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2-11-09 05:42:17

导语:探究式教学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究式教学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摘要]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各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学生参与、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以及缺少新颖的案例教学素材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山东工商学院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入宏观经济学教学当中,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第一,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第二,凝炼经典案例,加强案例教学;第三,设计研究任务,引导学生探究;第四,推荐学习资源,指导学生研究;第五,建立讨论群组,方便师生交流。通过改革,山东工商学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性

学习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它当成一门纯理论课程,并认为其距离现实生活很远,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研究表明,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成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分析和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现象。宏观经济学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同时又可以指导现实经济生活,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与具体经济现象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理论。

(二)研究内容的复杂性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为研究对象,涵盖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整套理论体系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模型。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掌握这么庞杂的理论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确存在一定困难。

(三)多个理论学派并存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以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为基础,由众多经济学流派的学术观点和经济理论构成的复杂体系,既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学说,又包括观点与之针锋相对的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多个学派的理论。这些学派的前提假设不同,理论表述和政策主张也有很大差异,针对同一问题甚至会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庞杂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流派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疑惑,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讲授,轻学生参与

宏观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大多数教材中都有很多经济原理的分析、归纳和推导的内容。因此,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重视经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导致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得不到锻炼。这种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只是现成知识的接受者,缺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脱节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要求教学材料能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反映现实的宏观经济现象。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宏观经济学教材都是大量借鉴甚至照搬国外材料,即使有少量涉及我国国民经济现实的内容,也往往是利用国外的经济理论硬套我国的经济现实,所得结论经常无法自圆其说。另外,很多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更新较慢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缺少新颖的案例教学素材

现有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案例很多都是从国外相关文献上照搬过来的,与中国的经济现状明显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没有精炼案例,案例分析与授课内容脱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与传播速度的加快,传统上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合作研究为基本手段,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经济问题出发,引导他们探索经济社会内部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研究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及团队提出了一套基于探究式教学的“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教师学生密切互动”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为了推进探究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转变教师角色定位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定位,需要教师做好角色转变,把主要精力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和控制。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定位,将自己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有参与意愿是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熟练驾驭教材,把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在探究式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尽可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参与探究新知识、掌握经济理论的能力。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的职能就是组织和引导,具体职责为安排合理的探究问题、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启发和维持学生的探究兴趣等。

(二)重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景学习论为基础,借助具有多元表征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方法。宏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就是根据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以现实的热点宏观经济问题为素材,让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和探讨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深化学生对所学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任务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

学习任务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布置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相比,任务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对学生的锻炼也更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相关理论,还要能够利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学习任务可以简单,学生套用基本理论即可完成,通过完成这种简单的任务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是复杂的,需要学生通过查资料、研讨才能完成。通过完成这种复杂的任务,学生可以培养学习能力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教学要围绕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学习任务不能脱离理论教学,教师要围绕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任务;第二,教师应依托理论、结合社会的热点经济问题设计任务;第三,教师可采取学生介绍、小组讨论、现实模拟等形式展开任务教学。任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纽带,以学习过程和探究过程为重心,学习过程充满思辨、顿悟、反思等心理活动。

四、山东工商学院宏观经济学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做法近年来,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以下简称“教研室”)作为全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承担单位,在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以往的教学大纲亟须修订。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这显然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必然要求学生在课下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们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的时间投入比例为1∶1,并且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由于在课堂上要增加的案例分析和探究式任务的讲解压缩了以往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结合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调整课堂讲授的重点和课外学习的方向。另外,考虑到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我们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主流体系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学派的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对宏观经济学有更加清晰的总体认识。

(二)凝炼经典案例,加强案例教学

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缺乏基于现实的宏观经济学案例的问题,教研室集中力量制作经典案例,保证每章内容都至少有两个案例。案例的选取要做到经典性与实效性兼顾的原则。一方面,教师可把像“日本货币的流动性陷阱”“石油危机与滞涨”“拉弗曲线与里根政府的减税”等经典案例,长期保留在案例库里,但是在案例分析时要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每一个学期,教研室都结合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更新一部分时效性强的案例。

(三)设计研究任务,引导学生探究任务

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任务的设计是关系任务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任务教学的效果,研究任务的选题既要符合社会热点,又要与所学理论联系紧密。例如,我们近年来设计的研究任务选题就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际GDP与名义GDP的趋势分析;分别从支出法和收入法的角度分析中美GDP的构成差异;2008年以来中美货币数量变化趋势分析;2008年以来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分析等。另外,教师应该尽量细化任务教学的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四)推荐学习资源,指导学生研究

为了方便学生在课外学习,任课教师在第一堂课就向学生推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著和教材,包括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等知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也包括曼昆、多恩布什和巴罗等的经典宏观经济学教材,还包括西方经济学思想史和经济学流派方面的书籍。另一类是跟宏观经济学学习相关的网站,包括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人大经济论坛这样的综合性经济学网站,也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重要的国际性经济组织的网站,还包括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政府机构网站。这些学习资源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宏观经济学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完成研究任务提供资料和数据支撑。

(五)利用信息平台,方便师生交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近年来,教学团队将麦可思智能助教系统引入教学过程。麦可思智能助教系统不仅能实现网上签到,还可以实现课件共享、资料、网上测试、随堂提问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任课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交流群,方便师生之间随时的交流、互动以及新闻性财经资料的共享。

五、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笔者及团队基于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对宏观经济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教师学生密切互动”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不过,我校当前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们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进一步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有效途径,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课上课下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沟通的便利性,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媒介。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水平,探索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第二,及时跟踪和研究社会热点经济现象,不断推出新的高水平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用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眼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过,教师在案例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资料详略的把握和思考问题的设计,要重视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第三,构建网上测试系统,及时监控并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探究式教学增加了学生自主研究的工作量,减少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因此,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容易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保证教学效果,我们下一步将建设网上试题库,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网上完成知识测验。系统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并自动给出答案,既方便学生自学,又减轻了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陆昉.推进课程共享与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大学教学质量[J].大学教育,2014(1):7-8,11.

[2]康爱香.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2):14-18.

[3]韦冬余.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唐松林 周文兵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