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危机评价管理策略

时间:2022-10-09 08:27:00

导语:商业银行信用危机评价管理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业银行信用危机评价管理策略

摘要: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转轨和新兴发展时期,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远不能应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与冲击。介绍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总结出对我国银行业具有借鉴意义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内约有5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障碍,同时也成为国际金融投资者们的目标,他们都希望通过收购这笔巨额不良资产来迅速扩大在中国的资本。

我们不难看出不良资产决定了银行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信用风险作为金融市场最古老、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是各大银行公司不容忽视的。信用风险直接影响到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

一、信用风险的定义

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信用风险又称信誉风险或保证风险,是指借款人、债券发行人或金融交易一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约致使金融机构、投资人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狭义上讲,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从广义上讲,信用风险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程度。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1.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适应《巴赛尔协议》新框架的需要。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和现状

我国目前运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还缺乏足够的前提条件。首先,运用模型进行计量存在制约。评定信用风险需要大量的各类企业的数据资料,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披露、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不少企业的财务资料无从搜集,已公开的大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着失真现象。在计量模型的具体运用方面又面临着技术专家的匮乏。因此,在现阶段不具有通过企业的股票价格来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条件。实施内部评级法将是一个比较可行的突破口。内部评级法鼓励银行自主研究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方法,既强化了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建立内控机制的责任,又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的灵活性。内部评级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开展集约化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可以有助于培育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各种现实问题。其中很多来自于历史缺陷和不足:一是公司治理的缺陷,即委托机制不健全。国有银行缺乏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由此产生信贷约束软化、激励机制弱化等问题。二是经营方式的缺陷,经营方式落后,经营手段缺乏多样性。三是资产质量的缺陷,由于企业客户的经营状况不佳,导致历史资产质量低下,潜在的不良贷款包袱过重。四是信息技术的缺陷,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无法对客户信息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实时动态跟踪和管理。

三、银行业信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实际操作来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风险评估的量化管理落后

量化管理模型化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公司信用风险评估和信用风险管理在技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而我国目前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大致停留在资产负债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在操作上还大多数依靠客户经理的个人工作能力和经验,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的管理机制本身就不够健全。

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利率市场还没有启动,长期以来,各种利率水平都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给予银行自由浮动的幅度非常有限,这导致了利率水平的变动不能够准确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信贷资金在量化管理上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其次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汇风险不突出,人民币还没有成为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商业银行不能随意向海外贷款,因而银行公司的量化管理无法国际化。

2.缺乏客观独立的专业中介信用评级机构

美国信用风险评估实务设计和理论探索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这和美国拥有世界级评级公司是分不开的。而在我国信用风险的评级起步较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在整体上无法推动我国的信用评级的水平。

3.缺乏信用风险评估所必需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一方面由于我国银行电子化管理的起步较晚,其次,我国的证券金融业还很不发达,缺乏详细的行业和企业的数据库,因此,在进行信用风险评级和信用风险评估的时候往往缺乏足够的、准确的、及时的数据而无法做到客观准确。同时,由于现有的企业掌握在商业银行内部,因此,有限的数据也很难实现沟通和共享。

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估体系建设措施

银行应该建立信贷业务审贷分离制,将信贷业务的经营权与信贷风险的控制权分离,使信贷风险控制和信贷业务市场经营得到分离;促进客户评价体系的形成,建立基本的客户信息档案;通过建立授权和转授权制度,限制分支机构的越权行为;应建立资产负债组合比例管理监测制度;加强对系统内信贷资金清算的控制,推行内部稽核检查制度,加大审计力度等,使信贷风险控制成为工作的重点,对防范和降低风险有一定作用。

各商业银行应该推行“客户经理”制度,对信贷人员提出全面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客户经理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的职责,成为客户经理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形成对客户经理的约束机制,有利于风险的控制。

其次由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建立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对各家商业银行及时录入信贷信息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银行规避信贷风险。

五、结束语

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确定合理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国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