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收取对经济发展影响
时间:2022-06-13 11:43:00
导语:碳税收取对经济发展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规模迅速扩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化。碳减排也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众多的碳减排措施中,大量实践证实征收碳税成为各国实现碳减排的有效经济措施之一。本文基于原有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对中国不同地区、行业的经济增长与征收碳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碳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发展水平、结构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在较低强度的碳税政策下,征收碳税对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和大多数行业发展起促进作用,但不利于少数地区和行业的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众多学者对相关减排措施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征收碳税能够有效地减缓气候变暖(Floros,Uvlacho,2005),对宏观经济和工业部门有显著影响(Goto,1995)。也有学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发现仅征收碳税对GDP有负面影响,若同时实施排污权交易则会拉动GDP增长(Lee,2008)。关于征收碳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表明,征收碳税会对中国GDP产生较大的损失(高鹏飞,2002)。魏涛远等(2002)利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使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很大冲击,对中国GDP的长期影响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征收碳税在长期对经济没有刺激作用,因为征收碳税改变了收入分配结构,使全社会工资水平下降,居民的消费水平降低,会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显然,征收碳税对GDP有着显著的影响,那么征收碳税对不同的行业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有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征收碳税对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各异,高排放的能源部门受到的影响最大;在非能源部门,玩具、纺织、服装等部门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旅游、通信、电子等低碳部门受到的正面影响最大(朱永彬等,2010)。概括来说,以上关于碳税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的理论或实证分析都只是采用简单的时间序列或横截面序列进行分析,未能对碳税与经济增长的具体关系进行详尽地分析。本文则采用具有明显优势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既能分析某一时期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碳税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又能考虑到时间因素的影响,从而能够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
二、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1)经济增长。分析碳税对经济增长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时,采用的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它是运用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和各地区1978年当年的GDP计算出的各地区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因素。行业产值采用的是各行业的年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名义产值除以中国相关消费品价格指数得出各行业的实际产值。(2)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以1978年为基期,采用各省(市、自治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数计算出历年的实际投资额(单位:亿元)。行业的固定资产计算实际值采用的方法与各行业产值计算方法相同。(3)就业人员。本文采用的就业人员数据是指各地区总的就业人员以及各行业的就业人员数量。(4)碳税。由于中国尚未开始征收碳税,而碳税税额从根本上说是由能源消费总量决定的,因此,本文使用的碳税数据是假设出来的。本文假定每吨标准煤排放2.7吨CO2,并且按每吨CO2征税30元计算,碳税税额便可由能源消费总量、单位能耗排放量和单位CO2征收额度相乘得出。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二)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征收碳税对经济增长和不同行业发展的具体影响,本文采用修正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分析,生产函数为:Yit=KαitLβitCTγiteci+μit(1)其中,Y表示地区生产总值或行业增加值,K表示固定资产投资,L表示从业人员,CT表示征收碳税税额(k×f×LnEC),EC表示能源消费总量,k表示单位能耗的CO2排放系数,f表示单位CO2征税标准。对方程(1)两边同时取对数,得碳税与经济增长、行业关系的计量模型为:LnYit=ci+αiLnKit+βiLnLit+γiLnCTit+μit(2)其中,μi为随机误差项。接下来,我们以碳税和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为例进行解释。首先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即ci、αi、βi、γi是否相等,这就需要对下面两个假设进行检验:H1:α1=α2=…=α29,β1=β2=…=β29;H2:c1=c2=…=c29,α1=α2=…=α29,β1=β2=…=β29,γ1=γ2=…=γ29原假设H2表示模型中的截距项和系数都相等,原假设H1表示模型中的截距项相等。对原假设H2进行检验,如果接受了原假设H2,就无须再对原假设H1进行检验,即表明模型的截距项和系数都相等;若拒绝原假设H2,则需对原假设进行检验,由此来判断截距项是否相等。对面板数据进行计算,得出F2=337.4563>F0.01(28,258),拒绝了原假设H2;接着对原假设H1对应的F统计量进行计算,得出F1=8.069>F0.01(28,174),结果拒绝原假设H1。另外,本文着重进行省份和行业比较分析,且面板数据包括了中国大部分省份和三大产业中的大多数行业,所以,使用固定影响模型进行分析是较合理的,对模型(2)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并进行Hausman检验,也发现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建立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即αi、βi、γi在不同省份和不同行业对应不同的数值。
(三)估计方法与结果分析
分别采用各省份和各行业的相关面板数据对模型(2)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两具体模型的随机误差项都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这就需要对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改进,于是采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表明自相关得到有效消除。两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表1反映了碳税与各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调整后的R2值是0.9994,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F值较大,且大部分参数估计值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模型的估计结果比较合理。大部分参数估计值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征收碳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税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是北京、江苏和山东等,影响较小的是四川、湖北、新疆,碳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十分明显。碳税系数估计值为正,说明征收碳税有利于经济增长。如北京的γ估计值为0.88,表明北京征收的碳税税额每增加1%,则北京的GDP就会增长0.88%。碳税系数估计值为负,说明征收碳税阻碍经济增长。山西的γ估计值为-0.13,表明山西碳税征收额每增长1%,则山西的GDP下降0.13%。总的来看,起正向作用的省份占多数,并且影响力度较大。碳税系数估计值为负的省份大部分是位于中西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是能源生产大省,估计值为正的省份则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表2表示的是碳税与各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R2和调整后的R2的值分别为0.9973、0.9955,F值为568.05,DW为2.4198,说明模型的估计结果比较好。从LnCT系数估计值可以看出,征收碳税对各行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碳税征收对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行业。再从系数估计值的符号来看,征收碳税对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和采掘业的影响为负,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为正。以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为例,碳税税额每增加1%,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产值下降1.02%;对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来说,碳税征收额度每增长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就会增加1.25%。制造业、建筑业和农业①的系数分别为0.02、0.03和0.07,可见征收碳税对这些行业的总体影响并不大。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1.征收碳税拉大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很大地区差别,碳税的征收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各异。中西部地区起步较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许多地区发展依靠自然资源生产初级产品或高碳产品,单位能耗较大,因此,征收碳税将会直接增加当地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其经济发展。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从事产品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较少,单位能耗自然比中西部地区低很多,征收碳税对其经济发展影响不大甚至会促进其经济发展。总而言之,征收碳税会制约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致使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从而改变中国现有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2.征收碳税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均属于高能耗的第二产业,征收碳税将会增加其生产成本,制约其发展。另外,征收碳税对制造业和建筑业总体影响不大,这主要取决于它们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小。然而,征收碳税对低能耗的服务业却起促进作用。从大的产业结构方面来说,征收碳税不利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却会推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还能促进第二产业中低碳行业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1.实行有差别的碳税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于征收碳税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征收碳税的同时应兼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先,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实行有差别的碳税政策,然后再消除这种政策差异。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实施较高强度的碳税政策,在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实施相对较低的碳税政策,这样既能够促进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为降低成本而转向中西部地区,又能够保护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企业。随着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碳税政策差异应逐渐缩小,直至全国统一碳税政策。为了更快地实现区域经济协调,政府还应把部分或全部新增碳税收入投向中西部落后地区,大力扶持当地企业,给予当地低碳企业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当地劳动力素质;在产品生产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延长产品生产链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低碳经济发展。(1)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加快发展战略支撑产业,重点发展以汽车、装备制造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提高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纺织服装、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等优势传统产业的集聚与转移,促使其向高附加值制造业方向发展。(2)做大做强物流商贸业、文化创意旅游业等市场需求前景好、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低碳产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新材料。(3)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充分利用农副业剩余物,用生物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 上一篇:交通局农村公路养护通知
- 下一篇:家政服务消费投诉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