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在日常工作培育和再造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30 05:18:00
导语:诚信在日常工作培育和再造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诚信机制的保驾护航,当市场运行于缺乏诚信机制的社会中时,就有了培育与再造的必要。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探索这一机制的培育与再造的途径。
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诚信机制;培育
当前对市场经济本质冲击最大的,当数社会诚信缺失为甚。如果任由诚信缺失现象发展,则必将构成对未来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冲击。因此,社会诚信问题仍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诚信缺失的危害
诚信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根基。拥有诚信资源的市场经济,是健康的市场经济,是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运行成本降低,经济主体相互信任,经济和社会关系趋于和谐。反之,则会对社会发展造成障碍。
1.公民诚信缺失对和谐社会的冲击。我国历来重视诚信道德的培养,把一个人的诚信修养看得非常重要。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至诚如神”(孔子《论语》)。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可见,我国传统上把诚信看作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是道德的本原。但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欺诈、坑熟现象的屡出不穷,致使公民之间相互猜忌,彼此封闭,信任度降低,也就增加了人们交往的难度和信息沟通的成本。正如《吕氏春秋》所言:“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愁,不能相亲。”这与传统上我国所提倡的团结互信、互通有无是背道而驰的。
2.企业诚信缺失诱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衍生。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严重挫伤公民的消费信心,中低收入阶层由于收入比重偏低,消费更是谨小慎微,内需严重不足,经济增长的贸易依存度加大,危害我国经济安全。企业整体信用度低,融资困难容易丧失发展机遇;信用交易量过低,据统计:国际贸易往来中90%是信用交易,中国的信用交易只有20%。交易成本过高,不利于资本的流通速度;有些企业盲目转轨改制,工人大批量下岗,把安抚失业人口的责任转嫁给社会,当前我国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又非常薄弱,故而引发众多的不满情绪、不安定因素;我国企业国际声誉较差,影响竞争力,影响招商引资和国际合作。由于诚信环境不良,金融机构为规避信贷风险,惜贷现象日趋严重,一方面给企业融资增大难度,另一方面造成国家本来用于扶持贫困群体的项目难以实现和推行,例如助学贷款的发放。在一定层面上激化了矛盾,引发公众对社会公正的抱怨。
3.政府诚信的不规范致使社会不和谐。政府政策缺乏连续性,使得政令不畅通;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用人机制不透明,挑战政府威信;司法腐败、不健全、执法不力现象屡有发生,构成对政府权威的威胁,政务信息不公开、不畅通、报喜不报忧、屏蔽公民对政治活动的参与,致使公民参政议政意识淡薄,行政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执政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合力,缺乏提升综合国力的民族凝聚力,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中居主导地位,政府信用的缺失和不规范对其他市场主体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二、政府规制为诚信机制的培育和再造提供保障
社会诚信缺失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国人的极度关注,纷纷呼吁要重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诚信,以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国际声誉。
(一)把诚信培育与再造纳入政府规制范围的依据
1.诚信机制的缺位对政府规制的需求。诚信是社会运行的公用资源,无论从道德角度还是从资源角度来讲都是如此。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则来看,政府是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因此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保证诚信的良性环境的存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认为:之所以社会产生对政府规制的需求,是因为市场在运行中出现空缺和失灵。市场运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产生效率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常常伴随着经济外部性的存在。我国当前因诚信缺失导致的外部不经济更为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信用缺失和不规范而造成的损失使国民收入减少20%。因此需要政府利用各种手段促进培育和再造诚信机制和环境,减少甚至消除负外部性。
2.政府强化对诚信规制的权威性。首先,政府拥有绝对的公权利资源。在强制力层面来讲,拥有强权的国家政府在经济决策、方针政策的推行与实施方面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其次,政府是市场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当市场运行中产生外部不经济影响市场效率,侵害国民的利益时,政府不是旁观者,应该积极介入,用“看得见的手”来干预和纠正。第三,政府是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投资者。政府担负对社会公共产品的投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设施和提升公民生活质量。就一般而言,公共资源大多是有形的,但我们所探讨的诚信资源恰恰是无形的,但这并不影响政府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制度化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公务员之家
(二)诚信建设中政府规制的方式和对策选择
政府规制的方式主要有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和法律规制三个方面:
1.通过经济规制,约束市场各个主体的失信行为,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强化社会性规制,使市场主体遵守诚信成为自觉的行为。因而国家应确定明晰的产权制度,以明确市场主体在发展经济中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讲,要为自己的失信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3.健全、完善法律规制,强制市场主体为失信后果承担责任。一方面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诚信立法,因此需要尽快弥补这一空白。另一方面,我国的司法效率过于低下。审判周期过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能有效得到补偿,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信行为;执法力度不严,是当前社会民众体会最深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同一案件不同地区处罚不同,同一地方不同的法官也有较大差距;更为民众不满的是对失信处罚过轻,起不到惩戒作用。
- 上一篇:职高问题学生心理特点及德育管理策略论文
- 下一篇:发展公共财政思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