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民营经济发展研讨
时间:2022-06-27 06:55:34
导语:江阴民营经济发展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江阴现象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外地人眼里江阴似乎富得流油,一时间江阴逐渐显山露水、声名远播,江阴现象、江阴板块似乎成了人们的口头常用语,放眼望去,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航道里,江阴属下的一艘艘资产在几亿、十几亿、几十亿的“企业航母”正开足马力,乘风破浪全速前进,支撑起江阴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十几年来江阴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与岁月争分夺秒,为江阴经济打上了腾飞的烙印。
一、江阴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核心竞争力强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江阴的私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当时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是乡镇企业改制的,他们曾经一度追求规模,所谓“船大好远航”,企业规模大,抵御风险能力强。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使很多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水平等无法与发展规模相适应,造成企业漏洞百出,出现了人才流失、投资失败,同时又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反思企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自己最擅长的,把企业最核心的部分做好、做优、做强。例如,江阴双良集团,当时为了扩大规模,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充分的市场调研就上了许多新项目,这不但没有给企业增加利润,反而带来了不少负担。最终,双良集团只有忍痛割爱放弃新项目,把重点、重心放在优势项目上,做好中央空调,今天江阴双良集团成为了亚洲最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
2、投资科学理性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产生了很多投资机会。当时江阴也有部分私营企业似乎无法抵抗这种诱惑,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多远化经营的道路。所谓“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投资风险。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投资,不但降低了投资的回报,分散的投资也很难使企业形成核心力量。在市场分工日益细化、高度专业化的大背景下,多元化投资的风险不断增大。现在江阴很多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由原来的盲目地多元化投资逐步转变为理性的多元化投资。例如,江阴利港镇有一家私营化工企业主要以生产乙醚为主,该企业非常注重生产项目上马前的分析论证、调研,把乙醚市场进行了细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制新产品,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市场机会空间急剧缩减的形势下,江阴民营企业的投资变得更为理性。
3、自主创新意识强
江阴民营企业在政府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了自主创新意识。例如,江阴法尔胜自主创新的光纤预制棒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将中国的这项技术提前了很多年。江阴阳光集团自主创新的中华超级极品呢绒被誉为“软黄金”,它创造了一批布等同于一辆轿车的价值。2010年江阴市申请专利达5516件,其中发明专利748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达到14%。正是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江阴成为了全国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并一直领跑县域经济的发展;正是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江阴铸就了由32家上市公司组成的江阴板块,形成了独特的江阴现象;正是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江阴成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来18个典型地区之一,江阴成为了科学发展观的先行者。江阴的民营企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二、江阴民营经济发展的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
1978年12月解禁农村工商业。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1982年春,中央肯定联产承包责任制,年底通过我国第四部宪法,个体经济被定义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此后,《解放日报》发表头版文章“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从此江阴人一心一意发展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夹缝中求生。1987年,中央5号文件提出引导私营经济发展的“16字方针”———“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十三大”提出私营经济“不是发展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1988年4月宪法修改,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企业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发展,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部分内容,同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在这种政治环境下,1988年江阴有了最早注册登记的12家私营企业,其中长泾镇明康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当时颜明康依靠6台旧布机起家,到1998年资产已达500多万元。2000年底,颜明康跳出“小富即安”的怪圈,收购、兼并了资不抵债的市金属制品厂,组建了“江阴市明康绝缘材料有限公司”。2002年底公司已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的规模企业。
2、转折阶段(1989年—1996年)
1989—1996的8年间,前四年由于种种原因私营个体经济发展遭遇“回潮冷风”,四年间江阴私营企业开开关关仅由12家增加到50家,实际上大量私营个体经济以“戴帽”“、挂靠”形式出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十四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舆论回暖,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很大程度上唤醒了人民大众的经商意识与热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下海经商的浪潮,这个阶段“下海”成为了广泛流行的词汇。江阴私营企业大量增长,1993年有310家,1994年有1031家,1995年有1478家,1996年有1626家。但是这一阶段的私营个体经济经营者普遍存在担心疑虑、对政策缺乏信心,导致相当一部分经营者往国外转移资本,或者进行不健康消费以免“白赚”,这也是社会对私营个体经济经营者形成偏见的原因之一。
3、发展阶段(1997年—2001年)
从全国的角度来讲1997年到2001年是中国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时段,中国民营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甚至出现了超常规发展速度,驶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在全国形成了“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成长”的态势。1997年“十五大”将私营个体经济从“有益补充”上升到“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肯定了私营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把私营个体经济从体制外转为体制内,由“外生”转变为“内生”,与中国经济真正融为一体。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政策是“抓大放小”。当时小企业占国有企业85%,资产17%,亏损的国有企业80%都是小企业,所以国家集中力量搞好一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大企业,放开放活小企业。20世纪90年代正值传统苏南模式进入低谷,江阴的乡镇企业日渐势微,小而全的体制、粗放式的管理、以产值论英雄、盲目扩张、设备老化、人才紧缺、产品科技含量低、缺少后劲等等,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乡镇企业失去了原有的优惠优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不适应,“船小好调头”变成了“船小怕风浪”,“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蓬勃发展的昔日骄傲,演变成了停产、倒闭的苦涩,可以说传统的苏南模式进入了死胡同。这时国家提出了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江阴立即行动,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产权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当时称之为“改制”。这次改制是政府推进型的改制,改制后的企业明晰了产权,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这不仅意味着传统苏南模式的结束,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新苏南模式的诞生。一部分企业私有化,在5年内全市近万家企业基本改制结束,大量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革形式脱去“红帽子”,成为新一代私营个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产权明晰的特点,1997年产权制度改革从制度上打破了对企业的束缚,可以说没有1997年的改制就没有今天的江阴板块。在2000年12月19日召开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上,回良玉热情评说让个私经济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提出了著名的“六放”要求,这就是: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20多天后,省委、省政府下发了2001年的2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出台了41条政策措施。强调“一般性竞争领域、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开放,私营个体企业要享有和国企、集体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之后,省计委、经贸委、工商局、人行南京分行、教育厅、科技厅、公安厅、人事厅、劳动厅、国土厅、建设厅、外经贸厅、卫生厅、环保厅、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质监局、物价局等19个部门分别发出红头文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省委书记的两次讲话和20个红头文件换来了江苏省私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在全省激起发展私营经济的冲击波。江阴在落实政策的基础上也随之出台了关于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26条政策,在不违反宪法的范围内继续给予优惠,至此江阴的私营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铺天盖地。如果说1997年产权制度改革从制度上打破了对企业的束缚,那么2001年政府在更好的环境里给私营个体经济“松绑”了,给政策,给优惠。
4、提高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十六大”明确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随后“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同时“十六大”积极评价了包括私营个体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也提出了“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挥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百姓自主创业的热情开始高涨起来,创造财富的愿望如泉涌一般,民资活力被充分激发。2003年3月20日李源潮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民营经济现场会。李源潮在大会上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讲了三个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人民的就业、有利于增强江苏省竞争力。特别是在江苏省推进“两个率先”中民营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江苏省经济发展中发展得最快的一股力量,占经济总量高达三分之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也是广大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李源潮号召各级各部门要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要破除歧视、阻碍和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政策和体制性束缚,确保江苏省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李源潮强调了让一切有利于民众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一切有能力创业的人才解放出来,使千家万户创业热情和冲动充分发挥出来。省委书记李源潮的一番讲话,让与会的民营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同时也感觉到顾虑越来越少、方向越来越明确、胆子越来越大、腰杆越来越硬。”这是继2000年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又一次事关全局的重要会议。江苏的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宽松。江阴在落实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加快私个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大了扶持力度。江阴的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抓住了三次历史机遇,也迎来了三次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