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常态下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11-02 09:45:14

导语:教育新常态下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新常态下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管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教学改革还原经济学的实用性,走出“黑板经济学”的窠臼,为培养高质量的经管类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目前高校经济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教育新常态;教学改革;路径选择;黑板经济学

新常态下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培养一批由市场选择、由社会评价的高质量人才为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揭示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特点逐渐受到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随之被国家教委确定为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十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经管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逐渐落入“黑板经济学”的窠臼。所谓“黑板经济学”最早是指微观经济学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过于苛刻所导致的解释实际社会问题不足的现象。这个名词发展到现在主要指在经济学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及教学制度等的不足所引起的经济学授课中的困境。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发展比较快的学科,就同任何一本书均不可能包括所有的最新发展一样,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也应该站在理论发展的前沿、追踪经济学的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目前高校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落入“黑板经济学”窠臼现象日益严重。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所在,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势在必行。

一、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角度。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填鸭式”教育突出,这种教学方式淡化了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其次师资结构不平衡,其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层次等不合理,无法形成梯队人才储备,不利于极品课程建设。再次在授课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黑板经济学”痕迹明显。课程性质的特点决定了经济学教学比较偏重数学推导及模型的建立,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进一步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学生角度。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尽相同。由于经济学学科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对于部分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下复习的学习习惯,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对学习有懈怠现象。其次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力也不尽相同。鉴于经管专业招生属于文理兼收,在借助数学工具分析问题时对不同学生效果不同。以上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探讨了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通过现状可以从中找出此学科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呆板、僵化,学生兴趣普遍不高。由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一般是通过模型及图形进行推导,加上考核方式呆板导致许多教师都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即使教师将相关理论讲解得再详细、公式推导的再具体,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灌输式”教学方式下学生虽然会背几个公式、会做几道题,遇到一些时事问题仍然无法做到活学活用。

(二)“菜单成本”的存在导致教学管理制度机械化。菜单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企业不经常改变价格是因为改变价格有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被称作菜单成本。高校中有关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编制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予以确定。频繁的予以变更不仅会牵涉到一些经济利益更会造成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倍增。鉴于此,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顾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了高校教育管理的机械化发展。

(三)考核方法单一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教风。对课程的考核是教学过程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更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衡量。目前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考核主要采取的是试卷形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准确考核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不同教师在出题的过程中由于在试卷题型、题量以及考试点分布中把握不同,容易出现“人情分”,考试结果也难以真实客观的反映其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效果。

(四)教学中对传统教学理论讲解过多而非主流的理论讲解过少。目前高校在选用教材中虽然版本不尽相同,其内容多以主流经济观点为主,主要阐述的是新古典综合理论,在其理论基础上随着外界宏观条件的变化又有一些非主流经济理论和较为前沿的理论出现,由于观点无法达成共识许多教材均没有对最新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加之教师一般对传统理论理解较深,在讲解时往往比较侧重,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做系统的了解、无法通过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进行经济现象分析。

(五)理论与实际脱钩,教学目标性不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理论。当前国内西方经济学所用教材大多是以西方国家的具体经济体制及实例为依据而编制,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现象。除了教材的理论与实际脱钩以外,课堂教学中的授课对象由于所学专业不同也使教学目标性不强,教学效果欠佳。比如对于经管类的会计专业和经管类的学生来说,授课往往存在“同一套教学大纲、同一套教案以及同一套教学进度”的现象。

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主要措施

(一)建立多元创新的新型教学方式。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美国的学者也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均是主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要靠记忆,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对经济学来说,也应该有一套灵活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如今大学课堂并不少见,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外界环境,建立多元创新、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探究式教育法以及研究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为师生关系改善打开一扇窗户的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潜在的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人才。

(二)弱化菜单成本、建立更加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校的行政化分工使得已成型的教学大纲或者人才培养方案循环使用,随着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的提出,及时修正现存不合理的制度势在必行。具体做法上,首选通过考察其他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兴的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显得必要;其次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外国大学教育体系调整的最新信息,从而对我国的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授课大纲、讲义以及考试题目等作出相应调整。随着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管理制度应该及时作出改变,在某些情况下弱化菜单成本会有意外收获。

(三)建立综合化、个性化的考评体系,规范考评指标。首先应该有一套适应教育新常态要求的人才培养考评方案及评价标准。改革原有试卷考核模式,采用综合化和个性化相结合、平时随机考核与期末规范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模式。除此之外,在考试方式上也力求实现多层次、多标准的模式。将原有的单一闭卷形式拓展成开卷、闭卷、口试及课堂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化方式,全面监督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以及转移能力。

(四)适当增加非主流的理论讲解,拓宽学生思维宽度。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理论在维持原有理论体系基础之上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一些观点,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缺陷不能有效解释经济问题,但拓宽学生思路、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课堂讲解时应该把有影响的非主流核心理论融入传统理论之中,通过不同学派的理论介绍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增强师资素质,提高课程针对性。首先对于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强的现象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仔细分析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还是意识不够。当前西方经济学的教师大多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从“校门到校门”的现状或许会出现理论功底不扎实的情况。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其运用本国案例阐述西方理论的能力,并注重培养教师课堂语言口语化的技巧。除此之外,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应该根据其学科性质对西方经济学的各个理论予以侧重讲解,提高教学针对性。例如经济学中的“要素理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做重点讲述,因为里面会牵涉到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而对经管类的学生则不需做过多讲解。

四、启示

如何教、导,将学生所学知识良性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之中,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黑板经济学”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问题现实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这无疑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除此以外,改革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均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握学科思想。换句话说就是帮助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分析现实问题,这属于学习经济学的最高目的,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陈晓乐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崇善.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大学教学,2001,(1):12-17.

[2]陈银飞,苏建红.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2004,(4):34-38

[3]申光龙.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J].中国集体经济,2008,(3):46-52

[4]黄津孚.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2-7.

[5]祖宾.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改革刍议——以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34-39

[6]吴战勇.基于应用型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3):24-29.

[7]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44-49.

[8]赵祖地,左玥.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3-18.

[9]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10]杨慧力,王杰.多媒体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之研究[J].科教论坛,2007,(9):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