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服务业发展的状况与途径

时间:2022-12-20 04:53:00

导语:当代服务业发展的状况与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代服务业发展的状况与途径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青岛市要发挥好在山东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现代城市能级的需要

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能级提升(即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的过程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的过程。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等的全面改变和提升,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是现代服务业在现代城市各方面、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同时,现代城市经济又具有聚集效益(是指劳动与资本的聚集引起社会分工深化,专业化程度提高带来收益的提高,或资源共享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而现代城市聚集效益则是通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的。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现代城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工业化是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加快现代城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必然引起工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推动现代服务业中的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等的发展。同时。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必将进一步加剧,现代城市发展工业的优势将逐步消失。只有加快发展占用自然资源较少、人力成本较高的现代服务业,才有利于发挥现代城市的比较优势,提升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即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推动的,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等特点的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现代城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文件。提出了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思路和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一)基本特点

1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凸现。一是以构成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业态的金融、旅游等行业所占比重逐步提升。据统计,2006年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325.2亿元,同比增长26.7%;省级以上总部企业达到134家。二是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和中介服务等领域,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据统计,2006年青岛市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吸纳社会资金逾40亿元,内容涉及动漫、影视制作、旅游文化、娱乐文化、出版等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238亿元。三是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据统计,2006年,青岛港外贸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第2位;进口铁矿石继续保持世界港口第1位,进口原油继续保持沿海港口第1位;集装箱完成770.2万标准箱,同比增幅22.1%。四是海洋服务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近海资源,按照以港口为龙头,水产为基础,旅游、造船为重点,海洋药物、精细海洋化工为新兴产业的思路,海洋产业占CDP比重在12%以上,海洋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接近14%,已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如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会展业、旅游休闲产业对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更为契合;西海岸以此为依托,重点发展物流业,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国内商品、部件、物资的集中、储存、拼装、分拨中心;市南区已形成了包括楼宇经济、金融业、软件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在内的“一楼四业”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市北区近年来在打造商贸流通、餐饮文化、婚庆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尤其是以台东二路步行街为中心的台东商圈、啤酒文化街等兴旺发达,充分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强引导的重要作用;四方区的汽车贸易大道,李沧区、城阳区以及即墨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商贸流通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繁荣地方经济、服务市区消费需求的主要供应地。

3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民营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据统计,2006年仅市南区涉及楼宇经济的企业、总部型企业总数已分别达到了7100余家和392家,税收分别达到了30.6亿元、31.2亿元。金融业方面,9家外资银行全部落户市南,金融机构总数达到57家,在香港中路形成了青岛金融街;软件企业达到242家,技工贸总收入达到72亿元,软件产业基地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抢占了省内最高点,“创意100”成为全省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列为环渤海重点创意产业园区。市北区依托六条特色街道大兴现代服务业,200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73.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48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27.1%。李沧区着力打造新型商贸、物流中心,全区目前已有大型物流企业4家,物流货运配载市场6家,从事物流运输的个体私营企业700余家。

(二)制约因素

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目前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概括起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不大。2006年青岛市服务业虽然实现增加值1340亿元,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42%,但是现代服务业在全市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尚不足1/3,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14位。二是结构失衡。2006年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只占GDP比重6.5%,而深圳、宁波分别达到19.7%和11.2%。三是服务领域狭小。目前,青岛市不少服务行业还属于垄断型或保护型,尚未进入市场,有些生产性服务业仅限于企业自我服务,而生产型企业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需求也只有50%左右,“小而全”、“大而全”的问题比较严重。另外,存在老城区活力不够、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发展功能不足以及服务质量不高、市场服务不规范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上述差距的存在,与其存在多方面的现实制约因素有密切关系,主要是:

1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方面,由于受体制、机制的制约,目前青岛市除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以外,现代服务业众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特别是像金融、电讯、铁路、航空等,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发展的资源归不同部门所有,缺乏统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构(据调查,目前青岛市确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即金融、旅游、现代物流、文化及创意、房地产、信息服务、现代商贸流通、总部经济、中介服务、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涉及市发改委、经贸委、交通委、建委、旅游局、外经贸局、信息产业局、文化局、节庆办十个部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问题比较突㈩,因而难以有效配置资源、形成竞争比较优势。同时,目前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门槛高,抑制了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行业协会、商会发育缓慢且不规范,导致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不足。

2政策导向机制不完善。近年来,青岛市虽然陆续出台了有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激励政策,在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中对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做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但在如何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方面,还显得不够完善,基本上是按照产业或者行业制定的单项政策。同时,其政策措施也还存在一个落实到位的问题。例如,在外资引进方面,虽然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引进的决定,并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但从实践效果看,同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据统计,2006年青岛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量的16%,而同期上海市服务业吸收合同外资97.6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量的67%。

3现代服务人才短缺。青岛市虽然不乏优秀人才但大多集中在海洋科技领域,与国内许多城市相比,发展现代服务业所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同时,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校教育和科研机构相对较少,科研能力明显不足。据统计,截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5所,重点实验室也不过20所左右,不要说与北京、上海比,就是和省内城市济南比也不占优势,中高级专业人才在全国城市中排位落后。

4居民最终消费率偏低。居民最终消费率的高低反映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2006年青岛居民最终消费率只占37%,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7位,比深圳低60.5%,比广州低40.1%,比宁波低37.0%,比杭州低33.4%,比厦门低25.9%,比南京低20.0%。偏低的消费率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拉动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加快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十一五”是青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到2011年末,全市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二次产业比例将调整为3:50:47。这预示着青岛从现在开始到2011年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要提高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实现新突破。

(一)深化现代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和阳光政府的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尽快解决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的问题。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合理划分服务业中的竞争性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扶持公益性行业发展;竞争性行业应逐步推向市场,政府要逐步减少直到取消补贴;以公益性为主又兼有经营性的行业,应合理区分营利性业务和非营利性业务,推动营利性业务走产业化道路。科学界定文化、卫生、邮政等行业的经营范围,适当引进市场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企事业的改革步伐,打破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系,把隐性的服务业转化为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业。逐步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内容和范围,探索将会议服务、公务交通、环卫保洁等可以交由社会提供的服务,通过社会招标等方式实行服务外包。在明确行业要求和经营资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标准,切实废除或修改不利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与管理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引导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形成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的格局,促进现代服务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大。

(二)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投资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力度

在项目建设中可考虑以国有投资方式为依托,盘活国有资产,更多地采用BOT、租赁融资、信托等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融资手段,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公益性项目,带动现代服务业扩大投资规模。要积极调整财税政策,如允许科技含量高的服务业在计提折旧时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照销售额一定比例计提开发基金,允许这些基金在所得税前扣除;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所得税的适当减免,对一些新兴服务业初创期间实行所得税企业适当减免。同时,在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衔接配合上,尽可能地免除服务性行业存在的经济性重复征税问题等。

(三)提高现代服务业行业素质

加快制定和实施服务行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和服务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不断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如,在通讯服务业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要加快制定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监管办法等。在立足青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引导各类院校、科研和社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各层次、各类型的现代服务业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同时,积极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来青建立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金融专家、营销行家和文化精英。加快制定和实施海内外高级服务人才引进计划,特别要吸引一批高素质的紧缺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

在外资利用和项目引进上,要从引进一般加工项目转向引进研发、咨询机构等科技与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以不断促进青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端化。服务业跨国转移如服务业务和项目的离岸外包以及以提供特许权、经营许可、管理合约等为主的服务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新的显著特征,要创新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功能和制度设计,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在承接服务业外包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同时,扶持出口导向企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与互利合作中承接产业转移,寻求共同发展。

(五)增强居民现代服务需求能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从根本上看,取决于居民现代服务消费率的高低。因此,政府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要切实注重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层居民的收入水平,最大限度地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消费群体,增强居民现代服务需求能力。一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所得比重;二是完善各类社会保障机制,改善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现代服务消费预期;三是完善现代服务消费政策,优化现代服务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