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下的消费金融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3 03:36:43
导语:劳动经济学下的消费金融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1劳动经济学内涵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劳动经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不仅与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而且与社会科学也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对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发展而言,劳动经济学能够提供能加更加综合、全面的观点和角度。当前,在我国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劳动者工资报酬、消费能力,就业类型以及培训,劳动效率的影响要素,劳动力结构以及人口基础等。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成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必要补充,又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旧的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内容范围比较广,研究成果实用性比较强。同时,劳动经济学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其发展和进步也带动了其他类型学科的发展。总之,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劳动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我们不能止步于此,应该更加努力研究,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1.2消费金融概述
消费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在当今我国急需扩大内需的情况下,该种金融服务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有效地发展和拓展我国的消费金融,能够推动我国的消费需求,实现我国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消费金融具体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居民的收入、消费以及投资等多个方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消费金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消费金融的深入研究必将对推动我国的经济的长远发展。
1.3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消费金融是为消费者个人提供金融业务服务的。其市场主体结构比较简单,即金融信贷机构和消费者个人两部分。这种新型的金融形态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首先,我国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比较少,主要是一些大型的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体系,服务水平比较低。消费金融在我国发展起步比较晚,到8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商业银行开办了住房贷款业务。消费金融的发展比较缓慢,业务种类单一。到21世纪初,才刚刚出现购车贷款、助学贷款等新的业务形式。然后,消费金融的市场环境不够完善。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为消费金融机构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个人信用制度是一个人能否遵守信用的判断依据。近几年来,在上海等大城市已有相应的制度形成,但是发展还不够完善。另外,我国缺乏消费金融信贷担保制度。信贷担保是一种有效地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信贷机构的风险。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还存在缺失。
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特性分析
消费金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体系,不仅包括人的经济行为,还包括人的社会行为。在消费金融服务需求者可以是消费者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庭。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消费者金融
消费者金融关注的问题是在一个给定的金融环境中,消费者凭借自身拥有的资产怎样完成一系列的消费活动。在消费者金融方面,学术界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消费者在进行资产的配置时所面临的约束以及潜在的风险。
2.2个人理财
个人理财即个人财务计划。是消费金融机构为消费者个人提供的资产配置、管理计划,如何有效地投资、税负管理、个人收入的管理等等。近几年,由于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多以及消费者理财意识的提高,个人理财这项业务的发展相对而言发展比较迅速。
2.3家庭金融
家庭金融就是以家庭为单位来考虑消费者金融服务。家庭与个人不同。家庭属于社会群体,其消费行为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就目前而言,企业选择以及专业教育等家庭金融业务的重点。
3.劳动经济学视角下分析消费金融发展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的消费金融将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另外,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来研究消费金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丰富信贷结构
一直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了避免经营风险,信贷结构比较单一。虽然,这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但是对银行业务的长远发展不利。消费金融的虽然都是一些贷款金额比较小的业务,但是该业务覆盖面比较广、客户群体众多。充分发展消费金融可以丰富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另外,通过消费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还可以拓展客户群体,为其他的业务挖掘潜在客户。
3.2对供需的动态匹配起到了平衡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大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而我国的内部消费市场需求变化比较慢,这样很容易出现生产过剩。如果企业产品长期存在库存积压,将会导致资金周转不良,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消费金融的发展为消费提供了动力,能够有效地扩大内需,从而实现供求平衡。
3.3平衡消费者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水平
有劳动经济学理论可知,消费者在少年和老年阶段的消费需求比较大,而在这两个阶段的生产水平却比较低。消费金融的发展可以使年轻人预先消费掉其将来的一部分收入,即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可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而不会对将来的生活产生影响。消费金融的出现使得消费者生命周期的消费水平得以平衡,有效地减轻了社会负担,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3.4促进消费者的全面发展
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使消费者逐渐向着理性、文明等消费观念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而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又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消费金融能够促进消费者解放思想,提高消费能力,进而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策略分析
4.1完善消费金融制度
我国的金融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的体制不够完善。而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颖的金融形式,由于受到我国的传统观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的影响,一直止步不前。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的消费金融体系得不到全面发展。如果这一现状得不到改善,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由劳动经济学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完善的消费金融体制是消费金融得以长远发展的保障。因此,要想使我国的消费金融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完善消费金融体制。如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信贷担保制度建设等,立法部门要完善相关立法,使得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降到最低。另外,要开发多层次消费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如开发农民信贷业务等。
4.2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扩大内需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的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过氧化氢超标的鸡爪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消费者产生畏惧心理。即使消费者具有购买能力,也不敢去购买。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确保消费环境的安全。另外,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立法,严厉惩处扰乱市场秩序的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使得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另外,要完善社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认真处理消费者投诉事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理赔。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有助于培养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居民消费的良性循环。
4.3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由劳动经济学理论可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发展消费金融的前提条件。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调整工资制度,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然后,政府需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兼顾公平。调整个人所得税制度,使得人们真正富裕起来。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政府可以减免税收,减小收入差距,使得居民能够大胆消费、放心消费。
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与消费金融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了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的特性、劳动经济学视角下分析消费金融的意义。以这些分析为基础,本文提出了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消费金融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完善消费金融制度、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等。希望这些发展建议能够对推动我国的消费金融发展。然而,有效地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政府以及各个行业的相关人员都应该尽职尽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消费金融的长足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曾昭璇单位:江苏景宏晟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上一篇: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 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