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预想授权行为主体论文

时间:2022-07-29 09:51:00

导语:经济预想授权行为主体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预想授权行为主体论文

一序充满希望的挑战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近几十年西方国家的经济迅猛地发展,并由此导致了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的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相比之下,有一些国家却因种种原因处于停滞僵化。特别是在经济问题上,虽然这些国家经过种种努力与新尝试,但依然不能摆脱低效滞长的困境,致使在九十年代他们中某些国家相继崩溃,仅存的少数国家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西方国家这种暂时的巨大优势呢?

显然,这是由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在经济领域,这样的国度里,个人资本(不仅指个人的财产,也包括个人的学识、出身、经历等)是其事业的基础与出发点,而他追求的目标又是由社会市场需求的选择所决定的,并在残酷的竞争中承担着自由选择的巨大风险,这就使人们只得倾尽个人的最大潜力,以在市场这个惊涛骇浪的大洋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正是这样一种不断地激励着人的机制,以及西方国家由此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治制度,基本上有效地制约着各种不正当的倾向,从而造就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明显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而另外一些国家,长期以来忽视市场的需求或繁荣,仅凭政治需要与长官意志决定着各种领域的所有问题,这虽然也能使个别项目短时间突击成功,但却造成更大的范围长时间陷于僵化停滞。这个问题在经济上是十分突出的。以我国占国民生产总值绝大部分份额的“国有企业”为例:现有一个国有企业A经,不可避免地由一个政府机构B政所拥有或实际掌握,并肯定是B政在某个良好的道德设想下,即,设想某个人是忠于国家、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而无任何具有经济,或法律意义的实际约束——由B政任命这样的人为厂长经理C管而去全权管理或经营A经。显而易见,这依然是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A经的各种要素(即,A经的各种资本与员工)是否能在市场上自由地流动,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像这样的问题暂且不谈,而仅去观察从A经——B政——C管就可以发现,c管实际上只对B政负责。而对A经的经营成败,C管或C管的授权人B政均不承担任何个人的风险。

十分明显,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这样的经济依然没有摆脱旧体制的阴影,是某种道德的设想下,过份地依赖行政手段的特权经济。毫不客气地说,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经济。更重要的是,这种状况极大地抑制了人的创造潜力与积极性,以及这些国家政治机制的建设起步很晚,更造成某些决策的失误难以在短期内纠正。这种状况的弊端,或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在与西方国家日益激烈的各种领域的斗争,与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显露出来的。的确,在西方国家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这些国家都相形见绌了。

于是,这些国家别无选择地都面临着一条道路,这就是改革。然而,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实际上,这可能是一场迄今为止涉及范围最广阔、涉及问题最深刻的改革——既然说旧体制下的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特权经济;那么,这场改革的首要问题,或者说,核心问题,就应该是消除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形式的不负责任的经济现象,即,要使目前仍广泛存在的,并非C管或C管的授权人B政的经济预想中的被动行为,逐渐地转化为C管或C管的授权人B私(并非B政)自愿的经济行为。这就意味着今后可能出现的经济形式中,C管;将很可能不再是B政的行政任命,而是某种经济预想中自愿的行为主体,或者是其他人B私某种经济预想中授权的行为主体。

显而,在这样的经济形式中,A经将不再是任何政府的附属品;而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A经在市场中经营的成败,也将由C管或C管的授权人B私承担个人的风险,这就不像从前任由谁不负责任的行为,却使国家与人民的财产慢慢地消耗殆尽。但是,如果一种经济过程是C管的个人行为,或者是C管的授权人B私的个人或少数人的行为(假设,C管或B私愿承担A经的经营风险),这就至今只似乎意味着私人资本介入了经济活动。

私人资本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西方国家赖以繁荣与发展的根本性原因,而我国所面临的却是绝大多数生产资料至少在理论上是国家与人民所拥有,即,绝大多数A经是“国有企业”。要使私人资本介入经济活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全面实现私有化,重新走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是否存在着其他的方案呢?或者说,如果目前的条件不允许实现私有化,或者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问题。私人资本还能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吗?假如这个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严峻地提出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深刻问题,即,是否西方国家就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类的智慧再难以突破——其他的社会形式根本无法解决人类历史上西方国家已经解决的种种问题。而其他的社会形式只有创造比西方国家更加灿烂的辉煌,特别是只有创造更加繁荣的经济(这并未排斥私人资本介入经济活动),才能真正地说明人类社会又进入一个辉煌时代。假如这种局面能出现,相信人类的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挑战。甚至,对于某些国家而言,这是关系着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第二节可以看见的希望

撇开国家与人民为某些实际上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行为承担的责任,如果一种经济过程有了负责任的行为主体(这至今只能看到是私人资本介入了经济活动),那么无论在市场大潮中博击的结果如何,其都肯定是符合一般经济规律(只有行为主体的个人不懂经济规律或漠视市场的需求),而不在乎它任何具体的经济模式。无论是成功的,或失败的,任何经济的模式,只是具有行为主体资格的人,在汲取现代文明精髓的过程中而创造的,并非暂时的,具有明显地冲动性的,一哄而上的其他人的主意。

这就基本上揭示着像我国这样绝大多数的经济实体是“国有企业”的国家,不能本末倒置仍然像旧体制那样继续地依赖行政手段,在经济模式上一哄而上地强求某种具体的形式,而应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确立谁是A经在经济过程中真实地承担责任的行为主体,或A经的真实地承担责任的行为主体的确立过程,即,消除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负责任的现象;以及着力地营造或培育勇于承担责任的经济管理者队伍。

但是,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确立A经在一个经济过程中承担责任的行为主体,实际上只能意味着私人资本介入经济活动而私人资本介经济活动,至今最流行而通用的办法,就是实现私有化。假若这条道路是关闭的,或者说,在寻找到其他的道路之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私人资本介入经济活动,与我国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料为国家与人民所拥有的状况,就似乎存在着一个难以逾越的,水火不相容的矛盾。

然而,放眼望去,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狭小的地球上,各国经济正不可避免地融于全球一体化的大潮中,以拥有资金和技术而引以自豪的,并将其作为最重要手段的投资者,早已把关注的目光从狭隘的地域或行业中移出,而投向全球范围内任何可能存在的利润增长的经济热点,毫无疑问,这种态势正不可逆转地,并迅猛扩散地进行着,同时以一种不可低估的,已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能量,在逐渐地,悄悄地改变着各国的政治结构乃至人民的生活方式。试想,在正在改变的,并将继续改变的世界面前,对在国际经济的浪潮中神出鬼没的,像狐狸一样精明的各种投资者而言。他们对包括以生产资料为主的实物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的要求如何呢?事实早已清楚地说明了,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正当利益并满足他们的基本要求,从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直至欲从内乱废墟上重振经济的国家,各国在保护本国人民正当利益的基础上,已努力地制订了或正抓紧时间尽快地制订着种种措施,以让包括以生产资料为主的实物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尽量早日在经济的市场上实现社会化,公众化——这些,是任何人都可以从大众传媒上了解的讯息。是的,任何人现在都可以通过高科技的力量,十分迅速地知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每天所发生任何微妙的变化:欧洲某大财团正欲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大规模地投资;或者,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准备在美国本土收购某家曾闻名一时的公司;以及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资产重组而提高效益的事例正不断地发生(当然,这几乎都是通过行政手段)……所有这些,都似乎说明了一个问题,这就是:私人资本介入经济活动,与以包括生产资料为主的实物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的社会化、公众化,并不相矛盾,而却恰恰是它最基本、最迫切的要求。

再看一看西方国家与某些其他国家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样就可以不难发现,尽管西方国家通过私人资本的作用,以及基本上有效的政治机制,创造了划时代的非凡繁荣,但由于其私有制的固有特性,必然致使各种资本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沉淀、凝固;而资本,特别是实物资本出现大量非自然性的呆滞(即使时间短暂),都势必限制它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发展至现代,努力而成功地营造了各种完美的资本市场,以使各种资本在市场上实现社会化、公众化,从而克服因私有制而造成资本可能存在呆滞的重要原因。与之相对,像我国这样的某些国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各种资本至少在理论上都能够快捷流动(目前,部门主义、地方主义严重地限制着这种作用)。这也是个别项目短时间突击成功的重要而决定性的因素。可私人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应有的活力,从而限制了其在像我国这样的国家中可能存在的某种优势,并使经济繁荣失去了最根本的原动力。

如此比较,就可以看到西方国家与某些其他国家并不存在着绝对的差异,都或许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某一阶段而己,而它们显示出强烈的互补性,在解决各自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上,都有着开拓充满希望未来的极大可能性。如果从单纯的经济角度上看。很明显,资本是有着鲜明的归属性,尽管西方国家可能有着完善的资本市场,可由于他们私有制的固有本性,各种资本依然不可避免地可能因分割而呆滞,更使其变成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而资本的短缺(即使短暂)对经济活动的强烈制约之大,可想而知,仅此一说,就反衬着像我国这样的生产资料为国家与人民所拥有的国度的发展有着十分灿烂的未来(当然,是在免去附加在各种资本上的特权之后)。是的,从这里,完全地可以看到一个新时代的崛起。

的确,这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挑战!

二、经济目标的实现

第一节基本的问题

经济活动有其目标,存在着其自身的规律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任何一个投资者,不管他是出于自觉地理性思考,还是来自本能地精明判断,都会对其经济活动的目标有一个清醒的预想,都会对市场活动的规律性有一个至少能说服自己的认识与分析。

十分明显,这里对经济活动的分析,以及经济固定有规律性的认识,是从一个投资者介入经济活动这一过程开始的。这就同以往大多数的经济学,是从政治需要、或政府参考决策作为出发点,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市场上需要钢琴,那就考虑一个投资者介入经济活动,即,生产钢琴,会在一个怎样的环境,或一个可能出现的最佳环境中,如何不断地产出优质的钢琴?

十分清楚了,这里一开始就认定,一切经济活动,都可能存在着一个最佳环境或最佳的产出过程。这显然也是同以往经济学明显的不同之处,就好象我们对世界的科学认识一样,自然界有着“真空”状态吗?以及科学家们的特意界定的其他某些状况,尽管它们也象“真空”一样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但却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与认识客观世界。

那么,作为一个投资者来说,其经济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呢?这里认为,任何一个投资者的经济活动的目标,就是为了赢得其(也可以涵指整个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或条件。

的确,这就等于在明确地宣告,一切离开经济目标的理想,即,那些诱人的利润,资本增植……等等,如果离开这些令人憧憬的数字,而奢谈任何美妙的理想,都是无稽之谈。

同时,这里有选择地赞同,亚当•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撇开他颂扬私有制的思维底蕴,应该承认在投资者追求经济目标这一实现过程中,其追求的结果往往并不仅是经济目标,其他的东西或许更多!

一般而言,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市场问题是投资者所面临的众多难关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而一个投资者的经济目标实现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市场分析——资本介入——实现目标的过程,其经济目标的形成或最终确定,几乎由市场的形态及变化而决定。

市场,即一切商品进行交换的地方。如果对市场进入更深入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一般可分为:一般商品市场,即,消费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很明显,资本不同于一般商品,又从属于商品之中。

这就决定着市场的本质,是由形成市场供需的这一地域的人们购买力,爱好、习俗,以及地域特征,资源拥有程度等各种基本要素而构成的。

市场供需的任何形态及变化,都是随着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而改变。

正是基于这些,市场供需的关系,几乎决定着投资者的经济目标的规模或大小。

从图2—1中可以看出,尽管任何商品的市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它在任何时候都是随着价格与数量的变化而始终保持一个暂时的供需平衡。当然,这是一幅在经济学上最简单而基本的图形,

AD、AS分别表示一条平滑的需求或

供给曲线,A点是某种商品在价格与

数量互动后而取得暂时的平衡点。而且,

只要略知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人,都知道在B点,

或C点,市场会发生怎样变化?

然而,作为一个投资者,从此图中还可以发现另一个问题:由于任何商品都与价格、数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其在市场的供给或需求都变得极其有限。这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任何商品的市场都不是无限的。

显然,这就似乎落入一般市场有限论的陷井。是的,不能不指出,这里指市场有限,也仅限于商品,即经济目标的市场;而特指面向形成市场供需的任何要素时,却应当别论。

因为,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任何一种商品供需的各种要素变化,以及相对于这种商品的技术变化,都是极其有限的,其市场也是相应同步地变化甚微。而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或者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中,形成市场供需的各种要素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随着人类文明迅速地提高而呈几何级数式澎胀,这极可能使由各种要素而构成供需的市场热浪迭起,几乎趋于无限。更重要的是,这种区别,十分明确地指出,狭隘的市场保护主义的形成与错误,以及更加鼓励人们倾向于发明创造,或公正地竞争。

当然,作为一个投资者,不仅要对各种市场,以及构成市场供需关系的各种要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也要对可能存在着影响这些要素变化的各种力量,即,也要对从宏观上可能存在着影响市场供需关系的各种力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从一般经济学的书籍上可以得知,在一个动态的时间中,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通过价格的关系始终趋向于一个平衡状态。这种时候,大多数投资者很可能是构成市场供需关系的个别要素,只能在整个市场趋势中偶尔或不断地抓住几个机会而己,而影响市场趋势的力量无疑来自于外部,即,整个宏观经济的力量影响着构成市场的各种要素的变化。

实际上,曾在经济学上荣获诺贝尔奖的萨缪尔森,也十分明确地指出: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与人们的消费,储蓄或投资,以及政府的政策取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在萨翁所著的《经济学》中有着十分精彩的阐述。鉴于本文篇幅,难以重复,敬请凉解。

现在,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市场的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资本,特别是以生产资料为主的实物资本,将发生怎样变化呢?

请再仔细观察图2一l。在A点,需求与供给大致相等。在B点,供给大于需求,市场趋于萧条。在C点,需求大于供给,市场呈现繁荣。而在B、C点,其中的资本,特别是实物资本,将如何变化呢?在实际中,这个问题是十分简单的,如:一个厂商,或者一个投资者所生产的商品,不是短期的,而长期趋向于供大于求,即在图2.1中长期处于B点,那么他目前要做唯一的事情,就是:迅速地出售部分生产设备;或者,转向生产其他的东西。反之,长期处于C点,厂商或投资者将扩大生产。十分清楚了,在B、C点,为了使供给与需求趋向于平衡,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资本转移(或重组),从而在经济上呈现出周期性的繁荣或萧条。

同时,任何经济目标的实现,与市场的发育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市场的发育程度应有三个方面构成,即,完全平等的竞争条件,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完整良好的服务系统。显然,这三个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完全平等的竞争条件,就不可能实现优胜劣汰这一个重要的市场法则;而完全平等的竞争条件,需要完善健全的法律与行政手段来保证;没有这个保证,就不可能有完全平等的竞争条件。所有这些,都与完整良好的服务系统密不可分。

应该说,市场的发育程度与政府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市场中存在的欺诈,非完全的竞争,政府理应承担起完全的责任,并随时准备予以严励的制裁。不必讳言,市场中不公正的现象,往往与政府出现腐败有着重要的关系。

第二节资本结构

在前面的一节中,作者试图设置一个出发点,即,认为任何经济目标的实现,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过程。并初步提出了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1)在何种情况下,市场是有限的?

2)市场变化时,背后隐藏着什么?

3)市场的发育程度与政府的关系?

的确,这些问题的提出,与本文以后的探索,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这一章里,将着重探讨经济目标实现过程中资本的结构,以及某些相关的问题。

大家知道,假若一个投资者有了经济目标,即,投资者在某个时候发现市场有利可图了,其后的事情就是他的资本迅速地介入市场。投资的实质,也就是一种资本形式介入市场的过程,是经济目标实现的决定性阶段。这个时候,投资者开始拥有了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他可能是一个工厂的老板,也可能是一家店铺的经理——他的名下绝对拥有厂房,设备;或者从事经营的商铺,等等。那么,这位投资者此时资本的结构是怎样呢?首先,应该认识与理解以后探索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概念:实物资本A实与一定货币量MX。

实物资本A实:在经济目标实现过程中,固定用于生产与经营的土地,厂房,设备,以及交通工具等所有实物形式的资本。

一定货币量Mx:在经济目标实现过程中,其生产或经营所负荷的实物资本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同时,要指出,这里把引致的一定货币量Mx最低投入的实物资本统称之A实,而A章中个别的实物资本简称之实物资本。这种区别,将有助于以后探索与分析。

然后,我们对一家以生产经营电器成套设备的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现在,这个企业拥有土地,厂房,各种设备等实物资本A立,假设按目前市值约为5000万元,进行这些实物资本满负荷一个经济周期所需的一定货币量MY约为200万元,其中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能源等流动资金约为120万元,进行这样一次全员生产的员工工资及各种福利,奖金约为50万元,其他支出,如,科研、事务,市场等费用约为30万元。而A实应减去厂房及设备等实物资本周期的折旧费约为lO万元。进行如此规模的一个经济周期是半个月。此时,如果这家工厂是一个投资者的全部投资,其投资规模就等于:A实+Mx。实际上,这是任何一家经济实体的资本结构的全貌。

以上数据虚拟用表2—1表示

实物资本A实一定货币值量MX

土地、厂房及生设备5000万元生产流动金120万元

员工收入50万元

折旧费-10万元其他支出30万元

表2-1

至此,不难看出,这个企业的资本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经济目标实现过程中必备的,只要不存在特殊的情况,在一个经济预期内对其生产增量或减量并无实际的意义,如,土地、厂房、设备等一些实物资本;另一部分则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在经济预期中对经济目标的规模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如,生产流动资金,员工收入,科研及市场费用等一些货币量。

上述分析中,Mx所包涵的内容是建立在现实的经济条件下,其中科研及市场费用,以及其他一些非生产性的事务费用,是由于A实的行为主体不明而只得加入Mx中。如果存在着某种新的经济形式,如,A实与Mx是分离的,Mx识是某种经济预想的行为主体c管的投资,则所有非生产性的开支均是某种经济预想的前期开支,而不应计入Mx中。

现在设想一下,作为一位投资者,当他在市场上有了明确的经济目标,如何投资才能建立起这样符合其经济预想的企业?在这个资本结构中,哪些是他并不需要而不得不投资的项目?哪些是他在生产过程及之前就必须不断地投入的项目?其中,在经济目标明确以后,哪些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呢?

经济目标明确以后,投资者用于其目标实现的手段——在某段时间中,其资本介入的规模,特别是介入实物资本的规模——也相应地固定下来。然而,市场时刻地变化着。在任何时候,投资者永远都要视市场变化而采取对应的措施。在一个经济预期内,投资者的经济目标在实际中很可能是从零开始,直至超出他所有的经济预想。假若,这个投资者是生产在市场出售的某种商品,则他那里就存在着从生产第1件,第2件……直至其所能生产的全部商品中实物资本A实的实际利用率。显然,要说明的是,这位投资者在生产l件商品,或者说,任何少于他的A实所能生产的数目时,尽管所有的实物资本都计于其固定成本中,但丝毫不能掩盖A实在实际利用中的真相。例如,一个工厂A实10万元,定员100人,每半个月生产某种商品100件;但有段时间中,市场仅需要20件商品,而定员以及实物资本也不会改变。这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个经济预期中,A实可能存在着未充分利用。而Mx却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样,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概念,需要正确地认识与理解。

实物资本A实的实际利用率b:实物资本A实在实际生产中所利用的部分与整个实物资本A实的之比。

请注意,这里b仅是狭义的。在广义上,如果A实是在市场上自由流动的,那么b就是投资者在把Mx投入中对A空的一种经济预期。这个问题将在以后遇到。

接下来,如果把任何一家厂商的这种A实的状况对Mx的需求联系起来,并单独地当作一种特殊的供需关系加以考虑。请在坐标轴上标出生产第1件,第2件……直至其所能生产的全部商品中,实物资本A实的实际利用率b与实物资本A实对一定货量Mx的需求。然后,分别用一条平滑的曲线SS,DD,把它们连接起来。

如图2-2所示,SS表示任何时候A实的b,DD表示任何时候A实对Mx的需求。在一个经济预期中,

由于A实的b是预设好的,

即使在实际中它也是不可变更,

于是S曲线在图形中也是固定的,

只有DD曲线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

如,市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A实对Mx的需求必然使投资者增加货币量,这样DD曲线便沿着ss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市场需求减少,DD曲线在ss曲线上向左移动。这与现实的情况完全吻合。

请设想一下,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中,假若b是可以变化的,图2-2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对任何厂商而言,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在一个经济预期中,其实物资本A实是个定量,而只有一定货币量M×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因而,图2.2也可以画成另一种图形。

如图2—3所示,A实在实际中的状况SS曲线,

也可以画成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在一定时间中实物

资本A实是个定量,而投资者对一定货币量MY的

综合管理水平决定着其经济目标的实现如何?这就几乎与凯恩斯关于价格具有刚性时需求决定产出的观点,不谋而合。

从图2—3中还可能看出,不管b如何,A实作为投资者的资本组合中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一种被动的附从位置(其b随着Mx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波动而变化)。所以,在某个时间中,假若A实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进入市场流动,其价值显然就存在着一个重新认识的必要。一般说来,任何实物资本都存在着三种价值:造价、原始价、市值。实际上,除了刚制造,或者,刚建筑的实物资本的造价显得重要外(其造价等于原始价,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等于市值),大多数实物资本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的是原始价与市值。原始价:即购入实物资本所需要的价格。市值:即实物资本在市场现时交易中的价格。应该说,在现时的交易中,原始价及造价只能起着某种参考的作用,与市值不存在任何直接的联系。假若,把市值当作投资者评估实物资本实际利用价值的办法,设P市为实物资本的实际利用值,为实物资本原始价。P折为实物资本的折旧费,那么

b=P市÷(P-P折)

而市值是任何投资者所愿意购入实物资本的价格,这就表示任何实物资本在现时交易中都很可能是从零开始,乃至等于零……很清楚,这种情况说明了一个问题,它就是任何实物资本在某个时间内,都可能不存在任何实际利用的价值,出现着明显闲置的现象。这种时候,任何投资者都不需要它,其市值就等于O。

同样,作为投资者的资本组合中一个有机整体的A实,在某个时间中也很可能无任何实际利用的价值,这样就在市场的现时交易中,其市值也很可能等于O。

任何实物资本在现时交易中的市值都很可能等于O,这在未来某种可能存在的经济形式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第三节决定性的力量

当A实在被动的附从位置时,处于主动的、是决定性力量的,就肯定是Mx了,这无论是从图2.3的观察中,还是在现实的任何经济活动里,都显而易见。

Mx在任何经济活动中的运行,实质上是C管对A实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为什么呢?这从Mx所包涵的内容中就可以得到清楚地说明,对于相同的A实,不同的C管可以得出不同的Mx——一个蹩脚的C管,可能比一个精明的C管聘请工资相同但技术差别大的员工,他还可能在市场上只得购买高价的原材料。甚至,在一个经济预期中,他还会经常为决策的失误付出太多的代价……的确,Mx清楚无比地勾画着C管面对市场大潮所表现出来的信心与魄力,也极其准确地指点着C管在任何经济活动中的智慧与精明。显然,无论何时何地,只有C管对Mx在经济活动中合理而卓越的运用,A经才能在惊涛骇浪的市场中取得骄人的辉煌。同样,假若C管对Mx是个相当蹩脚的运用者,那么这个A经也肯定不容乐观了。

毫无疑问,对MX自由而灵活的运用,是极其重要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然而,无论在现实中,还是从理论上探讨,C管对Mx自由而灵活的运用,都不那么简单。从图2.3中可以看出,影响C管对Mx自由而灵活的运用,有这两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1)物的因素,即,A实在一定时间中是个定量,势必使Mx在这个时间中,有一部分必须用于A实无实际利用价值的部分;

2)人的因素,即,在某段时间中,一些人由于某种原因而固定地依附于A经,从而使Mx在这个时间中一部分被无效地耗费了。

不容置疑,即使在现实中,这两个重要因素也当然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这两个因素在A经的所有经济活动中,时刻地困扰着C管对Mx自由而灵活的运用。甚至,有时候,它们左右着A经正常的经济活动。如果把这两个重要因素继续深入地剖析,就可以发现造成它们如此难以驯服,是因为经济规律与人的行为两个方面所致。经济规律的方面:由于在一个经济预期中,A实是个定量,以及劳动契约致使一些人在这个预期中固定地依附于A经。人的行为的方面:由于人造成体制的关系,当A经属于私人所拥有时,咄在一个经济预期之处也可能是个定量;当A经属于国家与人民所拥有时,一些人更可能是无限期固定地依附于A经(至少在目前尚未根本性的扭转)

显然,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如此客观的存在,致使C管对Mx自由而灵活的运用,会遇到相当严重的诸多困难……在这一章的开始,作者设置了一个出发点,即认为任何经济目标的实现都有一个最佳的环境,也许C管对Mx自由而灵活的运用是通向理想的道路?的确,C管对Mx自由而灵活的运用是本文追求的目标之一!而且,当暂且搁置尚远离的私有制下的经济活动,把目光投向象我国这样绝大多数生产资料为国家与人民所拥有的国度时,还可以发现那些大大小小的众多“国有企业”经营日趋艰难,甚至濒临绝境的真正原因。就拿前面提到的那家以生产电器成套设备的企业为例吧。首先,这家工厂,即A经,属于一个地方政府的某个部门B政真正地拥有与管辖,并在他们某种良好的道德愿望下,授权于一个人或几个人,去全权经营管理A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授权,无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与法律的约束。这就给A经在以后道路上留下了第一个潜存的危机。同时,这个A经中,一些人由于历史原因可能无限期固定地依附于其,从而使C管在经济过程中无法自由而灵活地运用Mx(在这样的国度里,实物资本至少在理论上能够快捷流动,现实中也似乎在朝着这个方面移动)。这就使A经的生涯中存在着第二个潜在的危机。

如此以往,就不难想象这家企业以后的命运了。在利欲横流的市场大潮中,由于C管无任何实际意义的约束,就很可能将某种理想的追求转化对实际利益的追逐,而把个人私欲,以及几个人,或者一伙人的利益当作首选目标。这就是人们经常看见或者听到的:“某某工厂垮台了,而厂长经理,或他的那伙人却都成了富翁。”并且,即使C管理想坚定,忠于国家与人民,也可能出现来自他的上级主管部门,即A经真正拥有者B政的种种干扰,如,今天要你摊点钱,明天还可能要你照顾某种关系。而在正常的经济过程中,C管还可能因A经的实物资本,以及部分人员的无限期固定化,而无法真正正确地运用MX,从而使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断送了生命力。这就使包括作者在内的每一个人目睹着更多的“国有企业”在困难中挣扎,或者,正在走向衰败。

当一个地区,或者,某个行业的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产品缺乏竞争力,处境日趋艰难时,出于保护本地区或本行业利益的需要,这个地区或者行业的领导者往往只掌握几张牌,其中之一就是选择保护性的指施。如果真的是这样,他们会很快,也只能从市场这个基本问题入手。这个时候,在这些人的眼里,市场是多么狭窄、有限——于是,市场保护主义的呼号应声而出。而且,某些御用文人会恰如其时地搬出一大堆“市场有限论’’的所谓理论,危言耸听。假若,某些商品久著盛名,并在这个市场上早已站稳了脚,又是保护主义者的权力所无力干涉的,此时他们有的甚至会沦落到无能地容忍“水货商品"的泛滥……至此,这个市场必定出现了极度的混乱,而A经的外部环境也迅速地恶化,并使其不可避免地遭到最后一击。

由此可知,理论陈旧,体制僵化,必然导致生产力乃至整个经济水平的低下;对某种利益的追逐,使落后地区受到外部力量的强大冲击时,必然会衍生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而保护主义的衍生物却往往是市场混乱与腐败蔓延。

总之,市场的混乱,腐败的蔓延,与经济的落后,体制的僵化是一脉相承的。

三、珍贵的资本

第一节资本的二重性

“资本”,即,可以用来牟取利润的某些物质与货币。

显然,在现代经济中,资本这种极其具体的要求,足以使它决定任何经济目标是犹如近在咫尺的凯旋美酒,还是仿佛海市蜃楼般的一朝春梦。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个人的身旁,那些广漠的土地,高耸立楼宇,或漫天遍野地驶来飞去的汽车,飞机,以及在人群中宛如流水般来去无踪的货币,好像影子一样无所不在地同整个人类朝夕相伴……如果作为一种单纯的存在,它们或许与我们每一个人无关;但把它当作一种资本,却会顷刻间变成千百万的人们朝思暮想,甚至宁愿不择手段地谋取得通往天堂的道路。

是的,资本就在我们的身边,却很可能并不拥有。在现实世界中,那一排排的厂房,快捷灵巧的机器,或犹如天文数字般的货币,早己被分割划为各个部门,各个地区,或极少数的个人、家庭,乃至形形色色的大小财团与机构所拥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很可能需要小心翼翼地俯在他们的帐下赖以谋求一块小小的蛋糕。作为一种资本,我们身边的那些美妙的东西,支离破碎,早已被人为地强力分割了。这就是资本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

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着强烈的归属倾向。这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必须明确无误地划定归谁所拥有,或必须明确无误地划定归谁所管辖。

的确,尽管资本在现实社会中似乎大量地存在着,却与生俱来地并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在现代经济中,作为一种资源,正是资本具有着十分鲜明归属性,造成它也与生俱来地极其珍贵而有限。事实上,在任何经济体系中,对于任何人或家族,任何财团或机构而言,都十分明显地存在着资本短缺的现象。

在第二章第二节中提出了两个崭新的概念:实物资本A实与一定货币量Mx。而一定货币量Mx在实际中又可以理解为狭义上的金融资本。事实上,在任何经济活动中的资本,都可以分为实物资本与金融资本这两个部分。金融资本包括货币,股票,债券等不同于实物资本的资本。

很明显,金融资本具有不同于实物资本的特征,它在经济过程中的流动性是有目共睹,不可争议,那么,实物资本在经济中又如何呢?

我们知道,任何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除非生产某一商品的企业已经在市场垄断了这类商品,或其他非市场因素,使它控制或影响着这个商品的市场竞争价格。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对于生产某一商品的任何完全竞争的企业来说,市场的价格通常是固定不变的。

现在来看一看,萨缪尔森等人在他们所著《经济学》第二十一章中称之重要的经济学图形。并且,为了方便之见,或更有说服力,不得不引用其中的某些图表数据。在此,谨向萨翁等人对经济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各种不同成本的概念

产量不变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每单位的平均成本

0055085无限

155308585

2555511055

35575130

45510516040

55515521042

655225280

755225370

855225480

955555610

1055705760

表3-1

同样,为了方便之见,此图表所列出的数据,可以把它理解为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上的最基本的,不可更变的数据。

根据此图表的数据,画出各种不同的成本概念图形,就得承萨翁等人称之为重要的经济学图形。

如图3—1所示,如果这个产品的市场价格

为P,则在图上表示为一条水平线,并与平

均成本曲线AC相交于M1,M2;而MC是平均

成本的最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此时P显然大于MC。实际上,AC;所表现的U曲线以内,是这个产品在任澜产量上可能存在的盈利区域。当P为一定值,并大于MC时,P划过AC曲

线而形成实际的盈利区域。同样,P与AC没有任何接触,则P<MC,

这个产品处于亏损状态。

从此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实物资本A实以及一定货币量Mx与其产品数量的挂钩,就形成了平均成本曲线AC,如此,一个企业实物资本A实的水平与其经济活动,又存在怎样本质的联系呢?

现在,假设P>MC,厂商根据追求最大利润的需要,建造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工厂;或者,有另一个厂商加入到生产这个产品的行列中。那么,对于企图探寻其中某些奥秘的人来说,必须首先更改图表中的各种数据。

增产1倍后的各种不同成本

产量不变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每单位的平均成本

01100110无限

21106017085

411011022055

6110150260

811021032040

1011031042042

12110450560

14110……740

16110……96060

1811011101220

201101410152076

表3-2

根据表3-2中的数据,再次绘出各种不同成本的曲线图形,请看一看其中变化的奥妙。

以图3-2中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即实物资本)增加1倍,横轴上的产量也增加1倍,平均成本AC却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由于横轴上Q的变化,AC曲线在沿着水平的价格线P向右移动,而最大利润点及盈利区域的面积,也相应扩大1倍。

同样,如果P十分明显,这种变化的图形简单地说明了,当P为一定值时,实物资本的增加,或者,减少,AC曲线至少在水平的价格线上做出相应的变化,从而使盈利区域扩大,或亏损区域减小。

显然,这就说明了实物资本在经济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实物资本也应对各种经济信号做出快捷反应一一同样能像流水一样快捷运动的重性。在经济活动中,如果金融资本的流动性是表面的,形式的,而实物资本的流动l生就是具体的,本质的。可以这样说,在经济从一个热点转移到另一个热点,从一个层次转移到另一层次,实物资本都在其中体现着本质而内在的流动性。

然而,资本的归属性,又使实物资本的流动至少在目前经济的实际运行中,只能,也仅只能发挥极其有限的作用。

第二节资本的呆滞及其他

的确,直至目前,在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上,大量的实物资本仍处于呆滞及至沉淀的状况。且不说在西方国家中,私有制导致大量实物资本人为地分割而可能存在长期性的呆滞;即使像我国这样公有制的国家里,生产资料事实上长期地被各个部门或地区所割据而形甙实物资本的呆滞,也极大地抑制了其制度固有的,或尚未发掘的巨大优越性。还是以前面提到的那个生产电器成套设备的企业作例吧,这个企业属于某个城市的一个部门所管辖,并拥有绝对权利任命这个企业的管理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任命考虑经济的因素甚微,很可能与事实的经济活动无关——以生产资料为主的大量实物资本的状况如何?

难以计数的证据充分地说明了:(一)A经的实际拥有者(即这个域市的某个部门)与实物资本在经济运行中的状况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即使实物资本大量地呆滞也很可能无动于衷。(二)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对各种经济信号所必备的快捷反应,A实的实际管理者几乎无权作出决定而很可能导致实物资本的呆滞。(三)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处于萧条阶段的不良实物资本无法迅速地流向新的经济热点而致使实物资本的呆滞。这些状况的普遍存在,实际上使实物资本呆滞出现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趋势。实物资本的严重呆滞,以及在经济运行中,个人资本未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已经使像我国这样某些国家的经济处于极端窘境的状态中,更无法谈得上与西方国家的竞争。

当然,必须首先认清什么是自然性的实物资本的呆滞?什么是非自然性的实物资本的呆滞?这是因为:(一)实物资本在市场化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实物资本的呆滞;(二)当某种实物资本由于历史因素出现严重过剩时,必然会存在着实物资本的呆滞。这种实物资本的呆滞,是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几乎永远存在的自然现象,是自然性的实物资本的呆滞。显然,本文在此之前所说的实物资本呆滞是由于人为因素或社会因素而造成的,是非自然性的实物资本的呆滞,这与自然性的实物资本的呆滞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有人询问,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的呆滞,在经济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呢?如此,根据生产可能性边缘的原理,就可以明白地告诉他:一部分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必然会使整个经济处于浪费或低效率的阶段。因为,一部分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不仅导致了本来就极其珍贵的资本浪费;并且,维护或保养呆滞的实物资本,也会引起另外一些稀有资源的挥霍。而一些宝贵资源的自自流失,必然会使整个经济步入低效率的泥潭。

众所周知,凯恩斯经济世界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工资与价格是不可伸缩的(如图3.3所示),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工资的劳动契约强制性规定与部分价格的政府强制性规定(这当然是在美国的情况)。也许生活在地球这边的人,并不十分了解地球那边的人在干什么。但是,一个资本家追求最大利润的理性逻辑,却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会在实物资本出现非自然性呆滞、即,工厂处于停产或部分停产的状态下,出卖工厂呆滞的实物资本而保持员工的工资不变,除非他的精神不正常。而在一个经济过程中,由于产品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尽管它的价格在市;场上可能时有波动,但在厂家的心目中肯定都存在一个价格的预期——如果把成本因素抽去随着市场波动的部分,如原材料、能源以及工资等,剩下的只有厂房,设备等,即,可称之实物资本的生产资料部分。如此看来,一个价格的预期,实际上是实物资本的可能存在盈利的预期。

然而,一个经济的预期必然受到的市场因素的影响,如,产品的需求减少,这时厂家只能降低价格,或减少产量。降低价格,在有一个价格预期的条下(其他条件不变),不可能长期存在。看来,只有减少产量,同时也必然现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

这个时候,应该注意的是,由于非自然性呆滞的实物资本不能在市场上迅地出清(目前在西方国家和像我国这样的国家都不可能存在)厂家的价格预也始终稳定地有在着,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始终趋向于这个价格预期。市场不起作用了,价格出现粘性。

同样,工资的劳动契约强制性规定,也是资方在可能存在盈利预期的基础与另一方签订的。假若在这个签订期内,工资出现粘性了,也必然是市场发生变化了,进而由于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而引起的。

因此,不难看出,工资以及价格的粘性,实质上也主要是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而引起的。

如此,在凯恩斯的萧条模型中,水平的AS线表示工资与价格具有粘性,并是由于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而导致的;而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必然会出现非自愿的失业。这当然说明了,在任何一种经济状态下,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十分重要。

请重新回到第二章第二节的重要论述中:在一定时间内,投资者的实物资本是个定量,其对一定货币量的综合管理水平决定着经济目标的实现如何。实际上,通过工资与价格的粘性主要由实物鹤资本的非自愿性呆滞所起的分析,可以明白图2-3是讲述一个投资者在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凯恩斯论述的是众多投资者在经济活动中,即宏观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这就使大家可以看到图2-3与图3—3有着惊人相似的结构,惊人相似的图形。

这样,这里就可以重新描绘图3—3,即凯恩斯萧条经济的图形:在个别的经济活动中,AS线表示实物资本构成的曲线,AD线表示一定货币量MX;在宏观经济中,AS线则总供给的曲线,AD线则表示总需求的曲线。水平部分则表示工资与价格存在着粘性,并是由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而引致的。这个图形在经济学上说明了:在一定时间中,AS线,即实物资本的构成,或者,总供给,只能是潜在的生产水平,并且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所有制形-式与体制弊端所引起得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而AD线,即一定货币量MX或者总需求决定着国民产出。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是与现代经济相吻合的。

大量的事实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实物资本A实与一定货币量MX的相互}作用,是所有经济内在而本质的活动。它们在经济社会中是密不可分的,而又各自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一定时间中,国民经济根据社会状况具有效率的运行,需要实物资本不存在障碍地自由流动,而一定货币量MX的投入必然应该承担经济决策风险的选择。并且,实物资本A实的利用程度,以及其在整个货币体系中所占得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很明显地起着指示国民经济是否正常运行融作用。

为什么呢?一个多世纪前就有人曾指出:当劳动的价值需要交换时,必然产生货币——即,货币,就是体现着人类在一定时期劳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必然,这种说法是指货币最原始的状态,或者说,是货币自诞生就没有出现过的,可人类仍然梦寐以求的理想的“黄金时代”。当常常伴随着权威的货币发行者屈服于某种意志而肆意印刷纸钞,或经济社会发生某种不正常的严重扭曲,这种体现于货币中的劳动价值也就在一夜间“充水”了。但是,人类的梦想并没有眠灭。在现实经济的大部分时间扣,货币依然是体现着人类在一定时期劳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是的,无论如何,如果一定时期中经济社会是稳定运行的——其货币存量刚好满足人们生产、消费,以及持币等多种需求,而货币体现人类在这个时期辛劳动价值以不变价格计算,那么其货币需求总量M就等于

M=M存+M增

即,M存是一定时期中的货币存量,M增是这个时期中货币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社会投资所需要的货币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恒等式清楚地表明了,任何时候,货币供给量都是不可逆转的。只要社会需要发展,货币总量就会增加,这就意味着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通货膨胀,以及物价上涨的趋势,同样也是不可逆转的。

而M存,也就是一定时期中的货币存量,又是由什么组成呢?还是以前面提到的那家企业为例。显然,任何经济体系就是由众多的这样各种不同单位所构成的。现在,假设这个企业的货币供需是单一的因素决定的,即,它的整个体系以及员工不存在其他的货币来源,而其在一定时期中供给社会所需产品的各种货币量之和就是一定货币量Mx,以及企业或员工出于某种需要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为M投——其可能为了日常开支保持一部分,也可能为日后消费或投资存入银行一部分,甚至,还可能为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而持有一部分。同时,这个企业的整个资本收益等于r(Mr+bp实)是整个资本的收益率,属实物资本的购入价格减去这个时期的折旧提存)。因此,这个企业所需要的货币量

M=Mx+r(Mx+bP实)+M投。

再说一遍,任何经济体系都是由众多的这样各种不同单位构成的。因而,一个经济体系的货币存量以不变价格计算,同样是M=M存+M增或M=MX+r(Mx+bP实)+M投

所以,任何经济体系在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量以不变价格计算,就是M=M存+M增

请注意,整个资本的收益率只是在一个较长时期中趋势向于银行的利率水平。

第三节金融动荡的背后

在上一节里曾经指出:货币是体现人类在一定时期中劳动价值的一般等价如果这个时期整个经济体系平稳地运行着,实物资本不存在非自然性的呆滞,社会处于充分就业,并且金融状况稳定——原有的货币存量刚好满足原有经济规模上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及人们持币心理变化甚微,而货币也能以不变价格计算,那么其社会所需货币总量M就等于

M=M存+M增或M=Mx+r(Mx+bP实)+M投

再说一遍,这里M存是这个时期中原有的货币存量,M增是新增投资规模的所需货币量。同时,上一节中也提到,假若上述这些条件成立,只要社会需要发展,无论其新增货币来自何方,或是政府的意志,或是社会为日后消费与投资而积累的资金,这一恒等式都是不可逆转的。这也正是西方现代货币主义的真正源头。

在一个市场机制健全的社会中,新增货币M增更多地来自于社会出于各种目的而积累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均属于M投,即,人们出于某种动机的持币行为中存入银行,或直接介入金融市场的那一部分,如债券,有价证券等一一这里面显然就存在着一个利率r的水平问题。一般的情况是,利率r(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资本收益率r与银行的利率r相似)趋向于高水平,人们必然逐步地将更多的货币存入银行,投资却由于高成本而趋于减少,社会似乎处于一种积累的过程中;反之,利率r趋向于低水平,人们必然减少存款,投资由于降低成本而增多。这就是经济学家们通常所说的“琴弦”现象。

请注意,在任何情况下,人类的劳动是基于人类的各种需要,而人类的劳动价值也是体现在人类所需求的各种物品——即,各种处于交换的商品中,如食物,住宅,交通或通信工具,生产设备等。如果把各种商品是看作成人类劳动价值的具体体现,于是

M=M存+M增=原有的商品数量+新增的商品数量

如此,这个十分简化的式子,以及经济学中粗略的货币数量论,都极其醒目地揭示了,在一个较长时期的趋向中,即使不存在政府的意志,以及经济状况的严重扭曲,物价上涨和一定的通货膨胀都是不可以避免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很可能使人们难以接受。固然,人们寄希望于各种调控手段来医治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病症,却常常是在一个有限期内减少社会中通货流动或改变其趋向,而这只是意味着一次经济结构的调整来临:竞争力弱的企业更迅速地走向死亡,生命力旺盛的企业更迅速地成长起来。这是各种调控手段真正的成功之处,也是其赋与人们美好希望所的所在。

在M=Mx+r(Mx+bP实)+M投+M增这个等式中,资本收益率r在短期内肯定高于市场的利息率。否则,任何投资者都不会投资而把资金存入银行。显然,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在一个相对长的期限内,由于投资者追求利润而导致资本的竞争,并且只是在假定一个不存在风险,通货膨胀和垄断的环境中,r才趋向于市场的利率水平。

在现实的经济形式下,无论是别国的私有制,还是像我国这样生产资料实际上是部门或地方所拥有的“公有制’’,A经=Mx+A实不仅在经济性质上,而且是在几乎其他任何意义上,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特征,即,资本收益等于r(Mx+P实)——不存在实物资本的利用率b,但却有着未停止生产意义上的亏损。

在引入实物资本利用指数b(在这里,首次把实物资本的利用率b改称之乓物资本利用指数b,这将有利于今后更清晰地说明问题)后,资本收益等于r(Mx+bP实)。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的经济形式中,没有引入实物资本利用指改b,却显然不是不存在着实物资本的利用水平,只是由于A实=MX+A实本属于一个主人而未加区分——企业主或投资者宁愿有着表面上未停止生产的的亏损,而不肯去认识真正存在着实物资本A实的利用水平。实际上,任何企业主业投资者从一开始都背着实物资本的沉重负担,即使他们可能处于盈利的阶段,也未深入弄清实物资本.A实存在着利用指数b,而在合理运用Mx取得骄绩辛大打折扣。在宏观经济的体系中,b对实物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位置也有着啁显的指示作用。当b趋于减小时,说明此类实物资本或者整个经济处于衰退挪介段;当b趋于放大时,说明此类实物资本或者整个经济正走向繁荣。很明显,b在宏观经济中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样,b对预见物价的波动,通货膨胀的形成,以及其在整个金融乃至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都有着继续深入探讨的重大价值与极大的可能性。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如果暂且不考虑某些无法预料的因素,投资者的资本收益等于r(Mx+bP实)中,r总是随着b做同步地相关运动,即,b趋于放大时,r同步地趋于放大;反之,r也同步地趋于减小。在现实的经济背景下,当b逐步地减小并使r低于市场利率时,投资者不会承认b的存在,更不会自动地降低b,追求利润的本能使其必然减少产量以提高价格,从而达到r逐渐地高于市场利率的目的。于是,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就这样必然出现了。

正是由于未使M×与A空的分离,在r围绕市场利率的水平左右地波动中,不肯承认b的存在,不允许b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随着市场波动,才是导致A实中出现实物资本非自然性呆滞的最重要原因。

在M=Mx+r(Mx+bP实)+M投+M增中,b也显然存在着一个预期性的问题,无论A实处于怎样的状态,其b总是作为投资者一种理性预期而存在于一定期限中。假若A实被某种力量实际控制着,如A实属于私人所有,或者属于某种部门与地区实际操纵着,也不管他们如何去认识,b在投资预期内是投者必然使A实的收益达到整个投资资本的平均收益的一种理性预期;即使在投资预期以后,b也是所有者把A实当作一种投资资本,甚至不惜让A实中出现豹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而努力使其收益高于市场利息的一种理性预期。假若A实是在市场上自由地流动着,b又是投资者在争取A空的管理权中对其以后经济表现的一种理性预期。

的确,b虽然随着市场的变化时刻地波动着,但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却由于A实的归属性致使b只能作为投资者一种理性预期而存在于一定的期限中。这在宏观经济的体系中尤为引人注目,任何人或者决策者都不可能,也无法掌握b的即时情况,而只是从投资者对A实,也是对b的预期中而真实地掌握与了解b。当投资者对b的预期高于实际的经济情况,其投资将陷于亏损之中;反之,投资者对b的预期低于实际的经济情况,其投资的收益将高于想象。在排除政府直接操纵货币发行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无论市场经济是否成熟,其社会发展所需的新增资金M增均来自于境内外的金融市场,如债券,有价证券等,以及银行或某些国家与机构的贷款——而这些资金正是人们出于各种目的持币行为M投中存入银行,或者直接投资金融市场的那一部分。十分明显,如同b实际是投资者对A实以后经济表现的一种预测而存在着一定的期限,这些资金来源也都存在着一个期限的问题。于是

M=Mx+r(Mx+bP实)+M投+M增

在这个恒等式中,b与M增期限以及相关的问题,也就特别引人注目。显然,在一个经济发展持续健康,通货流动与趋向稳定清晰的时间中,M增的希望寄托于b。也就是说,来源于人们的持币行为M投中的社会发展所需新增资金M增,只是在b处于上升的趋势中,才存在着获利大于风险的可能性;同时,在市场风险随时町能出现的情况下,这个b的期限必须大于M的期限,但M增的期限至少大于b的一个经济周期。换句话说,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中,b的期限只有超过来源于M曾的M增的期限,整个经济才可能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否则,任何意外的事件,都可能导致金融动荡,乃至整个经济的衰退。

实际上,这已经涉及到经济领域中的核心问题:金融的稳定。很清楚,在M=Mx+r(Mx+bP实)+M投+M增中,说明可能存在着两个因素影响金融的稳定。第一个,b的期限小于M增的期限,或者说,在一个经济周期中,b处于实际下降的趋势而又未引起M增的足够警觉,从而造成M增的巨大损失,这是金融动荡的内在本质的原因。第二个,即使b的期限大于M曾的期限,由于M增来源于M投,人们的持币心理随时都可能因某种变化而改变,因而任何意外的事件,如政治事件、投机活动等,也可能因突然改变货币流动趋势而导致金融动荡。当b的期限的小于的M增的期限时,意外事件的降临已经处于必然的趋势中,由此引起的金融动荡,其破坏程度更为广泛而深刻。1997年夏天开始的亚洲金融动荡余波未平,它说明现代经济就像自然界的生命一样,是多么的脆弱而不堪一击:现代经济时刻地处于金融的动荡胁迫下。是的,这些国家金融动荡的形成机理离不开上述的两种因素——东南亚诸国长期形成的经济过热与不恰当的舆论诱导,致使b表面上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中;b的持续攀高,必然引起各种投资风涌而至。而又使这些发展中的国家普遍感到资金窘迫。于是,这些国家只有通过开放金融市场与实行高利率,来吸引境内外的各种资本。可外汇与金融市场的制度欠缺,又致使各种短期投机性的资金的大量涌入,从而造成M增的期限甚至小于b的一个经济周期……金融动荡的内因已经形成了,当经过长期准备的,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投机者兴风作浪时,真正的金融动荡便突然地爆发了。

当然,以十只是推导的结论,这些国家金融动荡的真实成因尚须进一步的实证。

不过,这些国家的教训却真实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国家,一定必须建立起防范与化解金融动荡的机制。

四新经济时代

第一节基本原理

在前面的一章中,基本上阐述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任何经济的活动,其实质就是一定货币量Mx与实物资本A实的相互关系,而且不论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A实的利用指数b总是随着市场变化而时刻波动着;但在现实的经济背景下,无论是私有制,或者像我国这样生产资料是个别部门与地区实际所掌握的“公有制”其A实的所有者或实际掌握者,在努力使投资收益率r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过程中,由于不承认b的存在,不允许b在经济活动中随市场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必然导致A实中的实物资本出现非自然性呆滞,从而极大地挤占或浪费着稀缺的资源,并可能使任何优化资源配置的努力化为泡影。

是的,当这里重新解释凯思斯的萧条模型时,认为造成供给曲线AS水平部分的最重要原因,不再仅是工资与价格,而且同时是出现了实物资本的非自然性呆滞(如图4—1所示)。

显然,要使资源配置优化合理,或者说,实物资本A实,以及A实中某些实物资本要尽量地避免出现非自然性呆滞的状态,其只能具有快捷灵活的流动性能,即,承认b的存在,允许b随着市场波动……投资者追求利润的本能,必然会使他在b趋于下降时,将非自然性}呆滞的实物资本从A实中不断地剥离。当b长期趋向于零时,其A实则意味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必须淘汰或者解散——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从A实中剥离的实物资本,以及作为整体解散的A实中某些实物资本必将流向新的A实,或者,实物资本之间必将发生新的有效率的重组与联合从而诞生新的A实,或者,某些实物资本已永远被历史所淘汰。而这种不断地发生的实物资本的新构成A实,必然使AS线的水平部分也发生重大的变化。不可否认,在A实大量而广泛地被个人,或各种机构与集团,长期无限制地分割占用的情况下,所有这些的出现即使存在,也不可能是在市场上自动发生的,其因大量非市场化的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障碍。

现在,假设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A实绝大部分都具有快捷灵活的流动性能,即,承认b的存在,允许b视市场情况而波动——A实不再是私人,或者某个部门与集团无限制地长期占有,它已经能够在市场上自由地流动,而b则是投资者,即一定货币量Mx在市场竞争A实经营权中对其的经济预期。显而易见,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任何A实都将是实物资本高效率的构成;否则,投资者必将在b的期限外,把非自然性呆滞的实物资本从A实中不断地剥离,从而使b稳定在一个预期中。而任何实物资本高效率的构成,肯定是一定货币量MX的高效率投入。反过来,任何一定货币量MX的投入,都至少有着良好的效率的预期(市场有时是难以预测的)。特别是在MX存在着个人的色彩与风险,这个“良好效率”就不能仅仅是预期了。于是,伴随着实物资本不断地新构成所形成A实的高效率,一轮有效率的经济图景就出现了。

如图4—2所示,这里如所有的经济学一样,纵轴表示价格P,横轴表示产量O。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描绘个别的经济活动时,这个图形中需求曲线AD可以表述为一定货币量MX供给曲线AS则可以表述为实物资本的构成A实,显然,与以往经济学不同是,在这里AD、AS与MX、A实它们只是在特定的定义中所表述内容的形式不同。在一轮正在启动的经济过程中,由于A实是自由流动的,而b是投资者在把一定货币量MX投入中的一种“良好效率”预期,因而在市场的引导下,实物资本会不断地趋于有效率的重组联合,并使实物资本非自然性的呆滞日趋减少,直至这种现象完全消失(实物资本自然性的呆滞是永远存在的)。

于是,在一个较长的经济周期中,伴随着非自然性呆滞的实物资本在市场上敏捷地出清,AS线的水平部分不再存在。在一个这样的经济体系中,如果市场发生某些变化,譬如某种产品的需求减少,市场的竞争必然使价格P1趋向于P,而又由于暂时性经济预期的存在,或者,某些工资性契约的存在,从而使价格P出现粘性。但是,当这个经济的预期结束,或者正在一个经济预期中,市场就发生显著的变化,b也不得不随着市场波动,实物资本趋向于新的有效率的构成或重组,因而价格P必然随之出现本应该有的同步运动——而非自然性呆滞的实物资本迅速地出清,AD线,或者,一定货币量MX就能沿着弯曲的AS线向左移动,价格也由P降至P1,直至B点使供给与需求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市场上价格P的粘性只能暂时地表现在一个经济预期中。

并且,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说明了,在一个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个别的经济预期中的价格粘性是永恒存在的;同时,如果实物资本非自然性的呆滞不再存在,这种某个经济预期中的价格粘性,必然随着市场的作用而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可以设想一下,市场的需求增加又如何?

第二节新经济时代

至此,从这里可以说,已经看到一个新经济的时代正在地平线上崛起,或者说,至少已经在前进的道路上迈出了几步。

或许,这几步还不是引人注目,但肯定十分关键。

这一点,从一定货币量Mx与实物资本A实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与价格定位的关系中,完全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甚至,由此还可以看到实物资本A实在不被个人占有,不被某些势力所分割的情况下,可能形成广阔范围内的统一市场的极其必要;以及金融资本在覆盖整个经济领域内自由灵活地运营的巨大潜力。

在这个世界中,一定货币量Mx与实物资本A实肯定已经相互独立,可依然存在着唇齿相依的血缘关系——如果一辆在大街上行驶的汽车是A实当作珍贵的“壳”资源,那么MX所带来的人员,燃料,以及载荷等等,就是这辆车奔驰的源泉。

在这个世界中,实物资本A实肯定不再被个人占有,以及个别集团拥有而分割所造成大量的经常性的实物资本非自然性呆滞,从而能够在广阔范围的统一市场内自由敏捷地进行流动。而一定货币量Mx又肯定蒙上个人及各种利益集团的色彩,从而在运营中必然不可避免地承担着各自利益的风险,在可能存在某种良好愿望的经济预期中,Mx与A实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本,共同投资组成一个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经济实体。A实能够稳定地通过折旧,以及作为投资资本在市场竞争比价中所获得利益份额而不断地扩大其资本的积累。而A实的折旧与积累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地通过相关的政策及措施,鼓励与支持Mx对A实进行实物资本的扩大与技术进步;也可以间接地通过相关的措施与制度,鼓励与支持MX单独地对A实进行实物资本的扩大与进步。……通过这些手段,与国家依靠所有A实的积累,以及某些个人的力量不断投资新的A实。或者对旧A实进行整体的技术置换,从而在市场上实现资本永不间断地扩张与技术进步。MX虽然主要承担着资本运营中的利益风险,却能够在整个经济领域内公平而廉价地占用任何稀有资源,从而很可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在这个世界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在市场上公正地运作着,某些“价格预期”的现象仅只是暂时的,竞争的价格才真正地起着核心指导的作用。一个经济周期的开始或结束。一定货币量Mx由于不再存在任何历史的包袱,从而能够轻松自由地流向任何真正具有投资潜力的领域,而实物资本A实作为一种珍贵的资源,因人为的分割而造成实物资本非自然性呆滞的现象不再存在,也从而能够不断地实现真正有效地配置,直至完全退出经济的历史舞台。同时,政府基于整个国家的利益,或政治的需要,主要通过不断地调整金融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某些特殊的产业政策,或者适当地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来实现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控制——而由于Mx在整个金融中的核心地位,这就再次说明了对其确立的重要性。实际上,Mx的确立,对价格在历史上趋于上升的现象,以及通货膨胀的形成,都很可能有着明显的启示作用。

人们还会看到,无论在市场上,还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任何经济的力量都不再无法驾驯,也不是任何政府的依附物,而只有人民才真正是国家活动中的主人。这个社会中真正地实现了人人平等,同时要求每个人更加努力勤奋。崭新的法律制度,保证任何经济活动公正公平地进行着。政府的金融,财政政策,以及社会福利与产业政策,指引着整个宏观经济有序平稳地运作。Mx不得不更加倾向与科技的力量长期经常性的合作,从而刺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A实快捷流动的性能,将使整个社会中每个人不断地通过教育把素质提高。

这一切也许描绘得太美妙了。但无论如何都说明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难道不是?的确,这是一个新经济的时代!

第三节可以适用的范围

在一个绝大多数生产资料名义上为国家与人民所拥有的国度里,各个地区与部门的实际管辖,早已使实物资本因人为分割而不可避免地经常处于非自然性呆滞的状态。并且,一定货币量Mx与实物资本A实作为两个独立的概念,还没有分离开来——这里,一定货币量Mx与实物资本A实的分离,并不是一些前辈通常说的“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些前辈所说的“所有权”,很可能包涵着Mx与A实参实两个部分,但管理权是什么?他凭什么管理与经营呢?却很可能再难以说清。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由于私有制的关系,并不要求Mx与A实的分离。本来就都是他自己的东西,经营成败早已付出了风险。即使在他们的一些公司中,C管并不是财产的拥有者,可却是财产拥有者的“打工仔”,而这并不像前辈们所说的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实际上,他们的财产拥有者已经替管理人员付出风险了。在西方国家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例子,这就是某些上市的股份公司。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也不是财产的拥有者。然而,这绝不是普遍的现象,只是市场经济必然发展至商业信用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一些投资者利用商业信用以有限资本募集社会零散存在的大量游资,从而谋求更大发展的一种成功范例。而一些前辈们所说的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后,谁替C管付出风险?如果依然是国家与人民,那这所做得许多努力又有什么益处昵?

在这样的国度中,Mx与A实组成的经济实体在市场的运营中,除了国家与人民,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上足以承担风险的主体。请回顾一下从第一章第一节中开始,关于A经B政C管这一过程的若干论述与结论。实际上,这种过程是这个国家经济领域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其存在的种种弊端,有目共睹。正因为如此,在国内外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那些在这个国家历史上曾闻名一时的经济名星,企业之花,一个个先后令人痛心地过早凋谢了。

如何进行改革呢?在一个正进行伟大的民族觉醒而重振雄风的国度里,在一个从未甘心落后于人的民族中,有人曾尝试多种方案,也正在进行某些新的尝试。可无论如何,这场有着深刻意义的改革的关键,都很可能是:

一、私人资本介入整个经济活动中

即,C管,或授权于C管的人,让他们的个人资本在A经的经济过程中,承担或享受主要的风险与益处。说白了,就是在A经的运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亏损,首先就是亏的C管,或C管的授权人的钱。反之,他们也可能获得巨大的利润。

二、A实纳入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市场

即,让A经不再被个人,或个别集团拥有而分割造成经常的实物资本非自然性呆滞,从而使其能够视市场需求迅速而敏捷地进行流动。

也许,A实纳入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市场,表面上不存在很多的问题(至少目前在理论上能通过,但实际上其深层次的问题最艰难)。可私人资本介入经济活动中,却要遇到某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当不可能重返私有制,或私有制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问题时,私人资本介入经济活动中,或者更为明确地说,能否超越现存的所有制的关系,找到一种更能刺激经济迅速地成长的方法?这正是本文探索所有问题的所在。

现在,如果把A经的Mx与A实进行分离。并且,纯粹是私人资本;而A实作为公有资本,允许私人资本在市场上通过竞争A实的管理权从而确定b,并在运营中不断地付给A实作为“部分投资主体”应得利润,以及一次性付给A实折旧费而获得其有限期的管理权。如图所示:

图4—3,表示一种最基本的经济过程。在某种良好的经济预期下,C管的私人资本在A实的统一市场中,通过竞争确定b而取得A实有限期的管理权,并一次性付给A实折旧费,以及在这个期限内不断地付给A实作为“部分投资主体”应得利润。然后,C管以私人资本在A实中投入Mx,就这样一次典型的经济过程开始了。

图4—4,表示图4—3可能存在的几种衍生的现象,说明几个私人投资者,或一群大众投资者可能参与经济活动,但不直接管理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况虽然是最基本的经济活动的重要补充,可却可能是极其普遍的经济现象。这也很可能是当今经济生活中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原始胚芽。

很明显,A实最初处于动态的统一市场内。私人资本介入A实时,C管在经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A经出现风险,主要由C管,或B私来承担(反之,他们也获得最大的益处),A实已不在其中了——如果A实是国家或集体所拥有,这表明在一轮经济的活动中,国家或集体的财产不再承担主要的风险。

在这种崭新的经济过程中,特别是当A实大多数是国家或集体所拥有而开始尝试这种形式时,不能不制订一些相关的措施来保证经济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一、允许国民的私人资本分步骤地介入所有的经济领域。

二、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予于国外的投资者以国民待遇之享受。

三、组建具有这个国家基本性质的若干跨地区乃至跨国的大财团,以及一大批地方财团。

组建这类财团是基于可能存在的多种因素的客观要求而形成的:1)经济的因素,新的经济形式必然迫切地需要多种财团应声而出,及长期地存在,发展下去。2)政治的因素,这个国家的基本特征必然要求国家以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或政治上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介入经济的活动中,而只有组建这类财团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3)现实的要求,在旧的经济体制下,这个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忠于国家懂得技术的经济管理人才;不能让这些人才白白地流失了,特别是那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而甘于清贫的优秀人员,要把他们组织团结起来,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建功立业。

这些具有国家基本性质的财团,一般可分两类:1)一般性质的财团,即,资本的归属性必然使A实永远属于某个地区和国家直接拥有,通过在市场确立b,也就最终确定A实真实的价值,而其在市场转化货币的过程中与企业家联姻结合而成的财团,他们必然是正常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力量。2)特殊性质的财团,即,基于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或政治的需要而组建的财团,他们也能介入正常的经济过程中,但更多地参入一些有着特殊意义的经济活动。

这些财团最终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不是各级政府的任何依附品,但任何时候都应该有着坚强的政治领导,并在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这些财团掌握着国家与人民的大量资金;在经济活动中,国家资金在政治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下,可以与私人资本结合使用,而私人资本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将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可无论如何,其目的只有一个,这个制度是再绝不允许国家与人民的财产白白地流失了,它可以使C管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但如果经营失败了,亏损就首先亏C管私人的钱。这当然有赖于财团政治的领导,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以及一些相关的严厉的法律措施的制订。在现有的体制下,可以首先建立“企业家基金”制,让那些忠于国家而又清贫的经济上优秀的管理人员能够在岗位上工作,要使他们在向着新的经济体制的过渡中,既能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展宏图,自己也能合法地先富起来。这个过渡期,很可能将长期地存在下去。新的制度。将使不合格者迅速地淘汰;使优秀者在获得直接利益的同时,也为国家与人民的经济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

四、制订适应新的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律制度及相关措施。这些制度与措施将可以由人民群众直接监督与操纵,是极其严厉的。

五、建立完整的社会福利保险的制度。这个制度将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迅速变幻的经济环境中,能够获得最低的生活保障,以及根据对社会的贡献状况而获得医疗乃至养老的保险。

综上所述,通过把A实与Mx分离,把A实纳入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内,再让私人资本介入所有的经济领域,以及制订一些相关的法律措施,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完全崭新的经济形式。并且,现代信息业的突飞猛进,及电脑网络的迅速形成,都使这种新经济形式的存在有了极其可靠的技术上的可能。

如果A实能通过市场快捷地转化货币,那么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存在着这种经济形式自由地生长的土壤。

五、经济改革与社会选择

第一节经济中的其他问题

在正进行的,或即将到来的经济改革中,必然要遇到一些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其他问题。

(一)、谁是主人。在经济活动中,除了资本,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即,工作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而在这场具有深刻意义的经济革命中,工人阶级的地位如何?不能不是一个极其严肃而复杂的问题。实际上,

这也是涉及到所有制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如图所示:

图5—1,表示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条件下的经济形式。在经济活动中,工人阶级仅是私人资本的雇佣者——劳动被私人雇佣了,从而表明这是一种剥削的制度。

图5—2,表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经济形式。在经济活动中,A经归工人阶级所拥有,并由他们中间产生的政党或政府授权于从事经营与管理。这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虽然至少从理论上讲,工人阶级处于主人翁的地位,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争以及综合国力的较量,由于所有人员过多于依附于某个具体的A经,并可能存在着过多的行政干预与长官意志,以及与C管没有任何实际利益的关系,以致于A经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A实可能长期经常性地处于非自然呆滞的状态,甚至出现大面积的亏损还只得听之任之。最终使几乎所有的A经都成为国家严重的包袱。这种状态,不能不进行改革。

图5—3,表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可能存在的实现形式。毫无疑问。在Mx与A实分离后,即使A实纳入全国范围的统一市场中,但仍然归属整个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所拥有。私人资本的介入,决定着它必然选择某个具体A经中的人员,可这却使工人阶级在更加勤劳务实的同时,又必然导致他们中每一份子肯定将通过自己的组织:工会,人民代表会议、政党,乃至他们中间产生的政府,更加直接地,更加频繁地参入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各项重大的事务。有人会问,这种经济形式中,是否也存在着雇用劳动?如果说有,这也既只是暂时的,更与以往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工人在A经中工作时,不仅只是服务于私人资本,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归属整个工人阶级的A实,并可能依附于A实更直接有力地维护工人阶级的权益,以及为A实不断地积累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在或许即将到来的新经济形式下,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依然是国家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主人。

(二)、政府作用与体制改革。无论如何改革,其目的无非一个,即绝大多数的A经最终都将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不是任何一级政府的依附品。从这一点上看,在迈向新目标的过程中,政府作用,或者说,政府职能的转换,将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最关键的部分。

在旧的体制下,绝大多数的A经都可能是一级政府所拥有,即所谓的“国有企业”。显然,这不仅使A经极可能面临着:A经长期经常地处于非自然性呆滞等各种经济学意义上的问题,而且也使政府机构过份地臃肿庞大,从而不得不加重A经与人民的负担。同时,政府也会经常地陷于两难抉择的境地:是让A经的效益都好起来,还是解决如失业、腐败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实际上,政府已经是扮演着日益复杂而相互矛盾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政府为了经济目标的实现,不得不鼓励“裁员增效”等经济意义上的措施,以及甚至时常放纵C管等管理意义上的措施;另一方面,面对着日益膨胀的失业,以及腐败等社会问题,政府又因第一方面的原因而时常处于束手无策的窘境。

当绝大多数A经最终都成为了独立的经济实体,。任何一级政府都可以不必再为某个具体A经的前景而担忧。在国家与民族,或某个地区的利益驱使下,或者纯粹出于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外交等手段促进国际贸易,以及通过金融、财政的政策,或某些特殊的产业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的。为了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任何地区的政府将更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公平的市场氛围,将更致力于关注所在地区严重存在的社会问题,如,为了打击腐败,或不公正的竞争行为,将采取行之有效的严厉措施。甚至,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增加就业,而在某些特殊的时刻,灵活地采取某些传统的经济形式,

或许最终,为了使政府更集中精力承担起其必不可少的社会角色的重任,已纳入全国统一市场的A实都将归还其真正的主人——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中产生的人民代表会议所拥有——这意味着,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将扩大人民群众的权力,鼓励他们更加自觉地,更加积极地加入到伟大的改革进程中。

很明显,政府职能的转换,就是进行经济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体制改革。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政府的机构与人员将不可避免地继续锐减;同时,人民群众的权力,如参与政治的权力,选择经济生活的权力,参入社会活动的权力等,都将真正地继续进一步扩大。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必要的政治改革。

当然,体制改革,以及必将进行的政治改革,很可能极其复杂而显得相当艰巨。但任何人也不能低估人民群众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魄力与决心,更需要赋于人民更多的权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第二节结束语

或许,不论谁最初提出一种理论,或者一个设想时,人们会普遍地感到陌生,甚至惊诧。

因为,如果这种理论或设想成立话,他肯定是提供了一个完全崭新的视角。

从这个角度看去,呈现在面前的世界,会完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在着,充满了新鲜与神奇,引人入胜。

的确,前面诸章中所论述的一切,也是在试图提供这样的一个视角,以求人类能通过这个角度去看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世界中,或许可能存在的而至今被人们漠视的一种经济形式。

是的,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已经十分清晰地存在着——不论在目前,是斗胆称之:“一种纸上理想”,或者,还是简而言之:“设想”——但是,这种新的经济形式,都已经以它独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无论你怀疑与否?毫无疑问,它都存在着。

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在现实的世界中,追踪到这种新经济形式存在的蛛丝蚁迹:当你惊叹西方世界的经济繁荣,以及其所带来的科技进步与现代文明时,是否感到私人资本在其中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前所未有地激发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巨大作用;当你察觉到国际大财团在全球范围内神出鬼没的身影时,是否意识到大资金已经脱离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而自由地驰骋在任何经济热点的实质;当你看见或听到我国最近出现大量试图依赖行政手段进行资产重组来提高效益的事例时,是否能理解这是A实的快捷流动从而趋向不断地有效重组进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当然应是经济手段)的意识觉醒……的确,在这里可以从旧世界夕阳西下的残红中,看到一个崭新世界冉冉升起得一抹朝霞。

然而,无论是谁,也无论谁自以为多么深奥或高明,任何思想或理论最终都需要社会与人民的公正选择。虽然,世界有时候不免显得残酷,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人民选择了希特勒与纳粹思想,也就把德意志民族带进了灾难的深渊,同样,一个乌托邦的理想,即使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能让某些人奉若神明。但是,时光终究能改变一切。当社会与人民意识到受骗,或者由于盲从而导致苦难降临时,愤怒的火焰会把任何貌似强大的东西当作历史垃圾去焚烧;或者,更加渴望着代表正义与真理的新思想与新理论的诞生。这也就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新理论、新思想如涌泉一般永不干涸的最根本原因。不容置疑,这也是人类永远不断地走向繁荣进步的最根本原因。

当然,某些思想或理论的产生,也许十分容易。而思想与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与操作,才真正可能是一项浩繁艰巨的系统工程。可无论如何,在朝着新目前进的征途上,这些思想与理论都已经迈出了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很明显,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最为艰巨的“国企”改革进入最关键的时刻,很多经济学者与大师都对其中的问题,做过深入持久的剖析,他们提出的见解十分高明与精辟,令人赞叹不已。同样,在这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中华民族迫切地渴望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之时,作者也是抱着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与参与意识,把自己对某些经济问题的一些认识或见解写了出来。由于作者学识浅薄,这其中肯定存在着很多问题与错误。但是,任何问题的解决,也正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认识这一基础之上,才最终真正地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实际上,在社会与人民公正选择的面前,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充满智慧的民族,有着勤劳勇敢的,不屈地追求着真理与正义的人民,他们一定能够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把伟大的祖国带入一个崭新的繁荣时代。进入这个崭新的时代,或许可能存在着很多的道路。这篇文章所讲述的一切,也许仅可能这是很多道路中的一条。既使如此,也使伟人祖国与人民的选择,能够更加成熟,或深思熟虑。这也足以使作者能够引以自豪。

是的,在祖国前进的道路上,或许存在着这样一条经济繁荣的道路:在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料公有性不变并实现快捷流动的前提下,私人资本是所有经济过程的主体与动力,而政府则是经济乃至社会活动公正有序的坚强保证;并且,在特别需要的时候,国家能够随时迅速地介入任何经济领域,同时,广大的人民群众也真正是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主人……祖国与人民需要这样一条道路吗?以及选择这条道路,能否战胜和克服必将遇到的困难与风险?再说一遍,让祖国与人民公正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