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经济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11-12 10:21:57
导语: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经济改革与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的形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本文以全球化作为视角,讨论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创新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创新能力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跨国企业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跨国企业的出现开始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垄断时期,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本国的资源和市场,开始寻求向外扩张,一些资金雄厚的资本家联合在一起开设了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等形式的垄断企业,以电力、能源、机械等的销售为主要经营形式,向其他国家扩张。二战的爆发打破了国家间的界限,使得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初现,这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在具体经济行为上,具有以下表现:
1.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是由于各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外贸经济活动主要以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的自由流通为特点,世界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各种生产资料经由世界市场的调节自发的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自由流通。
2.生产国际化
由于价值规律与市场竞争逐利性的原理,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不断采取各种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利润,当企业竞争扩展到世界范围时,选取原材料产地或低成本劳动力地区作为生产地的策略,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然性。
3.资本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跨国企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显现,金融业务的办理可以跨国界进行,投资、融资活动将不再被限制在一国之内,各国的货币也通过汇率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汇兑关系,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起来,其变动能够对许多国家产生影响。
4.科学技术全球化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指科学技术资源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并且成为主导经济市场优势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就是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因此为了实现科技的快速发展,跨国联合研发模式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新兴科技产业也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实现标准的统一化与规则的规范化。
二、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经济改革与创新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增加,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培养国家的经济创新能力,并在一些方面获得了成功,但是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来看,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创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
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是指市场中供求关系的不平衡。随着世界平均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民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开始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供应的物质产品仍以低端的基础产品为主,这就出现了经济结构性问题。
2.经济转型困难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还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存在的最重要问题在于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与产品的低产出、低价值之间的矛盾,使得我国在面对世界市场的竞争时处于劣势地位,虽然我国已经提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创新型经济的理念,但是国家对原有的经济模式有无可保留之处、新的经济模式应当由什么作为主仍在思考过程中。
3.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大国,在一些方面已经能够与发达国家比肩,但是将经济发展成果平均到每个公民身上,这个数值仍处于全球排名的中下程度,出现这一状况的关键原因在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4.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需调整
近年来,我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仍受到国家因素的限制,政府在寻找权利释放的界限,已达到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平衡点。
5.缺乏经济创新能力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后,我国的科技发展迎来了春天,但是由于我国科技发展时间较晚,在发展战略上选择了跟随者战略,以学习其他国家先进技术为手段进行自身的发展,这在一段时期内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科技在世界市场上主导地位的确立,我国经济创新能力的缺乏成为国际竞争的弱势。6.创新思维仍未形成创新思维的形成贯穿与整个教育过程,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公民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思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问题将逐渐解决,但是在现今阶段,我国的创新思维仍未形成,成为制约我国向创新型经济模式转型的关键。
三、全球化视角下实现中国经济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1.经济转方式调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使得产品市场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这就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绿色技术的开发与使用,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同时,释放市场的调节力量,让市场需求倒逼产品市场转型,满足中高端市场产品的供应。
2.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应当长期的持续的有计划的推进,强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坚持贯彻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以培养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通过与本区域特色的结合实现长效的可持续的发展。
3.市场调节为主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对市场调节理论的有力证明,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打破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限制,放宽准入标准,向市场释放部分管理权力,使得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生产要素的自发流动,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前进步伐,使其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
4.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育改革中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同时通过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将创新能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类,使其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以体现创新能力的价值。同时,国家对创新型企业应当采取政策优惠措施,建立创新企业园区,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来自世界市场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经济要发展必须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培养经济创新能力,使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驱动,才能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武靖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取向及政策[J].理论建设,2013.
作者:樊森峰 单位:中国煤炭博物馆
- 上一篇:农产品质量意义和对策
- 下一篇: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