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思考

时间:2022-05-07 11:05:43

导语: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思考

摘要:2020年初,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带来了严峻考验。此次疫情中,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总结了大数据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当前仍存在疫情防控的数据基础不坚实、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智能化程度不高、大数据应用缺乏法律支持和保护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加快复工复产,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围绕大数据构建重大疫情防控机制;运用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增强产业链协同联动;加快推进大数据立法,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肺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

2020年初,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2020年2月23日,在统筹推进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尽快推动复工复产,这关系到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系到能否按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数据凭借其成熟的技术和产业、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疫情追踪、区域防控、数据、模型预测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精准助力复工复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大数据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全国各地积极运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通过数据回溯和人口流动分析,跟踪、筛查、预测疫情发展,及时发现确诊、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通过二维码、APP、微博、微信等平台,使群众及时了解疫情最新发展动态。我国多个超算中心正在协助中国疾控中心研发病毒疫苗、进行病毒溯源和药物研发等工作,多家互联网企业也相继宣布免费开放算力,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各地部分做法如表1所示。(二)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随着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各地都在着手“两线作战”,既要严防疫情蔓延,也要稳定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为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多地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监测企业复工情况,创新招商方式和政务服务方式,通过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线上审批、线上交易等方式,实现“不见面、不聚集、智能化、移动化”,为企业复工提供技术保障。各地部分做法如表2所示。

二、大数据应用和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数据在疫情研判、防控部署、人员监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产业协同、线上招商、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严峻考验,我国大数据应用治理体系仍暴露出一些问题。(一)疫情防控的数据基础不坚实。一是数据收集不充分,疫情防控存在盲点,部分人员未能进行轨迹分析,导致遗漏密切接触者。二是数据标准化程度低,存在格式不同、内容不准、关键字段缺失等问题,难以统一录入数据库。三是数据共享和整合不够,存在相似表格在不同层级部门间重复报送的情况。政府、企业、机构等不同来源间数据共享程度较低,医疗、交通、水电、通信、互联网等不同行业间数据整合不够,全国性的疫情信息数据库有待建立和完善。四是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疫情海量信息的快速分析处理能力还有欠缺,算法和算力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智能化程度不高。一是部分官员的数据应用意识不强,对疫情防控中大数据的作用认识不足,仍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进行拉网式大排查。技术终究只是手段,运用手段的人才是发挥技术的关键。二是疫情初期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未根据大数据进行差异化划分区域风险。三是物资保障体系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物资动态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大数据动态分析模型和疑难病例自动上报机制尚未建立,造成疫情初期研判不及时。(三)大数据应用缺乏法律支持和保护。随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9年5月28日《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上海市2019年10月1日实施《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我国大数据立法工作已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我国大数据的相关法律体系仍不完善,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环节中运用大数据仍缺乏相关法律支持。一是各地经验有待总结,行政层面的各种办法、条例、规定、细则有待上升到法律层面。二是数据权属模糊,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明确,缺乏相关法律支持,政府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面临困难。三是数据安全存在隐患,公共数据和个人隐私存在被攻击、窃取和滥用的风险。

三、做好大数据应用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围绕大数据构建重大疫情防控机制。一是加强数据收集和监测能力,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准确、更新及时、具有权威性,加强区域和部门间数据整合和共享。建立重大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动态模型,监测重要医疗卫生数据指标,自动上报疑难病例并分析特征,一旦超出设定阈值即自动发出警报。二是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围绕大数据构建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三是完善疫情防控数据信息系统,发挥大数据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各级指挥平台决策部署的重要依据。四是做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抓好确诊、疑似、重点、关联人员的防控工作,自动筛查交通工具和同乘人员信息,精准定位防控人群和防控区域。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优化算法、提高算力,实现对疫情等海量信息的快速分析。五是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智能化建设,制定数据采集的统一标准和规则,自动生成应急物资配置建议方案,构建科学高效的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物资动态管理水平和协同保障能力。六是充分运用医疗大数据,加快全民健康基本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大数据在医疗影像、远程诊断、疫苗研发、电子病历等方面的应用。(二)运用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增强产业链协同联动。一是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以行业为轴,统筹推进复工复产。打通“大数据+供应链”,及时发现并解决用工、原料、资金、水电、物流等问题,确保全产业链无断点。二是监测企业复工情况,通过“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对各行业进行“画像”,对复工情况进行监督和排名,重点支持复工困难的企业。三是建立复工复产信息系统,监控返岗情况、简化填报流程、筛查日常健康、缩短审批时间、统计防疫物资,实现有效管理、安全防控、科学复工。四是建立产业链中央监控体系,围绕订单这个核心,从洽谈接单到分批排产,明晰全产业链运作数据,实现科学、精准、信息化管理。五是创新招商方式,拓宽市场渠道,通过线上招商、线上会展、视频洽谈、“云签约”等多种方式,为企业牵线搭桥。六是确保复工劳动力供给,创新招聘方式,通过线上平台、网络招聘等渠道招聘和求职信息。七是推广使用“健康码”,做好企业员工健康监控,尽快实现全国各地区“健康码”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认。八是确保物资调配和货运畅通,逐步放开低风险地区的交通管制。建立全国防控物资信息平台,加大中央调控向重点疫区和低生产力地区倾斜力度。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高精度定位和大数据算法生成最佳运输线路。九是引导涉农企业复工,运用中国农技推广平台,确保春耕备耕顺利进行。十是支持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宅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补齐新业态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十一是加大“新基建”财政支持力度,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快推进大数据立法,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但要着眼于当前疫情的短期冲击,更要站在顺应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高度进行制度设计,加快推进相关法律体系建设。一是总结地方经验并加以推广,鼓励贵州、上海、京津冀等八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探索,细化落实已出台的政策制度,加快配套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完善。二是提高立法层次,在国家层面推进大数据立法,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将行政层面较为成熟的条例办法等尽快上升到法律层面。三是完善数据权属立法,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明确数据在收集、存储、利用、共享、销毁等各环节中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知情权。四是完善数据安全立法,细化数据安全责任制度,统一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加强个人隐私保护。五是加强信息数据组织保障,打通部门壁垒,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程度,逐步实现公共数据资源的汇聚。

参考文献:

[1].在统筹推进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网信军民融合,2020(2):9-15.

[2]白莉,杨达伟,王洵,等.物联网辅助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OL].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1):2-10+1[2020-04-09].

[3]王志心,刘治,刘兆军.基于机器学习的病毒(2019-nCoV)疫情分析及预测[J/OL].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20(1):1-9[2020-02-21].

[4]胡欣.《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征求会在京召开[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9(9):4.

作者:王庆德 吴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