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探究论文
时间:2022-10-25 04:34:00
导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最近一段时间,学术界对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由此引起的股份制的所有制性质问题的争论比较激烈。本文就此问题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求赐教。 一、关于公有制与主体地位 准确理解和把握公有制的内涵,是我们探讨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股份制性质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产权制度从财产归属主体来看,可分成财产的共同所有和财产的个人独有。共同所有的财产制度是公有制,个人独有的财产制度是私有制。 共同所有指的是某一项财产(产权)归某一特定群体全体成员所有。理解公有制概念的关键在“共同”。共同所有应该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复合性。所有者为一群人,或者说是由多个人组成的复合体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人;(2)平等性。在群体内部,每个成员对财产的权力是相等的;(3)不可分割性。产权不能在成员间进行分割,或者说不能细分到每一个成员。产权的处置只服从于该群体的集体意志而非某个人的单个意志,尽管这单个人是其群体内成员;产权的收益归群体内成员共同所有。因此,共同所有必须是“复数”概念,而不是“单数”概念。 公有制在我国目前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群体范围的大小。国家所有制的财产归一个国家内全部成员所有,范围最大。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国务院是国有资产的代表,行使相应的所有者权利。每个公民对全民所有制财产的权利(包括收益权和控制权)授权给国务院来行使。 集体所有制的财产为某一个特定的集体内全部成员所有。这个集体可大可小,成员可多可少。大的集体其成员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而小的集体其成员可以只有几十个甚至十几个人。但无论规模大小、人数多少,产权的公有制特征是相同的。当然,在实际的运行中,国有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以及集体所有制内部还是有所不同的。主要表现在:由于组成成员的数量不同,导致单个成员对共同所有财产的关切度不同。如大集体(规模较大的集体)和小集体(规模较小的集体)明显区别在于:集体范围越大,人数越多,单个成员与共有产权的联系就越弱化,甚至可以达到“与己无关”的程度;相反地,集体范围减小,人数越少,单个成员与共有产权的联系就越紧密,成员对共有产权的关切度也越高。成员对共有财产的关切度与集体规模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充分释放集体所有制的制度效率,集体的规模不宜过大。在小规模的集体所有制框架中,成员的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意识比较强,联合劳动的功能能够比较正常地发挥出来。而当集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这种集体在所有制性质上近似于“小国家”。长期以来我们一些传统集体所有制企业运行中普遍存在的“二国营”现象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衡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该坚持两个标准: (1)资产量标准。公有资产尤其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较高比例或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国有资产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政权来源和经济来源。政权来源是国家凭借行使权力,通过税收等手段,把一部分社会财富征收为国家所有。这是履行国家基本职能的需要。经济来源则是国家以资产投资的方式所得到的资本收益,表现为上缴利润的形式。它凭借的是经济权力或资本权力,而不是行政权力。与税收的向全社会所有单位征收不同,利润只向有国有资本投资的企业征交,数量则根据国有资本的投入额和所在企业的经营效益来确定。我国国有资本的收益额一直是比较高的,如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行利润5312亿元。有学者曾经提出:国家不应“与民争利”,国有资产应退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国有资本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收入。国家只有掌握了较多的财富,才能更好地履行国家的职能。 (2)控制力标准。国有经济能够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一是通过行政手段限制非国有资本投资到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领域;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在实行股份制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采取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方式保持国有资本对企业的控制能力。从发展战略上看,采取国有资本控股模式的股份制企业在上述重要行业和领域是必要的。而在一些非重要行业和非重要领域,国有资本可以控股,也可以不控股而实行参股。由此国有资本入股的目的演变为单一的利润追求,即收益权,而股权中的控制权事实上已无法行使。一味地简单要求国有资本在所有股份制企业中都要控股,在理论上没有充足的依据,在实际上往往也很难做到。因为股份制企业股权结构的安排是全体股东协商谈判的结果。就一般而言,股东尤其是大股东都存在比较明显的控股偏好。如果国有股东也坚持一律控股,那么合作就不容易成功。同时由于国有资本来自所有者的监督压力相对弱些,由其它资本控股可能有助于强化来自所有权的约束,这样对股份制企业的效率提高是有益的。 二、关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是一种财产所有权制度,是法律意义上的归属。公有制财产(为方便论述,此处特指国有财产)的投向或分布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分类。如按是否营利为标准,国有财产可以投向营利性组织或非营利性组织。后者包括投向机关、学校、医院、军队、基础施设、社会福利和救济等的财产。据统计,我国目前国有财产中约40%分布在上述非营利性组织。如按所投产业领域,国有资产可以投向垄断性行业或竞争性行业(按市场竞争程度);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投向一般性行业(按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如按股权结构,国有资产可以选择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在合资形式中,还可以采用控股或参股的形式。 上述各种投向方式都是公有制财产的实现形式。如把国有财产投入到学校,那么公办学校就成为公有制财产的实现形式;如投入到股份制企业,那么股份制就成为公有制财产的实现形式。 在企业制度层面,中央明确提出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说明在国有财产各种投向形式中,与其它所有制类型财产共同组成股份制企业是主要选择。它也说明国有独资企业的数量要严格控制。从实际看,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的数量逐年递减,国有经济更多地采用国有控股的形式。据统计,2002年比1997年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减少了49.7%,国有控股企业则增加了63.9%。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制度安排,根本原因在于股份制具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对于国有资本效率的释放和国有企业的改造更具有重大意义。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股份制,经过上百年的运行,已被实践充分证明了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效率的企业制度,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如近年来美国股份制企业约占全国企业的18.5%,但其资产超过全国的85%,销售收入占全国的90%;德国股份制企业占全国13%多一点,但其资本额和销售额均占全国的70%以上。马克思对股份制也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说:“在工业中运用股份公司的形式标志着现代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新时期。……它显示出过去想不到的联合的生产能力,并且使工业企业具有单个资本家力所不能及的规模”“它们对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的影响恐怕估计再高也不为过的。” 结合我国国情和国有资产的产权特性,对国有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具有特别意义。我国国企股份制改造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吸纳其它资本,减少国有资本。这样: (1)股权多元化对国有资产代表者(政府所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其在企业中的委托人)形成强有利的内部约束。在股权多元化的情况下,国有资产代表者不仅受到来自所有者的约束,而且受到来自内部其他股东的约束。由于来自内部股东的约束资产责任心强,拥有企业信息充分,从而对国有资产人的约束是比较有效的。它有助于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国有资产所有者对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行“管不了,管不好”的现象,从而极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 (2)通过设置内部股,其中主要是企业高管人员的股份,把企业内部人员的利益以“同股同利、同股同险”的机制,与国有股东捆绑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内部的高管人员产生显著的激励与约束的双重效应; (3)锁定国有资产的经营风险。由于股份制的有限责任“神秘的面纱”的保护,股份制企业里的国有资本只承担以投入额为限的有限责任,而不必承担在国有独资下事实上的无限责任,从而锁定国有资本的经营风险。 而目前国有独资企业比例过高也是中央提出加快国企股份制改造的现实背景。目前,我国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仍然高达10.8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的68.2%及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的62.1%;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12.3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的77.6%及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的42.2%。 三、对若干学术观点的简要评析 1、私人持股公司(公众持股公司)与传统集体所有制的比较。 对于由众多私人投资组成的股份制公司(即公众持股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学术界争议较大。一种观点认为公众持股的股份企业属于集体所有制性质,所以理当是公有制。如厉以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没有国家投资的公众持股企业也属于公有制企业。于金富赞同上述观点,提出“公众股份制是我国现阶段一种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不同的观点则认为,无论在资本主义制度里还是在社会主义制度里,公众持股公司的所有制性质仍然是私有制的。如张丰兰等认为,“由小股东组成的股权高度分散的公众股份制仍然是私人资本所有制企业”。项启源也认为:把纯粹的由私人持股的股份制企业统统当作“新公有制”企业是不对的。如果这样的观点能够成立,美、英、法、德、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股份公司不是早就“新公有化了”吗?也有人认为,公众持股企业的性质“既不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也不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是属于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 从表面上看,公众持股公司与传统的集体所有制很相似。但两者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传统的集体所有制主要有两种类型:城镇集体所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城镇集体所有制是把原来分散的个体手工业劳动者组织起来,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出资人必须是企业内部的劳动者,而且劳动者之间的出资额度差异不大。因此,从本质上说,城镇集体所有制是劳动联合,而不是资本联合。企业内部实行的是“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模式。劳动者只有离开企业,才能抽走他投在集体企业中的资产。尽管这种企业组织模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基本属性是不会变的,即“财产的集体共同占有”,它的公有制性质也是很明显的。就农村集体所有制而言,它的公有性或集体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土地是农村集体所有制中最基本的财产。“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是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土地制度。承包农户只有集体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当然也没有处置权。对于集体土地的处置,如改变用途、出租、出售等,必须通过集体(全体村民)的讨论,由集体来决定,农户个人无权处置。因此,农村集体所有制本质上也是劳动的联合。 而公众持股公司与我国传统的集体所有制在所有制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它属于由私人财产联合而成的企业,因此,它的私有性是显现的,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不存在联合劳动的关系;投资者也可以随时抽回自己投入企业的资产。公众持股公司的资产所有人在法律上是明确归投资者个人的,而集体所有制的资产在法律上则是明确归集体的。 公众持股公司在国外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资产组织形式。如在美国,1990年前实行了主要是个人直接持股为主体与多种机构持股并存的股份制度;目前到逐渐转为以机构持股为主,与个人投资持股并存的股份制。按全美国销售收入计算,股份制占90%,业主制占6%,合伙制占4%。由此可见,按实际的经济实力所表现的财产关系来看,股份制占绝对优势。本文赞同程恩富的观点,即“那种以为私人所有企业或某种机构共同支配和使用的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公有制’,显然是不合乎经验和逻辑的,并很容易得出日美等资本主义社会已比中国更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了。” 2、控股权与企业的所有制特征 当企业由不同的所有制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组建时,就存在一个企业表现出何种所有制特征的问题。如果该企业的投资都来源于公有制资产,企业理所当然地表现为公有制的特征。而当企业投资是来源于不同所有制(主要是公有制或私有制)财产时,形成了所谓的混合所有制,那么企业所有制特征相对就复杂些。 有学者认为,“决定企业性质的在于控股权。在股份制企业中,国家或集体处于控股地位(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企业的性质可以说是公有制;如果是私人资本或外国资本处于控股地位,企业性质就是私有制。”我们认为这个表述不够准确。如前所述,股份制企业是股东主导型的企业模式,在内部实行“一股一票”的表决机制,因此,企业是由控股企业的运行方式更为接近。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在运作方式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国有企业特征。 但是,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的资产并不都是属于国家的,尤其在相对控股的条件下,企业的大多数资产都是非国有的。所以国有控股企业并不等于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实现的利润也并等于国有资产实行的利润,还包括相当一部分应该属于非国有资产的利润。作为统计分析的需要,把国有控股企业归类于国有企业也是可以的,但两者的区别与界限还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国家或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不能简单地判定为公有制企业,只是他们在运行方式上更多地具有公有制企业的特征。有人认为:公有股占主体地位的股份制就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私人股占主体地位的就是私有制的实现形式。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其实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的这段论述:“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准确地表述了上述分析,本文不再赘述。 3、关于混合所有制: 有学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是在基本所有制之外出现的另一个所有制类型。本文认为:所有制的基本类型或者说在一级分类上只有二种:公有制和私有制。公有制指的是财产归某一群人共同所有。私有制指的是财产归个人单独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边界是清晰的,二者不存在交集。这也意味着任何一种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只能是在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选择其中之一:要么是公有制,要么是私有制。当然,无论在公有制,还是在私有制,都各有自己的二级分类。如公有制又可以分为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等;私有制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至少有个体户、小业主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等三种类型。 混合所有制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各种类型所有制的混合。为了使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各种所有制的资本会与其他所有制类型的资本进行合作。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普遍的规律。混合的方式:(1)、可以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二种最基本的所有制内部的混合。如在公有制范围内,就有国家所有制与国家所有制的混合、国家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混合、集体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混合等多种混合的方式;在私有制内,也有许多的混合。(2)、也可以是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混合。这种混合的方式就更多了。既然如此,它就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类型。 结语: 1、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的合作方式,它本身不存在所有制性质的问题。“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个命题只是说公有制财产主要应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来进行经营,而不是采取其他的形式如独资的形式来进行。因为股份制比独资制等其它企业制度更具有经济效率。 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个命题并不排斥股份制也可以是私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或者说,公有制可以主要以股份制的方式来进行经营,私有制也可以主要以股份制的方式来进行经营。因此股份制既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成为私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且从经济发展史看,私有制经济要取得长足的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股份制的道路。在一些经济高度发达的私有制国家,绝大部分的私有制经济都采取了股份制的经营方式。从我国的情况看,私有经济采用股份制经营方式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 上一篇: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论文
- 下一篇:报业企业利益相关性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