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人才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

时间:2022-12-21 09:14:31

导语:装备制造业人才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装备制造业人才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在“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实现黑龙江省工业振兴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选取2013-2017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人才、技术与其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寻人才、技术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表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人才、技术与其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从轻度失调到优质协调,而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偏低,耦合优势不明显。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

1文献综述

装备制造业是黑龙江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上,张永恒和薛金礼(2020)分析发现各层面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稳定的互动关系,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即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的经济增长问题可归结为制造业产业增长与发展问题。如何化解与解决制造业面临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并持续深化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构建其长效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工作。在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影响上,罗序斌和黄亮(2020)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视角出发,选取该视角维度下的16项指标而对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进行测度,结果发现“四化”视角下的技术研发、人力资本、市场环境、金融支持、产权保护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最大。李福柱和刘华清(2020)运用2000—2015年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信息化权重矩阵,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发现所有区位因素和相关因素对本区域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直接促进作用,地区制度质量、地区技术创新环境状况显著促进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此外,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和制造业资本存量分别是促进本区域制造业转型贡献最大和内生驱动最强的因素。丁莹莹和李铮(2019)的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技术成果转化率、税率、人才吸引度、政策实施落实度等因素影响。由此可见,人才与技术等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因素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作用明显。在人才、技术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系上,有学者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诸如低端制造供给替代、高端制造回流发达国家、国内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等正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通过选择和扶持主导产业、进行科技创新以及高端技术制造人才培养以及完善碳交易市场,从而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人才因素层面,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人才培育与人才结构的优化也将有助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际动态演变之间存在较高的拟合程度。在技术因素层面,赵玉林和裴承晨(2019)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并通过产业融合这一基本路径得以实现,同时制造业与信息业的低融合度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王明亮和张清霞(2020)认为技术进步是珠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推动因素;而其技术创新效率与创新投入未能趋同而导致其规模不经济现象的存在。同时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受制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高校及科研院所人员产出效率偏低两个关键因素。曾婧婧等(2020)发现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转移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并且技术转移中心的存在显著强化高校与企业的技术转移对于区域创新的绩效。此外,在人才配置与技术创新方面,Baumol(1990)认为人才配置影响创新绩效,人力资本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间的配置对于技术创新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考察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与政策指向性,对黑龙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的推进具有一定贡献与借鉴。

2装备制造业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内容,具体包括指标体系构建,如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与熵值和权重计算;耦合协调度测算,如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耦合协调度D值。

2.1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以科学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等原则为前提,分别构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数据均来源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并选取2013-2017年黑龙江省9大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指标为样本数据。由于每个指标对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为避免测算过程中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干扰,对指标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2.2耦合协调度测算

(1)综合评价函数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分别用U1、U2和U3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其中,ai表示人才子系统的第i项指标的标准化值,bj表示技术子系统的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ck表示经济增子系统的第k项指标的标准化;pi则表示人才子系统内各个指标权重,qj则表示技术子系统内各个指标权重,lk则表示经济增长子系统内各个指标权重。(2)耦合协调度函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用于分析事物的协调发展水平。耦合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实现协调发展的动态关联关系,可以反映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程度。协调度指耦合相互作用关系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可体现出协调状况的好坏。一般耦合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0≤C≤1)表示耦合度,C越靠近1说明系统之间耦合作用越强,C越靠近0说明系统之间耦合作用越弱或不存在耦合关系。U1、U2和U3分表表示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共涉及3个指标值的计算,分别是耦合度C值,协调指数T值,耦合协调度D值。并且最终结合耦合协调度D值和协调等级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最终得出各项的耦合协调程度。

3结果分析

通过构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状况,结合表1与表2得出以下结论即发现的问题。(1)2013年至2017年期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人才、技术及经济增长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在此期间三系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该期间,通过对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值计算发现其人才与综合发展水平的平均得分分别为0.211和0.152,而经济增长综合发展水平的平均得分为0.124。因而从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平均得分来看,各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仍偏低,尤其是经济增长系统。这也表明各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三系统间的耦合度逐年上升,在2017年达到了0.9,耦合度较高。通过对这三系统间的耦合度测算,从定量角度来验证了装备制造业人才、技术以及经济增长各系统间存在着较强的耦合关联性,并且三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较大。因此也表明只有实现人才、技术与经济增长这三系统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实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若其中某一系统的发展出现滞后,整个系统的发展进程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实现人才、技术以及经济增长三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成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3)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人才、技术以及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的分析可知,近些年来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明显,协调程度也从轻度失调转变为优质协调,但由于这三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指数较低,导致三系统间的高耦合发展优势难以突显。因此,为更好发挥三系统的优质协调优势,有效采取人才与技术优化和迁移机制来提升这三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推动三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4对策与建议

4.1企业层面

(1)加强自主创新,深化信息技术。通过自主创新改进产品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生产流程,改进产品质量,节省人力物力的无效投入,实现产品生产和技术升级。同时,加快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更迭与新产品产出,使其更能把握市场需求动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并奠定转型升级基础。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可增加技术交互性与技术的“可延展性”,最终促进其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此外,装备制造企业还应持续深化信息化技术,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企业的信息化深化和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应用。对于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企业来说,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其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具备将会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工业互联网的推广与应用可有效加快企业一体化进程,通过对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持续深入探索,来进一步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加大人才引进,增进技术研发。人才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优质资源,企业应通过加大对各类适配性、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除人才自培以外,企业也可通过人才联盟机制在企业间、行业间以及国际间进行人才引进,从而加强其人才资源的配置度、适用度。同时,在技术与人力资本的投入上,企业的技术投入是其自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其参与技术竞争状况。而人力资本的投入也间接加深这一影响结果。因此,在激励机制上,企业可通过增加对于技术与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来发挥激励效应与人才集聚效应,促进更多技术研发,从而实现技术融合与技术创新。

4.2政府层面

(1)完善制度保障,加强风险防范。在加大人才、技术的培养与引进的同时,黑龙江政府应加快推进人才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高端技术人才提供保障,从而增大对省外人才的吸引度。恰当的人才保障制度有利于人才的聚集和其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促使其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此外,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构建技术转移平台,强化对技术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的核心利益保护,解决因制度保护的缺失而导致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此外,政府部门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持续深化可以有效融合行业或企业间的制度边界进而消除心理边界,加快技术转移和促进技术创新,营造保护其主体核心权益的法制环境。(2)培育中心企业,加大协同联动。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务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思想,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同样需要培育中心企业。通过人才与技术的中心化聚合,打造本土化人才与技术优势企业与企业集群,从而有效破解当前制造业企业“规模不经济”,企业分散“小而全”,并未形成具有导向型与旗舰性中心企业而将有效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而形成生态体系与产业价值链的困局。与此同时,还应加快企业间联动协同,增大企业间人才流动与技术融合,打造产业联合、人才与技术适配的有效融合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形成而破解内部分化与外部竞争,形成自生产业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刘献华.论人才流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03).

[2]南旭光.人才流动、知识溢出和区域发展:一个动态知识连接模型[J].科技与经济,2009(03).

[3]刘冬晴,周敏.人力资本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匹配度研究[J].中国物价,2021(02).

[4]张永恒,薛金礼.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06).

[5]罗序斌,黄亮.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水平测度与省际比较——基于“四化”并进视角[J].经济问题,2020(12).

[6]李福柱,刘华清.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位因素效应研究[J].经济学家,2018(06).

[7]丁莹莹,李铮.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8).

[8]张璐.“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2021(04).

[9]赵玉林,裴承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1).

[10]王明亮,张清霞.转型升级进程中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20(18).

作者:潘国轩 潘丽荣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