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04-27 04:00:00

导语:论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次级房贷是导火索,金融衍生品是放大器,经济虚拟化是滋生地,消费文化是催化剂,政治经济制度是根源。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出口大幅下滑是经济放缓的直接原因,面临以美元计价资产缩水风险,延缓和推迟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1.次级房贷是导火索。“9.11”事件之后,为了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降低贷款利率,鼓励房地产市场的发展。2001年至2004年经过17次降息,利率降至1%以下,银行和各类投资公司为了争夺更多客户、资金和利润,放宽了贷款条件,允许那些不具备贷款条件、信用等级差的人参与住房抵押贷款,即次级抵押贷款。(在美国的房产抵押贷款中分为优级抵押贷款、次优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三种,这是以贷款者的信用等级来界定的)很显然,这种次级抵押贷款仅适用于中低收入者,其风险性是比较高的,市场泡沫膨胀时还可以混入其中,一旦泡沫破裂,就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2006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终于从顶峰上重重地摔下来,房价下跌,利率提高,房地产泡沫一下子被捅破了,首先是普通民众还不起贷款,接着贷款银行坏帐率大幅提升、大幅亏损以至于倒闭,与此相关联的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各类对冲基金出现连锁反应,不是破产倒闭就是被重组,或者被政府接管,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大幅下挫,欧美股市已被腰斩。最终,次贷危机这根导火索终于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捅出了天大的窟窿。

2.金融衍生品是放大器。据有关资料分析,美国房贷大约为11万亿美元,其中次级房贷只有5万亿,仅占46%,而且大多发生在美国本土银行,主要由房利美、房地美两大公司经营。因此说,次级房贷的能量是有限的,无论如何也捅不出天大的窟窿,问题恰恰出现在其后一连串的金融衍生品上。近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金融业发展却出现高速增长,美国金融资产严重脱离实体经济极度膨胀,特别是华尔街大金融家、大投资家不断推出衍生品,刺激了投资欲望。那么什么是金融衍生品呢?一般是指从过去传统金融业务中派生出来的交易形态,是在金融市场上互换现金流量、为交易者保值增值转移风险的一种双边合约。很明显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互换现金流量和转移风险上,常见的有商品和货币期货、期权、掉期交易等。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通过交换把钱换成票据、股票、债券,然后再通过交易换成钱,但是它们都是建立在最初现金流基础上的。总之,其最大特征是钱生钱,钱生钱的过程中并未创造财富,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金融衍生品过度使用形成的繁荣背后是空洞无物的,只能助长投机行为,在市场不可承受时必然崩溃。围绕着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贷款形成的众多衍生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不归路。华尔街的天才大师们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把次级房贷设计成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简称为CDO。贷款行找来投资行发行次级房贷抵押债券,把贷款行的风险转移给债券购买者。第二步,把抵押债券分成高级和普通两种,当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债券优先偿还。这样高级债券买的快,而普通债券由于风险大无人问津。投资行就把普通债券利率提高到12%,来吸引对冲基金购买。对冲基金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地区差和时间差,以极低的贷款利率,来回购高利率的普通债券,首先赚取较高的利差。这样又把高风险的债券转移给了对冲基金。第三步,CDO的高风险毕竟是客观存在的,投机家们又玩起了保险的游戏,设计出了信用违约交换和约creditdefaultsweps简称CDS。由发债机构每年拿出一笔钱给保险公司,作为CDO的保险金。这样保险公司分得了一杯羹,其代价就是替人家承担了一部分风险。据不完全统计,由保险公司担保的交易额高达62万亿美元,房地产泡沫继续放大了。第四步,为了继续分散风险,华尔街的精英们又在CDS的基础上创立了新产品,在CDS创收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作为保证金,创建一个新基金。基金购买人只有亏掉了保证金后才能亏到自己头上。换句话说,在一个大家都看好的市场中,亏损是别人的,赚钱是自己的。结果这个基金卖疯了,各种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银行也纷纷买入,结果已经膨胀的泡沫更大了。总之,这些年来华尔街创造出来的高达600万亿的金融衍生品,形成了世界金融史上规模空前的超级“堰塞湖”,特别是CDS形成的62万亿信用违约,如果没有美国政府出面托管,以国家信用置换“两房违约”可能美国都不存在了。

3.经济虚拟化是滋生地。近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金融业却出现高速增长,虚拟经济发展得太快,美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说白了,就是提倡在虚拟经济中获取暴利。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它是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形态,表面上看是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运动的价值形态,其实质和实体经济密切相关,这是虚拟经济的基本属性。虚拟经济大体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业,它可能脱离市场多发或少发钞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仅仅是交换的中介,黄金作为储备货币才是实的;二是金融衍生品,它除了具有引导资金流动的功能,还能放大现金流量,扩大金融杠杆的作用。所以说虚拟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没有虚拟经济就没有创业投资,就不可能出现微软和谷歌这样的高科技信息产业,也可以说虚拟经济不发达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弱点和标签。但是虚拟经济也不能背离客观经济规律,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受管制,那势必造成今天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虚拟经济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过度使用资金杠杆。所谓资金杠杆,就是以较少的自有资本通过负债和融资,来推动更多的资本运作,它实际上是自有资本与总资产的比例,一般来说,总资产控制在自有资产的20倍以内是安全的。而美国华尔街的老板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在没有监管情况下,背离经济规律使杠杆率大大超过了警戒线,达到了30倍甚至更高,在美国金融市场上形成了600万亿的金融衍生品,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承受力,所以说虚拟经济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温床。

4.消费文化是催化剂。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确立了美国无与伦比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地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从此奠定了美国经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基础,近20年来消费始终占到了美国GDP70%以上,追求中产阶级生活始终是美国人的一个梦。美国人的消费文化形成了独有的生活方式,即超前消费、信用消费、预期消费、奢侈消费,负债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习以为常。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之前美国居民储蓄率是负数,2007年储蓄率仅有百分之一,而家庭债务却高达15万亿左右,相当于美国全年的GDP。负债不仅是美国人的现象,也是国家现象。美国历届政府都是靠财政赤字、发行国债运转。目前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已达7600多亿的历史最高水平,名义国家债务余额11.2万亿,平均每个家庭分担8.6万美元,如果再把美国政府对国民社保欠款等隐性债务加起来,美国的实际债务总额可能高达数十万亿。随着债务总额的不断突破,华尔街上的国债钟显示的数字出现了困难,由于位数不够,只好把美元符号和开头的数字挤在一个框里。次贷危机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但更深层的原因与美国的贪婪本性和国民的过度消费有直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也是美国消费文化的危机。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佛瑞瑟对这场金融危机的评价是:“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金融危机是美国的一个痛,但也是调整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历史契机。据美国第二季度报告,美元总贷款流量比上年仅增长了0.7%,而美元存款流量则增长了15.8%,这说明美国人也开始学会过紧日子了。

5.政治经济制度是危机根源。当前这场发生在美国又波及整个西方世界,目前还探不见底的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再一次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也就是说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的矛盾并没有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消失。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的无限性与消费的有限性矛盾不断加深。那种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可持续的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实际上是生产过剩危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曾做过精辟分析:认为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使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的消费限制在相当狭小的范围内。除此之外,这个消费欲望还受到追求资本积累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剩余价值欲望的限制,因此,生产力越发展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突。几百年来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对分配关系做过一些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是以维护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利益为前提的。在美国不到10%的富有阶层却占据着全社会绝大多数的财富,这样的分配关系必然制约了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华尔街的大银行家和投资家们实际上是代表着少数金融垄断资本获取暴利,他们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其影响无处不在,把整个世界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相反那些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的绝大多数工薪阶层以及那些次级信贷的客户,只能成为金融垄断资本的被剥削者,成为次贷危机的受害者,进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分配、消费的矛盾越积越深,最后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突然爆发。因此说,从更深层次讲,金融危机的背后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作用的结果。现在西方世界金融危机的受害者,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也在寻找危机的根源,在德国曾经一度很少有人问津的马克思《资本论》,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人也试图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寻找到答案。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9月对美国人来说是一场噩梦,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到目前为止,奥巴马政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采取了各种救市措施,然而收效甚微。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股市大幅下挫影响下,美国家庭和个人资产大幅缩水,人们的消费预期和消费能力降低,这对于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美国来说是经济步入衰退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首当其冲的是代表美国工业文明象征的汽车制造业,三大汽车制造商都面临着破产和重组的危险。总之,美国的服务业、制造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着收缩的态势。特别是美国政府为了筹集救市资金,大肆发行国债,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经济的收缩和衰退必将对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发达国家依赖性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其影响就更大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30年来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外部宽松的环境和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的增长。因而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外部环境趋紧,对中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口大幅下降,二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缩水,三是加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

1.出口大幅下降。近些年来,中国更多地承接了国际资本的低端产业,从而形成了制造业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换句话说,中国制造业的两端即资源和市场都在国门之外,都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东南沿海一带的加工制造业是定单生产,贴牌生产,并不直接面向消费者,这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一旦资源和市场两头一挤,企业立马亏损倒闭。果不其然,金融危机一来,欧美国家经济放缓,市场萎缩,进口减少,我们的出口加工企业就断了粮草,亏损的亏损、倒闭的倒闭,这种角色的转换是非常之快的。这些出口加工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吸纳了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大量农民工,一旦企业倒闭,很容易形成农民工“退保潮”、“返乡潮”,形成更大的就业压力。从2008年年中开始,我国的出口贸易是逐月逐季环比下降的,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是非常之大,道理很简单,中国GDP60%是外需创造的。由于出口减少,首当其冲的是企业开工不足,工业增长速度放缓,能源、原材料、运输需求下降,投资增速下滑,投资后劲不足,房地产、汽车市场低迷,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所以为了保八也好,保增长、保民生也好,党和政府不能不快速出拳,以4万亿投资和制定行业规划、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组合拳对冲出口下降,以遏制经济下滑的风险。

2.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缩水。中国经济还有一个独特现象,就是外汇储备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近2万亿美元。从某种角度讲,如此庞大的外汇躺在国库里决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它会增加人民币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存在着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缩水的风险。自从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美元国际结算货币以来,一盎司黄金从35美元涨到了980美元,美元累计贬值了27倍。特别是近年来,美国政府为了减少贸易逆差,有意放纵美元贬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以邻为壑,以铸币国的特殊地位,大量印制美钞以解决流动性不足,特别是前一段美联储还宣布购买美国的长期国债,这等于自买自卖,开动印钞机向市场投入大量基础货币,必然促使美元加速贬值,从而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中国还是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国,截止2009年3月份,增持美国国债余额7679亿美元。正是基于此,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保障中国美元资产的安全。总之,在全球经济下滑、美元贬值的不利态势下,如何保障美元资产安全,管理好使用好外汇储备,是对中国政府智慧和能力的考验。前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晓川在多个场合发表言论,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出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换句话说,就是长期以来美元依据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从主权货币自身利益出发,形成了对现存货币制度的依赖,出现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诱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即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这都是美元惹的祸,事实上已难以承担美元的国际结算、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基于此,中国、俄罗斯,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对美元提出挑战,主张重塑国际货币新体系,这种要求是正当的合理的。尽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及其美元的强势地位受到挑战,但在短期内,美国的世界第一强国的霸主地位是难以撼动的,在美元的主权货币之外另起炉灶短期内难以实现。从现实出发,中国主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础上,推动SDR(specildrawingright)即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也称纸黄金,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使用资金的权利,可用于国际结算、偿还贷款,还可以与黄金和外汇自由兑换充当国际储备。由于它仅仅是一种记账单位,使用时必须通过基金组织指定一个会员国接受特别提款权,并提供可自由兑换货币。特别提款权的含金量和汇率采取一揽子货币定值方法,目前一个特别提款权相当1.2个美元。长期以来,特别提款权在基金中所占比重只有不到5%,而分配权又为发达国家所控制,发挥不了国际货币储备的作用,所以中国主张扩大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使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建立在公平、平等基础上。

3.金融危机加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2008年9月是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和经济政策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中国经济处于过热的状态,投资热、房地产热、股市热,物价上涨。过快的增长速度使有限的资源、环境难以承受。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企业也面临着调整的压力。总之,过快过热是经济生活中的比较普遍现象,客观上整个经济面临着调整的压力。在这种态势下,经济政策趋于从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此同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作为主旋律。政府还特别提出把节能减排作为2007年以后的中心工作。然而2008年9月以后风云突变,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程度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金融危机的冲击完全打乱了中国经济前行的步伐,也打乱了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了对冲出口急速下降引发的经济下行的风险,中央达观通变,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和应对措施,放松银根,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把调整产业结构变成了振兴规划,把节能减排变成了保八、保增长。毫无疑问,无论是扩大投资也好,还是保增长也好,理所当然的应该包含调结构、扩内需,节能减排,但是主基调变了。应对危机,让企业活下去,保就业、保增长是第一位的,客观上打乱和延缓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况且,中央的4万亿投资将带动地方十几万亿的投资,在现行体制下,谁敢保证不出现重复建设,每个项目都符合中央的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金融危机加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林汶奎.华尔街金融危机.中国商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