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助学贷款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
时间:2022-09-18 11:05:07
导语:浅析助学贷款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它采用政策性兜底途径,为贫困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机会和可能,也有效预防了贫困学生家庭和生活中的部分风险,降低了贫困发生的几率。与此同时,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兼具消费功能和优化经济增长结构的功能。因此要将其经济效率和经济功能作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研究内容,进一步从全局认识该项惠及千万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政策,由此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调整、改善措施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更好实施。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经济;影响
我国从1999年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成为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前在生源地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上学成为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新常态。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简述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国家开发银行配合实施的,由国家开发银行面向高校新生及在校生发放的,需要学生入学之前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完成办理的一种贷款,贷款资金用途一般有特殊规定,即主要用于缴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及少量生活费支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从实施之日起发展至今,“政府主导、教育主办、开发性金融支持”的助学贷款模式基本成熟。与此同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调整,持续完善。特别是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完成了提高助学贷款额度和延长还款期限两个关键性的政策调整之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助学贷款的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作用,2016年特别增加了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在政策宣传、简化贷款程序、精准帮扶和还款救助等方面,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在开发银行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地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申贷即贷,贷款需求100%得到满足。2017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党校、行政学院、会计学院等培养单位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预科生全覆盖。2017年的《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09.16万人,发放金额284.20亿元。其中,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89.52万人,占全部助学贷款资助人数的95.20%,发放金额270.23亿元,占全部助学贷款发放金额的95.08%。不论从资助人数规模还是资助金额总量来比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整个助学贷款结构中的比重都独占鳌头。
由于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对个人而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学生人力资本投资;对开发银行来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获取营业收入的投资;对社会而言,助学贷款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投资。无论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还是开发银行,都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投资的受益者,整个社会也随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变得更有效率、更加和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既能够促进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又能够保证“成本-收益”平衡,同时为政府减轻负担,成为资助贫困学生最主要和最合理的举措。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边际消费倾向高。边际消费倾向是典型的宏观经济学概念,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收入余额会以储蓄形式沉淀下来,暂时失去消费促经济增长的功能。以我国西南某省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为例,该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1995年的0.35逐步增加到2012年的0.48;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则由1995年的0.19增加到2013年的0.45。这表示每增加1元的收入,只有不足0.5元用于消费。这种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利于增加消费,即对经济发展正向影响较小。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后,基本都将取得的贷款资助投入教育消费这一人力资本投资,即贷款将全部转化为消费,未生成储蓄沉淀。这意味着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因此,就刺激消费的成效而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比其他措施更加有效。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消费时滞短。由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基本于每年11月直接划转高校账户作为学费住宿费收入,高校当年上缴财政,由各级财政进行二次分配。学生个人借款账户余下少量生活费也大都由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消费完毕。因此,生活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消费时滞短,见效快,有利于增加资金利用率,迅速扩大当前消费。
(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无明显消费挤出效应。经济学上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消费挤出效应是指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特定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其他支出的减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没有消费挤出效应,即助学贷款来自开发银行,不仅贷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及部分生活费支出不会影响其家庭的正常消费项目及消费水平,而且,从全社会来看,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有利于闲置资金的使用。因此,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带动GDP增长均为净增长,不会产生消费挤出效应。
(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具有消费乘数效应。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各种经济变量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相关变量的连锁反应。消费乘数效应是一种经济量的变动,引起另一个经济量更大变化的现象,从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我国大量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就业状态尚未达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具备发挥乘数效应的条件。因此,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能够随着消费的继续流转,在消费乘数效应作用下,引起GDP的成倍增长,极大地拉动经济,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具有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的功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根据2018年1~5月经济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对出口的依赖度已在趋势性下降,基建投资增速已经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内需主导未来中国经济周期。作为拉动内需的一部分,兼具消费属性和信贷属性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能够在短期内“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低收入阶层的教育消费需求,从而在总量上拉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使经济增长的结构更趋合理。
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改进策略
如前所述,虽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但其对经济发展同样具有正向影响。为此,要树立起助学贷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观念,在现行贷款政策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改进和完善,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持续增强贷款发放力度。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无疑具有调整需求结构、刺激低收入群体消费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持续增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力度。一是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适时提升贷款最高标准限额。自2014年起,高等教育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最高标准限额由6000元提高至8000元。当前高等教育学费和住宿费普遍上调,社会物价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不成正比,因此,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额度绝对值的变化来看,最高标准限额较以前提高了33%,但从实际购买力来看,目前最高标准限额还是稍微偏低,因此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动态调整最高标准限额。二是在资金总量宽裕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贷款受助覆盖面。截至2016年年底,国家开发银行进一步扩大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覆盖范围,累计覆盖面已达26省、2094个县区和2711所高校,县区覆盖率达到73%,高校覆盖率保持100%。为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项民生政策,助学贷款要在继续扩大县区覆盖率的同时,触角持续向乡镇下沉,建立乡镇办理点,缩短贷款学生办理距离,减轻学生及家庭负担,进一步放大助学贷款覆盖范围。
(二)灵活采取多种还款方式。现阶段生源地助学贷款只有一次性还款和等额本金、等额本息还款三种还款方式,还款形式不能区分借款学生实际情况,学生还款压力较大,极有可能造成逾期,同时也缺乏动态调整机制,难以彰显人文关怀。为此,可以考虑进一步改进当前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形式。一是按照不同类型毕业生设计不同的还贷方案。针对参加工作、自主创业或短期内不能就业学生等不同类型的毕业生,根据他们的就业情况、经济条件等指标,制订出适合不同学生的还款方案,不仅能够降低毕业生还款压力,更加符合毕业生的实际经济状况,还可以降低因违约导致的管理成本。二是借鉴英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做法,探索按照收入比例还款,保证借款学生的还款负担保持在一个可控水平内。三是完善学生还款减免政策。例如,对学业成绩突出学生可减免还款,在全国推行到边远艰苦地区、基层或国家急需的地区和行业工作可以考虑减免还款等,以此鼓励学生去落后贫困地区工作,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创业攻关。
(三)逐步实施差异化贷款政策。现行统一的本科生每学年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学年12000元的生源地助学贷款额度不能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大学学费情况、毕业生收入情况设计适应各地条件的助学贷款。与此同时,现有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额度远远不能满足学费和生活费两方面的需要,基本只能满足学费的需要,实际上是一种学费贷款。可考虑将目前单一的助学贷款扩大为学费贷款和生活费贷款两种,每种贷款的额度根据各高校学费和高校所在地的生活水平来确定。
综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经在高校学生资助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将经济效益、经济功能纳入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更好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促进经济发展的正向功能,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DB/OL].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0301/sfcl/201803/t20180301_328216.html,2018-03-01.
[2]冯涛.国家创新能力的助学贷款支持系统构建[J].科技和产业,2013(11):156-161.
[3]季俊杰,沈红.国家助学贷款的宏观经济效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29.
[4]安徽.经济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谭红倩.学生资助政策问题研究[J].中国财政,2017(24):58.
作者:程荣 单位: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要点
- 下一篇: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