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IT产业的衰落与世界经济的连锁危机
时间:2022-05-10 04:25:00
导语:发达国家IT产业的衰落与世界经济的连锁危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IT产业的发展异常迅速,尤其是美国,一直是世界IT产业的先驱。IT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使新经济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还使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10年之久的长期繁荣,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然而,今年以来,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过热的IT产业却普遍衰退,出现了IT产业泡沫经济崩溃的迹象。与此同时,在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的形势下,世界经济就面临了连锁危机的局面。
1.美国IT产业衰退
美国IT产业衰退首先表现为设备投资的大幅度下降。1995年以来,美国IT产业的设备投资一直以年均30%的速度迅速增加。然而,2001年以来,IT产业过热的设备投资却迅速冷却下来了。其中,第一季度下降了10%以上,第二季度又下降了20%以上。美国IT产业投资的大幅度下降,乃是此前投资过旺的必然结果。以高速通信领域为例,由于光传送装置WDM(波长分割多重方式)的应用,在美国东西海岸间的信息通信量有可能成万倍增加的诱惑下,以AT&T为首,美国各大通讯公司竞相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然而,由于设备投资过剩,至少在今后2年内已不再需要新的投资了。
其次,美国IT产业的衰退还表现为生产下降和企业经营的恶化。以计算机为例,4-6月,全世界的生产台数为3043万台,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其中美国下降了6.1%,这是自1986年以来的第一次生产下降。另外,美国半导体工业的开工率现在也下降到了60%。在生产下降、库存增加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就迅速恶化了。例如,康帕克第二季度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6%,纯利润由38800万美元的盈利转为了27900万美元的亏损;计算机主机的最大厂商-英特尔同期的纯利润也下降了76%。
另外,电子商务交易减少也是美国IT产业衰退的主要征兆。90年代以来,美国电子商务交易一直呈迅速增加的局面,其中1999和2000年都增加了60%以上。然而,进入2001年以后,其增长速度不仅明显放慢,而且从5月起已开始下降,6月份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
2.西欧和日本IT产业的衰退
在西欧,IT产业衰退在携带电话的生产和销售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据预测,2001年,全世界的手机销售将下降5%,其中西欧将减少50%以上。由此,世界最大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第二季度的经营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由于诺基亚以芬兰为总部,在美国、中国、韩国等8个国家都有生产基地,所以,其经营恶化的影响就是全球性的。西欧各国的电信企业为开发新一代手机,都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其中仅向政府缴纳的电波许可费就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例如英国电信等5家公司向政府缴纳的许可费高达360亿英镑,德国电信等6家公司向政府缴纳的许可费高达508亿欧元。所以,在手机市场前景暗淡的阴影下,各电信公司的经营就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其中,英国电信今年第一季度的经营决算就出现了17亿英镑的巨额赤字。
在日本,IT产业衰退在计算机生产的下降方面表现的非常明显。1999和2000年度,日本计算机的生产量分别增加了18.3%和27.5%。其中,2000年10月的增长率高达75.7%,12月仍达39.3%。然而,自2001年2月增长率下降为10.7%以后,增长率就骤然下降,4月只增长了1.3%,6月反而下降了3.1%,是前所未有的负增长。以计算机生产的下降为契机,日本高新技术企业的亏损也迅速增加了。今年第二季度,索尼、富士通和松下电器的经营决算都是大幅度的赤字,NEC虽然还有盈利,但利润额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0%。从全年度的情况看,到2002年3月末决算时,索尼、富士通、松下电器、NEC、东芝、日立等六大电气机器企业的经营利润至少将减少1万亿日元以上,其中,NEC的经营利润将由原来预计的650亿日元,转为1500亿日元的赤字。
3.美国IT产业衰退的连锁反应
美国IT产业衰退,对世界各国的IT产业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例如,由于美国光通讯投资的过剩,号称世界光通讯领域第一把交椅的加拿大诺泰尔网络公司,其第二季度的经营赤字为15.5亿美元,与2000年同期7.37亿美元的纯利润相比,其经营明显恶化了。另外,早就在美国投资的日本富士通公司,由于到现在还没有接到今后2年内的任何订单,其2002年3月的年度决算就将出现前所未有的2200亿日元的巨额赤字。
其次,由于计算机生产的下降,全世界的半导体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计算机市场中,占市场总额40%的半导体产品已出现了销售大幅度下降的局面。2001年6月,全世界的销售额下降了30.7%,其中北美(主要是美国)下降了45.1%。在半导体中,DRAM(记忆和保持动作的显示器)的处境尤为惨淡。由于生产过剩,美国市场的需求减少,2000年秋季,1个128百万比特的DRAM的价格还卖15美元左右,而目前则下降到了2美元以下。据估计,全世界的DRAM的销售额就至少比去年下降50%以上。
在DRAM价格下跌中,受打击最重的国家是韩国。韩国萨姆森电子是世界最大的DRAM厂商,其上半年的经营利润比2000年同期下降了42%。由于DRAM出口大幅度减少的影响,韩国7月份的出口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另外,台湾省作为计算机配件的生产基地,也因美国计算机生产的衰退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2001年7月,由于计算机配件出口大幅度减少的影响,台湾省的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8.4%。另外,中国上半年的出口额虽然比上年增加了8.6%,但在外商IT产业投资集中的广东省,第二季度的出口也出现了减少的迹象。鉴于东亚各国的出口依存度提高,其中,泰国1996-2000年由39%提高到了66%,韩国同期也由30%提高到了45%,所以,美国IT产业泡沫经济的崩溃及其所带来的需求减少,就使东亚各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4.世界经济的连锁危机
种种迹象表明,在美国经济增长减速,西欧、日本和东亚各国经济都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以IT这一高新技术产业的泡沫经济崩溃为媒介,迅速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正面临着连锁危机的严重局面。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4.1%,其中第四季度为1.9%。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为1.3%,第二季度又下降为0.7%。由于“9.11恐怖事件”的影响,第三、第四季度还都将出现负增长。根据全美企业经济学家协会9月10日的预测,美国今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下降为1.6%,低于5月份预计的2%。为此,美联储已连续9次下调利率,其中联邦基金利率已由年初的6%下调到了10月2日的2.5%,是前所未有的低利率。与此同时,布什总统10月3日又要求国会增加600-75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进一步刺激经济。
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根据欧洲菲齐资信评定公司9月21日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下降为1.25%,比世界银行4月预测的2.2%还低,是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26日的最新预测,日本经济将再次出现-0.5%的负增长,欧盟也将下降到2%以下;东亚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也都普遍下降,其中新加坡只能增长0.2%,台湾则将下降1%即出现负增长。
5.世界性的股市泡沫经济崩溃
受世界经济连锁危机的影响,以美国为首,各主要国家的股市普遍出现了股市泡沫经济崩溃的迹象,其中,与IT产业衰退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股的下跌尤为明显。以美国那斯达克指数为例,2000年3月10日,其最高值为4802.99点,约为1994年751.57点的6.40倍。其后,那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10月跌破3000点以后,2001年3月14日又跌破了2000点;“9.11恐怖事件”后,9月21日又跌到了1423.19点。
在高新技术股泡沫繁荣和泡沫崩溃的过程中,世界最大的网络交换机厂商-美国思科的沉浮最为引人注目。在IT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无一例外地进行信息化投资,网络交换机需求非常旺盛,所以在生产规模和经营利润成倍扩大的形势下,思科的股票就身价倍增,其股市总值在2000年3月27日骤然增加到5478亿美元,一举超过微软的5416亿美元和通用电气的5204亿美元,成了美国和世界股市总值最高的企业。然而,由于IT产业衰退和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投资大幅度减少的影响,思科2001年7月的经营决算就出现了1990年上市以来第一次赤字,赤字额约为10亿美元。由此,思科的股票骤然暴跌了2/3以上,现已不足1800亿美元。结果,在8月3日统计的全美10大上市公司中,已看不到思科的名单了。
在那斯达克指数不断创造新高的时候,高新技术股的新股公开,曾经是网络企业最拿手的圈钱术。然而,在IT产业衰退的形势下,这一招已经越来越不灵了。1999年,美国那斯达克市场公开新股的高新技术企业曾多达354家,2000年仍有284家,而2001年1-7月,则只有19家,全年也很难超过40家。
6.警惕连锁危机的恶性循环
在美国出现IT产业衰退-经济衰退-股市泡沫经济崩溃-景气前景暗淡的形势下,由于世界各国也都出现了IT产业衰退-经济衰退-股市泡沫经济崩溃-景气前景暗淡的局面,所以,世界经济就不可避免地面临了连锁危机的威胁。目前,尽管美国采取了缓和金融、扩大财政的景气对策,但美国经济的前景并不容乐观。种种迹象表明,即使美国经济能在明年年初以后摆脱衰退的局面,也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到90年代那样的持续繁荣了。鉴于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曾导致了日本经济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停滞,至今也未看不到景气复苏的光明前景,所以,警惕连锁危机的恶性循环,乃是世界经济的当务之急。对此,我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及时采取积极的对策。
- 上一篇:当前国际工程融资及问题透析
- 下一篇:房地产信托的法律规避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