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现象探究
时间:2022-06-25 11:31:00
导语:民工荒现象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本文从“民工荒”现象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形成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一道巍巍壮观景象。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却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工荒”原因分析
(一)企业较少提高农民工的工资。一是贸易环境限制。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企业无力承受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在我国民工输入集中地,很多生产企业情愿开工不足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因为这类企业大多数为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当前贸易环境下,产品利润低,企业又无法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因此无法给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以劳动力的低廉作为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贸易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若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则意味着失去其比较优势,从而给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造成困难。
(二)政策刺激,国家投资加大,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三)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强,希望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调查:务工人员预期平均工资涨幅高于企业预计工资涨幅。对企业调查中,企业预计员工工资平均上升幅度为9%。对务工人员调查中,打算继续外出务工的人员预期2010年平均工资收入比2009年实际工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4%。由此看出,对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的预期,务工人员比企业高出5个百分点。
(四)户籍管理模式不合理。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以“户籍属地管理”为依据,将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置于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内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各自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虽然近年来一些城市政府逐渐取消了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但优先保护城市户籍就业人口的政策导向,使其对农民工提供的服务内容远不及户籍人口。随着城市社区组织的建立和日趋完善,户籍人口,包括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在内的弱势群体可以通过社区组织表达个人和群体意愿,赢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获得心灵慰藉;而外来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却始终未能被居住地社区所接纳,成为城市中既缺少话语权,又孤立无助的边缘群体,“同城不同权,同工不同酬”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二、解决“民工荒”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面对招工难的问题,企业应提高民工工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满足民工维持生存、发展和再生产劳动力的需要。否则,诸如就医、职业培训、赡养老人、抚养小孩等便无从谈起。劳动力投入成本与实际收入的强烈反差,致使大批民工不得不离城返乡。企业利润和社会财富是广大劳动者共同创造的,作为劳资双方尤其是资方应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作为劳动者的民工应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最低工资是各地制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企业应依照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并随着企业的发展相应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但这一制度早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和经济基础,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废除了不合理的户籍管理模式,取消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户籍制度,才能使农民工社会地位获得彻底摆脱户籍身份制的阴影,依法获得普通劳动者的平等合法身份,进而获得更多本应享有的基本生活保障权、社会保障权、教育权、就业选择权、迁徙权、选举权等。
(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消除社会观念歧视
第一,加强普法教育。由于受文化水平不高的限制,绝大部分农民工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因此,推行以《宪法》和《劳动法》为重点,辅于其他法律的宣传教育十分必要。
第二,抵制封建思想中的糟粕。人们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观念不强。封建糟粕中的歧视农民思想依然遗留下来,影响着当今社会。歧视农民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积淀。必须大力提倡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使人们从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树立起“人生而平等”、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第三,通过主流媒体宣传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在传播大众文化、宣传人物形象、塑造大众心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倡议记者面向基层,深入工厂车间,深入农民工生活,了解农民工的疾苦,大力宣传先进农民工所获得的荣誉、感人事迹和对城市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四,为农民工正名。“农民工”的称谓带有很大的歧视性,不利于建设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文明社会,不利于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只会提醒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牢牢记住自己的农民身份,不忘“本”,从而强化其自卑的心理。“人生而平等”,农民工亦不例外。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民工荒”中出现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凸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滞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劳动力总量和质量,从而扩大民工的有效供给,是解决“民工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例如,投入机制还不完善,教学基本建设特别是师资和实训条件建设明显滞后于规模的发展。一些学校的培养模式还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扩张职业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实现政府从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同时,要加快技工学校的发展,尽快缓解由于技工短缺产生的“民工荒”现象。特别应该扩张高级职业教育的规模,从而缓解高级工、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严重紧缺的局面。
三、结束语
我国经历了多年“民工潮”后,如今却出现了大逆转,产生了“民工荒”,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其中既有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原因,也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还有企业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应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这一“民工荒”问题。
- 上一篇:全年党建工作要领
- 下一篇:秸秆直接还田应用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