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论文

时间:2022-06-07 06:05:00

导语: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节约交易成本与提高效率的市场替代价格;作为分权经营的有效激励机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关联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活动时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内部化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科斯(Coase,1937)的研究、为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而导致内部化、为避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而产生内部化、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1,1975,1979)将科斯的理论深化、企业经营的方式有集权和分权两种形式、分权经营管理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从其管理效率来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生产过程中某一成员的活动和行为(如努力的程度)会影响到团队其他成员的活动和行为等,具体请详见。

所谓转移价格(又称转让定价或划拨定价),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的战略目标,在关联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活动时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包括对货物价格、特许权使用费、贷款利息、租金、服务费及其支付方式的确定。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转移价格是企业内部价格。存在两种定价制度——市场定价制度和企业定价制度,市场定价制度的运行有成本并会出现失效,所以才产生企业定价制度对其替代。转移定价本质上就是企业内部定价制度对市场外部定价制度的替代,也即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

一、节约交易成本与提高效率的市场替代价格

内部化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科斯(Coase,1937)的研究,在《企业的性质》(TheNatureoftheFirm)中,科斯认识到利用外部市场交易有一定成本,而企业内部组织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当市场交易所需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协调成本或企业组织成本时,企业内部交易将取代外部市场交易。

1、为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而导致内部化。克服市场交易障碍所付出的代价构成交易成本,包括:获得必要信息的费用、寻找合适贸易伙伴并与之进行讨价还价的成本;在合同上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成本;接受合同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因市场联系时滞或中间产品供应不及时产生的成本;各国政府设置的障碍,包括关税、配额、税收、资本输出限制、汇率政策或其他政府干预等等,凡此种种使成本太高,以至阻碍了市场交易的形成,促使企业求助于内部化。

2、为避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而产生内部化。中产产品是指企业用于制造其他产品的半成品,以及研究与开发、营销技巧、技术、管理技能、人员培训等等。跨国公司生产的一些中间产品,特别是具有专利权的技术和人力资本中的各种知识、信息的跨国流动,更需要避免市场的不完全性。这是因为:技术、知识、信息等中间产品具有整体、专用、共享等特征,既难以分割让渡,又要严格保密,从而使买方难以确信其实际价值和效果,不接受其报价。即便成交,买卖双方都存在泄密的可能,使技术为社会共享。企业为避免知识资产优势丧失的风险,就组成自己的内部化市场。

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1,1975,1979)将科斯的理论深化,指出企业组织结构的革新(包括创立一个内部市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控制的损失,威廉姆森的理论对大型企业的增长问题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解释力。克鲁格曼曾精辟地指出:“内部化是在企业内建立一个内部市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市场取代外部不规则市场,并且由行政命令来解决企业资源配置问题,企业组织由内部价格(或转移价格)来调节,并且使内部市场象潜在的规则市场一样具有效率”。

二、作为分权经营的有效激励机制

企业经营的方式有集权和分权两种形式,分权方式是现代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主要经营方式。企业集团分权化的出现,既是企业集团内部劳动分工的一种表现,也是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变迁的一种结果。企业的产生源于对交易费用的节约的需要,但企业在节约交易费用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和监督费用。一般说来,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和监督费用也越大。当经营的复杂性随着企业的规模日益增大而增大时,由企业集团总部来做出全部决策的集权化组织结构显然已不再经济可行,而分权化则是企业集团可选择的一种重要内部组织结构形式。当这种分权模式跨越国界就形成了跨国公司,形成跨越国界的垂直一体化或水平一体化的内部网络结构。

分权经营管理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从其管理效率来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中,企业集团内部“委托—”关系所产生的成本,是其弊端的主要表现之一。Amershi和Cheng(1990)指出,总部与分部目标及利益的不一致,使总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分部能够遵循其生产和销售的指导,分部在自身利益驱动下也可能具有败德行为,二者间的非合作博弈状态必然降低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需求是产生资源配置机制的重要原因。在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的条件下,实行分权经营管理的企业集团必须在分权的同时,在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中引入相应配套的资源配置机制,以适当的契约来规定各种利益的索取和分配,充分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

制度经济学认为,一般对于团队生产而言,生产过程中某一成员的活动和行为(如努力的程度)会影响到团队其他成员的活动和行为,专业化分工和合作要发挥其比较优势,就需要设立一种计量机制,建立一套协调行为的规则,以衡量团队成员的生产力投入,计算相应报酬并按劳付酬,使其报酬与投入的生产力相符合,从而激励其工作效率。实践表明,对集团分部管理者的业绩评估、经营报酬和补偿计量具有重大影响的转移定价机制,能够满足多分部企业集团的这种资源配置机制的要求。由于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在处理分部与总部潜在利益冲突的过程中能够提供有效激励,引导分部管理者(人)的最佳生产经营决策,提高企业效率,因而是集团分权经营管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制度工具。

现实中由于是内部交易价格政策,转移价格并不完全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它可以是一个纯粹的仲裁数字,也就是说价格与发生的费用无关、与所进行的运作无关、与增值无关。因此,转移价格有合理运用和滥用两种情况。理论上,关联方交易是企业通过与关联方发生资产或债权债务的转移,达到企业预期目的的一种自主性企业行为,是不可避免的,转移定价是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为,不应予以干涉。但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对国家税收、投资者和其他企业的利益都有着较大影响,而企业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滥用转移定价获取不当得利损害他方利益。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游戏规则,将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整个社会的效率,有必要对关联方交易的转移定价进行调整与规范,对于滥用转移定价一直是各国政府严查和处理的对象。