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索
时间:2022-03-22 03:02:00
导语:对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分析了我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指出了我国必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信息技术传统产业改造
始于20世纪中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科学技术革命,它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改变了世界。随着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加工、传输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时代,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的。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创造价值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转变,也就是从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着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转变。信息化将导致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革命,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信息化是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由以传统工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社会演进的过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一、我国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信息化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下半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2000年,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员选取了29个指标编制了信息能力指数,对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能力进行了测算与比较。结果表明,美国信息能力总水平为71.76分,位居世界之首;日本位居第二,69.97分;澳大利亚65.59分,位居第三。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却处在信息能力较低的国家行列,信息能力总水平都不满10分。其中,我国的信息能力总水平仅为6.17分。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我国不能盲目赶超世界信息化先进水平,更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信息化运作模式,应该采取务实的发展措施,在低水平的工业化基础上,谨慎地借鉴发达国家的信息化经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带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从国外已有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在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方面高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加速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美国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重新夺回了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在近年来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中,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33%,传统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67%。目前我国非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80%,工业已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上、中、下游产业衔接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具有扩张性、渗透性等特征,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使我国具有传统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焕发生机,为我国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理论上讲,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信息化产生于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又需借助于工业化的手段,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方面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相互渗透,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从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赋予工业化新的内涵。信息同材料和能源两大资源一样自身具有增值作用。信息革命的成果使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以及交互式网络化的信息交换实现了便捷、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
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发挥后发优势,使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建国。关于加快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思考与对策[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4):117-126.
[2]吕政。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间是渗透融合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0-10-17.
[3]萧琛。新经济———向传统理论宣战[N].中国公商时报,2001-09-06.
[4]杜登彬。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互动的[N].中国经济时报,2001-03-06.
- 上一篇:我国铸造装备发展的前景探索
- 下一篇:电企员工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