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思考
时间:2022-07-19 09:47:35
导语:绵阳市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就此围绕绵阳市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中通过对绵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绵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绵阳市;县域经济;农村经济;新农村
近几年,随着绵阳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各级各部门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实践中,坚持以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通过不断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导向,努力实现绵阳市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据了解,绵阳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运行开局良好,稳中有进。下面我们就县域经济视角下绵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透视。
1绵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2017年一季度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总产值71.0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全面增长,达到42.17亿元,同比增长3.0%。分行业看:农业10.57亿元,同比增长3.6%;林业1.92亿元,同比增长2.4%;牧业26.09亿元,同比增长2.6%;渔业2.37亿元,同比增长2.2%;服务业1.21亿元,同比增长9.0%。由此可见,绵阳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以往发展水平来看,有了明显的提升。
2绵阳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瓶颈
(1)市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绵阳市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基数低、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与“公益性”紧密相关的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和开放明显滞后,教育、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产业发展潜力大的领域,市场竞争不充分;邮政、通信、卫生、传媒、公共设施等领域还存在垄断经营或市场准入条件过高。(2)资源有效利用率小,影响总体发展。根据调研结构来看,虽然我市的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仍是传统的农业产业,而开发潜质较大的养殖业均未得到有效的开发。这种结果的出现既有政策性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预算外收入的不确定性及不可再生性带来的必然结果,在今后几年更将影响到我市整体的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平衡。
3推动绵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1经济条件:立足工业化体系以支撑县域经济的崛起
目前,就我国的一些不发达的小县城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实力和城镇产业规模都比较薄弱,对农村的带动能力也不够明显。这必然会给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再加上农村资金原本就比较紧缺,投入严重不足,且城乡的基础设施也不够齐备,故区域居民的消费水平和二三线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且这种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基于这个背景,笔者认为,进行县域经济的统筹发展的前提就是要解决好经济条件,只有如此,才能凸显市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水平。
3.2产业基础:着眼特色产业以谱写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深入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形势和产业实际,要以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要挖掘县区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发挥市域优势产业,这样才能打出品牌,形成效益。就以绵阳市目前的市域产业现状来看,其重点是农作物基础夯实,利于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特别是在致力于农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更是值得重视。
4推进绵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4.1以统筹发展规划为引领,促进县域经济和谐发展
绵阳市就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通过不断修订规划纲要完成了经济发展、交通设施、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多个发展专项的规划。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突出城乡建设的“绿色”主题,即增加城市环境中的绿色元素。比如针对城乡固有的园林和水库等资源优势,应予以充分利用,重点突出山水资源,进一步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倾力构筑生态城乡发展中的绿色元素,使城乡建设规划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4.2以市域市场体系建设为宗旨,实现与市场经济的全面对接
第一,劳动力市场培育。在绵阳市的各个企业(国有、城镇集体和乡镇企业)要针对现有的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合同制;建立健全劳动力服务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职业介绍、培训和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政府取消有碍劳动力要素流动和公平竞争的体制性制度,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福利制度的实施。第二,土地市场培育。绵阳市政府要建立利于土地流转和集中的机制,科学合理的推进土地流转,帮助实现农业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形成规模效益,促进农民的增收。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防止土地撂荒和粗放经营。
综上,本文认为,绵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彰显市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只有立足这个前提,才能带头县域经济的总体的发展,才能形成市域特色经济,进而提高人们的GDP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作者:刘平 单位:四川朝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吉超.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评述及其反思[J].企业经济,2013(02).
[2]苏东日.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4).
[3]肖利群.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2(06).
[4]袁晓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新农村规划[J].生产力研究,2011(08).
[5]付宝森.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 上一篇: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