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浙江探索

时间:2022-05-14 11:04:03

导语:“一带一路”建设浙江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带一路”建设浙江探索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华民族从“韬光养晦”转向“奋发有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简称“五通”)为主要内容,通过跨境发展策略,以“软”、“硬”结合的方式,开辟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起点。“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以新技术助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盛世之时皆有“协和万邦、燮和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世界担当。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从此,驼铃叮当,商队连绵,骆驼作为主要运输工具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路线,改善了沿线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明成祖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稳定和海上安全,推动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壮丽的画卷。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以高铁为主要运输工具的“钢铁驼队”穿梭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书写了人类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变革,中华民族始终秉承“和”文化,积极帮助沿线各国、地区有效改善和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带一路”成为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重要抓手。“对人类做出比较多的贡献”是建国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世人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回答了“中国人从此富起来”问题。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腾飞、民生大为改善,创造了中国奇迹,其所带来的改变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极为罕见。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踏进了中华民族现展的第三个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当今世界处于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当代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政府以先进的世界观和全球视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大动力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改革开放探索与实践37以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东西部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政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为亚洲乃至世界发展开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把过去的沿海开放扩大至全线开放,将对外经贸合作伙伴由聚焦发达经济大国转向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对外开放的动机由利用全球资源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转向发挥本国资源优势促进周边和本国经济的共同繁荣,积极推动沿线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一带一路”将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从“中国向世界开放”转变为“世界向我开放”,成为新时代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助力全球共同复兴的时代担当。从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大同之世”,再到费孝通提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文化始终崇尚和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披荆斩棘、快速增长,取得了史上最伟大的发展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在世界经济疲软、中国风景独好之际,中国政府主动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将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和脱贫致富等成功发展经验,传播给周边相对落后国家,帮助他们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一方面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帮助相关国家、地区开展道路、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建设;另一方面出巨资建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以提供资金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完美交汇,彰显了中国政府的大国担当,以及“和而不同、和谐万邦”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智慧。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浙江探索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捷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中捷合作推进中,作为点对点合作伙伴,浙江与捷克是“一带一路”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选择和主要路径。在工作的推进中,浙江围绕着“五通”,与捷克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探索“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浙江解法”。政策沟通不断深化。在中捷两国的外交历史中,浙江与捷克素有渊源,浙江与捷克的皮尔森州已经结好十年,在中捷两国经历不同政府、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考验中,两地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联系。2016年6月,捷克总理博胡斯拉夫•索博特卡一行访问浙江,进一步推进了浙江与捷克的交流合作。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与捷克州长联合会主席、南摩拉维亚州州长哈谢克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捷克州长协会关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备忘录》,时任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与捷克工贸部授权代表、捷克驻华大使科佩茨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捷克共和国工业和贸易部关于加强经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7年,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与捷克皮尔森州州长伯纳德签署《在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备忘录》。通过不断地政策对接,省州交流日趋密切、合作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起点,建立更为高效、便捷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设施管控是国际经济合作中设施联通的重要内容。空港方面,上海已开通对捷直达航线,经停宁波事宜正在沟通协调中,宁波直达布拉克的包机已经开通。陆港方面,布拉格-义乌中欧班列今年顺利首发。海港方面,宁波舟山港已实现一体化建设,货物吞吐量在全国位居首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信息港方面,阿里巴巴正在积极推进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和eRoad(数字丝绸之路)建设,阿里巴巴为最大股东的递四方速递在捷克设立海外仓。通过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推进中(浙)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不断提升。在浙江与捷克之间不断地“走出去”、“引进来”互动中,促成了一批合作项目,为中(浙)捷在“一带一路”上的经贸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与捷克双边贸易额达6亿美元,2016年捷克在我省的投资较2015年增长了2.8倍,累计在浙江投资设立96家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制造业、皮革服装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等。而位于中东欧的捷克,也是浙江淘金的热土,早在20世纪90年代,敢为天下先的浙商就纷纷到中东欧淘金。据不完全统计,仅我省宁波就有超过300家企业与捷克有业务往来。资金融通不断扩大。在深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浙江省积极搭建资金融通之桥。2017年6月,浙民投联合浙江省交投、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锦江集团、工行浙江省分行共同发起,由省产业投资基金出资支持,设立了浙江丝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达50亿元,政企携手聚合多种资源搭建浙企海外业务投资平台,为浙江企业踏上“一带一路”提供金融保障。同时,我省不少民营企业通过与国际金融公司(IFC)、亚洲开发银行(ADB)等世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浙江玻璃、杭州锦江集团等先后获得IFC的融资,浙江惠阳科技与ADB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浙企充分利用全球金融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在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浙江积极推进“民心相通”,不断深化智力丝绸之路建设。浙江机电集团教育集团、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围绕优势学科和专业加强与捷克交流合作,利用我省科技与文化领域积淀的优势,尤其是电子商务、中医中药、茶道、饮食等领域的优势,与捷克教育科研文化机构建立交流平台和合作项目。迄今为止,我省已经与西波西米亚大学、FAIR飞行学校、捷克技术大学、克拉洛韦大学等高校和文化机构建立了多渠道、多领域、多层面的合作项目。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与捷克华人华侨的国情省情交流已经常态化,纳入我省的年度出访计划,如2017年6月举办的“捷克华侨华人代表人士研修班”,架起了浙江与捷克华人华侨之间“民心相通”的桥梁。

三、对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连接中国与世界、承载着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腾飞梦想的新丝绸之路,也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主动规划中国与世界的未来、点亮“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了“国际共识”,成为全球共同发展的路线图,驱动中国和世界步入全球化的“中国时刻”。加强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国家战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由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总体规划指导意见。编制一个完整翔实的“一带一路”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蓝图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调查研究论证,短期内难以做到,由于涉及国际层面,这样的规划也较为敏感,因而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总体指导意见,重点明确推进原则、思路、主要任务、空间布局,以及沿线各省区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等重大事项,加快形成区域产业协同融合、资源互补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加强互联互通。统筹规划、加快空港、海港和信息港建设,加强对各地区开辟国际货运班列和跨境物流的管理。根据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蓝图,结合现有的空港、海港、信息港建设现状,全面梳理建设目标,在商务、旅游节点地区开通或增加直航航班,比如杭州、宁波至布拉格的直航航班;根据海港的作业情况,充分整合港口、海关、海事与进出口检验检疫之间的资源和数据,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港口竞争力;在信息港建设方面,要充分释放相关省市的云计算、大数据优势,依托互联网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数据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加强对沿带沿路国家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构建“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加强人文交流。人文交流及其影响是长期和深远的过程,是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通过人文交流,既可以传播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也可以领略沿线国家的灿烂文明,实现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完美交融。现阶段,我国可以在教育、文化、智库建设(NGO)方面稳步推进。在教育领域,加强各层次教育单位与其他国家的深度合作,以交流学生、合作办学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国外开办中文学校、孔子学院,加强对“华人二代”的中华文化传承教育。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包括“互联网+茶道”、“互联网+中医”、“互联网+太极”等历史经典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在智库建设方面,在点对点合作省份、国家分别设立研究中心,以非政府组织(NGO)的形式开展科研合作和研究交流。加强模式创新。近年来,大型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搭建支持经济、贸易互联互通和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即“丝路驿站”,形成了“前港—中区—后城”(Port-Park-City)的PPC项目开发模式。建议由点对点合作省份牵头,整合国内的优势资源,嫁接沿线国家的高端要素,在沿线国家共同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综合体,推动丝路驿站从“短期开发”向“合作共建”,从“产能输出”向“共享融合”发展转变,逐步形成“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可复制的开发模式。此外,西部地区要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把扩大向西开放与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同时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国内产业与国外产业对接合作。

作者:江胜蓝 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