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潜在困境
时间:2022-02-15 11:38:00
导语: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潜在困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速,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但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浪费和失业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概述和潜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做出了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经济过热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发展不平衡
中国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世界的瞩目,在各个经济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毕竟我国的国情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的综合经济发展还需承受诸多的考验,在探索的过程中求发展。回顾近年来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出根本原因所在,怎样更好的规划新的发展蓝图,都是需要重点研究和仔细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经济是否存在过热问题
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保持高增长高速度发展的同时,是否在某些领域也出现了过热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国内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展开研讨,但可以初步肯定的是,现今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上还是正常的,只是在部分行业已局部产生过热的情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的增长方面也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五年计划接连完成的基础上,国家经济财政状况明显好转,配合积极合理的财政政策,和与国际接轨且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货币政策,令中国的经济水平持续上扬。但在中国的金融产业不断扩大和投资规模增长加速的背景下,部分市场确实也出现了因投机行为和泡沫性的炒作而产生的经济过热虚假繁荣的现象。对世界而言,中国新开放的金融投资领域是人们投资的热土,国内外炒作基金的进入,加上国内不少投机商刻意的非法经营,也造成了金融市场诸多不稳定情况的产生。如房地产业,证券和衍生金融产品价格的过度高涨,都为后期金融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对于个别领域及方面出现过热的现象,政府也已按照实际的情况,配以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严格的规划,预计过热问题也只是出现在局部而已,总体不会对中国整体的综合经济面形成负面的效果,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制定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之后,在经济发展水平向前推进的同时,也产生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化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异化严重,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所统计到的数字显示,中国的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除了农村经济发展失衡外,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当中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
有资料显示,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量之比在20世纪80年代为较低的1.8∶1,到2001年上升为2.9∶1,而到了2002年已经上升至3.1∶1。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地区差异化程度快步发展,而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日益下降,在1997年为4.6%,1998年的增幅水平为4.3%,在1999年降至2.1%,而在200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1158元,同比增长2.5%,增速下降了3.4个百分点。除了农村经济问题之外,中国各地区的人群收入差距也正有扩大愈演愈烈之势。广东沿海地区由于开放得比较早,经济发展基础较西部偏远地区较好,近几十年来更依赖国家的优惠经济政策,人们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内地多数城市。特别是靠近港澳台地区的城市,其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更是优于内陆居民。而一些传统的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的平均居民的消费力也高出内陆西部地区的居民指标。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消费差异问题已成为事实摆在人们面前,为了改变这类经济现象,国家已有步骤有选择的出台了对内陆欠发达城市实行优惠政策的措施,积极努力的缩小中西部间的经济差异,鼓励人们向西部城市就业发展,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在中国政府已注意到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性与严重性后,及时采取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税收方面,对低收入者减税和补贴,对高收入者适当增加税负,坚定不移的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都是国家针对贫富差异和地区经济差异问题所制定的政策举措,其最终的主旨在于平衡国内经济的发展,杜绝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三、劳动者就业与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怎样运用有限的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人口就业,安置下岗职工组织再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中国政府及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难题。作为拥有世界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劳动人口基数大、素质偏低,前期中国通过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国外投资者到中国办厂进行低技术的加工产业,从而带动国内劳动力的就业和资金在国内的投资。然而中国每年能提供给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劳动者的需求,而目前国家已出台新的劳动法,已经有逐渐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初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减少也将令更多的劳动者下岗,失去工作机会。中国新的经济政策基本方向,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技术含量产业,虽然转型带来了失业问题,但这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每年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也正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也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在处理就业和失业的问题上,首先中国政府需要在保持经济继续向前推进的基础上,在缓和社会矛盾的出发点上,应做出较为合乎情理的安排及调整。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和适合劳动年龄的人口总数一直在增长。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劳动力总量还会逐年继续增多。找不到工作或者被企业裁员的下岗者人群总数的膨胀,令社会存在不和谐的隐患。失业者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下岗者面临无生活保障的危险,就业失业问题如果没法根本解决,那么这将成为日后制约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弊端。当今中国已是经济大国,而且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阶段,国内和谐社会的保持,将为中国提供一个安定的内部环境。在全球一体化步伐加快、经济金融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的进程加快的局势下,员工的下岗及就业问题的激化是不可回避的现象。中国城市劳动者就业率不足的同时,还面对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问题。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在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依照现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模式,今后经济增长对国内就业的拉动作用还会继续降低,因而中国政府也正日益注重就业和失业安置的问题,强调在保持经济建设不间断的前提下,努力把就业等问题妥善解决。从近况来看,国内就业市场找不到工作的难题虽还存在,但形势也较往年有所改善,对经济的发展暂时来说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负面影响。
四、资源的运用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中国虽拥有丰富的资源,矿产也居世界前列,但回顾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代价,不难发现在社会经济和国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接踵而来。长期以来,中国模式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高度消耗为代价的,地大物博的中国,即使拥有广阔的国土和相对较多的自然资源,但我国其实国土地形复杂,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也较为缺乏,加上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过程中浪费现象普遍,因而在资源的运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中国政府也是十分重视的。经济发展迅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经济起飞比较晚,生产和消费方式落后的中国,经济复苏发展的初始阶段必将对自然资源进行严重的破坏。在回顾中国取得辉煌的经济发展的同时,过度开发水资源、破坏自然植被和乱垦滥伐等现象,贯穿着整个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过程,自然环境已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矿产和原油资源也被大量开采使用,中国经济发展的代价确实很大。另外,中国各省市的许多部门及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较低,经济增长方式都显得比较粗放,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大,而利用效率却很低,从而导致污染排放严重,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的损失也十分大。
所以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一时间里,也应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扶持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列为基本国策。而在具体实施上,要有计划的对国土资源进行开发,保护和节约并重,并培养企业树立起环保的生产管理理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排放废弃物的管理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保护环境监督企业生产的法律法规,来实现绿色生产的发展模式。
五、未来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
在力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未来中国模式的经济所可能产生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前瞻性的预测,提早制定应对措施,来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再度走强奠定基础。在就业问题解决上,要努力扩大社会上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在保证社会和谐进步、力保居民生活得到有效改善的先决条件下,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医疗制度改革,做好社会民心的稳定工作,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保持出口增长、对外贸易稳定的局面下,着重优化国内投资环境,推行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措施来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扩大内需。
其它相关问题上,对农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只有建设好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民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才能确保农业的振兴和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前进。在推动经济转型方面,国家仍会长期坚持以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的振兴产业战略,在培养新型产业的同时,对传统产业和企业进行改造,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路线,加强区域经济化进程的协调发展。在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问题的补充上,国家需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出台新的财政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通过调节过高收入和取缔非法收入的方式,来确保保障最低收入,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因此,国家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将力促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发展货币市场,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进而促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货币政策。最后,大力主张科教兴国的策略,培养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优化教育产业,发挥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育优秀员工进厂下乡,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六、结论
综上,改革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十分丰硕,但中国经济体制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弊端需要改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政府仍需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来推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需通过实施宏观的经济政策来加大对经济的调控能力。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神话,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遗留下很多未解决的问题,而在未来也将遇到越来越多新的经济问题。为了令中国的经济在未来不至于停滞发展,中国政府应该在经济法律和制度上,推进改革,提高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解决存在于一些经济领域的潜在问题,消除各个领域和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化程度严重不平衡的隐患,在新政策的调整和配合下,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力保中国在世界的经济竞争中处于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希均,林祖嘉.经济学的世界(上下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
2.格里约翰逊,凯万斯科尔斯.战略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StephenPRobbins,MaryCoulter.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尤建新,陈守明,林正平.高级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上一篇:县供电公司团委年终小结与工作思路
- 下一篇:乡镇统战工作情况年终小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