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究经济学思考及探索
时间:2022-06-16 03:55:08
导语:会计研究经济学思考及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以经济学视角下的会计研究为主线,首先从当前经济新常态大背景切入,在总结了会计学研究演变、研究方向及现状后,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梳理,得出经济学对会计研究的引领促进作用;其次将会计行为分成会计信息、公司治理及其财务行为和其他方面三大研究主题,对各个方面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进行细致剖析;最后从企业财会部门、政府和会计研究者角度对基于经济学思考的会计研究前沿进行探索与展望,旨在促进新常态下会计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会计研究;经济学;新常态;前沿探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社会经济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动态演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抓住当前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尤为关键,而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导向也将必然在经济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三十多来会计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将会计研究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从与经济的互动中找到会计发展的内在逻辑,促进会计研究的繁荣。财政部于2016年10月最新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1]中明确提出,会计研究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及会计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会计学术理论创新,推动会计改革与发展。本文正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及会计研究进展的分析,试图透过经济学视角,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研究进行细致深入剖析,旨在更进一步丰富财务会计相关研究的同时,通过新思想方法与政策建议的提出以探索未来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沿,服务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目标。
一、会计学的演变、研究方向及现状概述
会计学的发展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演变进程。从文明古国对会计活动的独特记载,到近代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对复式记账原理的阐释,以及随着工业的发展而诞生的财务报表、成本管理会计等新理论及方法的出现,直到现代会计使得会计发展步入了成熟期,每个阶段都离不开经济进步的催生作用。而由于规则具有普遍性与公认性的特征,因此对于现代会计学的定位,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出台过程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基于当前会计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进行相应修订,对当前会计准则的修正及实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直接促进作用,进而使得会计学研究向纵深一步发展[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的两大分支,在服务对象、反映内容、核算程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共同促进着会计学的发展繁荣。财务会计服务于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通过提供企业相应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指标,使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相关的目标;而管理会计则偏重于企业内部管理,且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又出现了将成本核算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会计这一新视角。由于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中期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因此两者在差异化的基础上又必然反映着一致的相有机交互的会计信息系统。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会计领域改革与实践,着重培养高素质型会计相关人才。会计领军人才、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中国会计学会会议等,无不作为高层次交流平台促进着中国会计界的繁荣进步,以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化接轨进程。
二、经济学方法论及其对会计研究的引领
西方经济学含义较为宽泛,按不同方式可进行多种类别划分,这里我们选择应用较广的以经济理论的考察研究为标准,将其总体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门类,具体可细化为包含多种部门或领域的研究对象与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且其中适当穿插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等内容。微观经济学主要将市场经济中个体单位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着重行业、厂商的行为及其交互作用;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总体经济活动如国民经济的现象与规律。古典政治经济学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兴盛,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对经济的作用,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其后的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并从边沁的简单功利主义出发,论证了基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赋税理论,促进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19-20世纪,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马歇尔作为新古典学派创始人,局部均衡与边际分析理论作为其代表性经济学说在《经济学原理》予以充分阐释,建立起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而同时期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也逐渐发展起来,包括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等理论,并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的需求不足问题。20世纪至今,以保罗•萨缪尔森、曼昆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确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等理论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西方经济学,反映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与经济学应用领域的扩大。经济学现象无处不在,所以某一特定会计行为背后可能涉及远不止一种经济学理论,而是能够用不同经济学观点予以阐释,对于会计领域的经济学研究也受到学界较大关注。阎达五等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经济理论应用于会计中的发展阶段及成果,并以理论等为例说明了经济学作为会计学视野中拓展会计新领域工具的作用[3]。葛家澍则通过对马克思、亚当•斯密和科斯三位经济学家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包含财务会计的相关部分进行探讨,认为经济学是财务会计的基础[4]。在会计现象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中,以经济学方法体系作为研究工具来解释现象、分析成因、提出对策等具有较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运用SPSS、EViews、Stata等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结合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等知识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目前已成为会计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应用广泛。
三、会计行为及动因的经济学原理阐释
通过对CSSCI和核心期刊里收录的经济及管理类期刊中开设栏目的分析研究,根据会计研究方向的差异,总体将会计行为划分为会计信息、公司治理及其财务行为以及其他方面三大研究主题,而各大主题之间又有着相互联系与趋同的一面,以下展开具体阐述。1、会计信息方面会计信息研究主要包括对信息质量要求、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探讨。市场经济中,根据“经济人”假设及有限理性原理,企业在成本-收益规则下以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为目标,极易造成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如会计信息失真、信息披露滞后等现象。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等逐渐提上议程。如2015年举国震惊的天津港爆炸事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瑞海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收买有关负责人,使其滥用职权,以便在港口审批、监管方面打通关节,造成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责任险的缺失。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超出某一效用水平后,边际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下降。对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环境资源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通过确定其消费倾向与行为偏好,在一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通过选择最优商品组合使其位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以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2、公司治理及其财务行为方面公司治理及其财务行为是会计及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经济学理论应用最为深入之处,主要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具体包括IPO、资本结构、股权变动、内部控制、高管薪酬等方面的分析。公司刚上市时为确定其资本结构及相应财务指标,其往往倾向于不负担一揽子支付而享受市场低价的好处,带来所谓的“搭便车”问题,即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当价格大于厂商的边际私人成本时,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无法实现,此时的一般均衡模型是低效率的。在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占据市场、着力提高其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某些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以获得并维持其市场地位,而且这种“寻租”活动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强而不断增大,厂商所付出的寻租代价在实际中远远超过经济学理论中探讨的“纯损”三角形。企业经营过程中,其财务管理结构的不合理很容易造成外部性问题的产生,而解决由经济的外部性导致的一系列消极逐利行为不仅可通过政府采取公共政策予以管制,作为企业主体,也能够通过私人对策最大程度地使外部性内部化。除了通过采取道德约束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明晰企业内部财产关系的做法以防止暗箱操作。科斯定理认为,在产权清晰界定的前提下能够达到社会应有效率水平,然而其假设条件是交易成本几乎为零且适用于当事人较少的情况,因此应用起来仍存在一定困难。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公司治理当中也较为普遍,针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交易者策略行为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企业的财务及会计活动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主体,如政府、所有者、证监会、社会公众等,如何采取有效手段以满足这些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行为。以所有者(股东)为例,由于管理者比所有者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掌握更多内外部信息,所有者难以有效监督管理者的所作所为并评估其对企业的影响。因此,所有者无法依照管理者的表现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奖励和惩罚。这样,管理者就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有损于所有者利益的决定。因此,股东往往通过采取一些激励手段,如高管薪酬的方式,来有效缓解在公司治理中形成的委托-问题和信息不对称,进而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也存在着非均衡的博弈行为,每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而各主体间也要根据其他方的反应来选取自己的决策行动及策略组合。如企业的股权变动、内部控制等行为必须考虑到其他各方的态度与行动,如何做出最优决策进而达到纳什均衡,以及使自身成本与收益水平位于预算线规则约束之下等等,都是公司治理所需面对的重要问题。3、其他方面新常态的主要表现之一在于新的制度条件,即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市场经济中,政府在基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机理,引入短期价格粘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以最大程度降低使财政政策实际效果削弱的挤出效应,进而维持经济稳定。通过政府行为及其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解决现代市场经济中由经济的负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明确市场主体的经济责任。会计诚信缺失、舞弊行为的出现等现象,正需要发挥政府管制和证券市场监管职能,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政府通过在效率产量水平上向污染者课征经济激励性质的“庇古税”,当企业增加单位产量时,通过缴税的形式最终达到MPC=MSC,避免资源的无效配置;此外,排污许可制度的设立也可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实践,由于污染权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此可通过给定减排数量R*,使得不愿支付相应单位污染权均衡价格P*的企业自觉选择最优排污数量。通过发挥财政职能的对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配置、分配及稳定作用,以有效解决公共选择中的出现的逆向选择等问题,矫正竞争的不完善,保证会计记录、计量及报告的客观性及可靠性。当然,学界不乏对会计研究方向的划分展开较为专业详尽的评述探讨,笔者在此侧重于透过会计现象审视其背后蕴含的经济学哲理思考,因此只是通过调查与分析式研究从宏观层面指出了研究取向,缺乏实证研究与准确的数据分析,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具体指标下不同的具体情况及某一大类下不同项、款等的具体表现形式,未来还有待进一步展开更科学的规范性实证研究。
四、新常态下基于经济学思考的会计研究前沿探索
新常态作为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主题,对会计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时代要求,而基于经济学思考对会计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洞察会计行为背后的动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由此,对会计研究的前沿探索将从企业财会部门、政府及会计领域研究者三大主体展开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会计研究的繁荣与创新。1、企业财会部门的改革深化。作为会计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领域改革深化势在必行。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做到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利于不败之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应当在科学合理的会计规则的约束下,制定完善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客观性,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开展对会计活动的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真实反映企业价值及经济发展动态;加强财会部门中各岗位职责的链条对接,加强企业管理流程体系及信息化建设,构建会计诚信体系。2、政府政策的有效引领。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引领者,其财政政策及改革实践对会计活动影响巨大。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多变放缓,我国经济处于总体仍处于上行阶段,但多以效仿其他国家先进研究模式方法为主,缺乏机制体制的改革优化。政府通过实行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提供税收等支持会计电算化、信息化进程,加强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主的数据驱动的创新,畅通会计信息的市场传递机制与供给渠道。同时,还应与当前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相适应,如长三角率先启动的中国排污权交易积极影响的产生,从而以会计行为方式切实提高环境质量。3、会计研究者的开拓创新。一方面,对于会计领域的教育者而言,应当积极探索会计研究的创新发展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较受关注的例子如钱颖一教授提出以会计专业型硕士取代学术型硕士,以与会计学科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与清晰的就业行业相配比,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未来应当在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让高学历会计型人才有机会深入公司内部营运与管理等实践操作当中,切身感受经济发展浪潮,以创业家与实干家的精神推动会计界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会计领域的学者而言,要以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厚扎根为基本,在深入了解其背后蕴含的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创新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培养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树立全球视野,彰显出当代大学生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与素养,探索未来会计发展的新模式与方向,以不竭的创新之源促进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作者:史梦鸽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财会[2016]19号)[Z].2016.
[2]黄晓韡、黄世忠: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修订热点问题综述[J].会计研究,2016,37(1):25-30.
[3]阎达五、支晓强:会计学视野中的经济学[J].会计研究,2002,23(1):11-15.
[4]葛家澍:试论经济学是财务会计的基础[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2(4):5-12.
- 上一篇:语言经济学下“双语”和谐发展探讨
- 下一篇:新制度经济学下农村法律制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