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宝鸡农业可持续发展诠释
时间:2022-04-19 10:48:00
导语:小议宝鸡农业可持续发展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发展生态农业,降低生态赤字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着手,提出了宝鸡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用科技武装农业,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关键词】生态赤字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由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二者共同决定.生态承载力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系统资源的丰富程度,生态足迹反映人类活动的强度,二者的差值即为生态盈余(赤字),反映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脆弱性).如果一个地区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就出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污染,采取措施降低生态赤字,使农业发展于良性循环之中
1降低生态赤字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降低生态赤字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约束条件
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农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可以用生态赤字来衡量,故降低生态赤字是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保持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外还必须以降低生态赤字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整个理念,就是经济系统的增长规模绝对不能超出生态系统可以永久持续或支撑的容纳范围
农业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有持续的资源供给,同时又必须有足够的环境容量容纳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而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可持续发展不会进一步消耗世界自然资源的绝对量和涵容能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会因为过度的对地球承载能力和繁荣能力的开发而导致生态债务(朗克和哈尼
可见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约束条件就是降低生态赤字,扩大生态承载力,保证农业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的供给能力和环境的容纳能力持续健康发展
1.2降低生态赤字是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条件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一旦出现了生态赤字,就表明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农业发展就会失掉后劲和依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降低生态赤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于农业来说,既不能引入,也不能借贷,只能靠自身系统内部的修复与养殖.所以我们应当像重视财政赤字一样关注生态赤字,从保护环境入手,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内部能流物流通畅,保证高效运转,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3降低生态赤字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长,产生了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非理性行为.农业是生物的自然再生产和人类的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农业的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力和技术的贡献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资源的影响.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态赤字,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农业生产才能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1.4降低生态赤字是实现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提高农业产品的产出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降低生态赤字,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满足人们对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需求,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活与生存质量,使人、社会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和良性循环,从而使社会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
2实现宝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资源环境是人类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人类在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遵从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然而宝鸡市本身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993-2004年宝鸡市出现生态赤字且有上升趋势,2004年人均生态赤字达1.426hm2表明宝鸡市生态发展不可持续.那么,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农业技术相结合,使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并良心循环的一种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它强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协调平衡的大生态农业结构把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种植与农林牧渔相结合,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生物、工程和农业这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是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第一,宝鸡应当依托我国唯一农科城-杨凌农科城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致力与孵化和传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开发关键链接技术,发展生态无害化技术,努力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支持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
第二,发挥政府在发展生态中的主导作用.由于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生态环境建设的多数项目在短期内没有直接的利润产出,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生态农业的核算机制,重视生态环境效益,并将其纳入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同时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税收、价格等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第三,加大发展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尤其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宣传力度,向农民公布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让广大民众真正意识到发展生态农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生态农业的理念深入人心
2.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第一,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减少非农业占用耕地,促进土地复垦,种植农田防护林带,积极引导农民使用有机化肥,减少化肥对土地的侵害.保护水资源,控制水环境污染,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当用污水灌溉农田.合理开发和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情节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二,,改善农业资源环境.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源,防止工业三废直接排入农业环境而造成危害.控制农业自身的污染源,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尤其是高残毒农药的使用,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学产品对土壤、水质、大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减少农膜的使用,降低白色污染.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提高粪便还田和综合利用比例,加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2.3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首先,龙头企业是关键,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和带动基地发展的任务.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一种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种养加销综合经营一种是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组织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就应给予扶持
其次,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经营,都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努力形成当地的主导产品.有了规模,才能造就出产业,种养加工销售才会配套,龙头企业才可发育出来公司与农户和基地才会逐渐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公沾的经济共同体.寿光的蔬菜、诸城的肉鸡就是靠市场和规模发展起来的.宝鸡农村也应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努力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有新突破
第三,要在培育本地主导产品基础之上,加快规模化、专业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要抓紧建设一批大型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绿色农产品的开发,突出高附加值产品、精深产品开发,加强特色产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开发.建立高效的绿色农产品产业政策扶持体系,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拓展农业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第四、要加强合作意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经营能人组建合作社,集中采购原材料并销售产品依托基层供销部门组建合作社,发挥场地和经营优势依托基层农技部门组建合作社,发挥技术和服务优势加快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搞好特色农产品的中介和流通
2.4用科技武装农业,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发达的科技型农业,科技进步可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中要素的利用率,没有科技进步,就无法深入挖掘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内在潜力,就不能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就很难迅速提高农村各类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无从谈起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目前,农村传统的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地区间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随着科技发展,许多新科技在农业中很快得到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些生物技术和产品已经用于实践,大大提高农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越来越高.改造传统农业的出路在于向农业领域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使农业投资变得有利可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科学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农业生产要素来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中的种子、化肥、土壤、工具、饲料等各个要素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渗透和推动.要实现农作物、牲畜、鱼类、林木的良种化,就必须利用现代育种学、遗传学的科学成就要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就要采用现代改良土壤的先进科学和技术通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抢农时,提高作业质量通过先进技术和手段的使用,有效地对森林、草原、山地等资源加以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科学技术还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及其素质来推动农业的发展.通过农业各生产要素的改变,达到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
其次,科学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来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生产环节上,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和干旱沙化,促进农业的良性生态循环,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社会化在加工环节上,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开发出多品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上,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发展先进的交通工具和设施,建立多功能、多渠道的市场信息网络在服务环节上,依靠科学技术才能为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各个环节的改变,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最后,科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来推动农业增长方式法人转变.一旦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经营,农业就会获得综合性开发效益,农林牧、产加销更加紧密配合,形成一条龙.合理的农业结构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水、气候和生物资源,提高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程度,把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对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5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中国农村居民平均教育年限只有7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直接影响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农民技术能力整体地下,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使农业生产难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束缚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的农业市场信息和农业经营的知识十分匾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首先,培养现代农业经营者,需要增加农民急需的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迅速获得增加收入和就业基本技能,并组织农民外出务工,为农村富裕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农业外的就业机会,使他们了解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成为适应现代产业活动和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农民
其次,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尽快建立起由政府和非政府系统组成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如各类技校、乡镇农技站及非政府类农民培训结构等,充分发挥各乡镇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的作用,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培养农民的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
第三,加快农村信息工程建设,通过教育、宣传、示范、引导农民获取更多市场信息和科技知识,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改变保守的思想、观念与习俗,把他们塑造成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合作式农民
第四,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领导能力,真正成为农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用统揽全局的眼光来认识农民增收问题,寻找农民增收途径,切实以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利益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第五、加强对农民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要让农民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张庆文:《我国生态农业正在顺利发展》,《生态农业研究》1998年第六期
[2]高振宁:《发展中的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环境保护》2002年第五期
[3]伍世良、邹桂昌:《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五个基本问题》,《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第四期
[4]刘飞:《欧盟重视发展有机农业》,《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1年第八期
- 上一篇:中国体验经济发展问题诠释
- 下一篇:个人教研情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