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印度崛起的影响因素及战略意义

时间:2022-05-10 03:09:00

导语:小议印度崛起的影响因素及战略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印度崛起的影响因素及战略意义

[内容摘要]印度是南亚大国,印度的资源禀赋、地缘优势、人口优势及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特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相结合,构成了21世纪印度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本文针对上述条件对印度的崛起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以便人们能尽可能全面、正确和客观地认识和把握“印度在崛起”这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困惑的话题,同时指出了印度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最后本文对印度崛起的战略意义作了归纳。

[关键词]印度崛起地理背景经济基础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在崛起”的呼声骤然增多。要(真正)客观地了解印度的崛起及其战略意义,不仅要考虑印度在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现实表现,更需要深入探讨印度崛起的地理背景。

一、印度崛起的地理背景

(一)地理区位和地缘优势

(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考虑其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这是它吸引世界资本、技术、市场的前提,也是提升制造、销售、储备、运输竞争力的基础。)印度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印度洋之间,陆上边界15200千米。三面环海,东邻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面隔保克海峡同斯里兰卡相望,海岸线长达5560千米。作为亚、非、欧之间的海陆交通枢纽,它扼东南亚到中东的陆上交通要冲,控制着素有“海上生命线”之称的印度洋战略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由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的亚太地区的转变,这条由欧洲、非洲、西亚到太平洋的海上大通道,愈显重要。

9.11以后,从中东经中亚、南亚、东南亚至东北亚的濒海地带动荡加剧,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调整;美国借助(于)反恐,完成了全球地缘战略重点从欧洲向亚洲这一“弧形”地带的转变,而印度恰好位于这一弧形战略带的中央,且西、北、东三面都是伊斯兰国家,美国进行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反恐、控制海湾石油及实行刚推出的“泛中东行动计划”都离不开印度的支持①;印度东北与中国接壤,并与中国有领土争端,而中国的崛起已引起美、日、俄及东盟等战略力量的忧虑,它们不同程度地谋求借印制华;印度也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抓住时机与美、俄、日、东盟等发展各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扩大(提升)本国影响(地位),巩固他已有的(这个南亚)最强大的南亚-印度洋国家的地位。上述因素使得南亚-印度洋地(本)区成为世界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活动非常频繁的地区。

(二)人口优势

印度人口为10.9亿(2005年),居世界第二位②。众多的人口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巨大的国内市场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吸引外国资本、技术的进入。人口的年龄结构为年轻型,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人口的知识结构看,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57.2%,其中女性成人识字率45.4%。整体国民受教育水平较低,但高等教育发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拥有一支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的科技队伍,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丰厚的人才储备使得印度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同时还有一批拥有国际化管理经验的本土企业和人才,又由受英统治的殖民地历史较长,国民的英语水平比较高,这都使印度的企业在与国际化接轨、拓展对外贸易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加之宗教信仰使得印度流行忏悔文化,民众深受伦理道德与宗教信条的严格约束,保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海外旅居、定居、工作的人大约有2000万。其中的一大批精英愿意选择回国创业。他们不仅加强了本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民间经济往来,而且带来先进的知识技能、管理经验和海外人脉关系,刺激本国更好地走向全球化。印度的海外汇款绝对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在2004-2005年间就达到207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全年GDP的3%③,这对改善印度的国际收支状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巨大的人口形成了巨大的国内需求,构成了今日印度经济发展的强大内动力,同时也将是未来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和目标;还会成为吸引外资持续进入的基本因素。

(三)土地、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为印度崛起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农业生产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合理匹配。印度是个有65%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位居世界第七。除北部少数山区外,其地形可分为北部山地、南部半岛高原和中部平原三大部分。平原地势坦荡,河网纵横。山地和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1000米,实际是台地或丘陵。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绝对优势,不仅方便交通,而且在良好的气候和广布于平原上的肥沃冲击土、德干高原上富含矿物质的“棉花黑土”的土壤条件的配合下,绝大部分可供农业利用,其垦殖指数之高,在世界范围内亦属少见。这与有1100万平方千米冻土区的俄罗斯、只有8%的国土能作为耕地和牧场的加拿大、可供大农业利用的耕地和林地等只占国土面积27%的中国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印度的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水、热、土、地形的良好匹配使得印度发展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巨大。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印度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经过印度相关机构的深入调查与勘探,确认其基础工业所需的重要资源──煤和铁的蕴藏量极其丰富;近年工业开采的64种矿物中,储量丰富的还有锰、云母、铝土和稀土矿,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其它几种也居世界前列,有的还部分出口;核燃料矿物资源比较多,其中铀的储量为1200亿吨煤当量,钍的储量为6000亿吨煤当量;耕地面积广,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灌溉面积高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至少还有将近2000万公顷的可耕荒地;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还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著名河流;森林面积6800万公顷,占整个陆地面积的22%左右;渔业资源极其丰富?(前面数据来源于何处?应当注明),虽目前利用率较低,但大幅度发展的潜力很大。。。。。。这些都为印度的崛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二、印度崛起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基础

现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基础对于一个国家当前及未来的安全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印度也不例外。

(一)民主政治平稳,外交政策抉择正确

印度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过去的50多年中,印度一共经历了14次大选,每次都保证了国家政权平稳过渡,体现了它在印度的适应性以及对社会矛盾的调节能力。这种制度已经深深植根于印度的政治生活之中,得到了民众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普遍认同。在外交政策方面,大力推行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现任政府指出,印度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维护与传统盟友以及新伙伴的关系。总理辛格强调,将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关系,继续推动谈判进程并从政治上解决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他指出,印度与美国已经得到巩固的双边关系对印度“相当重要”。同时,新德里还将继续与传统盟友俄罗斯加强经济合作,并在国防、高科技、航天和核能等方面进一步合作。

(二)产业结构升级,知识经济发展迅猛

印度独立后经过50多年的努力,经济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农业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1978年开始实行粮食自给,并有少量出口。工业体系相对完善,钢铁、煤炭、冶金、机械、汽车、原子能、军工、通讯等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有些甚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20世纪90年代,政府又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信息产品、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以软件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印度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分别为20%、26%、54%,以软件服务为中心的第三产业非常发达④。当前,印度政府又利用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短缺所带来的机遇,一方面大力发展面向全球的服务型知识经济,促进经济转型,一方面又努力实施各项改革措施,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平台,吸引外资,改进薄弱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科技人才辈出,科技水平日新月异

印度独立以后,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科技人才日益增多,科技成果引人注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论,印度的科技水平不仅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名列前茅,而且在整个世界上也占有相当地位:电脑技术蓬勃发展,核能力令人震惊,空间技术成果卓著,遗传工程技术独特,海洋开发进展明显,地球科学基础扎实。。。。。目前,印度的综合国力排名为第12位。另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年鉴2004》,印度排名第34位,比2003年上升16位。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印度已经明确提出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以便在多极化的世界上取得一席之地。

(四)加强军备,军事实力雄厚

自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上台后,为实行其大国抱负之梦,不惜投入巨资,扩充军备,开发核武器,军事实力大增。现在,印度的军事力量分为常规武装力量和核力量。常规武装力量包括陆海空三军,总人数为132.5万,预备役53.5万人。之外,印度还有各种准军事化部队,包括国家安全卫队、海岸警卫队、特别保安部队等。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举措后,21世纪初,印度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南亚军事强国。目前,印陆军实力雄厚、海军居世界第七、空军居世界第四。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称,印度已拥有60枚核武器。而印度计划到2010年时拥有80枚核弹头,2020年时拥有150枚核弹头,2030年时拥有200枚核弹头。

三、印度确实在崛起,但崛起之路不会平坦,而且会相当漫长

表1.印度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年平均递增率%)

1951-1980年1980-1993年1993-2002年2002-2006年

国民生产总值3.55.26.87.5

人口2.22.11.91.7

资料来源:陈才主编,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任彦:耳闻目睹印度崛起,人民日报2006-08-25第七版;Countryreport:IndiaDecember2004

表2.2005年印,中,日GDP比较

国家世界各国总排名中位次GDP(亿美元)占世界比重

200520042005200420052004

印度10121473269191.68%1.67%

中国4622257193165.00%4.70%

日本22457134587110.30%11.10%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2005年按汇率计算的18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

(一)经济进入惯性加速阶段

基于以上地理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连年取得骄人成绩。印度确实在变,而且是大变。从表1不难看出印度近年来经济实力在增强、发展速度在加快。资料表明,1951—1980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率只有3.5%;1960-1970年其增长速度在全世界106个(有可比统计的)国家中仅列84位;1970-1980年在111个国家中尚列72位⑤,但是1980以来的25年中,印度经济稳步快速增长,1980-1993年间增长速度达到5.2%,在125个国家中前进到第13位,1993-2002年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进一步达到6.8%,2002年以后,经济增长更猛,2002-2006年间的平均增速达到了7.5%。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473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发展中国家第二位⑥。这是除中国之外,经济增速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另一大国。这样的增速在印度历史上是空前的,绝大多数学者对于印度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印度将会继续保持7%-8%的速度增长。

(二)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再看其人均的GDP增速和消费状况的变化,由表1可知:GDP的增长速度在稳步加快的同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却在逐步降低,人口激增的问题逐渐得到改善。目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低到1.7%。与此同时贫困人口在减少,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同时,人均国民收入也实行了快速增长,国内需求上升。最近新得里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约有2.5亿印度人进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据国际货币基金统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1178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3051美元,成为继美国、中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⑦。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享受,其中轿车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需要。据统计,1991年汽车销量为仅15万辆,而现在的年销量达到了100万辆。国内需求的上升,促进了零售业的繁荣以及与家庭服务、保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金融、保险、通信以及文教医疗在内的服务性行业的生产效率也在迅速提高,其他一些关键性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如不断提高的投资率、适中的通货膨胀率、逐步降低的财政赤字等。

(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

如前所述,印度崛起有强大的自身优势,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和声望有所上升,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看好。主要大国竟相拉拢并纷纷与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美国还公开宣布要帮助印度成为21世纪的大国。国际环境对印度的崛起比较有利。印度则利用自己的战略地位同诸大国展开平衡外交,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从中谋取最大利益。此外,安全高效的金融体系、相当完善的私企竞争机制、比较发达的高等教育、相对独立的司法体制、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都将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印度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这些都表明印度正在崛起且潜力巨大的事实不可否认。

(四)为世界强国之路还很漫长

当然,在看到印度取得巨大成就及崛起的优势和潜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存在着的不少问题及诸多制约因素。像人口问题、贫富悬殊过大、地区发展失衡、大面积失业率、部分资源尤其是能源短缺问题、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失调尤其是制造业不发达、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困扰印度,并且这些问题不容易短时间内解决,持续增长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制约着印度的进一步发展。况且,它与其他大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仅从经济上来说,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印度的名次由第12位进入到第10位,但是2005年印度的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3、不足日本的1/6(而日本只占世界总量的10.3%),印度仅仅只占世界总量的1.68%。印度经济仍然算不得是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总之(一句话:),印度崛起为强国之路不会平坦,而且会相当漫长。

四、印度崛起的战略意义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早在1939年,就认为:“今天世界上令人敬畏的两大强国是俄国和美国…….将来世界的强国是印度和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1988就断言:“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

这两位伟人的话耐人寻味。其中隐含一个真理:中国、印度所具有的潜质和优势注定要崛起为世界大国,赢得大国所应有的地位、获得大国所应有的尊重、起到大国所应起的作用;中国、印度的崛起将会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将使亚洲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影响扩大、地位提高,从而改变东西方力量的对比;21世纪是亚洲世纪,中印两国都希望双方发展强大起来,并不想通过打击对方来抬高自己。这样,我们可以把印度崛起的战略意义归结为三个层面;

(一)印度崛起将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巨大贡献

首先,印度的崛起将为印度本国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有将近11亿人,随着印度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它不但会提高本国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且会为其它国家的发展提供出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其战略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其次,印度崛起的发展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印度崛起所采取的那种独特的、与东亚尤其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国内市场而非出口,依赖消费而非投资,依赖服务业而非工业,依赖高技术而非低技能制造业,尤其是它以技术密集性为主的服务业(包括电讯、软件开发到外包服务和电影)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劳动力丰富、资本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珍贵借鉴和参考。对那些靠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制造业起家、现在又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国家意义更大,对这些国家未来政策的调整、模式的转变、科技创新的力度、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印度的崛起有利于推动多极化进程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立志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甚至“排名三甲”的强国。对于一个想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国家,都必然在其影响力到达世界范围以前先做到国内安定、周边安全、和平。正处在“崛起”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印度,和平的周边是其从南亚扩展到亚太甚至世界,崛起为世界大国的必然选择。印度政府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2003年在继续发展与美俄关系的同时,积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缓和同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这是它为创造良好周边和国际环境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所以,印度的崛起会给南亚、亚太带来建设性的力量,随着印度经济发展和周边国家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增强,印度的发展壮大将会成为亚洲共赢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一个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市场。

国际格局对国际秩序具有决定性影响,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必须从转变国际格局入手。很多国家希望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以使国际力量对比尽可能地趋于平衡,借以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东方国家,其崛起虽不足以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形成挑战,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东、西方力量的对比,它崛起为世界第六极的趋向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的又一大动力。

(三)印度的崛起并不能取代中国,最终也削弱不了中国。中印应当将竞争化为互补,探索出一条互补发展的道路

印度作为中国西南部的一个最主要的邻国,其地位和力量,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日益达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几年一直有“跟进中国”趋势。比如,载人航天、登月计划已经进入日程;“让孟买赶超上海”的蓝图也在启动。可以看出,印度急于赶超中国。而且,中国和印度作为相邻的两个大国,具有的许多共同特性决定了其竞争性。如中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又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望成为当今或未来世界的力量中心之一,另外两国都正经历着经济上的巨大发展,都渴望引进外资,都对石油、能源及其它重要战略资源有着极大的需求。还有历史上一些遗留问题悬而未决,国家利益的冲撞必然会因地理上的邻近而产生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也使得中印关系变成了起伏很大的双边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崛起过程中,印度谋求地区大国、世界强国地位的强烈愿望派生出来的大国排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强权主义情节和在中印领土问题上的固执态度将会影响南亚-印度洋地区国家和中国的发展,影响到正常的中印国家关系的发展。

虽然印中客观上存在竞争关系,但正如尼赫鲁和邓小平的讲话中所透露出的历史情感一样:中印两国都希望双方发展强大起来,并不想通过打击对方来抬高自己。关键是如何把这种竞争转化为互补,探索出一条互补发展的道路。近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从实践中证明是完全可行的。在经济上,中印合作大于竞争。印度的长项是信息技术,而中国具有强大制造业能力及城市改造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双方在技术和市场,甚至在产业转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在过去三年中,中印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2002年为49.46亿美元、2003年为76亿美元,2004年为136.04亿美元、2005年18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7.6%,53.6%,78%,37.5%,大大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⑧。2005年4月总理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提出中印贸易额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或更高的目标。在政治方面,两国当前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在国际事务中协调与配合增多,印度日益理解缓和南亚局势,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与中国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印度必须谋求改变对华敌视心理,争取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来说,为了确保中国对外贸易大通道印度洋的畅通也希望通过与印度洋沿岸地区最重要国家印度建立起一种更加信任的相互关系,(以)为这条海上航线的安全提供保障,2003年6月,瓦杰帕伊访华期间,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全面规划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在2006年11月主席访问印度,中国和印度于11月21日发表联合宣言指出:双方一致认为两国面临共同发展的前景,不是对手或竞争者,而是互利合作的伙伴。双方还决定,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得到400亿美元。⑩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印度的崛起将对中国的繁荣、亚太的稳定和共赢、世界的平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够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事业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①Linlimin,"9.11",2004fifthissueofGlobalEconomyandPolitics。林利民:“9.11”,[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5期。

②InternationalWeekly2006-08-02。国际周刊2006-08-02

③TheTwoPrimaryLeversofIndia''''sRise,Roundtheworldentrepreneur,2007-07-12印度崛起的两大杠杆,[J]环球企业家,2006-07-12,

④Huangyasheng,WhatdoChinaLearnfromIndia''''sRise?,ReferenceNews,2006-02-0116thedition。黄亚生:中国能从印度崛起中学到什么?[N]参考消息2006-02-01第16版。

⑤Chencaiedited,InternationalEconomicalgeography,BeiJingNormalUniversityPress,2001。陈才主编,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⑥RenYan,WittnessingandHearingtheRiseofIndia,People''''sDaily,2006-08-257thedition。任彦:耳闻目睹印度崛起,[J]人民日报2006-08-25第7版。

⑦Huangyasheng,WhatdoChinaLearnfromIndia''''sRise?,ReferenceNews,2006-02-0116thedition。黄亚生:中国能从印度崛起中学到什么?[N]参考消息2006-02-01第16版。

⑧Thedatesoriginates:Huangyasheng,WhatdoChinaLearnfromIndia?,ReferenceNews,2006-02-0116thedition。数据来源:黄亚生:中国能从印度崛起中学到[N]参考消息2006-02-01第16版

⑨Graph2,dataoriginatesfromIMF,DatabaseofInternationalEconomicalProspects。表二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前景数据库

⑩ReferenceNews,2006-11-221thedition。中印“龙象工舞”跨越珠峰。参考消息2006——11—22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