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下中国幸福感研究

时间:2022-06-18 03:04:08

导语:经济学下中国幸福感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学下中国幸福感研究

1中国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1.1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因素主要是指人自身对幸福感的看法,可能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等影响,从而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人对幸福感有着独特的认知。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收入不平等等相关经济学角度,对幸福感进行分析。从收入不平等方面来看,当收入贫富差距较大,容易给低收入群体造成心理不平衡的问题,从而降低人们心中的幸福感。像是国企中存在的同工不同薪问题,使“正式工”和“合同工”收入有着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合同工”心理不平衡,从而使其幸福感降低。攀比心理在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当中,使居民不单单关注于自身的收入,也对他人收入予以关注。当发现自身收入高于他人,或是高于一般水平时,人们的幸福感会有所增加;反之,收入若是在群体范围内处于较低的水平,或是保持整体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会使幸福感降低。

1.2客观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从当下人们生活情况来看,“90后”买房、买车普遍采取了贷款的方式,这就会产生一定的负债。负债的存在,可能给90后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势必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资产、负债对微观经济行为产生影响,微观经济行为也会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最为直接的体现则是消费。家庭财富值当中,若是负债较多,就会降低消费,从而影响到幸福感。再者,经济学中涉及借贷问题,利用借贷进行平滑消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借贷平滑消费主要解决了消费者由于资金压力而无力消费的现象,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但是借贷会增加负债,受到资金流动性的束缚,会降低幸福感。

2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幸福感研究

2.1数据来源。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幸福感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来自于家庭金融调查中心,数据信息统计时间为2015年年末。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统计的数据采取了分层、三阶段、规模度量成比例的现代抽样技术,并利用CAPI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记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的数据,包括了对全国范围内20个省市地区进行了访问,调查范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内蒙古、西藏地区,调查的总数为28140户家庭。数据信息包括了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两个方面内容。2.2数据涉及关键问题。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获取的相关数据信息,主要从资产和负债角度出发,对家庭幸福感信息进行了调查。资产、负债主要以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房产、车产、房贷、车贷等资产信息为主,注重贴合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保证数据信息能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上表就资产、负债的变化情况与家庭幸福感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这一结果来看,资产升值后,由不幸福转变为幸福的比例为18.9%,对比资产贬值由幸福—不幸福的21.3%来看,差距在2.4个百分点左右,从幸福感变化情况来看,资产升值的不变比例高于资产贬值的不变比例,约为3.5个百分点。从这一数据调查结果来看,资产贬值使人们更加厌恶,并且对人们的幸福感影响较大。从负债的情况来看,负债增加后,不幸福到幸福转变的比例为14.7%,幸福到不幸福的比例为24.4%;负债减少后,不幸福到幸福转变的比例为15.1%,幸福到不幸福的转变比例为18.0%。对比不变的情况来看,负债减少的比例为66.9%,负债增加不变的比例为60.9%,从这一情况来看,负债减少对于幸福感增加有着较大的作用。2.3数据分析。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问题分析过程中,结合绝对资产、负债规模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利用幸福感函数公式,设置相应的参数信息,能够对资产、负债对幸福感的边际影响进行较好的把握。其函数公式如下:happinessij=β0+β1Inassetij+β2Indebtij+ΓXij+αyear2013+ci+uij上述公式当中,β1、β2表示了资产、负债对幸福感的边际影响,其中公式中涉及的i表示为个体的维度,j反映出了时间维度。Xij则体现出了控制变量的总量,主要以家庭总收入、受访者的健康情况等信息为主。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收入边际影响为0.013,资产、负债的变化可能对收入估计产生一定的偏差。在其他结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规模增加1倍,幸福感的提升概率为0.018;资产负债规模增加1倍,幸福感下降几率为0.005。对比这一结果来看,资产规模变化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负债对幸福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2.4相对资产和负债规模的影响。相对资产和负债规模的影响,主要从攀比效应角度考虑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资产、负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往往会将自身的收入情况、资产情况、负债情况与其他人进行比较,这会给自身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A的工资收入较高,资产规模较大,负债相对较少;而B的工资收入较低,资产规模较小,负债较高。A和B在对比过程中,A的幸福感会更高一些。B与A对比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财富值较低,就容易产生一种悲观情绪,对B的幸福感产生不利的影响。攀比效应在幸福感问题分析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攀比效应对幸福感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结合计算机软件计算,相对收入提高1倍的情况下,幸福感提升概率为0.065左右。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相对较小,并未呈现显著性。从这一情况来看,当不存在攀比效应的情况下,人们收入水平高低主要与自身的需求有关,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幸福感有所提升。2.5负债对健康的影响。经济收入决定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经济收入与人们的健康也有着一定的关键性。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人们的幸福感会相对较高,但是负债情况下,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是分析负债对幸福感影响的一个关键要素。考虑到健康与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负债如何影响健康,成为“幸福=收入”问题研究必须把握的一个重点内容。一般来说,由于受到负债的影响,人们更希望结束负债。这样一来,在日常生活当中,会考虑如何节约开支,尽快地还清负债。偿债可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压力,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另外,在偿债压力的影响下,一些人会选择降低生活品质或是开支,提升自身的偿债能力。这样一来,在生活当中,偿债压力较小或是无偿债压力的人会选择进行身体体验,对影响健康的问题进行解决。而偿债压力较大的人,可能在这一方面节省开支,从而导致自身的健康问题无法被有效关注,进而影响到了身体健康。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资产规模的扩大,满足了人们对消费品的有效配置,从而提升了幸福感。而负债规模扩大的情况下,人们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受到负债影响,进而降低了幸福感。幸福感与收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收入并非对幸福感有着绝对的影响,“收入=幸福”这一理论并不成立。收入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在于是否满足了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有效配给,当这一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的幸福感会有所提升。在进行数据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规模增加对幸福感的影响不足1%,这表明资产规模扩大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并非是显著的。3.2建议(1)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资产的“示范效应”对于提升幸福感有着较大的帮助,但“攀比效应”对幸福感提升有着一定的危害。如何提升“示范效应”降低“攀比效应”,成为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2)在应对负债问题时,需要对负债的不利影响进行消除,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居民的教育程度,能够对经济、金融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能够对负债问题予以理性的认知,从而发挥负债平滑消费的功能和作用,满足人们对消费品的有效配置,以达到提升幸福感的目标。(3)幸福感问题解决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政策支持。例如保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消除负债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和看病需求,对于提升居民幸福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信航 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参考文献:

[1]陈惠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民幸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黄有光.福祉经济学:一个趋于更全面分析的尝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3]傅红春,等.满足与幸福的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董建新.人的经济哲学研究:“经济人”的界说、理论分析与应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5]陈世清.幸福经济:以幸福为导向的经营哲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