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思路

时间:2022-04-23 09:35:43

导语: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思路

一、江苏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江苏地处全国粮食产销区过渡带,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2015年粮食总产量3560万吨,实现12连增。稻米和小麦产需平衡有余,玉米和大豆需从省外调剂,年购销贸易量3850万吨左右。粮油加工业总量保持全国第三,其中,食用植物油和粮机制造产量居全国之首,小麦粉和大米产量位列前茅。全省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企业363家,10亿元以上企业39家,20亿元以上企业17家,150亿元以上企业1家。物流建设初显成效。“十一五”以来,江苏积极发挥省财政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按照“两纵两横、四大枢纽、八大节点”(东沿海、西沿大运河、南沿长江、北沿陇海线)的规划建设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南通港、张家港港、靖江扬子江、中粮江阴、益海高港、中储粮镇江、南京龙潭港等粮食码头均达到5万吨级。京杭运河沿岸宿迁、宝应、扬州、无锡、苏州等物流项目建成,粮食水运中转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我国北粮南下、西粮东出、外粮西进等物流枢纽。品牌影响初步显现。江苏全省先后有11个粮油企业获得“中国名牌”,117个粮油产品获得“江苏名牌”。射阳大米、阜宁大米、建湖大米、东海大米、横河大米等被国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牧羊粮机、正昌粮机、淮安大米、苏垦大米、苏三零面粉、五得利面粉、金龙鱼油脂、福临门油脂、家惠油脂、金太阳油脂、通威饲料、双胞胎饲料等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中粮无锡粮食科学设计院、江苏里下河农科院等拥有较强的粮食产业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自主研发的专利微波灭酶技术与混合精炼技术、低温结晶控制与分离技术集成生产高品质米糠油等,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江苏省粮食集团在整合形成苏粮米业公司后,利用其规模优势,综合利用米糠资源,建设米糠油等系列深加工项目,成效显著。泰州益海粮油公司共投资5亿多元的稻米油加工项目、天然维生素E (VE甾醇脂项目)项目和酱油生产线,先后投产运行。

二、江苏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短板依然明显

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前几年国家虽然取消了农业税,也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但一家一户农民种植规模小,生产资料成本不断提高,种粮收益一直难以提高。一些种粮大户因为土地流转成本高,种粮收益不佳,遇到灾害年份,出现小麦赤霉病、稻飞虱等情况,还出现种粮亏损。粮食企业烘干、清理、运输设备不足,为农产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农户丰产不丰收,种粮收益难以保障。一些地方私人兴建烘干房无序竞争,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技术保障落后,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粮食市场低迷,价格疲软,再加上国内外粮食价格严重倒挂,出现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等非正常现象,最低收购价难以为继,收益无法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大为损伤,为粮食产业发展埋下隐患。粮食产业政策有待完善。现行收储政策引导下,生产者更多地选择种植产量高的普通品种,优质品种种植积极性不高。在加工环节,地方支持粮油加工业的措施少且比较零散,扶持政策难以落到粮油加工企业。在税费、金融等政策扶持上,因缺少实施细则难以落地。目前,广西、湖南、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均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支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专项文件,江苏还没有出台支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粮食产业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一头牵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的传统粮食流通产业,受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购、销、存、加等业务环节,相互阻隔,相对封闭,运转不畅,成本较高,面临亟须转型的考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粮食供求缺口必将进一步扩大,如何通过流程再造、业务整合和产业融合重塑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分工体系,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粮食企业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受市场和政策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江苏粮食产业发展速度减缓,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品牌建设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粮食品牌没有形成合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少,大多数品牌影响力仅限于本辖区内。全省粮油加工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含量少,初级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多,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小型米厂和面粉厂大多亏损或微利经营,油脂企业虽体量较大,但由于价格落差巨大,经营也困难重重。粮油企业技术人才普遍匮乏,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缺少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向纵深推进,国内外粮食市场加速融合,粮食市场走势更加复杂多变。大力发展江苏粮食产业经济,既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也存在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粮食产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三、国内外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山东、安徽、湖北、河南、吉林等省份的主要做法和先进经验,对于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产业化经营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方向。确立全产业链理念,实现种子选育、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连接,实行一体化集约式经营,既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也减少农民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走品种—品质—品牌之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之道,发展产业园区集聚产业,能够汇集优质要素,节约土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能,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健全体制是粮食产业发展的保证。支持农业,保护农民,不是政府直接定价,不是一味追求高产,而是采取价格保护、抵押贷款、储备调节、休耕、补贴等多种措施并举,保持粮食市场供求大致平衡。充分利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建立良性生产调节机制,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粮食收储体制,是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持市场健康运行、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打破所有制界限,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才能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部门检测资源,设立第三方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是大势所趋。政策扶持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关键。粮食产业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弱质产业,一头要保护农民利益,收购粮食不能压价,另一头要维护消费者利益,销售不能抬价,因此,生产经营离不开政策扶持。加大对粮食产业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精深加工,是典型经验。龙头企业是粮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企业拓展产业链,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既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益,也能抵抗市场风险。小散弱企业无法抵御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专业优势,停产倒闭势在必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才能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才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才能与国际巨头抗衡,也才能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科技创新是粮食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美日开发粮油深加工产品成百上千种,使附加值提高几十倍,说明粮油产品浑身是宝。把粮油吃干榨尽,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依赖的是科技创新。买原粮卖原20183粮,发展不起来粮食产业。随着居民消费多元化、高端化、功能化、品牌化,开发粮油精深加工新品满足消费需求,理所当然。粮食产业发展必须顺势而为。

四、大力发展江苏粮食产业经济的关键举措

2016年7月,国家粮食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此后,福建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江苏借鉴兄弟省份的做法,以省政府名义抓紧出台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江苏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重点是实施“七大行动计划”。实施“主体壮大行动”。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界限,围绕发展粮食全产业链,实施企业战略性合作与重组,推进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整小为大、整弱为强,向收购、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粮食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设区市为单位,以具备规模优势、资产优势和市场影响力的区域性大中型粮食企业为依托,打造区域性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集团,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推进县级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面到位,推广“县级购销公司+分公司+基层库点”经营模式,实施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收购入库、统一销售出库、统一目标考核,切实提高企业融集资金、掌握粮源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以收购、兼并、参股、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重组,发展股权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的经济实体。坚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粮食企业员工持股。鼓励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积极吸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势而为,积极作为,稳妥处置长期亏损、资产负债率高、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水平、粗放式的落后加工产能。实施“园区升级行动”。充分利用江苏跨江沿海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的前沿优势、粮食产销区之间的过渡带优势,依据各地粮食产业发展特色和粮食物流走向,以推进产业集聚为导向,合理规划粮食产业园区,真正做到园区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共享、环境共享。整合优势资源,重组优质要素,优化进驻项目,促进粮食收购、综合加工、配送、仓储、物流、质检、贸易、电子商务等有机衔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产业园区成为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高地和粮食宏观调控、粮食市场供应的保障基地。加强分类指导,科学定位园区功能,苏南销区以市场保供为特色,苏中苏北以加工转化为特色。鼓励南北合作共建粮食产业园区,重点培育徐州、泰兴、丹阳面粉工业集群,淮安、射阳、兴化、高邮、宜兴大米工业集群,苏州、无锡、扬州、溧阳粮机工业集群,沿江沿海油脂工业集群。借鉴工业园区做法,建立健全园区服务体系,优化服务内容,增强配套服务功能。研究制订粮食产业园区标准评价办法,对园区规模、经济效益、服务水准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园区提升发展。实施“物流增效行动”。充分发挥江苏江海通达的水路优势,按照“两纵两横”规划要求,突出重点、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强化功能,提升粮食集并联运和海运来粮中转分拨能力。结合行政区划调整,衔接粮食物流走向,对接地方交通规划,撤并或置换一些没有粮源、交通不便的库点,改建扩建新建地处交通枢纽的库点,加快构建物流中心、中心库、收储库合理布局的仓储物流体系,全省完好仓容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改进物流节点技术装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仓型比例,加快推进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切实提高粮食物流效能。完善粮食物流中心功能,积极招引工商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物流效率。建立健全政府奖励引导的投资机制,重点支持粮食企业建设粮食低温节能的烘干设备,实行清理、干燥、运输、入库一体化连续作业,实现从田间到仓库粮食不落地,确保粮食质量。力争2020年全省5万吨仓容以上粮库全部配齐烘干清理设备。实施“科技创新行动”。以粮食精深加工为重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自主开发和科技攻关,实现粮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提质增效。定期组织粮食科技对接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角、行政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协同创新。鼓励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入股等方式进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活力。通过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智能化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在粮油加工业的应用,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引导粮食消费。加强生物技术在饲料、低脂蛋白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研制开发粮油深加工新产品、主食工业化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以及针对老年人、婴幼儿等特定人群的粮食产品。重视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源产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发展循环经济,把粮食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适应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推进传统米面制品的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安全、营养、可口的主食产品。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以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按照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的层级品牌,通过自主创新、名牌创建、特色产品认定等手段,加快构建以“三品一标”为基础、企业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品牌体系,培育一批国际有影响、国内知名度高的优质品牌。加大粮食产品培育、推广和保护力度,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标志性的江苏粮食产品著名品牌。加大粮食品牌整合力度,分区域、分品种重点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切实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粮食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攀升,增厚粮食产品价值链,提高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粮食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维护江苏粮食品牌形象。实施“新业态培育行动”。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融入粮食产业,促进粮食企业向化工、医药、保健等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加强米糠、稻壳、碎米、玉米胚、麦胚等副产物的高效利用。积极推动风味小吃和地方特色食品的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探索“休闲+旅游+文化”的食品工业发展模式,提升传统特色食品产业化水平。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互联网+粮食”,鼓励粮食经营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粮油网络经济。鼓励网购、快递、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业态进入粮食产业经营,支持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粮食流通方式。适应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积极发展绿色全谷物、有机食品等中高端粮食产品,推动粮食产品量身定制经营。在产业优势领域,鼓励发展一批专业性跨境粮食产品电商平台、保税展示交易和进口直销(分销)平台,有效拓宽粮食营销渠道。实施“走向世界行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江苏粮食企业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开拓国际市场,搞活粮油进出口贸易。利用南美、东南亚、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土地资源优势和良好生态环境,建立粮油生产基地,掌控国际优质粮源。开拓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等成熟市场,加大我国优势品牌大米及其他粮油产品出口,减轻国内市场流通饱和压力。支持江苏粮油饲料机械企业开辟国外生产基地,推行本土化策略,加速对3外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着力培育粮食产业“走出去”载体,支持国内农业、粮食、饲料、粮机等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借鉴益海嘉里等国际粮商抢占我国市场的做法,鼓励江苏大型粮食综合企业联手参股、控股或并购国外粮商,实施优势互补,吸纳国际人才,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五、大力发展江苏粮食产业经济的保障措施

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需要强化保障措施,加强要素供给,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粮食收储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需求引导生产,促进粮油种植结构调整。理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反映市场供求的“晴雨表”,为企业发展营造公正透明、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切实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各级政府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粮食产业财政专项资金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粮食产业经济的支持力度。省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省级支农资金,向粮食产业项目倾斜。对重点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专项补助和贷款贴息。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承担粮食安全应急保供任务和纳入“放心粮油”工程的企业,给予必要补助。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应急成品粮油储备任务的,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落实粮油加工企业享受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部分进出口粮油产品加工设备免征关税、增值税及粮油产品出口退税等政策。设立省粮食产业发展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安全高效”的原则,设立省粮食产业发展基金,省财政可从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年度粮食专项财政预算或省粮食风险基金余额中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鼓励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参与。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优质粮油经营项目,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扶持壮大骨干粮食企业,推进江苏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基金以债权投资或股权投资的方式投入企业,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发挥粮食产业基金对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推动江苏从粮食流通大省向粮食流通强省转变。加强金融信贷支持。突出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银行作用,加强与其他政策性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多层次合作,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对实力强、效益好、信誉度高的企业,增加授信贷款额度。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粮食订单生产基地、粮油加工园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和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流动资金和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灵活运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开辟办贷绿色通道。完善企业信用等级体系,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根据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特点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粮油产业融资担保机制,引导和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对粮油企业的担保服务。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等途径筹集资金。加强人才保障。全面落实人才兴粮战略,采取与粮食行业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在职进修等方式,加快培养基层一线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积极开展在职干部轮训,普及粮油新科技、网络新技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和管理团队。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来抓,纳入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落实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建立健全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强化协作配合,落实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牵头责任,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加强协调,抓好落实。发改、财政、农业、科技、商务、税务、金融、交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合力支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