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与城乡经济关系思索
时间:2022-04-26 10:17:00
导语:二元经济与城乡经济关系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二元经济结构”是用来描述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即乡村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和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经济,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并存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状态。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化,将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长期的“重城市、轻农村”国家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赶超式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脱离了传统乡村的发展现实。政府采用行政手段,以“剪刀差”的形式将大量的农村资源抽取到城市,确保城市工业化的稳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使农业的发展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我国的严重缺乏资金和外汇储备,为了实现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政府部门推行了粮食统购统销,以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的方式,获取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金积累。此外,我国的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乡划分为两个相互隔离的部分,两部分居民不能享受同等经济和社会待遇。如此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社会政策并没有跟上经济政策,使得各种社会问题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相应的解决,反而使得有些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市场经济的力量加剧了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提高后,人们会将一小部分的资金用于购买农产品,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其他商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相对而言,这些消费品主要出自于工业部门,而大量的现代工业部门集中在城镇,且其行业利润率长期高于农业部门,这也导致农村收入水平增长远低于城市。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不断加强,然而城镇居民的大部分支出集中在汽车、电器、旅游、住房等,这些消费项目与农村或农民却没有太大关系,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很难回流到农村。这种只取不予的单向流动,进一步恶化了二元结构的矛盾。
二、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及其危害
(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特征
一般地,发展经济学家将二元经济定义为包括农村的传统经济和城市的现代经济两部门的整体经济结构,但是我国的经济结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和转型二元经济两方面,其基本的现状特征有以下几点:
1.城乡工业化的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推行的计划经济制度是以城市工业为主导的,这就形成了城乡径渭分明的城乡二元化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后,城乡隔离制度有所松动,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形成乡镇工业、城市工业并存的二元工业化格局。随着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工业化在加速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这种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市工业大多以国有企业为主,对新型工业化形成了制约,城乡之间产业结构趋同化及产品的同质性,导致了资源不能优化配置,形成了城乡之间的无序竞争。
2.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的二元结构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了典型的“二元四级”特征,整个劳动力市场可分为二元,即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而每一元又分为两层,城市劳动力市场分为正规部门(一级市场)和非正规部门(二级市场),其中非正规部门是指被现代工业部门认为是无利可图的市场空缺,其运作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易变性,可以提供许多就业部门;农村劳动力市场分为传统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四级市场)和非农产业部门(三级市场)的劳动力市场。在这四级劳动力市场中,二级市场充当了一级市场的蓄水池,吸纳了从一级市场上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淘汰下来的劳动力,同时也吸纳了由四级市场进人城市的农民工,减少了对一级市场的压力。作为三级市场不仅吸纳了四级市场中的过剩劳动力,而且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化,加快了农业的工业化进程。
3.城乡市场体系的二元结构从全国的统一市场结构来看,主要包括城市和农村市场两个板块,由于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使得城乡市场的分割和城乡市场体系不对称。在农村市场体系中,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都不健全,不能与城市市场形成对接;在城市市场体系中,具有较为完善的生活资料市场、文化与服务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商品交换发达,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物质利益关系,这也导致了城市和农村经济转型的任务不相同。
4.区域经济的二元经济结构所谓区域经济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同时并存着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二元性。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二元性日益扩大。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基本完成经济体制转型,并开始向高级化阶段迈进,进入全面的扩张时期;而中西部地区尚未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发育迟缓。这些市场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财富的差异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
(二)二元经济结构的危害性影响
1.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长期的城乡分隔政策拉大了贫富差距,对农村的投资比重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和农村El益分化,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外,城市享有高工资、高福利,尤其是某些国家垄断行业更为明显,增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地削弱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影响了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2.不利于社会稳定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民收入低下,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运作,同时国家在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上较少,促使农民选择小规模的经营方式,无法引进新技术、改良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城乡差距的悬殊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是产生诸多社会矛盾的根源,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定团,不利于社会稳定。
三、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其模式
(一)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加快城市户管理,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尽管户籍制度在上世纪50年代保障社会的安定、防止农村劳动力流失等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管理在活跃的市场体制中显得僵化,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需求,抑制了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此外,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大多数进城农民没有安身之地,不能安居乐业,同时还时常引发歧视、排挤农民等社会问题。因此,应尽快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消除这一道人为的障碍,最大限度地取消对农民进城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恢复城乡居民的自由迁徙和职业的双向选择权利。
(二)深化农村,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繁荣农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经济结构与现代化农业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首先,应对农村土地进行彻底的改革,让农村土地恢复活力,农民对土地投入产生热情;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使农业投入水平能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产品结构多元化,全面提升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搭建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加快发展农产品批发组织,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线管理,增强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第四,坚持科技兴农,发展农村实用技术,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武装农业和非农产业,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第五,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更新农民观念,逐步改变农村社会封闭落后的面貌,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的现代化。
(三:)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协调城乡经济关系,应该加强城乡之间合作和商品交换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完善城乡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重点加强农村市场体系的培育,加快农村技术市场、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市场环境,降低市场进入门槛,促进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对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育的基础条件。要加大投资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小城镇作为协调城乡关系的联结点,提高小城镇的积聚效应和经济功能。同时,应该制定一整套的城乡结合点发展制度规范,优先发展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系的产业,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 上一篇:县政府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实施意见
- 下一篇:县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