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探究论文
时间:2022-12-28 04:49:00
导语: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中国在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目前来看,中国在原油定价法、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多层次的石油产品交易额、市场的建立、成品油替代品的开发、对成品油及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价格的监测等各方面工作还很不完善,亟待解决。在分析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现状及油价定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详细探讨了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石油行业;石油价格;价格定位;价格形成机制;配套改革
一、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现状及油价定位面临的问题
(一)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改革现状
1完善了稳定油价的调控体系。中国已恢复国内原油、成品油期货市场,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报价体系。同时随着中国石油消费与进口量的不断扩大,努力将中国市场原油、成品油交易价格作为亚洲市场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形成,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动权,为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建立了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政府已划清作为国有股东收益和国家财政税收的界限,放弃了对于行业的利润指标要求。建立了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政府保留当发生重大变故或其他原因导致油价超出宏观经济所能承受的某种极限时,实行价格管制的权利,保护国内石油市场与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
3打破了石油行业的垄断格局。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成为石油价格的主导因素。完善了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职能,严格价格的自律行为。
4逐步淡化政府对石油价格的人为控制,加大价格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国内陆上原油运达炼油厂的成本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相当的基础上,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之间购销的原油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购销双方结算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其中原油基准价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上月平均价格决定,贴水由购销双方根据原油运杂费负担和国内外油种的质量差价以及市场供求情况协商确定;汽柴油零售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原国家计委按进口到岸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制定各地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按惯例5%浮动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格,并且于2006年底月进一步改革了成品油的定价机制目。
(二)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现存问题
1成品油价格面临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与国际市场直接挂钩,其零售中间标准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公布,而出厂价格、批发价格和实际零售价格均由石油与石化两大集团根据市场交易实际情况自主决定。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大幅度波动,在具体执行上,发改委根据社会总体物价水平,考虑社会承受能力,最终综合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作出选择,多数情况的选择是不上涨,或少上涨。’因为成品油价的调整明显滞后,因而形成了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国内炼油企业全行业亏损,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下调滞后,终端消费者抱怨成品油价格没有同幅度下调,公众对国内与国外的油价孰高孰低议论纷纷。实际上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外价格在不同时期是涨跌互现的,国内价格仍高于国外价格。
2原油基准价格盯住地的选择问题。原油基准价格盯住地的选择没有考虑到国产原油的因素。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在40%~50%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6年中国境内原油近1,66亿吨的产量,以及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原油1,45亿吨的进口量,进口原油占比为44%,而国产原油占56%。专家预测到2020年进口原油占比也要控制在60%以内。国产原油作为国内炼油行业的主要油源之一其价格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炼油企业的成本利润的问题。炼油企业的平均成本的控制和适当的利润空间的确定也是很难做到恰如其分的。目前留给炼油企业的毛利空间在5美元/桶左右,低于国外炼油企业7美元~8美元/桶的水平。但炼油企业的成本是不透明的,消费者无法对炼油企业真实的成本进行核算与监督,成本高低是由炼油企业说了算,这种方案下企业有算高成本的利益冲动,很可能会影响全行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紧迫性,不利于节能和科技进步。
4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再次上涨带来的问题。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再次上涨,原油定价法是否还能按照最初设计的原则进行成品油价格调整呢?目前按照这种方案对成品油定价不会在市场上产生剧烈的反应,因为国际石油价格目前处于近两年的相对低点,但油价再次冲高的时候质疑之声将会充斥市场。毕竟社会安定承受能力、对国内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仍然是目前国家宏观调控必须考虑的因素。
5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挑战引发的问题。如果国际市场成本油价经常低于国内油价,参照系也面临着转变。这种情况说明中国炼油企业的成本高于国外炼油企业的成本,在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的大环境下,国内油价的确定是否也应参考国际成品油价,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看,从油品价格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看,国际成品油价格的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动是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平均价格水平的必然影响因素。
二、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必要性
1石油价格形成机制配套改革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保持一致的需要。首先由于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之间的调整不同步,那么等发改委参照制定出中准价以后,国内价格的上升或许要更高。其次,石油运输成本的变化,也是影响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第三,每逢电力紧张时,企业启动自备发电机,也将导致对柴油需求的飙升。例如,由于电力的影响,预计2007年国内水运客运周转量将增加8%左右,货运周转量将增加12%左右。但是,由于油价持续高涨将促使更多水运船只转向燃料油等替代燃料,而且内河港口还将受到铁路、公路、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激烈竞争等原因,水运柴油需求增加将继续有所放缓。结合燃料油替代情况估计,2007年水运柴油需求量增长2,5%~3,5%。最后,中国的油耗较高,单位GDP的石油消耗高出美国30%,高出日本2倍以上,这些都会对国内石油价格爬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石油价格形成机制配套改革是适应石油资源的赋存条件和石油工业发展现状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生产量的不断增长已不能满足石油消费量的增长。从表面上看,中国1993年开始已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原油进口量已超过4000万吨,占国内原油总加工量的20%左右,而且进口量呈逐步扩大的趋势。据专家估计,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石油产量将维持在1,75亿吨左右。在排除中国石油进口的前提下,到时原油缺口会超过计划亿吨,也就是未来原油供给将有40%左右依赖进口。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引导石油、石化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保证市场供应。
3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改革是适应加入VeTO的客观环境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取消或降低原油或成品油关税,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允许国外跨国公司参与国内油品市场经营。这种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中国油价与市场接轨,使国内企业与国外石油公司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
4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改革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的需要。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从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石油、石化企业必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三、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措施
1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高社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对民众来说,沟通和知情很重要,更多关心油价的公众希望了解油价涨跌的原因和合理性。在定价机制改革的问题上,建议相关部门除了征求行业内专家、大企业的意见外,应当更广泛的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可以利用权威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媒体等多种公众知情的方式公布改革原则、参考指标选择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阶段性等原则,以及目前草拟方案的各个细节等等,开设专题讨论,全社会征集方案,群策群力,也许会有使各方面利益都得到相对的均匀和满足的更好的方案和技术手段。
2完善作为过渡方案的原油定价法,保证其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主要从原油基准价格选择、炼油企业平均成本控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时的综合配套方案、成品油价格的参照系等方面来完善原油定价法。第一,应将国产原油也作为成品油定价的基准价格之一。国产原油的价格以中国主要的石油进口地的加权平均现货原油价格为参照。第二,定价部门应当深入调研炼化企业,确保测算平均成本的客观性,并与国外炼油企业的平均炼油成本进行比较,作为参考依据。第三,应该尽快制定原油价格大幅度波动的综合配套方案,确保国际成品油价格大幅波动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各方面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第四,建议对原油定价法确定的成品油价和国外成品油价进行适时比较,最终按照孰低孰优先的原则确定为最终的国内成品油价。
3加快建立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抑制投机力量对石油、成品油价格的影响。
4建立多层次的石油产品交易额市场。今年以来的石汕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也存在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干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建立健全各类交易市场,发挥价格发现与规避风险功能,是中国石油产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5通过大力发展各种成品油替代品,平抑成品油价格拨动。
精品范文
3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