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优化升级对策

时间:2022-09-04 03:42:39

导语: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优化升级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优化升级对策

摘要: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县域经济发展、县域城镇化升级的过程中,分析县域经济和县域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集聚经济特性,着力发展产业集聚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出了县域城镇化优化升级和县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县域城镇化;产业集群;对策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是联接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基本行政区域经济,是建设经济强国的基础力量。河北省县级行政区域数量多、人口众、面积广,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城镇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慧社会发展引发的人口和生产要素的一种聚集方式和过程。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工业化程度低、支柱产业缺乏、产业关联性不强、城镇化发展相对迟缓是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郡县治,则天下安”。作为县域经济中心的县城,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以县城为依托,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县城建设成县域经济的龙头和城镇化的经济中心,使县城成为城乡融合的枢纽和桥梁,吸引县域人口向县城聚集。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城镇化现状

河北县城数量较多,城区规模普遍偏小,经济辐射带动功能不足。2018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浙江占21席,山东占19席,河北仅占2席。2018年河北省GDP为3.6万亿,远远低于7.6万亿的山东、5.6万亿的的浙江;人均GDP4.8万元仅排在全国第20位。河北县域经济呈现非均衡特征,经济实力整体偏弱,其主要原因是县域经济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缺乏,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未完全发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8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河北省2018年末常住总人口7556.30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264.02万人,城镇化率为56.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5个百分点。河北城市化率在省域尺度上排名第17,远远低于城市化率超过80%的沪、京、津,同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70.70%广东、68.9%的浙江相比差距明显。从京津冀城市圈而言,北京86.5%和天津83.15%的城市化率已达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三地之间巨大的落差严重制约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二、集聚经济与产业集群的作用及机理

集聚经济不仅是一种外部规模经济,还是一种外部范围经济,是一种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获得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系统力量。集聚经济的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生产要素的聚集或企业内部集聚带来的经济性;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外部、行业内部的集聚经济;第三个层次是多个行业(产业)向城市地区集中形成的集聚经济。集聚经济的近邻效应、分工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可以使企业充分共享信息、技术、知识的溢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提高地区的生产率,并带来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能够促进城市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专业化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客户、销售渠道、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辅助产品制造商等利益相关者。企业的集群化生存可有效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促进资源流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使从事生产交易的集群与提供生活交流的城镇相融合,将有效降低集群内人员的生活成本,从而带来集群总成本的下降。

三、目前县域经济和县域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人口较少,县城人口集聚能力不足。河北省有168个县级行政区(含市辖区),排名全国第二,县级行政区中只有定州市人口超过百万,而山东有25个县级行政区人口超过百万,江苏有28个县级行政区人口超过百万。河北省人口超过50万的只有56个县区,人口30万以下的共有46个县区,县城集聚能力偏弱;常住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县城占82.6%。从县级行政区平均人口总数来看,河北省的县、市、区人口普遍比沿海其他地区少,凸显出县域人口集聚能力的不足。(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河北省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仅占4席,贫困县占比近三分之一。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县城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链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乡村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以及开放程度多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在北部的张承地区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支撑城镇化的产业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相应的经济规模和产业体系来维持城镇人口的就业、发展。同时,县城人口集聚能力有限且城镇居民有效需求未得到充分释放,导致就业吸纳力较强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聚集人口产业、经济总量增长等方面能力有限,缺乏后劲,增长乏力。(三)基础设施水平存在短板,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县域经济发展受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源储备、产业与人才组合水平、优质企业平台支撑、行政运转效率和资源吸纳集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县域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城镇建设缺乏系统性思维,各类规划自成一体,城市建设规划实施中随意性大;存在基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职能雷同、层次不清、城市与产业布局不合理、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部分县城存在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维持的倾向。(四)城乡融合发展不足。县域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未实现有机融合,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仍未打破,城乡之间经济要素流通不畅,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显著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经济对农村腹地的拉动力未充分发挥。在户籍制度逐步趋松的环境下,仍存在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现象,转移人口尚未在住房、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公平享有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内部呈现出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隐患。随着国家相关城镇化促进政策及精准扶贫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提升,部分地区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四、县域城镇化和县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县级政府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现代治理结构是高质量发展对城镇化的要求,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县级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平衡器”的作用。实现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完善的区域治理体系、培育有效的治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强调公开、公正、民主、法治、责任、服务、效率、有限、多元、协作的理念,积极探索具有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模式,使治理主体能够通过各种平台广泛参与,将“有限的政府”和“有为的政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市场体系,打破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通过共建共享特色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打造智慧政府,整合提升服务效能。投资环境的稳定可预期、政商关系的合法守信、营商运作机制的稳妥可靠是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基。(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相关制度和政策落地生根。逐步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鼓励和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参加社会保险、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提高农村转移人口在改善生活、促进发展、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积累财富等方面的能力。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一旦获得融入感、归属感,就会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稳定动力。(三)做好城市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特色城市品牌。对县城建设应实施规划引领,重点聚焦公共设施短板、环境容貌整治,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编制县域城乡总体规划,对县城的发展进行总体设计,详细规划县域城镇化的方式、路径。以县域城乡总体规划为龙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生态,努力建设文明城、园林城、卫生城,全力推进县城建设提档升级,着力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品质,打造城市精神、彰显城市魅力、扩大城市影响、提升县城形象、引领县城发展。(四)培育现代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主导产业,培育做强支柱产业。以县域龙头企业为引领,壮大产业集群发展动能;延伸产业链条,对链条产品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扩大集群规模,以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传统产业集群,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例如,河北香河家具产业集群、霸州钢木家具产业集群、大城绝热节能建材产业集群、文安人造板产业集群都产生了巨大的集聚作用,培育了产品名牌,提升了城市实力。在产业集聚区域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究院,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不竭动力。(五)大力发展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服务业集聚能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的地理邻近能够使知识溢出效应更加明显,从而加大城市外部性。大力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扩容、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和有利于助推产业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优化升级的良性互动。要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着力发展新业态、创新新模式、推出新产品、激发新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冯云廷,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耀.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制约与突破[J].中州学刊,2008(08):31-36.

[3]汝刚.中国城镇化迟滞的政府行为研究[J].城市学刊,2015(09):19-24.

[4]唐丙元.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N].河北日报,2018-8-29.

作者:谷进军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