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12-23 10:06:11
导语: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构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伴随着社会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三十多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年均增长超过了7%,居民可支配消费额也大幅度增加。2008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严重受阻,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党和政府将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1]。扩大内需,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长期性的战略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把着力点放在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上,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增长。
一、消费需求的内涵与类型
1.消费需求的内涵
一国的支出法GDP等于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之和。最终消费是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总和,因此,最终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这三部分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个最重要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居民的消费需求指的是城乡居民在一个时期的市场上,在特定价格下根据自我意愿能够购买的商品量数目。居民的消费需求是指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需求,必须是消费者有主观愿意购买,并且是有能力进行支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产生消费。
2.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
首先,是消费者的收入。在商品价格固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需求成正比,消费者支付能力越强,消费需求就会越大。其次,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在一定收入下,商品的价格与消费需求成反比,商品价格越高,消费需求就会越小。再次,相关商品的价格。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作为替换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再次,是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喜欢的商品消费,对其消费的需求就自然会多,对不喜欢的商品,消费需求就少。再次,是政府的消费政策。在不同时期,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商品的消费需求可以起到影响作用,宏观经济政策对消费需求具有一定影响。当人们预感物价会下降时,会等待观望,一般不会去消费。除此之外,消费需求还会受到政治、文化、气候、历史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消费需求的类型
首先,收入性消费需求。这种类型指的是建立在消费者收入的基础上,决定因素是收入,收入提高,消费需求就会增长。反之消费需求则降低。因此,要增强收入性消费需求,首要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其次,信贷性消费需求。这种类型指的是建立在信贷基础上的消费需求,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借款消费。一种是信用性信贷,就是银行根据消费者信用来决定给消费者贷款。消费者的信用度越高,贷的款就越多,自然而然消费就多。一种形式是抵押性信贷,消费者通过把有价值的东西抵押在银行,获得贷款进行消费。还有一种形式是担保性信贷,就是由别人担保,银行借钱给消费者,然后消费者进行消费。再次,预期性消费需求消费者预期越好,就越敢消费。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医疗、教育、住房仍是居民最大消费领域,这些都极大地抵销了居民的消费热情。要扩大消费,就要扩大预期性消费,提高人们的预期[2]。
二、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1.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有着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认为,生产和消费辩证统一,它们相互依存。生产为消费提供物质对象,消费提出生产的对象。生产与消费具有同一性,相互创造对方。生产与消费的相互作用,在总量上要相互平衡,这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消费是生产的基本归宿,是最终的需求;投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的。增加投资,必须要依靠消费来实现,仅仅投资增长,而消费持续低迷,必将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有所下降,要想增强经济较快发展的可持续性,就需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种长期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同时,全面扩大内需,增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需求,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国内消费需求有巨大的提升潜力
我国拥有13亿人口,经济持续增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商品消费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在未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还将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突破39万亿元,每降低1%的储蓄率将直接增加消费3210亿元,也会带动GDP增长9441亿元[3],这是非常巨大的消费规模。
三、影响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障碍
1.影响支付能力的主要障碍
首先,收入增长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增长的速度却在不断下降。2010年以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滞后于GDP增长率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滞后于GDP增长率1.8个百分点。新世纪新阶段,这种情况进一步拉大。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购买力严重不足,造成消费倾向走低。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降至69.5%,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在74%左右。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都在0.47以上,2015年竟然达到了0.49,这表明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低收入群体严重抑制了消费增长[4]。其次,消费信贷发展滞后。居民消费信贷提升了居民的支付能力,帮助其实现了实际的购买力,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但是,我国居民保守的生产生活观念,对“借钱消费”难以完全接受。信贷市场的不发达,影响了消费信贷的营销积极性,制约了消费信贷服务的推进,导致我国消费信贷制度发展滞后。
2.影响消费预期的主要障碍
首先,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在通常条件下,消费与储蓄成反比。居民的储蓄越多,与之对应的是很低的消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居民有钱就喜欢存在银行以防不测。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是不完善的。不同区域内有差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严重滞后;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基金统筹层次低,民众负担成本过高。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欲望。居民对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预期支出较大,直接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其次,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我国社会公共服务支出严重不足。我国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与同类型国家相比,分别低11.5%和22.8%,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比重是5.1%,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5],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影响了人们的心理预期,使我国居民即使有钱也不敢消费,而是选择增加储蓄。
四、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及其对策建议
1.建立支付能力稳定增强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收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其支付能力,这是扩大消费的最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就要合理调整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国家经济同步提高,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6]。要建立农产品价格保障机制,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支持。还要进一步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要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其次,加快消费信贷的发展。消费信贷在增强城乡居民的支付能力方面作用很大,而且还可以长期发挥作用,成为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要引导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要积极培育多层次的消费信贷体系;要不断丰富我国的消费信贷品种;要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制度;要加快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
2.建立改善预期促进消费的机制
首先,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振消费信心。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需要从广覆盖向提高质量方面升级,我们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其次,要增加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要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比重,确保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长,积极培育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
3.建立改善供给拉动消费的机制
首先,要大力调整产品结构。要完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创新产业业态促进产品供给结构的优化。要高度重视物联网、智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不断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开发贴近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还要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其次,要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坚持不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建立有序的市场秩序。严惩商业欺诈、强化对食品药品等的质量和卫生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制度体系。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尽力发挥消费需求的推动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李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 上一篇: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与对策
- 下一篇: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