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源消费的状况与战略

时间:2022-11-20 04:34:00

导语:当前能源消费的状况与战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能源消费的状况与战略

一、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现状

中国能源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常规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0.7%。其中,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达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海域,探明储量分别占据世界第十二位和二十二位;此外,我国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潮汐、地热、风力及核燃料资源储藏量都比较丰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各种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都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都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更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目前,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是1.0吨标准煤,美国是11.7吨标准煤,日本是5.5吨标准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是6.8吨标准煤,世界平均值为2.1吨标准煤。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将持续上升。预计2050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际,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将在3.0吨标准煤以上。因此,能源总量供应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另外,我国能源资源可用度较低。由于存在着较多制约开发的因素,我国煤炭可靠建井储量严重不足;石油地质资源较丰富,但可采储量过少,增储难度极高;天然气起步晚、起点低,探明率不高,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但增储迅速、前景广阔。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

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1、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

从历史数据分析,我国煤炭消费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其占比仍然维持在65%以上;石油消费总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其上升幅度不是太大,近年来都在25%上下浮动;天然气占比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长时间内在2%左右徘徊;水电、核电及其他能源所占比重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能源消费严重依赖煤炭,石油消费虽有所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的石油占比相比差距很大。

2、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面临的困难

首先,我国能源供给和消费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1990—2005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占比均高达70%,2006至今虽然其占比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一直维持在65%以上。石油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严重不匹配,2009年的石油生产量占12.6%,消费量比重为21.2%,对外依存度高达41%。而发达国家及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却是能源结构中占比最高的能源,美国的石油消费占其总能源消费的40.7%,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35.8%,由此可见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结构矛盾。另外,清洁高效的天然气和水电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非常低,仅为10.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其次,单位GDP能耗较高,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机电快速发展,对能源和矿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没有能源战略或能源战略严重滞后,从而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较之发达国家差距巨大。198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这一数据逐年扩大,如今更是达到了16倍。导致这一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科技进步水平和速度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六五”期间科技进步所贡献的份额为32%,“七五”期间反而降到24%,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所占的份额最大,一般都在50%~70%之间。高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导致了重经济、轻环境等问题。

再次,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仍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十分突出:污染严重、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酸雨污染;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最后,能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尽管中国的能源利用率在逐年提高,但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仍比发达国家低十多个百分点,生产单位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50%~100%。其中,工业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6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风机、水泵和压缩机的运行效率一般在50%以下,比发达国家低5—10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结构总效率为9.3%(只及发达国家的50%左右),90%以上的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

三、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表1为2006年中、美、加三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较。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能源供应仍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能源的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双重约束,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可减少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虽然中国可再生能源已步入快速发展期,但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接近9%),这主要归因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相对较高。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不仅需要法规政策的支持,更重要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国已确定到2020年使能源的15%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中国电力的30%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美国是以石油为主的典型发达国家,2006年其石油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0%以上,天然气和煤炭消费均占比24.4%。美国将通过提高能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减排的目标,提高能效措施将使美国到2030年碳排放保持不变,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使碳排放较大程度地低于目前水平。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新政中,对新能源做出了极大倾斜,提出到2012年,美国发电量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到2030年美国电力供应量约40%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如此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是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在加拿大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仅为10.7%,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近1/4,天然气占27.0%。随着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及全球对温室效应的关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1、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走集约式经济发展道路

目前,“节能优先”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工作的重点,而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因为我国能源效率高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的效率约为31.2%,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效率水平则为41%,可见,我国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努力提高能源效率,改变原有的“以资源换增长”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式经济发展道路。

2、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

首先,要加大能源资源的勘探投入。目前我国对战略能源的储量、开发条件等的勘探和研究不够深入,探明的保有储量与其需求量严重失衡,特别是石油、天然气、核等能源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制定能源战略和决策时就极易造成失误,甚至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其次,要优先利用国外能源,适度建立战略储备。在能源利用上,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总体战略是先利用国外相对廉价的能源而后利用国内能源,要把国内有些较好的能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3、积极发展先进核能及清洁能源,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

首先,要进一步开发、引进和完善核电水电技术,大力发展核电水电工程;其次,要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降耗技术,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再次,要开发和使用煤液化、煤气化等技术,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对环境的污染;最后,开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其使用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4、推进和深化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在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煤炭价格改革,全面实现市场化;加快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监管;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定价机制,及时反映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