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方法迈出农产品卖难的困境

时间:2022-05-12 04:08:00

导语:用经济学方法迈出农产品卖难的困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用经济学方法迈出农产品卖难的困境

[摘要]对农产品“卖难”现象作出经济学角度的分析,并对其提出初步的解决办法,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关键词]农产品“卖难”;供给和需求;公共物品;无形的手;有形的手

Abstract:Makeananalysisaboutwhyitisadifficultytoselloutcrops,andgivesomesolutionsofit.

Keywords:difficultytosellcrops;supplyanddemand;publicgoods;invisiblehand;visiblehand

又是一个农产品销售旺季,去年曾经出现的农业产品“卖难”现象,如:“卖芹菜难”,“卖瓜难”尚记忆犹新,今年,海南地区又出现了“卖香蕉难”,广东广西一带又出现了“卖柿子难”。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看,枝头硕果累累的“圣女果”,因为无人订购,烂了一地;运输水果的公路上,被车轮碾过的柿子红的触目惊心。

农产品“卖难”现象的出现,显然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表现。出现“卖难”现象的农产品,都是一些技术要求低,生产规模易扩大的品种。如:西瓜,芹菜,香蕉等普遍存在“卖难”显象。这些农产品出现了扩种-过剩-卖难-减收......的恶性循环,该循环过程如下:

(1)农产品丰产丰收,出售价为A。

(2)由于上一年农产品销路绩优而扩种,造成产品过剩,而消费者需求没有同期上升,仍然为Q`,出现“卖难”,出售价为(A-B)〈A,该年收入减少。

(3)由于上一年农产品“卖难”,在次年减少种植量,而消费者仍保持需求Q`,该产品当年价格上扬,为(A-B+C)〉(A-B)。

下面,我们从农产品“卖难”现象的成因入手,利用经济学原理,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信息对称:涉农信息的及时到位。

农民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信息不灵,不能够了解市场需求,也就不能够计划当年的种植作物及其生产量,造成减产和损失。涉农信息属于公共物品,应由各级政府出面解决。据商务部去年十二月的文件,应尽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专家队伍,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加强信息引导”。

在部分地区,地方有关部门已经建设了相关农业信息网,向农民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生产。但是,由于各地区水平不同,利用率并不高,收到的成果有限。大多数地区的信息网存在各自为政、覆盖不广、与生产者脱节等严重缺陷。现建议各级政府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化局部为整体,化单角度(天气、市场、投资、农具、化肥等)为全局涉农信息覆盖,可以收到更高的效果;同时,根据农村具体现状,使用如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呼叫中心、服务大厅、农民信箱乃至宣传栏等多种手段使农民了解准确、有效、及时的信息。在政协第十届五次会议中,有政协委员提出利用邮政网点资源在农村的高利用率和高效性来解决农业信息流通不顺畅的问题,有极大的可行性。经调研发现,现有邮政网络在硬件、软件方面优势突出,全国有七万多个网点,还有邮政代办点或“三农”服务站。同时,基层邮政员每天身处农村,触角直达农户,具备农产品供应信息的采集优势。“上述优势,加之邮政本身具有强大的配送能力,有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最为完备的条件。”该委员描述。

不止让市场了解农产品,同时也让农民了解市场,这样实现供给方和消费者的“双赢”。

二、建立知名品牌

农产品“卖难”现象年年发生。但是,那些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发展起来的农产品、已经成型或是正在成型的知名品牌产品则很少出现“卖难”现象。因为正是由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因素,使得这些农产品的竞争力靠得是质量、特色和品牌效应,而非数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群体日趋成熟。对低档物品的需求降低,对正常物品的需求提高。消费时价格因素的影响已经大大降低,人们开始更多的要求关心农产品的质量,消费者希望农产品也有和其他产品一样的信誉,要求农产品也有值得信赖的品牌。但是,现阶段的我国农产品市场,除了奶制品市场和少数几种产品,缺乏足可支撑市场的知名品牌,所以一旦某地区出现某农产品大规模丰产,由于只是质量合格,并没有足够的品牌效应可以吸引订购商,在其他因素(如运输费用等)的影响下,定货商就会将注意力转移至其他地区的货源以节约成本。这也是导致中西部地区和海南地区农产品积压“卖难”现象比东部地区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试设想,当“海南香蕉”成为人们广为欢迎的“无污染”、“无公害”食品时,由于运费和保鲜因素而产生的价格差就不会如现在般容易影响到香蕉的销路。

三、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大多还是依靠传统的直接出卖农作物,缺乏农产品深加工和相关产品生产经销。冷藏保鲜手段也比较落后。这样,一方面,使得农业无法形成理想的产业链,农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也抑制了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加工和包装,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时间短容易造成损失,这是农产品“卖难”现象出现的一个根本原因。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初加工率为90%,而我国仅为45%,深加工率相应为80%和30%。以蔬菜为例,我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足10%。在美国,工业生产的食品已占80%—90%,,以农产品为加工原料的加工业产值约为农产业值的2—4倍。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值得借鉴和学习。

四、“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同时发挥作用

亚当.斯密的价值规律被称为“无形的手”,凯恩斯的政府调控和干预理论被称为“有形的手”。

无形的手指的是市场的自发调节,政府不再下指令,让农民自主种植,是优化表现,但也要充分运用信息引导和协调作用,让农民有目的种植,丰产同时丰收,可以在市场中扩大竞争力。同时,为防止出现农产品“跌无人问”的情况再次影响农民收入,可以仿效SARS结束后讨论建立的“医疗卫生应急机制”建立农产品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保证一但出现农产品卖难情况而导致农民减产时,可以降低所遭受的损失。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产品的关注值得加强,让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产品“卖难”问题应当得到合理的解决。

注释:

王祥林:用邮政网点资源助解农产品销售难2007年03月06日,新华网。

建设现代农业专题之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富农强农之本.2007年05月19日,中国公众科技网。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2005年3月

[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曼昆.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