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30 08:29:39
导语: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主要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理论应用出发,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特点、学习的必要基础、课程内容的要点和课程论文的撰写。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如何学习计量经济学这门课进行的阐述,重点叙述了如何使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学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包括数据选取、方法运用和使用Eviews软件来得出结论。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Eviews;计量经济学模型
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相结合的科目,是一门在经济学中有很大用处的交叉学科。它应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用统计方法来论述这些理论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时,对于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的计量经济学就应运而生,从20世纪产生和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比较完善的学科。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高等院校的经济类专业相继开设了计量经济学,1998年计量经济学纳入了经济学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在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统计学中也是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重点研究经济学,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在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中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2000之前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作为主要方法的论文有一成左右,到了2005年就有五成左右,现在经济学论文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已经称为一个不可或许的方法。我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使用的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的往往被作为优秀论文被大家学习。所以在大学课程中,把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掌握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本文将从本人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感触给出一些经验。
1学习的基础
美国现代经济词典给了定义为:计量经济学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经济理论,以便通过统计方法来论述这些理论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对于经济问题,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研究:这个程序化的步骤方便了这一方法的运用,因此对于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只需把每一步骤所需内容掌握,就可以进行实际的问题的经典的一般性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必要的基础知识,计量经济学也不例外,在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这门课程,也是因为它所需要基础知识的掌握,一般需要经济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对于经济学,由于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问题,所以要在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研究的内容都是经济问题和经济理论,在学习阶段的案例和应用阶段的论文都是经济学里面的内容,因为要有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该课程的方法几乎全部来源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了对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理解,要知道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协方差、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正态分布和统计量的三大分布,整个计量经济学会反复使用这个知识,以推进本课程的理论推导,理论原由,给予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上述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运用,才能使计量经济学得以顺利的学习,快速理解模型中的第三步模型检验。对于线性代数,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是矩阵及其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内容,因为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基本都是用矩阵思想来研究的,表述、推到和性质用矩阵表达会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对于联立方程组的模型研究要用线性方程组的结论,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有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于经济统计学,要学会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在计量经济学中,研究一切问题的基础就是数据,而数据的收集就是首要因素,把数据应用到理论和软件中,就需要用到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学习理论方法,重视思想、方法和应用,轻推导。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软件,大多数都使用Eviews。Eviews是EconometricsViews的缩写,直接翻译为计量经济学观察,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它是美国QMS公司研制的在Windows下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基本上不需要繁琐的计算,全部交给Eviews来完成,因此还需要有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2学习要点
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学习顺序一般是: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虚拟变量模型、误差设定与测量误差、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联系方程组模型、实证项目的计量经济研究。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提供和应用。基础内容为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开始先研究最简单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详细叙述了计量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过程思路,一般用简单的收入消费模型进行研究,学习建立模型的基础知识,基本假定的内容,用OLS估计参数,估计参数的性质,进行假设检验,最后进行预测,同时在Eviews上进行操作实施。之后加强解释变量的个数,也就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延续了简单线性回归的顺序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内容,特别主要此时对矩阵和方程组的学习应用。然后学习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这三个章节研究方法类同,都是因为上述研究的基本假定被违反的时候的处理,学习过程为:概念、后果、检验和补救。通过概念了解定义、产生背景等,可以得到经验的认识,遇到模型知道容易发生的问题,对于后果要认识到危害,以便在实际应用中不致产生错误的结论,以及危害的大小和承受程度。检验的学习是重点,一般都有3个以上的方法来检验这种错误是否出现,这个实际操作的内容,可以根据案例和实践熟悉,理论内容作为了解就可以,最后是补救,补救就是目的,这个补救之后就得到直接应用的模型了因此补救的理论方法要熟知。在以上的基础一般性的方法论之上,就是提高的内容,对于一些特殊的数据和模型,要使用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虚拟变量模型、误差设定与测量误差、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联系方程组模型来研究,每个部分基本上是独立的,实际问题中不可能千篇一律,总会有一些特点,例如在虚拟变量中接触到定性的数据就不能用普通的定量的解释变量来描述,因此引入了虚拟变量来实现。还有计量经济学中重要一类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这类数据具有独特的结构,有必要使用专门的手段来研究,就是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于这类数据,我们一般是用ARMA模型,重点去确定p、q这两个阶数,期间还要知道前线的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现阶段很多的经济学论文都会涉及到时间序列数据,因此这部分的过程和理论需要掌握。最后是应用阶段,通过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目的就是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对于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进行讨论、阐述和发现。通过案例来总结性的学习,把整个过程联系一起。一般通过实证项目的计量经济研究来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离不开软件Eviews,它方便的解决了计量经济学的计算问题,在每个计量内容中都要实践各种方法,认识重要的结论数据,对这些数据能够进行识别,发现模型的问题和结论。能够利用Eviews进行合理的操作,发现模型的问题,并且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补救。
3计量论文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理论内容和软件的学习
结束后,就要根据实证项目的计量经济研究做一个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的后续就是经济学类的论文的撰写。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就是在实际的经济问题使用计量的研究中提出来的,这些理论和方法在现阶段经济学问题中经久不衰,是因为能够对于各类和各时间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做课程论文之前要学习实证的案例,然后阅读其他课程论文和以发表的论文的研究过程,包括同类文章的选题,建模过程,数据的分析和结论。作为自己课程论文和的基础。选题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对有兴趣和前沿的经济学问题进行选择,数据的收集也是重要的过程,它是文章结论和真实性的基础,一般采用统计年鉴和各类统计机构的数据,自己实际的采集数据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还要根据时效性来确定。要使用不同的思路,或者结果自己学习过的经管类课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深入认识和熟悉思路的一个过程,可以选择宏观经济方面、微观经济方面、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方面、市场营销或产业组织、公共财政和人口社会学方面等等。在模型的建立中也要反复推敲,先假定一个,然后往下做论文,遇到问题就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并非一个模型就是固定的,修正模型也是一个过程,为了得到合理正确的模型,需要反复修正,在各种检验中都可以通过,并且参数估计值与其理论的预期值要一致。一般我们先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进行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和自相关的顺序检验和补救,首要进行多重共线性的研究,之后对于面板数据,一般优先检验异方差,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一般优先检验自相关。论文研究有两种重点,一种是结构建模,就是对于模型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一般使用经典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一种研究重点放在模型的设定方法,从统计和经济理论,强调逻辑的一致性,它即是对数据分布信息的动态挖掘,也是对模型建立的不断思考和改进的过程。计量经济学的论文要有充分的结论来说明,用数据来说话,期间必要处要有Eviews的回归结果,显示自己的结论是有数据支撑的。
本文自讲授计量经济学几年来,通过学生学习和课程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指导得到上述探讨,对于学习这门课程有重要的意义,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核心课程,不仅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更是一个强有力的解决工具,现今社会数据大量而且复杂,应用计量经济学这一数据处理软件能从中发现联系,既能检验和说明过去的经济理论,又能进行预测。因此对于经济类、统计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人士都有受益匪浅的。
作者:朱小渊 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
[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4]古扎拉蒂DN,林少宫译.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上一篇:商业金融投资路径研究
- 下一篇:中职政治经济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