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12-05 03:20:02

导语: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西方经济学》课程要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模式,要以学生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内容;必要性

两百多年前,《西方经济学》课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有必要了解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同时借鉴西方国家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和教训,《西方经济学》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我们有必要深入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管理学等专业均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上述各专业的基础课开设。然而,在大部分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远远不够。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存在三个弊端:一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教学地位以教师为主,教师讲的过多,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过少,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以课堂为中心,与现实社会脱节。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说明,缺乏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问题但无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更无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目标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满足于书本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为了考试通过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如何教授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在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经济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兴趣引导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经济学》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多样,逻辑性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既有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又有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既有宏观经济的整体分析,又有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既有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和教训,又有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总结;研究方法上既有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还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这样庞大的内容体系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数学分析方法在经济学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有别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经济学中数学的运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数学公式来推导、论证经济理论,在辅助其他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难度不大。二是编制数学模型,计算、验证经济学理论或进行经济预测,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和掌握。这种定量分析虽然能使经济学更能应用于实际,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但在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偏差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数学分析方法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企图为其经济基础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因此,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的经验总结。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依托一本教材,以课堂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必须加以改革。

(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的现状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学习。能否学好西方经济学,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很大关系。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非常熟悉且敏感的课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大家各抒己见,在辩论中明白是非曲直,使学生了解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研究、借鉴西方的一些有益的做法。

(二)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与社会脱节的现状

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很多问题的结论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掌握,但如果不讲方法,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实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例如,在讲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时,需要学生记住: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动;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引用大量的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商品例子,通过对这些商品价格改变后总收益变化的分析,加上几何模型作图说明问题,实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

(三)改变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现状

这种以教师“教”替代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满足于记忆授课内容,使得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为了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也就无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有的学生考核方式下,学习成绩的好坏占很大的比重,很多学生将通过学校的考试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也有很多老师将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这就脱离了教育的根本。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个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而是在于教会学生对经济现象的深入认识和了解,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没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单纯是知识点的熟练记忆,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对老师而言是教育的失败。

三、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深入发展,其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深入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理论要点,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改变单纯理论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比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使基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变枯燥的理论为生动的实践分析,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供求定理的讲授过程中,运用谷贱伤农的实例分析说明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变化的影响;在支持价格的讲授过程中,运用最低工资法的实例分析说明支持价格政策的应用;在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分析中,结合农产品市场的特征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的原因。通过实际例证的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二)教师主导和学生导向相结合

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授课中,一直坚持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认识和主张,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以往大大提高。

(三)学生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判断、名词、简答、论述等,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体现出来。为此,《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做了改革。考试题型上缩减传统考试题目的比例,增加应用型题目的比重,分析题、计算题、图形分析题占据更大比重。这种考试方式的改革使得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更加灵活,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虽然是一门传统的理论性课程,但是经过在课堂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上的有益尝试和调整,《西方经济学》课程同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晓梅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翟仁祥,韩曙平.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06):134-136

[2]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1):102-106.

[3]权红莲.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