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健身俱乐部发展探究
时间:2022-07-03 04:29:04
导语:后疫情时期健身俱乐部发展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俱乐部健身已成为中国城市生活的新方式。由于肺炎疫情对健身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阻断疫情蔓延,国内多地采取了“封城”“封路”等措施,这使得健身俱乐部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造成了健身产业发展受阻。因此,探究疫情后健身俱乐部面对的问题以及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具体策略尤为重要。
疫情在全球蔓延,健身行业受其影响而遭到重创。疫情影响下,健身俱乐部的线下所有活动几乎停滞,并且按照防控的形势,国内健身俱乐部的开业日期一再顺延。即使能开业,如要达到到正常运营状态,还需较长的时间复苏。湖北乃至全国的健身俱乐部均受此重创,消费者的心态恢复也需要较长过程。大型俱乐部相对健身工作室的恢复周期更长。如何危中求机,迎来健身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将是健身行业面对疫情的破题之举。在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运动理念和形式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新起的朝阳产业,健身俱乐部只有制定正确发展策略,才能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本研究通过阐述肺炎疫情对健身俱乐部的影响,分析现存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基础。针对性的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指导健身俱乐部的后期定位和发展完善。
1疫情后健身俱乐部面临的主要问题
1.1防控风险大。健身场馆人员密集程度较高,而且面临着较为封闭、空气流动性较差的环境,从而疫情防控风险较大。特别是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已经全面封停所有人流量大的密闭场馆,而其他地区的健身场馆即使不被关停,从自我防护的角度,会员外出健身的意愿和频次也将大幅度减少。1.2资金压力大。疫情期间,健身俱乐部长时间停业将使门店承受租金支出和人力成本的双重资金压力。健身俱乐部大多位于城市繁华区域,门店租金高昂,如不能将其部分减免,会导致多数中小型健身俱乐部因此部分开销而难以维持,导致停业。同时,国内的大多数健身俱乐部仍然依靠着预售模式来赚取“第一桶金”,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是断了健身俱乐部的产业链,对集中预售的善后成了俱乐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1.3会员粘性不够,专业人才流失大。由于疫情的影响,健身俱乐部门店的长时间关停,这将造成老会员的活跃度和黏性减弱,不利于会员后续续费,从而进一步增加门店的营运压力。另一方面俱乐部的教练和销售的收入将大幅减少,人员去留将是健身俱乐部面临的首要难题,没有熟悉的专业陪练人员,客户的满意度降低或成恶性循环。
2疫情后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新趋势
2.1健身行业的市场环境正在加速变化。首先,中小型抗风险能力弱的健身俱乐部要找准定位,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做好彼此间的协同共建,分散型市场正在向头部俱乐部和精品健身俱乐部相对集中市场转化,故各中小型健身俱乐部可彼此间做好资源整合,相互帮扶,转变思路,从而在渡过当前难关的基础上将自身做大做强。其次,健身作为基础设施,在市场中的配套角色,正被提到更为显著的位置。而从健身用户教育来看,疫情客观上是强力的健身教育,让人们开始关注并参与健身。因此,在当前状态下,疫情之后会迎来一定程度的健身潮。相对实力强的健身俱乐部和精品健身俱乐部首先会在疫情中留下来。而抗风险能力弱的健身俱乐部,可能迎来倒闭,幸存的健身俱乐部可能迎来疫情之后的健身需求反弹的宝贵机遇。2.2高质量的健身服务需求将被提升到新高度。疫情加速了中国健身行业的变革,也推动了健身的普及加速,甚至推动了精品健身俱乐部在行业中的结构占比。在疫情冲击下留存的精品健身俱乐部,将成为中产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的主要消费对象。中产消费者健身花费预算在提升,而品牌性更为明显的健身俱乐部在发展,主推品质和健康概念的健身俱乐部在发展,其对比传统的工作室更符合年轻中产人群的需求。具体来说,相对价格而言,健身俱乐部品牌更为重要,当然也更需要专业的设备和内容,与此同时,环境清洁、设备安全以及服务意识等基本配套,都是中高端健身房的优势。2.3健康功能可能成为未来健身俱乐部的竞争方式。之一疫情客观上是一场健康意识大科普。疫情过后,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疫情后人们身体上的需求与精神上的创伤,将会使得更多人的健身意识深度觉醒,将会重新塑造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健康、体育锻炼在疫情后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人们对体育锻炼和强身健体的消费需求将会涌现新动能。健康功能将成为健身俱乐部新的发展方向。
3疫情后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
3.1做好公共卫生,增加健康服务。给会员营造一个安心的训练环境是第一要务。健身俱乐部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因此在疫情后期,需要每天做好场馆的卫生消毒工作,并在醒目处标注每日消毒信息是给每位会员带来健身安全感的首要因素。提供洗手液和酒精擦拭用品、便携测温仪、免费口罩等,方便会员使用。同时在进门处对每位前来健身的会员进行体温测量,严格依据当日体温是否正常,以及健康码是否合格而决定会员能否有资格进入场馆健身,对于有咳嗽、发热、全身乏力等疑似症状的会员,应予以耐心劝退。对所有到岗教练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进行严格检测,每天汇报体温状况,有感冒咳嗽等症状者一律强制休息。疫情后,人们健康管理服务的需要更加迫切,健身俱乐部作为现代服务业可以增加健康干预相关的服务。健身俱乐部可以针对会员人群,从健康促进的一个侧面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会员解决健康中存在问题,补充健康服务产业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升健身俱乐部的特色发展,形成品牌效应。3.2打造健身俱乐部的品牌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生命力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实力的表现,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企业品牌竞争力涉及产业的质量、企业的服务、企业的文化,三者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即产品的质量是基础、企业服务是延伸,企业文化是核心。近年来,我国健身俱乐部由于发展时间短,存在着经营模式、成本结构、服务内容、竞争格局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品牌竞争力建设更无法考虑。当前,由于疫情影响,健身行业将重新迎来了一个洗牌期。品牌竞争力将是未来俱乐部竞争的核心。健身俱乐部可以通过丰富健身课程的内容、提高服务的质量,打造健身俱乐部的特色文化,形成自身健身俱乐部的品牌竞争力。3.3提升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因此改善消费体验,提高服务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从目前来看,我国健身俱乐部行业还存在着消费者不满意、服务水平较差等情况,以致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意识到硬件设施质量及数量的如何已经不能满足顾客日益渐长的健身动机,注重俱乐部服务质量水平对推动健身俱乐部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健身俱乐部应该借此次疫情停业期间,顺应消费者服务的理念,建立一个系统的健身服务流程、技术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标准以及服务管理标准,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服务环境、服务项目、服务设备、服务人员素养、时间保障、安全保障、服务补救等。这是一个增强品牌与用户黏性的关键纽带。3.4加强线上线下运营方式融合。疫情期间,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了“云健身”。人们替代性地通过在线方式来满足休闲娱乐需求,用于规模、点击率、活跃率、内容产量等多个指标都证明,在线休闲娱乐迎来爆发式增长,催生了升级的在线健身消费。在线健身消费走俏,使得很多的健身俱乐部开始开发网上课程来满足会员居家过程中对专业健身教学的需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健身俱乐部可以加强线上和线下相融合。通过互联网,构建与线下健身俱乐部相融合的平台,从健身课程、预约服务、售卡等各个方面,将消费者、教练和健身俱乐部之间的需求科学优化运营管理,为顾客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实现健身俱乐部与消费者间的无缝对接。3.5优化成本资本,提高综合运营效率。疫情过后,由于房屋租赁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竞争加剧导致的场馆内有效会员数持续减低,必将引发健身俱乐部的内部改革。目前,大多数健身俱乐部在运营方面的成本主要有房租、物业、水电费、运营、教练工资、销售成本、私教提成等方面,昂贵的房租、运营人员相对较多,教练除了上课还要兼顾销售等问题严重加大了健身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因此,健身俱乐部应该从降低运营成本,加大健身专业化服务,尽最大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原则,利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相应创新和改进。
4结束语
疫情对健身行业造成了重大影响,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一方面,疫情将客观上加速健康生活方式的浪潮的到来。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健身行业的优胜劣汰。同时,疫情对消费、企业投资活动以及就业、产品和服务等方面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政府也会进行合理的扶持和引导。一方面,要打好政策“组合拳”,短期要通过积极措施保证俱乐部渡过难关;长期要大力进行引导,通过不断地机制创新,激发健身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体现在:一要加强对健身俱乐部的财税金融支持;二要采取措施促进网络经济发展;三要扩大健身行业的投资;四要建设高质量的市场环境;五要下大力气进行健身市场改革。俱乐部健身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短期的行业冲击无法避免,但从长期来看,疫期过后的中国健身俱乐部,预计将迎来一波市场红利。
参考文献
[1]李海.捱过疫情寒冬,健身休闲产业将迎来新发展[N].中国体育报,2020-2-19.
[2]吴彬江.基于SWOT分析的健康管理服务业发展策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3]唐小翠.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J].创新,2019,(4).
[4]姜长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与推进策略[J].改革,2019,(6).
[5]孙琳倩.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实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J].现代商业,2019,(25).
作者:尹开宁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上一篇:中职学校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讨
- 下一篇:疫情期间社区服务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