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29 09:15:10

导语: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统计分析

1.互联网金融业发展迅猛。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15年,我国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增长迅猛,2013年增速达到了峰值——223%。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总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接近GDP总量的20%,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超过5亿,为世界第一。根据Analysys易观产业数据监测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综合支付规模达到89314.6亿人民币,而2017年3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规模近30亿,环比增长28.02%。从整体发长趋势看,201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持续稳步增长,预计未来中国整体第三方支付依旧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态势。2.消费金融突破了传统消费“二八”法则。据《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王迎红为60.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则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6年整体市场突破四千亿元,2013-201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7.5%。在消费金融方面,互联网突破了传统消费金融所坚信的“二八”法则,抓住80%的普通客户,使他们享受到消费信贷服务。3.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广泛。自2011年以来,我国P2P网贷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速的增长,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了19712.7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的203倍,2017年全年网络接单行业的成交量则达到了2.8万亿元。除了P2P以外,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包括互联网众筹、互联网理财市场产品线上销售等等。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上线过众筹平台834家,全年共有76670个众筹项目,成功率达到90.83%。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同比增长30.2%。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第一,数据资产将成为重要风险控制资源;第二,消费金融与支付业务结合,向线下拓展;第三,领域垂直化、用户群体垂直化;第四,消费金融产业主体将愈加多元化;第五,资产证券化资金回流。总体来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良好,在目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找出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优势互补,将有益于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存在问题

1.互联网行业规则不明确,法律政策和监管问题一直存在。互联网金融具有跨界混业经营、贯穿多层次的市场体系、金融业态多、创新速度快、风险复杂多样的特征,因此导致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规则不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过于迅速,行业门槛不明确,使得短期内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问题也层出不穷。在监管过程中,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需要有专门的针对性的法律进行规范,普通的金融监管法律很难解决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一些特殊性问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地方性法规中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引导也参差不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受到各个地方的经济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各地区互联网监管也不尽相同。另外互联网金融监管还存在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监管手段单一等问题。2.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信用机制不健全。一是外溢性风险突出,金融风险外延性扩散速度较快,对于传统银行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二是市场性风险独特,如信息披露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三是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性高,也增加了金融风险。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明显比传统金融业的风险要高,但是它的信用机制并不健全,目前来看,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级仍面临着两个较大的困难:一方面,信用评级过程中公正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数据非常庞大,获取的难度也较高,同时还伴随着数据真实性等问题。3.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阵痛,使得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背道而驰。新时代、新变化、新目标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了转型需求,同时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冲击,对实体经济传统的组织、运作、服务和商业模式都带来了挑战,使得实体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逐渐步入转型发展的阵痛期。互联网金融作为虚拟经济性质的行业,其健康成长能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向前发展,但若行业出现过度膨胀,则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潜在隐患,并进一步导致互联网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

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是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让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平衡发展,两者需要相互协作,深入融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出努力:1.对互联网金融实施市场准入机制,不断优化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自2016年4月起,金融监管层开展了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了风险保护机制和动态监管机制,同时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成立、证监会创新部的解散以及监管关注点的增加,都使得管理体制优化调整,行业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营造“双层次多头的监管主体、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的结构,同时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对投资安全及决策有较大的拖动作用,国家网信办应强化监管对象力度,如在平台类型外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内容规范,会更加有利于金融市场稳定。2.政府应努力引导资金从互联网金融流向实体经济。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吸收市场上大量的资金,而我国实体经济在融资渠道上仍存在闭塞的问题,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因此政府对资金的引流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政府应当通过定向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互联网金融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推动贷款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大对满足行业政策、有市场需要的企业的扶持力度;其次,政府需要对补贴对象和补贴资金进行限制,扶持的对象不宜过度宽泛,应当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并对其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结合程度以及发展前景来判断企业的补贴政策,采取不同等级的奖励和补贴措施。3.互联网金融应该利用大数据走垂直细分化路线,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走垂直分化路线能够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提升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风控水平,例如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股权众筹,它是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或非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必须通过股权融资中介进行,且必须向投资人如实披露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财务、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对于股权融资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利用大数据走垂直化的挂圈众筹模式更加适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多层次配套产业体系,一方面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应对小微企业与新兴行业的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与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俊怿,邹新阳.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6,(12):79-82

[2]陆岷峰,杨亮.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关系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2):140-145.

[3]曹越.新时代的发展转型需要金融创新与服务[J].国际融资,2017(12):39-41.

[4]张莉,刘儒.论“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4):29-30.

作者:王迎红 单位:太原市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