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谈判停止及影响

时间:2022-05-10 03:32:00

导语:WTO谈判停止及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WTO谈判停止及影响

内容提要:wto谈判还未完成预定的日程就难以为继,不得不宣告冻结了。美国、欧盟和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20国集团三方对峙、互相牵制、互不让步的局面,形成了一个很难解开的“三角死结”,这是导致农业谈判破裂和谈判冻结的根本原因。谈判冻结使WTO的威信再次动摇,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谈判就有可能归于失败,从而使WTO所有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蒙受巨大的损失。

关键词:WTO,谈判冻结,影响

一、走向谈判冻结的过程

根据香港会议确定的路线图,为在2006年4月末确定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的谈判模式,7月末拿出具体减让表,年末结束谈判,WTO从3月初开始召开主要谈判方和部分国家参加的非正式部长会议,以农业谈判为中心继续进行了谈判。然而,由于主要谈判方各持己见,互不让步,还未完成预定的谈判日程,谈判就难以为继,不得不宣告冻结了。

(一)4月末达成谈判模式的目标落空

在3月10-11日召开的非正式部长会议上,主要谈判六方美国、欧盟、印度、巴西、日本、澳大利亚都继续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在谈判焦点的农产品市场开放方面,这次谈判虽然就削减关税的框架和对发展中国家特殊考虑达成了一致,但却未涉及到具体数字。随后,3月28日开始的服务贸易谈判,也未能取得进展。由此,谈判伊始就出现了4月末达成谈判模式的目标很可能落空的征兆。

4月13日,农业谈判主席法尔科纳写信给各成员国,要求就削减农产品关税等具体数字集中谈判。然而,在4月18日进行的谈判中,一方面,主要谈判方分歧依旧,继续舌枪唇剑地争论不休;另一方面,传来了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被指定为行政管理预算局下任局长,不再参加今后的谈判的消息。美国在谈判临近关头的时刻更换贸易代表,给谈判吹进了一股冷风,各国普遍认为“美国降低了新回合谈判的重要性”,谈判进行不下去了。由此,原准备月末召开的主要谈判方部长会议被迫推迟,4月末达成谈判模式的目标也不得不改到了7月末。

(二)7月末达成协议的目标又蒙上了阴影。

从5月初到6月中旬,WTO在6周内集中进行了农业谈判。6月9日深夜,法尔科纳向各成员公布谈判《参考文件》,详细罗列了主要谈判方的立场和分歧,希望6月19日能拿出具体协议。关于农产品关税的削减方式,《参考文件》提示以20国集团的方案为基础,按税率高低分为4个阶层,越是高关税越是要大幅度削减;所有关税平均削减54%,最高削减75%。在6月12日的谈判中,以日本为首的10国集团强烈反对《参考文件》,说发展中国家要价太高,不能把20国集团方案作为谈判的基础。由于各方对《参考文件》未能达成一致,WTO在6月22日公布的关于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协议草案》,就不得不把760多处涉及具体数字的地方留下了空白。由于《协议草案》是继续谈判的基础,而760多处空白要在短短一个月内添满,其难度可想而知。由此,7月达成协议的目标就又蒙上了阴影。

(三)各方继续对峙的局面

拉米曾多次警告说:要实现年底前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6月末之前必须在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上取得突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谈判服务贸易以及贸易便利化等问题。6月30日,拉米又强调最近几天是“最后的现实机会”,如果各方仍不能打破僵局,那么多哈回合、多边贸易体系以及WTO本身都将面临危机。由于6月29日-7月1日进行的谈判被视为实现7月末谈判目标的“关键性谈判”,因此在谈判之前,主要谈判六方分别表达了各自的立场,都强调对方必须首先让步。由于谈判还未开始就布满了阴云,因此拉米就把消除各方对峙状态作为谈判的最优先课题。尽管如此,各方特别是美国和欧盟在谈判中却依然是我行我素,互不相让。

在6月29日召开的非正式部长会议上,美国和欧盟一开始就互相指责,都要求对方做出让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和农业委员伯尔都敦促美国率先在削减农业补贴方面更大地让步,并表示只有在美国实质性让步的基础上,欧盟才有可能松动自己的立场。而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则要求欧盟进一步削减农产品关税。另外,欧盟和美国还都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开放非农产品市场方面更大地让步,而发展中国家则强调多哈回合是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谈判,美欧理应率先让步。这种对峙的局面一直持续到7月1日。在谈判中,曼德尔森虽然表示欧盟有意在削减农业进口关税方面进一步让步,可以向20国集团的建议靠拢,但他强调这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即美国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做出进一步削减农业补贴的承诺。对此,施瓦布和约翰斯(美国农业部长)都继续坚持2005年10月提出的把农业补贴总体水平降低53%的立场,并称美国已经是冒了“极大风险”才提出这一方案的。与此同时,两人还都指责欧盟和发展中成员没能在市场准入方面相应地让步。

由于主要谈判方坚持先前的立场互不让步,致使谈判无法进行,原计划7月2日结束的会议,不得不提前一天鸣金收兵。出于对这次谈判的不满,印度商工部长纳特7月1日曾退席谈判中以示抗议,他说没有必要掩盖这轮谈判的失败,并拒绝出席当日下午主要谈判方的部长会议。拉米在当日会议结束后的新闻会上也说:在这3天的谈判过程中,主要谈判方互相指责,致使谈判陷入僵局。结局很明显,没有进展,我们必须承认谈判陷入了危机。这种“如果我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游戏已经变得非常困难,所有的人都知道,最大的风险是一方亮出底牌,而另一方却按兵不动。

(四)关键谈判的破裂

7月17日,主要谈判六方召开紧急部长会议,商讨如何拯救陷入危机的谈判。鉴于刚刚闭幕的八国峰会确立了在一个月之内打破谈判僵局的目标,因此在7月末达成协议的目标已经无望的情况下,这次会议又提出了8月达成框架协议的目标,并决定7月23-24日、28-29日连续2次召开主要谈判方和部分成员参加的非正式部长会议,抓紧谈判。

7月23-24日,主要谈判六方非正式部长会议以农业问题为中心继续谈判,目标是争取8月中旬就农产品和非农产品谈判达成框架协议,为年末结束谈判奠定基础。由此,这次谈判再次成为实现年内达成协议目标的“关键性谈判”,而美国和欧盟能否相互让步,则成为最大的焦点。在会谈开始之前,美国曾表示只要其他谈判方表明进一步削减农产品关税的态度,美国就准备在2005年10月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农业补贴。施瓦布说她在与拉米会谈时,已经说过美国有意在削减国内农业补贴和市场准入两方面都拿出灵活的姿态。有消息透露美国准备把农业补贴由原方案的200亿美元削减到150亿美元,也有报道说欧盟准备提高削减农产品关税的幅度,由原来主张的39%提高到50%。由此,人们一时对谈判成功寄予了期待。

然而,无情的事实再一次令人大失所望。23日的谈判包括休息和就餐,会议时间虽然长达14小时,但由于各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因此与6月末的非正式部长会议相比,这次会议的气氛和大家对谈判无望的心情毫无变化。直到24日谈判破裂之前,施瓦布才表示美国有意接受进一步削减农业补贴的要求。然而为时已晚,在其谈判方仍然没有开放市场意向的情况下,美国也未公布其削减农业补贴的新方案。这样,这次“关键性谈判”也以失败而告终了。

(五)谈判冻结

美国国会授予白宫的“促进贸易权限”(TradePromotionAuthority)将在2007年7月终止,根据美国的惯例,继续延长授权的可能性很小,这实际上意味着6月末是WTO就农产品和非农产品谈判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因此,在6月末的谈判失败后,就传出了谈判冻结的预言。日本《每日新闻》7月1日就发表评论说:如果日内瓦的部长会谈不能达成协议,多哈回合就会冻结1-2年。不幸的是,这一预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7月24日,拉米在主要谈判六方谈判破裂后举行的贸易谈判委员会非正式会议上宣布冻结谈判。拉米说:我们陷于极度的困境,面对这个长期以来无法打破的僵局,惟一的选择就是不得不停止全部谈判,以便使WTO各成员可以就当前的形势、各自的立场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检讨。

拉米强调农业问题是导致这次会谈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他说:主要谈判六方虽进行了漫长而细致的谈判,但分歧太大,难以弥合;美欧之间在削减国内农业补贴和削减农产品关税方面的分歧极其严重,而发展中成员的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还未涉及;由于无法就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达成一致,今年年底前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显然不可能实现。

7月27日,拉米在WTO总理事会上报告了23-24日主要谈判六方的谈判结果,说不仅是谈判焦点的农产品和非农产品两个领域,而且服务贸易、简化通关手续等其他领域的谈判,也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由此,总理事会同意拉米的报告,正式决定冻结谈判。

二、“三角死结”

从WTO谈判走向冻结的过程看,农业谈判破裂无疑是导致谈判冻结的根本原因,而主要谈判六方的分歧和对立,则是农业谈判和其他谈判难以达成协议的最重要原因。经过香港会议以后,美国、欧盟和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20国集团三方对峙、互相牵制、互不让步的局面,形成了一个很难解开的“三角死结”,其基本格局是:

美国:攻势是要求欧盟和日本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关税,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非农产品市场;守势是不肯大幅度削减国内农业补贴。

欧盟:攻势是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非农产品市场;守势是不肯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关税和国内农业补贴。

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20国集团:攻势是要求美国、欧盟大幅度削减国内农业补贴,要求欧盟、日本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关税;守势是不肯轻易开放非农产品市场。

在上述格局中,美国要求欧盟和日本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关税的立场与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凯恩斯集团〔农产品出口国〕和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20国集团一致,在削减国内农业补贴方面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压力和欧盟的攀比;欧盟在反对大幅度削减国内农业补贴方面与美国是互相攀比,在反对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关税方面与以日本为代表的10国集团攻守同盟,在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农产品市场方面则与美国和日本共同施压;以巴西、印度为代表的20国集团在要求美国、欧盟大幅度削减国内农业补贴方面与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凯恩斯集团的立场一致,在要求欧盟和日本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关税方面与美国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凯恩斯集团的立场一致。

显然,只有解开“三角死结”,谈判才能取得进展。拉米曾多次表明要打破谈判对峙的局面,美国、欧盟和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让步。贸易谈判就是讨价还价,各方在谈判中虽说要抓住对方的弱点,达成对自己有利的协议,但要最后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却都必须做出妥协和让步,这乃是WTO谈判取得成功的关键,香港会议的积极进展也验证了这一点。与此同时,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复杂的谈判问题,主要谈判方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不仅需要各方的智慧、信心和勇气,更需要各方建立在远见卓识基础上的富于建设性的努力和做出政治决断的魄力。为此,美国和欧盟都必须首先让步。其中,美国不仅要在削减国内农业补贴方面实质性地让步,而且在削减农产品关税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只有美国在这两方面的立场松动了,欧盟以及以日本为首的10国集团才会在国内农业补贴和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做出让步,由此,以印度、巴西为首的20国集团也才会在非农产品市场开放方面拿出灵活的姿态,从而推动整个谈判顺利进行。总之,要解开“三角死结”,美欧特别是美国乃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在推动谈判方面负责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然而,从谈判走向冻结的过程看,美国和欧盟最终都没有做出让步,以印度、巴西为首的20国集团最终也没有做出让步。正如拉米所说的那样,各方手里都有一张牌,却都希望对方先亮出底牌后才出。

美国之所以拒绝让步,主要由于国内的政治压力,特别是面临11月的中间选举,在农场主选票对选举至关重要的情况下,布什政府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施瓦布一再强调参加谈判的所有成员都不可能不考虑政治因素,因为谈判涉及到贸易政策问题。从实际情况看也是这样,正是由于美国政府对农业谈判的强硬政策,才使施瓦布在谈判中没有余地,难以表现多大的灵活性。6月14日,美国众议院农业委员会主席古德雷特对来访的拉米说:年初一些WTO成员要求美国提出大胆而务实的谈判建议,美国答应了这一要求,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成员作出任何接近美国建议的回应;现在,又有人要求美国更多地让步,而且没有对等回报,美国国会绝不会支持政府再做让步。古德雷特还说:我们现在正等待着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成员的大胆而有价值的让步,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一项仅有利于其他成员而把美国生产商置于不利地位的协议;公平贸易对美国农业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其争取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但美国不会单方面作出更多的让步。

欧盟因在其香港会议谈判时已经同意2013年废除农产品出口补贴,手里少了一张牌,已经没有带头再做让步的魄力。所以,欧盟一直在等待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让步。2006年2月,曼德尔森在与波特曼会谈后曾表示如果其他谈判方能同时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欧盟也愿意在农产品关税上有所让步。其后,曼德尔森又表示欧盟可以将农产品关税削减幅度从原方案的39%提高到50%左右,接近20国集团削减54%的要求,但前提是其他几方必须同时让步,其中包括美国必须实质性地削减国内农业补贴,20国集团中的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必须大幅削减非农产品关税并开放服务业领域。另外,欧盟虽然实现了一体化,并且以欧盟的贸易委员、农业委员等为代表参加主要的谈判,但欧盟各国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谈判代表不能不考虑欧盟各国的具体利益。6月29日,法国农业部长就明确表示不同意欧盟在现有提案基础上进一步削减农产品关税。法国是欧盟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是欧盟现行农业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其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曼德尔森的谈判灵活性。

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肯轻易让步,乃因为发达国家已经从工矿业产品自由贸易中获得了最大的好处,而在事关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农业领域却继续实行保护政策,规定了很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且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些落后发展中国家陷入贫困的重要原因。纳特就表示印度不会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跟别的国家讨价还价,其他国家也不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开放不满,因此提出了更为严厉的要求,并严厉拒绝发达国家开放工矿业产品市场的要求,这乃是合情合理的。

从表面上看,美国和欧盟坚持各自立场似乎是有情可原,但根据《多哈宣言》,美欧实际上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2001年发起的WTO谈判的正式名称是“多哈发展议程”,按照各方承诺,多哈回合应以创造更公平的贸易环境,促进贫穷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因此,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只有首先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满足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这才符合《多哈宣言》的主要精神和的基本要求。然而遗憾的是,美国和欧盟首先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至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则被他们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三、谈判冻结的影响

(一)各方的不满和互相指责

美国总统布什6月15日曾表示如果欧盟和发展中国家让步,美国就准备让步,并且强调美国准备做出严峻的决断,说这是美国给世界的“一个信号”。7月中旬刚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闭幕的八国首脑会议发表声明,也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坚持和实现多哈回合的目标。然而,还不等8月29―30日的谈判进行,就出现了谈判冻结的结局。对于WTO谈判的艰难曲折,各方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谈判在关键时刻突然停顿,却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因此,各方在谈判冻结后纷纷举行记者招待会或发表声明,表达了失望和遗憾的心情。施瓦布说她对六方未能就关键的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达到一致“感到非常失望”。曼德尔森也说他对这次谈判失败和谈判冻结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悲哀”。

谈判冻结后,美国和欧盟还相互指责对方拒不让步的态度,把谈判破裂和冻结的原因归咎于对方。施瓦布说:美国去年10月提出削减国内农业补贴的方案是“非常大胆的出价”,这次来日内瓦谈判也是带着灵活性来的,但欧盟和巴西、印度等主要发展中成员未能在市场准入方面给予足够的让步。美国白宫发言人斯诺当日也指责其他主要谈判方让步不够,说如果其他成员都愿意让步的话,美国也愿意在这一全球贸易谈判中让步,但是他们并没有让步。另外,美国众议院共和党院内总务贝纳也发表声明,说美国有意改变农业政策,但国内农户要求在世界舞台上必须对等的开放市场;参议院财政委员会议员鲍噶斯甚至赞扬施瓦布坚守了美国的立场,说不接受虚伪的妥协是“正确的”。

曼德尔森在谈判冻结后的记者会上说: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五方都在谈判中表现出了灵活态度,而遗憾的是美国对此不予认可,并拒绝表现出自己的灵活性,是美国的态度导致了会谈的失败和多哈回合的中止;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和力量最强的国家,也是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不应该只享受好处,还应该做出贡献。

针对美国的强硬立场,发展中成员7月1日就发表联合声明,指责美国国内农业补贴对发展中成员的产品造成了严重排挤,威胁了数亿穷困农民的生计,并强调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造成最大贸易扭曲的农业补贴问题,要求美国带头让步,废除国内农业补贴。谈判冻结后,巴西、印度、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部长们又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强烈批评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谈判中拒不让步的态度。纳特说:在其他各方都做出努力和妥协的情况下,美国谈判代表的僵硬和无能导致了谈判的破裂;我们不想无休止地指责,但是这一次情况非常明显,欧盟已经做出了积极的举动,其他各方也都拿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美国却什么也没有做。

另外,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非政府组(OCFR)也发表声明,指责发达国家背叛了开发的承诺,失去了纠正世界贸易严重不平衡的机会。

在主要谈判六方中,只有日本对谈判冻结喜忧参半。从香港会议开始,由于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一直是美国削减国内农业补贴的态度,因此尽管日本仍强烈反对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关税,坚决反对上限关税,但却一时找到了避风巷,没有被卷进谈判的风口浪尖。因此,与坎昆会议失败后一些人感到惬意,香港会议后一些人长长松了一口气一样,这次谈判冻结后日本一些人也表现出了喜忧参半的独特心情:一方面,日本暗自庆幸在开放农产品市场方面又逃过了一劫;另一方面,又惋惜没有实现其极力主张的大幅度削减非农产品关税的目标。日本《产经新闻》7月25日发表的社论就直言不讳地表达了日本这种喜忧参半的心情,社论说:日本大米的关税为778%,黄油为482%,花生为593%,谈判的压力很大,国内反对削减关税的呼声很高;现在虽然暂时在市场开放方面松了一口气,但今后如不加快农业改革,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性,重开谈判后仍然是避免不了被动的局面;日本虽然暂时避免了大米等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强大压力,但却同时失去了向发展中国家扩大工业制品出口的机会。

(二)WTO威信的动摇

从目前情况看,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挽救措施,WTO谈判很可能成为战后多边贸易谈判的第一次重大失败。而如果WTO谈判失败,就必将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蒙受重大的损失。正因为如此,所以拉米在谈判冻结后说:我们错过了一次证明多边主义可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机遇,今天所有成员没有赢家与输家之分,都是输家。

谈判冻结的直接影响,是推迟了谈判进程,打击了各成员继续谈判的信心。按《多哈宣言》,新回合谈判本应该在2004年末结束。然而,由于坎昆会议失败,谈判结束的日期延长到了2005年末;经过香港会议,又延长到了2006年末。现在,冻结的谈判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谁也不知道!由此,香港会议取得“一小步”积极进展所带来的欢欣鼓舞,一下子又为悲观、失望和愤怒所取代。由此,WTO的威信再次动摇,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也受到了更大的怀疑和挑战。巴西外长阿莫林说:WTO多边贸易体系面临自创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如果不加以挽救,其威信和合理性会日益削弱。

其次,谈判冻结损害了各成员的共同利益。多哈回合谈判的价值大大高于以前关贸总协定的所有谈判。经过五年来的谈判,好不容易完成了60%左右的谈判,而现在却面临着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全部会化为乌有的危险。现在,不但削减农产品关税和国内农业补贴的协议难以达成,事关促进贫穷国家经济开发的承诺也无法兑现,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谈判冻结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国打击更大。拉米说:多哈回合谈判的正式名称为“多哈发展议程”,本应为千年发展目标作出贡献,而现在谈判失败却将对世贸组织中较脆弱成员的发展前景造成冲击。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一致认为谈判冻结使《多哈宣言》“促进发展”的重要承诺严重受挫,削减造成贸易扭曲的发达国家国内农业补贴的机遇将被错过,长期以来使发展中国家产品无法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立足的不合理政策将继续存在下去,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生活也将继续受到威胁。澳大利亚副总理兼贸易部长韦尔也说:全球发展中国家对谈判冻结将最为失望,因为这一多边贸易体系是它们更好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唯一希望。

(三)重开谈判期待渺茫

拉米在宣布冻结谈判时并没有明确重开谈判的时机,而是说要视各成员的准备情况而定,主动权在各成员的手里。但是,根据拉米的分析,谈判冻结并不是一个暂短的时期,只要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和政治状况不发生大的变化,冻结期间也可能长达数年。7月25日,拉米又强调重开谈判还需要时间和妥协,并要求各成员改变谈判态度,重新认识形势,研究对策;今后,WTO虽然将继续非正式协商,但谈判重新开始,还取决于各成员自发的行动。拉米还表示,虽然多哈回合谈判中止,但作为总干事,他将继续与各成员保持各层次的接触,将继续捍卫WTO体系的完整性,帮助各成员达成一致。

关于谈判冻结的时间,许多国家都认为至少是半年也可能是几年。英国《金融时报》7月25日的报道说:除非WTO的149个成员能够达成共识重开谈判,否则始于2001年11月的多哈回合谈判将自此陷入无限期中止的状态。

关于多哈回合谈判在未来恢复的可能性,曼德尔森说他对谈判现状感到无奈,现在还看不到尽快恢复谈判的希望,他说:鉴于目前分歧严重,WTO总干事拉米表示不会为谈判的恢复确立时间表,各方需要为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付出沉重代价。不过,曼德尔森表示欧盟随时准备重开谈判,施瓦布也表示美国仍将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并将努力保住多哈回合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果。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美国国会授予白宫的“贸易促进权限”在2007年7月后继续延期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上2006年下半年世界政治日程繁忙,其中美国有中间选举,巴西有总统大选,日本有自民党总裁选举,因此,至少在年内难以重开谈判。更为重要的是,在各方分歧依旧,都没有让步打算的情况下,即使勉强重开谈判,也避免不了再次破裂的命运。由此可见,重开谈判并不一个是短时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

(四)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危险

根据西雅图会议和坎昆会议失败的经验,每当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遭遇挫折时,“WTO无用论”就开始抬头。香港会议“一小步”的积极进展虽然一时把多哈回合引向了正常谈判的轨道,重新恢复了人们对WTO的信心,但谈判冻结又泼了一盆冷水,再次动摇了WTO的威信,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再次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谈判失败,拉米不无担心地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危险将会增加。曼德尔森6月23日在伦敦发表演讲时曾说多边贸易体系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多边主义应该是对日益加深的全球化的最好回应。在他看来,没有任何双边协议可以产生象多哈回合这样的多边贸易谈判的效果。

尽管如此,但优先发展区域内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的势头仍然在所难免。前述日本《产经新闻》7月25日社论的题目就是《修改贸易政策是当务之急》,社论说:由于多国间谈判停滞,今后必须通过EPA(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进行少数国家间的谈判,抓紧时机扩大商业机会;因谈判冻结,WTO威信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今后,FTA/EPA势必受到更大的重视;日本在继续确保对WTO主动权的同时,必须抓紧缔结EPA,从两方面做好准备;日本因以WTO为中心努力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结果在缔结FTA方面落后于中国和韩国,今后必须加快与东亚各国和资源供给国的EPA谈判。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国会对谈判破裂不满,并且把原因归结于印度和巴西不配合的态度,因此美国贸易代表部8月7日宣布将修改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免税制度,作为报复,扬言要取消对巴西、印度等国的免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