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化促使当地经济崛起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7 11:33:00
导语:产业生态化促使当地经济崛起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相对过于缓慢而出现“中部塌陷”困境,为了让中部走出这一困境,实现中部崛起,本文认为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是最佳途径和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中部的影响,探讨了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中部崛起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中部崛起
中部,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然而,目前中部发展相对过于缓慢而出现“中部塌陷”困境。波特曾指出,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并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本文尝试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针对中部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提出中部产业集群进行生态化发展这一课题,以期提升中部竞争力、保障中部有序协调发展、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和中部经济、环境和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中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河南、湖北、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相对较好,其余三省发展相对较弱。到2007年底,河南省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产业集群共有388个,集群内集聚了14.5万家企业,占全省中小企业总数的50.3%,年实现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6.35%,吸纳从业人员320万人,占全省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38.13%,但集群规模还是以中小规模为主。湖北产业集群在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有些乡镇拥有了两个产业集群。有的产业集群优势初步显现。但是湖北产业集群的产业关联度明显偏低,专门化程度偏低、整体集约化程度较低,技术含量相对不高,产业集群缺乏创新平台,集群内大多存在低端过度竞争。湖南形成了四大类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雏形;传承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浓郁的产业集群;依托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集群;是“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带动的当地产业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但是湖南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较低,具有优势且较完整的产业链少;骨干企业数量少,单体规模小;产业的本地配套性差、配套成本高,尚未有竞争优势。安徽省产业集群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集群的规模小,产业的附加值较低。江西省近年来出现了产业集聚的趋势,形成了一些产业集群的雏形,但规模小,档次低,多以低层次企业为基础。山西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开采、焦化和电力产业为主,其它产业集群规模普遍较小,多元化、互补性产业未能形成。
(二)对中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中部这种以资源型为主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资源与原材料的需求和依赖性极大,又因很少对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资源逐渐贫乏。同时中部产业集群不仅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且各省为了各自独立的利益,对主导战略选择也各自为政,经济割据,缺乏合作战略思想,没有有效地整合资源的理念和动机,缺乏横向联系,彼此形成市场壁垒,这种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利于中部产业集群整体的发展。中部很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仍是沿袭数量型、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导致了集群内对环境的集中叠加污染,往往超出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且集群内企业间分工协作和关联度较低,内部的产业结构只是简单的供应链式,供应链短且附加值较低,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匮乏,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不强,不少产业还停留在模仿、低价竞争阶段,对原材料的使用过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过于严重。
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中部崛起的互动作用
(一)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对中部崛起的积极作用
1.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要引导中部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落后的、初级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而生态化发展则是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认为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必须由“两高一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两低一高”的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2.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引导中部由污染型经济生产模式向清洁型经济生产模式转变。中部产业集群在传统经济指导下,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大多是直接排放,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的平衡。而生态化发展就是要尽量把这种放错地方的废弃物通过重复、循环利用变成再生资源,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原材料的使用,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向清洁型生产模式转变。
3.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要引导中部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率。第一产业主要发展生态农业,应以绿色食品及农业的生态效益为开发重点,并逐步向规模化、安全化和观光化发展;第二产业主要发展生态工业,通过建立生态工业链及高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实现资源和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充分利用,从而推动物质的有效转换及再生;第三产业不仅本身要生态化而且要为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率。公务员之家
4.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是化解中部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矛盾,快速推动中部经济发展,实现中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的原理和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原则,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和协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合理规划和调整整个系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整体最优目标。这就必然要走更加理性的强调“社会—经济—自然”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化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相互协调、有机统一。
(二)中部崛起对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群虽起到了加速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已经存在的现状,一般在经济发展初期,集群一般很难自发形成生态化路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延伸演进,生态环境问题会慢慢得到改善。可以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见图1)来解释。
1993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EKC认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如图1所示的超过曲线的最高点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EKC是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环境质量需求、环境规制、市场机制、减污投资等方面来加以诠释这种关系的。总的来说,在收入提高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向信息化和服务业的演变、清洁技术的应用、人类环保意识和环保需求的加强、环境规制的实施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生态问题会成为一个首先考虑的问题,环境也会在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后不断向生态方向发展。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部会走出困境逐步实现中部崛起,中部产业集群也会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中部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总的方向,也是中部崛起对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丽敏.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企业活力,2007(11)
2.孙祖荣,施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生产力研究,2006(7)
3.刘爱雄,张高亮.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
4.沈正平,刘海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2)
- 上一篇:公私合作方法在教育的应用论文
- 下一篇:语文教学生动活跃化改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