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户籍管理的问题与策略
时间:2022-10-16 03:06:00
导语:纳税人户籍管理的问题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是登记理盖面过小,不能包括全面的纳税人。按现行制度规定,只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税务登记,个人不办理税务登记。这种只顾企业不顾个人的登记管理制度,不利于对个人收入进行源泉控制。二是登记管辖权划分混乱。企业税务登记的级次管辖、行业管辖和属地管辖相互交织,属地管辖中行政区划管辖与特区、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管辖相互交织,国家税务局登记管辖与地方税务局登记管辖相互交织。这种相互交织的登记管辖,一方面会造成税收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会造成登记管理上的漏洞。三是纳税人登记率低,难以确定纳税人主体。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纳税主体变得多样化、模糊化、边缘化。对纳税主体的确定变得更为复杂、困难。传统交易式下分摊于中介者之间的税基在网上直接交易情况下可能会丧失或转移,进而会导致税款流失。中介者消失将导致相应的课税点的消失,使税收管理更为复杂。其是网上提供应税劳务或转移无形资产,认定其纳税人十分困难.
二、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的对策
(一)扩大税务管理范围,对纳税人实行唯一性税收识别号码制度
如美国在每个居民满18周岁时,就必须在社会福利保险局的计算机系统中建立其个人社会保险卡和社会安全号码,记录其社会经济情况资料。个人社会保险卡和社会安全号码是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在银行存贷款开户、在政府部门任职或在公司就业及申办企业等经济活动必须提供的必要资料。个人参加经济活动情况在此卡中均有记载。
我国《国务院批转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关于建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报告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九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五项的规定(新《征管法》第十五条及其实施细则第十条的规定),纳税人在申请更换税务登记证件或申请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提供技术监督机关颁发的全国统一代码证书。凡未能提供全国统一代码证书的纳税人,税务部门不予办理和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统一代码标识是由技术监督部门给每一个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纳税人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的,其统一代码不变;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其统一代码同时终止使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纳税人识别号一律由巧位(字符型)组成,其中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纳税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的9位码并在前面加挂6位行政区划码共巧位码,作为其纳税人识别号;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中国公民,以公安部编制的居民身份证15位码作为其纳税人识别号。在2002年10月25日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上,由国务院提请审议的公民身份证法草案首次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规定每个中国公民都有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18位“公民身份号码”。草案还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身份证的发放范围做了调整,规定凡满16岁的中国公民都可申领公民身份证.包括现役军人和武装替察。同时,中国的居民身份证将更名为“公民身份证”;对外国人以其国别加护照号码作为其纳税人识别号。
(二)提供优质的税务登记服务
对税务登记所需要的资料内容以及各项要求,进行有效的宣传,使纳税人知道如何办理有关的税务登记事项。同时.要努力使纳税人的税务登记成本最低。为了方便纳税人,海淀地税局在北京市率先推出网上税务登记工作。今后,纳税人领取完营业执照后,即可登录北京地税局的网站,进入网上工作平台,就可以进行网上税务登记。这意味着纳税户今后不用出门,只要20分钟左右就能办妥登记手续。而此前,新公司初次办理税务登记要到税务局至少花费半天的工夫。由于网上税务登记的便捷高效,将带来税务部门和纳税人时间和精力的解放。
(三)高度重视税务登记证与税收凭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有时在进行经济业务中必须出示税务登记证,这里税务登记证作为国家政府信用的代表可减少纳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加强对发票等凭证在经济中的使用的监督管理。为了发展正常的经济活动,纳税人只能来税务部门办理相关的税务登记手续。例如,新《征管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可以停供纳税人的发票。这是从基层税收征管实践而来的,我国税收一大特色就是税务机关管理发票。发票对企业至关重要,纳税人有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可以收缴其发票。停供发票的措施力度较大,而且也很有实效。
(四)发挥计算机在纳税人户籍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纳税人的户籍管理系统,以此为基础开展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和发票管理等业务。通过对纳税申报和发票使用异常信息的分析,来及时获取不及时办理注销登记和变更登记的纳税人。同时.通过系统内户籍信息与人工纳税人户籍管理检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未登记纳税人。
(五)加强外部合作
纳税人在经济活动中必然会和各管理部门和其他纳税人发生业务往来。因此,可以通过与其他管理部门的合作来实现对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如对自然人形式的纳税人可以通过与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来及时发现潜在的纳税人.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符合条件的即可纳入税收户籍管理系统。对法人形式的纳税人可以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将每一个办理营业执照的法人纳入税收管理。
纳税人户籍管理不仅是对纳税人开业和注销的管理.同时还要根据纳税人的有关性质.把纳税人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以实行分类管理提高效率。这就要求纳税人提交其他的有关资料.如合同、会计制度、银行帐户等。而这些资料的真实与否以及变化情况.必须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与进行确认。这就需要税务部门与这些资料的审核部门进行信息的共享.以保证税务变更登记内容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为了促进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外是采取个人所得税和社会福利相结合的办法.也就是缴税越多.享受的社会福利就越大.由此促进人们缴税的积极性。个人所得税和社会福利相结合的前提是必须对每个纳税人建立个人档案.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日前,国家计委等相关部门了(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规划》中“社会成员就业必须登记.确定惟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建立个人工资账户和社会保障账户。”透露出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将拥有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而明年将发放的IC卡身份证是社会保障号码的载体。公民的社会保障号码和身份号码一致,都是18位数字,如果能实现公民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障号码、银行账户号码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税务编码四号合一个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收入(如不动产获得的收益、继承遗产的收益、银行利息收入、工资薪金收入、社会保险收、福利收入等)和支出信息均在此税务号码下。这些信息最终将从各个部门和银行、邮局、企业等处汇集到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就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集中处理.方便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各项收入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和审核个人的纳税申报。
(三)高度重视税务登记证与税收凭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有时在进行经济业务中必须出示税务登记证,这里税务登记证作为国家政府信用的代表可减少纳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加强对发票等凭证在经济中的使用的监督管理。为了发展正常的经济活动,纳税人只能来税务部门办理相关的税务登记手续。例如,新《征管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可以停供纳税人的发票。这是从基层税收征管实践而来的,我国税收一大特色就是税务机关管理发票。发票对企业至关重要,纳税人有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可以收缴其发票。停供发票的措施力度较大,而且也很有实效。
(四)发挥计算机在纳税人户籍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纳税人的户籍管理系统,以此为基础开展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和发票管理等业务。通过对纳税申报和发票使用异常信息的分析,来及时获取不及时办理注销登记和变更登记的纳税人。同时.通过系统内户籍信息与人工纳税人户籍管理检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未登记纳税人。
(五)加强外部合作
纳税人在经济活动中必然会和各管理部门和其他纳税人发生业务往来。因此,可以通过与其他管理部门的合作来实现对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如对自然人形式的纳税人可以通过与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共享,来及时发现潜在的纳税人.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符合条件的即可纳入税收户籍管理系统。对法人形式的纳税人可以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将每一个办理营业执照的法人纳入税收管理。
纳税人户籍管理不仅是对纳税人开业和注销的管理.同时还要根据纳税人的有关性质.把纳税人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以实行分类管理提高效率。这就要求纳税人提交其他的有关资料.如合同、会计制度、银行帐户等。而这些资料的真实与否以及变化情况.必须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与进行确认。这就需要税务部门与这些资料的审核部门进行信息的共享.以保证税务变更登记内容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为了促进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外是采取个人所得税和社会福利相结合的办法.也就是缴税越多.享受的社会福利就越大.由此促进人们缴税的积极性。个人所得税和社会福利相结合的前提是必须对每个纳税人建立个人档案.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日前,国家计委等相关部门了(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规划》中“社会成员就业必须登记.确定惟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建立个人工资账户和社会保障账户。”透露出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将拥有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而明年将发放的IC卡身份证是社会保障号码的载体。公民的社会保障号码和身份号码一致,都是18位数字,如果能实现公民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障号码、银行账户号码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税务编码四号合一个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收入(如不动产获得的收益、继承遗产的收益、银行利息收入、工资薪金收入、社会保险收、福利收入等)和支出信息均在此税务号码下。这些信息最终将从各个部门和银行、邮局、企业等处汇集到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就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集中处理.方便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各项收入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和审核个人的纳税申报。
- 上一篇:纳税服务的问题及策略
- 下一篇:社区联席会情况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