民币,尽管此项目在2012年上半年签约之时在全国引起很大争议,但是西安市态度非常坚决,最终排除了异议坚决引入,为此,高新区专门规划建设三星城,以现在临近草堂工业园的9.5平方公里为三星城建设规划用地,项目已经开工,计划明年9月建成一期,三年完全建成;未来形成10万人左右的三星城,规划配套160多家企业,包括医院、学校、员工宿舍等设施。2012年6月,国家有关部委正式通知各主要城市上报建设国家级中央商务示范区申请,西安市政府作为申报城市,确定以西安高新区为主作为西安市的国家级中央商务示范区建设的上报区,并且联合碑林区、莲湖区和雁塔区三个老城区的商贸业资源,整合规划建设西安市中央商务示范区,这一重大决策为新时期高新区的商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所以,未来一段时期来看,高新区的商贸业发展将是以西安市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级中央商务示范区建设、三星城建设三极并进的推进方式作为主导推进动力。高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分布截止20n年,西高新共有商业网点1372余个,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78.71亿元,比2010年增加31.06%。1、着力打造高新区中央商务区,增强高新区商贸流通业辐射力西安高新区以申报国家级中央商务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流的商贸流通中心。西安高新中央商务区位于区域核心地带,以唐延路、锦业路、西太路为发展轴,集聚了一批以高端商务、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产业形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高新区万亿元现代服务业产业带的重要组成和集办公、会展、酒店、商业、居住、文化、娱乐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都市中心。目前,20余家主要金融机构均在中央商务区设立了网点,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大型商场、超市、宾馆酒店、娱乐餐饮、金融保险等使之成为西安市最集中的高端商业品牌聚集区和西北第一商业聚合地。西安高新区中央商务区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沿科技路、高新路、唐延路、锦业路规划建设了高档次的商务写字楼139栋,建筑面积达到328万平方米,其中4A级标准以上的商务办公楼70栋,建筑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以科技路、高新路和唐延路为轴线的“T”字型高新商圈经营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分布着大量高级写字楼,聚集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西安高新区商务聚集区建有文化艺术中心、剧院、主题公园、游乐场、科技馆、博物馆、图书中心、文化广场等,打造了标志性文化建筑,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逐步形成了宜居、宜商、宜业、宜游、宜学的五宜商住区。中央商务区已发展成为兼备科技、金融、交通和时尚优势为一体的高端复合型区域,区内各类高端服务设施齐全,并日益形成了高新品牌,被誉为“关中第九景,’o2、高中低端酒店餐饮业齐头并进、均衡发展西安高新区现有星级酒店22家,其中四星级以上8家。亚洲地区盈利能力最强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内陆首家五星级瑞士本土酒店瑞斯丽大酒店、西安绿地假日酒店等一批知名高端酒店相继入驻,使其商旅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高新区餐饮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主要集中在高新路和科技路一线,从集中度看,高新区餐饮在高新一路和高新二路之间形成了高新区的餐饮服务一条街,集中了以俏江南为代表的高档餐饮和来自本地、四川、新疆的中低档餐饮企业。不过总体看,高新区餐饮业上不如西安市在传统的雁塔区和新建的曲江文化区餐饮业发达,在这两个区集中了西安市的主要餐饮美食和酒吧街,由于西安市相对城区面积比武汉市小很多,所以,从餐饮的选择看,商务宴请活动主要集中在雁塔区和曲江新区。3、初步形成多样化的零售业态布局西安高新区商贸零售业态兼具了高端百货、大型购物中心、小型商场、社区便利店等多种形态,初步满足了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在高端百货和大型购物中心上有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世纪金花大型商场,大型连锁店有沃尔玛超市,不过再无其它连锁超市,西安市本地没有形成象武汉市武商量贩、中百仓储、徐东平价等大型的商业连锁超市,主要是由一些中小型商业企业形成配套,包括小百货、小商场、小区配套商业设施、小区便利店、小区蔬菜直销点,其中,高新区明确要求在进行住宅小区建设中必须拿出一定比例(一般为10%)的建设面积用作商业配套网点的建设,以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新区内形成了高、中、低档商业网点的整体布局。4、物流业及专业市场的布局情况物流业在高新区的发展目前没有纳入规划,从高新区的现有格局和基本指导思想看,物流业并不是他们重点扶持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物流业造成大量的重型卡车来往于高新区,影响了高新区的总体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噪声和交通堵塞,因此,与此相关的现有高新区8家汽车“45”店也因为需要物流业配套而计划迁出高新区。不过,由于比亚迪汽车就坐落在高新区,大量运输汽车的卡车就停留在相关区域的街道上面,确实影响了环境和交通,但是对这一企业目前高新区还是重点支持的,所以,高新区要想完全解决大型卡车过多造成的问题可能还不现实。高新区专业市场建设目前基本上是蔬菜市场和汽车“4S”店两部分构成的。蔬菜市场有沃尔玛超市一个、专业蔬菜市场一个和小区蔬菜直销点形成基本格局;8家汽车“45”店分布在唐延路周边,包括大众、奥迪、比亚迪等品牌,基本涵盖高中低档车型,不过这些店都将陆续迁出高新区,搬迁至三环以外。至于建材专业市场高新区并无配套,高新区居民主要前往老城区的两家大型专业建材批发市场。
总的来看,西安高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管理职能和行政职能分离高新区管理体制上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划,而是在现有行政区划中独立出来单独发展高新产业,从行政体制上面来看并没有独立成区,而是形成了社会管理由西安市政府会同已有各区职能部门进行管理,而高新区管委会专门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招商引资以及服务工作,高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依据西安市政府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规划进行,包括园区建设规划、招商政策等等均由西安市政府实施。2、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发展总体要求高新区在建设之初就是按照中央、陕西省的总体要求、依据西安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设的,在发展过程中,也严格遵循了西安市的城市规划、商业网点建设规划、高新区建设发展规划要求,逐步推进,规范发展。3、高新区地理位置特殊由于西安市北面为渭水环绕,南面则是椭圆形的秦岭阻隔,因此,从西安市市区发展可行方向看,向城市的西南方向发展是可行之策,所以在高新区建区之初,就确定了向西南方向发展的大方向,也明确了西安市整个城市格局发展的大方向,也就是说,现有高新区的发展区域实际上也是整个西安市城市发展的区域,这也导致了西安市在整体的投入上以及市民的居住工作和生活区域的选择上也倾向于选择向高新区迁移。这一点不像武汉,武汉市的城市发展呈现多极化,城区面积向四周扩张,所以也导致了东湖高新区从对市民的集聚效应上面不像西安高新区那么强烈。4、总部经济和高新产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高新区在发展既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上,还特别结合了西安市所大力推进的总部经济的发展,在西安市定位于西部总部经济中心的基础上,西安市将总部经济的发展立足于高新区,这样使得高新区在发展传统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上,借助于总部经济的发展带动产业区内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同时,各类企业的地区总部的进入无形之中又增强了高新区的吸引力和投资集聚效应,使得更多高新企业落户,从而形成了目前总部经济、金融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多元产业集聚的总体布局。5、将城中村改造与商贸业发展相结合城中村改造中不是简单的拆迁推倒建设高档写字楼和商业网点,而是结合城中村的具体位置,一方面建设了大片的新居民区,一方面在这些新居民区中保留城中村村民自主开设的商业网点,包括餐饮、百货、娱乐等设施,这些设施尽管比较初级、简陋,但是客观上为周边制造业企业员工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成本相对低廉的居住之所,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高新区吸引和稳定一批收入不高的年轻群体,同时也形成了高新区商贸业的有效合理的结构。6、借力大型企业的引进入驻,助推商贸业发展典型案例就是今年借助三星公司存储芯片项目入驻高新区,高新区为此配套建设的三星城将建设一大批商贸配套设施为即将进入园区的1000多名韩国员工和更多本地居民提供服务,这无疑将对高新区的商贸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上述特点既是西安高新区发展的重要经验,但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1、过分强调了总部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作用。高新区最近两年的发展规划中很大一部分是围绕建设总部经济和中央商务区展开的,今年更是围绕西安市申报国家级中央商务示范区的决策开展了建设总部经济和中央商务区的更大力度的招商引资工作。而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可能造成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跋腿”。2、对商贸流通业的完全放手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问题。高新区目前所实施的商贸业管理体制基本上是高新区管委会不承担商贸业发展的管理职能,完全交给市场,运用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来实现商贸业的发展,而商贸业从业者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则是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法规进行监督管理。但是由于高新区所处地理位置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存在和保留了大量的城中村改造后自然形成的城中村商业网点,导致这些地区的商贸业发展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和垄断经营等问题。3、城中村的管理真空问题不容忽视。城中村改造后留下的大片村民自主建设的商业网点目前基本上归口村委会管理,村委会的管理比较薄弱,甚至有些场所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形成了一些城中村商业网点的无序竞争、垄断经营乃至不法经营,甚至还可能成为黑社会组织形成的温床,再加上这些商业网点人群聚集,顾客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很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甚至更大的群体聚集事件,这都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4、专业市场发展存在较多空白。高新区专业市场发展空白较多,目前,区内人才服务市场、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基地等数量都不多,如人才服务市场只有高薪区管委会驻地一家,无专业的建材批发市场,而对于已经形成的汽车专业市场(如45店)又由于产业政策和指导思想的原因,计划全部迁出,使得汽车专业市场的发展已基本上停滞。专业农贸市场呈现空白,居民生活由沃尔玛超市和小型社区蔬菜直销店来解决。这些使得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城市功能上出现了一定的缺失,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是由周边城区配套解决的,这客观上加大了高新区居民生活的成本。
综合上述经验和问题,我们认为,在东湖高新区发展商贸流通业中有如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借鉴:1、商贸业发展要和国家商贸业发展的总体政策相结合借力发展。借鉴西高新的商贸业发展,东湖高新区可以参与到国家级中央商务示范区申报工作和建设工作中,围绕总部经济和CBD建设来发展商贸业。西安高新区的商贸流通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借力发展成为高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动力。而这一借力就是抓住西安市正在开展的申报国家级中央商务示范区这一契机,以国家级中央商务区建设为抓手,大力促进区内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次西安市的中央商务区建设工作是以高新区以及围绕高新区的几个老城区的商贸业基础作为申报依据的,客观上为高新区的新的商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使得高新区的发展和周边城区的发展形成合力并融为一体,既实现了对周边老城区的带动发展,也客观上为高新区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支撑。东湖高新区应该积极利用这一信息,尽快落实国家商务部所提出的建设国家级中央商务区试点城市的相关政策要求,积极争取武汉市加入这一竞争,并将东湖高新区纳入这一规划,以提升东湖高新区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发展水准。2、与城市的总体城市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形成多种产业协调并进、相互促进的格局。西安高新区虽然一直没有对区内的商贸流通业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管理,但并不意味着区内的商贸流通业就是无序发展,除了区内相关的配套政策外,西安市政府所制订的一系列发展该市商贸业的政策措施同样在区内得到较好贯彻执行,所以保证了区内的商贸业发展的规范和有序,由此可见,将区内发展和全市的发展规划相联系、相协调,既保证了高新区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区内的产业招商工作中去,又保证了招商产业能建立在较好的商贸业配套支撑上,使得区内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可发展。东湖高新区在商贸业发展中也可以结合武汉市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举措,将区内商贸业的发展和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规划结合起来,如2012年8月29日武汉市政府所提出的建设“九大区域中心”的决策就是典型的重大决策,如果东湖高新区在这个重大规划决策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参与,将对于高新区内的各个产业当然也包括商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然,东湖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也同样将是重要的推动力,也必须善加利用,借力发展。3、商业网点和商贸配套建设要注重高、中、低档网点在同一区域的合理搭配,有利于社会管理高效运作,同时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商贸业的发展切忌好高鹜远,盲目追求所谓高档、奢华、时尚,尤其不能被房地产商绑架,沦为房地产企业营销活动的嘘头和工具。像最近在鲁巷光谷步行街所提的什么“24小时不夜城”建设,一定程度上就是房地产商闹出的营销概念,对于改善广大居民的实际需求有多大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商业配套建设要注重实效,注重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从满足绝大多数在区内生活的普通人的生活出行方便舒适需要出发来进行商贸业发展的规划和配套。既要有集中连片开发形成规模化和集聚效应,但也要深入各个居民聚集区,重视分散网点的建设,毕竟大多数居民还是希望在家门口方便消费和出行的。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居民,不至于出现区域空心化和所谓“空城、鬼城”,还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舒适感。4、产业规划要留有余地。高新区制定相关产业的产业规划时要注意为不同产业的发展留有余地,留足空间,为以后各产业的发展留下足够的可能性,防止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现有高新区的不断扩张一方面反映产业发展迅速,是可喜的表现,但也说明我们的规划制订之初对于发展的空间预留考虑不足,使得产业发展尤其是商贸业发展空间经常捉襟见肘,疲于更改以适应需要,结果导致商贸业发展总是处于被动发展或者见缝插针的状况,这些都说明我们对于商贸业的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既要规划时不要盲目发展、片面强调大而满,但又要适当留有余地,留足发展空间,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不断适应新的需要的可能性。这对我们的商贸业规划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5、高薪区管委会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中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要手伸的太长干预了市场的正常发育,又不要放手不管,导致市场的混乱无序。西安高新区在发展商贸业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新区管委会对于区内商贸业的发展一直置于市场调节的模式之下,所以在区内的商贸业发展既有市场竞争带来的繁荣,又有监管缺位所产生的城中村商贸发展的无序和混乱。东湖高新区的商贸业发展要借鉴西安高新区的作法,从市场调节的一面来看,东湖高新区必须充分重视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认真研究市场调节的规律,用看不见的手来发展商贸业,但同时,区内同样存在大量的城中村的改造所带来的配套商贸业配套,这些配套网点同样也带来了较多的社会管理问题,高新区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商贸业协会组织来积极引导,既避免了行政手段的直接干预,实现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商贸业发展的有序健康发展。6、创新方法、灵活发展商贸业。西安高新区在发展商业网点配套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他们提出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联合开发”“自主开发”和“土地置换”三种方式进行商业网点配套建设。所谓联合开发是指地产开发商和商贸企业共同投资,联合开发商业网点;自主开发则是有地产开发商独自建设商业网点配套,而土地置换则是由高新区出台的针对那些希望扩大规模的位于繁华地段的制造业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一优惠政策简单地说就是政府采用1:1.5的用地面积比例和这些企业进行土地置换,通过置换,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用地,而政府则获得了新的商业开发用地,作为商贸业发展的新地块进行招标。东湖高新区的建设也需要在保证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创新和顶层制度设计来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通过良好大环境的营造吸引和激发各类企业的发展创新,也能够有效引导企业有意识的投资商贸业、发展商贸业。
- 上一篇:当代商贸中心的建设与定位
- 下一篇:中石化软实力建设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新区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