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10 03:38:39
导语: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单单是理论型人才,而是更多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强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之下,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最具时代特征且适合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专业;高等学校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与造就适应不同岗位特点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维持了持续、快速与健康的增长势头,现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经济学专业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经济学专业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经济学专业应用人才,是经济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经济类工作岗位要求在岗人员能够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工具熟练运用于工作实践之中,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与抽象分析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让学生掌握基本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工具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文针对经济学专业的特点,提出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1产学研结合的内涵及经济学专业特点
产学研结合即教学、科研、生产三者之间的结合。《教育大辞典》给出了产学研结合的内涵,即“中国高等学校将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和生产劳动实践作为必要环节引入高等教育过程,并使之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措施。”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强调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了解生产和社会实践,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让学生接受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当前,产学研结合已经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其实施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地证明。产学研结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办工厂、企业、农场或下乡、下厂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根据专业性质与特点选择实践活动的类型和方式,使生产实践与专业教学尽可能直接或间接的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组织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科学研究任务,或参加教师科学研究的某些工作,让学生具体参与科研过程,接受科研思维的初步训练,让学生感受科研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的三结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且需要根据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形式来进行组织,教学工作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的时间、内容、要求应该安排得当。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学专业的自身特点,是建立产学研结合下的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前提。在西方,经济学被尊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研究对象广泛、复杂,而且多变,它强调是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如果脱离经济实践,经济学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引领之下,对经济学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还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并注意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最具时代特征而且适合社会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2基于产学研结合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产学研结合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产学研合作共赢的根本在于共享人才培养的成果。为了让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经济学专业不仅要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而且要致力于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2.1致力于提高产学研合作
的教育性,以此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创造力、贡献力和影响力。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1将产学研结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经济学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结合是必由之路。由于教学是产学研结合的核心,因此,必须将产学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各种教学要素的有机整合。在传统的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产学研结合的因素,但是集中体现在实践、实训与实习这些环节。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必须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以不同方式体现产学研的结合,将产学研资源有效进行整合,并将其渗透到经济学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2.2实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赢与互惠互利
在基于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到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为了最大程度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效果,必须要实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赢,这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基础。产学研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调动企业、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兼顾到企业的利益需求。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让企业低成本的吸收这些人才,才能调动它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它们更加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把人才培养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此外,高校还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为企业进行在职人员培训,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价值,从而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合作行为。与此同时,在培养人才的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优势,帮助企业进行组织结构、工作岗位以及薪酬方面的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这样,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2.3开展产学研结合环境下的专业建设
首先,要按照当前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在加强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适应面,不仅让学生掌握经济学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人际交往与管理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形成较高的立足点和较广阔的视野,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学术造诣深、理论知识广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了发挥资源优势,可以吸收产学研合作单位的高层次人才担任授课教课与论文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实践性环节,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再次,要加强课程建设。在制定相关核心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应该与产学研合作单位共同商讨制定,完善现有课程,多增加实践课程与环节。最后,要抓好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利用产学研合作优势,按照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组织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从而构架起经济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桥梁和纽带,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热情,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协作意识,为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多方的联动协同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产学研结合的经济学专业应用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其中,政府主要是起到了协调作用。只有政府的参与,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多方之间沟通的成本,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为了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畅、稳定进行,政府部门应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从宏观上指导学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情况,从而保证产学研结合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在产学研合作结合人才培养工作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是实施产学研合作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平台。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工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学校必须加强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积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使它与校外基地能够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作为产学研合作人才模式的主要践行者与推进者,学校还应加强管理体系的改革,为产学研结合创造更好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与技术密集的优势,促进校企双方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索多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途径,推动产学研结合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学生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自觉参与意识,在研究与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3结语
将产学研合作与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对接社会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宽基础教育、精专业知识、重研究训练、增强实践创新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推进学科结构、人才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构,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作者:汪克亮 何刚 程云鹤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英,林惠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3):15-19.
[2]何艳,张斌.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7):68-69.
[3]莫山农.基于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7(1):120-124
.[4]代金平.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127-131.
[5]徐运保,陈辉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1-105
.[6]王勉.基于产学研平台的高校人才培养困境、成因及路径选择[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103-108.
- 上一篇:中国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分析
- 下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探讨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